初二上学期物理知识点总结.doc_第1页
初二上学期物理知识点总结.doc_第2页
初二上学期物理知识点总结.doc_第3页
初二上学期物理知识点总结.doc_第4页
初二上学期物理知识点总结.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二上学期物理知识总结时间单位及换算(1h=60min )时间测量测量仪器:秒表(又称“停表”)秒表的使用(注意先读“小表盘”,看过没过半圈)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不能说是真实值与测量值之间的差异)错误:实验方法不正确或实验时违反操作而造成的错误与误差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它只能尽量减少,而不能消除时常用减少误差的方法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改进实验方法、间选用更精密的仪器和长长度单位及换算(国际单位:米(m):1m=10dm=100cm=103mm=106m=109nm度测测量工具:刻度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仪皮尺等)(我们初中只要求刻度尺!)量一估: 测量前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测量工具二看: 观察刻度尺的量程、分度值和零刻线的位置长度测量三放: 刻度尺要与被测长度平行或重合, 刻度线要紧贴被测刻度尺的规范使用物体, 被测长度的一端要与刻度尺的零刻线(若零刻线已磨损, 则选择另一完好的刻度线)对齐四读: 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读数时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五记: 记录测量结果时, 要写出数字和单位 积小为大(又称积累法)长度的特殊测量 化曲为直(又称替代法) 化内为外(又称平移法) 滚动法宇宙万物,小到微观粒子大到宇宙天体,都处在不停的运动当中。参定义:用来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的另外一个物体叫做参照在研究物世界是运动的照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或者说被假定不动的物体)物选取不能选取被研究的物体作为参照物一般未说明情况下是默认选取地面作为参照物机械运动:物体的相对位置(相对距离,相对方向)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相对所有参照物都静止的物体是不存在的比较物体快慢方法通过相同的路程比较所用的时间,时间越少的,运动的越快。物相同的时间比较运动的路程:路程越长,运动越快。体物理意义:用来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的定义:物体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符号为 v运速度公式:v=s/t动单位:m/s 其他常用单位 km/h1m/s=3.6km/h速度定义:在变速运动中,用总路程除以所用的时间可得物体在这段路程中 的快慢程度,这就是平均速度。平均速度公式: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注意:平均速度只有一种求法(总路程/总时间),不是速度平均数定义:坐标系中纵轴是路程(s),路程-时间图像(s-t 图像)横轴是时间(t)常见图像平行横轴直线:静止速度图像斜直线:匀速直线运动定义: 坐标系中纵轴是速度(v)速度-时间图像(v-t 图像)横轴是时间(t)和横轴重合:静止常见图像平行横轴:匀速直线运动斜直线:变速运动匀速直线运动图像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声音的产生注意:发声停止不代表人就听不到声音了(周围空气可能还在振动) 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固、液、气)。声音的传播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声音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声波一般来说,声音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最小,液体次之,固体中速度最大声速15空气中的声速约为 340m/s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声音的利用声音可以传播能量(击碎结石、吹灭蜡烛)回声测距测速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声音的尖锐或者浑厚)音调声音的音调决定于声源振动的快慢(频率),声源振动的越快,音调越高振动的快慢用声源每秒振动的次数频率表示(单位是赫兹,符号:Hz)声音的大小叫做响度。声声音的特性响度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现(人听到的声音大小还与人和声源远近有关)象响度的单位:分贝(dB)音色:与发声体有关:不同发声体音色不同。定义:1.物理学上:物体不规则振动产生的是噪声2.环境学:对人正常工作、学习、休息造成妨碍的声音噪声从声源处减弱噪声减小噪声的途径在传播途径减弱噪声在人耳处减弱噪声人耳能听到的声音范围:20Hz-20000Hz(称为声音)定义:频率高于 20000Hz 的声波叫做超声波。人耳听到的声音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易于获得较集中的声能应用:声呐B 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剂定义:频率低于 20Hz 的声波叫做次声波。