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著名大学校训的语言特点及文化内涵_第1页
国外著名大学校训的语言特点及文化内涵_第2页
国外著名大学校训的语言特点及文化内涵_第3页
国外著名大学校训的语言特点及文化内涵_第4页
国外著名大学校训的语言特点及文化内涵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国外著名大学校训的语言特点及文化内涵龚晓斌 , 兰 夏(江南大学 外国语学院 , 江苏 无锡 214122 摘 要 :校训能折射一所大学的办学理念。 国外著名大学校训的词汇、 句子结构、 修辞手段等各具特点 , 并传达出大学理念及文化内涵。 关键词 :国外著名大学 ; 校训 ; 语言特点 ; 文化内涵 中图分类号 :H3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29247(2007 0220084203The Linguistic F eatu res and Cultural Implications of the Mottoes of T op World U niversitiesG ONG X iao 2bin , LAN X ia(School of Foreign Studies , S outhern Y angtze University , Wuxi 214122Jiangsu , China Abstract :The mottoes of universities can reflect the universities ideas schools. , sentence structures and rhetoric devices of foreign top universities have their and running schools and cultural implications. K ey w ords :foreign top university ; ; 当今世界 , 次栉比。 , 均有师资力量、 硬件设备 等介绍。 而在这样一个向知识经济转型的过渡时代 , 谁又会花大量时间去阅读各高校自我宣传的每一个文 字。 因此 , 正如姓名可以大致上使某人区别于其他人 一样 , 各高校校名背后代表的是一个个不同的庞大群 体 , 而各高校的校训则如名字一般强有力地彰显了自 己的个性。 鉴于校训能折射一所大学的办学理念 , 各 高校 “ 智囊团” 对其校训作了 “ 精雕细刻” 的考究。 于是 , 校训便成了一所大学精华的高度浓缩。 因此 , 认识校 训中作为载体的语言的特点及其所承载的文化底蕴则 成了探究高校特性的一大捷径。 叶斌桂、 钟周和李越 撰写的 “ 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副刊 世界大学排名研究” 一文中提到 , “ 比起较小的、 不熟悉的大学来 , 同行评议 的学者可能更倾向于大的、 老的大学 , 特别是那些在校名上有大城市名的大学” 。 152本文所涉及的校训主体 均是国外著名的大学。一、 校训的语言特点 除了概念意义 , 人们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 , 从词汇、 语法等角度灵活地赋予语言以内涵意义 , 即文字在 实际使用过程中使受众产生的联想意义 , 同时人们运 用各种修辞手法 , 给语言注入强大的生命力。 (一 词汇特点 综观世界著名高校的校训 , 按不同主题可列举出 以下关键词汇 (见表 1 : 可以看出各高校校训所选用的均为通俗、 大众化 的词汇。 除了与 “ 上帝” 、 “ 神学” 有关的校训会用古英语 (如哥伦比亚大学的校训 “ In Thy light shall we seelight ” 中的 “ Thy ”外 , 其余均不会涉及古英语或是一些 非常生僻的词汇 , 主要原因在于 :高校是面向社会 、 面表 1 校训中选用的关键词相关主题 校训中选用的关键词学术知识 knowledge ,light , mind ,illumination , study , laws ,learning ,wisdom ,education ,cultivated mind ,science 真理verity ,truth ,true 自由 freedom ,free实践 hand ,experience ,labor 道德 moral ,merit ,virtue 宗教 faith ,Lord 艺术 art ,culture民主和公正democracy ,justice ,righteousness向大众的 , 要保持不与社会大众脱节。 人们常说相伴在一起的人得有共同语言 , 从某种程度来讲 , 高校之所 以要选择通俗易懂的语言也藉由这一点。 虽然各高校校训均采用了通俗易懂的语言 , 但这 并不妨碍其大学理念阐明的准确性。要宣扬 “真理与 美德” , 匹兹堡大学推出了 “ T ruth and Virtue ” 这一校 训 ; 要宣扬 “ 主知主智” 精神 , 芝加哥大学、 华盛顿大学、 英国皇家学院都选用了 “ knowledge ” 一词。 