次声波特性: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应用:预报地震台风监测核爆炸、次声波武器物理意义: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单位(温标):摄氏度() 、开氏温标(K)开氏温标是国际单位(开氏温标=摄氏温标+273)摄氏度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 0 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 度,在 0 度和 100 度之间分成 100 等分,每一等分为 1原理:一般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温度测由于结构特殊(缩口)液柱只升不降量体温计使用前要甩一甩仪精度高是由于玻璃泡里水银体积大、玻璃管细器1估:估计被测液体大致温度2选(看):选择合适的量程、分度值的温度计温度计 3放: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4读: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被测液体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5记:记录时要记录读数和单位定义: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 (吸热)熔化晶体熔化条件:1.达到熔点 2.继续吸热定义: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放热)凝固特点:凝固过程放出热量, 凝固是熔化的逆过程。热晶体:有固定的熔化温度,即熔点(如:冰,海波,常见金属)学晶体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即没有熔点(如石蜡,沥青,玻璃,松香)初非晶体熔点:晶体熔化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熔点步凝固点:晶体凝固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凝固点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定义: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吸热)在任何温度下,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物蒸发影响蒸发快慢:1.液体的温度 2.液体表面的气体流速 3.液体表面积大小态(4.液体上方空气湿度)(第4条仅作了解)变汽化化在一定温度(沸点)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沸腾条件:1.达到一定的温度(沸点)2.持续吸热影响沸点因素:气压(随气压增大而升高)定义: 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 (放热)液化方式:压缩体积、降低温度(遇冷)现象:雾、白气(都是液化的小水滴)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升华 (吸热)升华现象:冬天冰冻的衣服会干、碘的升华、灯丝变细、干冰升华凝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华 (放热)现象:霜,冰花的形成、碘的凝华、灯泡变黑定义:自身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光源光源分类:自然光源(太阳)人造光源(电灯泡) 热光源(火把)冷光源(萤火虫)光的色散:太阳光(复色光)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等单色光的现象 色彩 色光的三原色:红、绿、蓝; 颜料的三原色是:红、黄、蓝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透过的色光决定的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一定)沿直线传播光沿光线表示方法:用一条带箭头的直线来表示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直线现象:影子的形成(手影,日食月食)小孔成像等传播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快,气体,液体,固体按顺序递减。光现象光速真空中的光速 3108 m/s符号:C空气中传播速度也认为是 3108m/s光射到物体表面上时,有一部分光会被物体表面反射回来,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发现在同一平面内(三线共面)光的发射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法线居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两角相等)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这些物体反射的光射入了我们的眼睛成像特点:(1) 平面镜成的是虚像(2) 像与物体大小相等平面镜(3) 像到镜面的距离与物到平面镜距离相等(4) 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成像作图: 实际存在的画实线:光线(表示该处确实有光)不是实际存在的光画虚线:辅助线、反向延长线、虚线定义: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的现象折射定律:1.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三线共面)光的折射2.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法线居中)3.折射角随着入射角的增大(减小)而增大(减小)(同增同减)4.空气中的角大(斜射时) (空气较大)5.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平面时,传播方向不变(直射不变)现象:水变浅了,水中看岸上的人变高,海市蜃楼,幻日,变形的太阳等 射入凸透镜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发生改变中间厚两边薄 平行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将会聚于焦点凸透镜 经过焦点的光线通过凸透镜会平行于主光轴 使光线会聚透镜种类 中间薄两边厚凹透镜 射入凹透镜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 使光线发散 平行凹透镜主光轴光线经过凹透镜后反向延长线经过焦点 射向凹透镜虚焦点的光线经过凹透镜后会平行于主光轴一倍焦距分虚实一定要弄清下面这5种情况的光路图!二倍焦距分大小凸物近像远像变大透物远像近像变小镜成像透规镜律伽利略望远镜:目镜为凹透镜,物镜为凸透镜望远镜 开普勒望远镜:目镜物镜都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