这些大众化 的用词并不会产生词不达义的后果。 恰恰相反 , 正是 由于对这些词汇的熟知 , 人们才更准确地把它们与大 学所宣扬的精神理念结合起来。 (二 句子结构特点 校训主要有四种句型 : 11“ 名词 +虚词 /(, +名词” 句型。 如 :哈佛大学 :“ Verity or T ruth ” ; 麻省理工学院 :“ Mind and Hand ” ; 耶 鲁大学 :“ T ruth and Light ” ; 密西根大学 :“ arts , science , truth ” ; 伊利诺伊大学厄本那香槟分校 :“ Learning and Labor ” ; 华盛顿大学 (圣 路易斯 :“ Strengththrough 收稿日期 :2006212212 基金项目 :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指导项目 (06S JD740006 作者简介 :龚晓斌 (1968- , 男 , 江苏淮阴人 , 江南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48 第 24卷 第 2期 2007年 3月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Anhui University of T echnology (S ocial Sciences Vol. 24, No. 2March , 200 7truth ” ; 杜克大学 :“ Knowledge and faith ” ; 匹兹堡大学 :“ T ruth and Virtue ” ; 马 里 兰 大 学 :“ Manly deeds , womanly words ” 。 这些校训直击所要宣扬的理念。 句 子通过主语、 谓语、 宾语等不同成分的组合在受众的头 脑中上升为某一特殊信息 ; 而 “ 名词 +虚词 (, +名词” 句型则强调两个名词 , 直接唤起受众头脑中的印象。 21介词 “ From ” 或 “ In ” 开头。 如 :剑桥大学 :“ From here we receive light and sacred draughts ” ; 哥伦比亚大 学 :“ In Thy light shall we see light ” ; 普林斯顿大学 :“ In the Nation s Service and in the Service of All Nations ” 。 介词可具体指明在某个时间、 某个地点 , 具有特指性。 这三个校训都着重凸显了本校的存在及存在目的这一 概念 , 使受众在阅读其校训时立即联想起这所学校。 31以 “ Let ” 开头。 如 :斯坦福大学 :“ Let the wind of freedom blows ” ; 加州大学 :“ Let there be light ” ; 芝加哥 大学 :“ Let knowledge increase so that life may be enno 2 bled ” ; 伦敦学院大学 :“ Let all whodeserve reward ” ; :palm bear it ” 。 , , 符合受众的心理 , 使受众在 亲切的气氛中自然而然地接受其宣扬的理念。 41采用 “名词 is/(, 名词” 句型。如 :牛津大学 :“ The Lord is my Illumination/light ” ; 英国皇家学院 :“ Knowledge is the adornment and protection of the State ” ; 德克萨斯大学 :“ Education , the Guardian of So 2 ciety. Cultivated mind is the guardian genius of democra 2 cy ” ; 范 德 比 尔 特 大 学 :“ Education , a debt due from present to future generations ” 。 这些校训采用 “ 什么是 什么” 的格式 , 结构简单明了。 (三 校训中的修辞手段 在选词和句子结构方面 , 各校训尽显其语言特色 , 仔细分析 , 不难发现蕴涵其中的修辞手段也使语言增 色不少。 英语修辞可分为消极修辞和积极修辞。 对于 那些无固定格式可循的消极手段本文不作分析 , 因为 作为这一修辞的基本手法 求雅换词 , 常常针对的 是避免重复使用同一个词汇 , 而另择他词。 对于简洁 凝练的校训来说 , 除了哈佛大学的 “ Verity or T ruth ” 采 用不同的词强调 “ 真理” 这一理念外 , 其余校训均施以 积极修辞手法。 与消极修辞手法相反 , 积极修辞手法 主要指那些有相对固定格式的修辞性写作技巧。 11隐喻。 如剑桥大学 :“ From here we receive light and sacred draughts ” ; 斯坦 福 大 学 :“ Let the wind of freedom blows ” ; 牛津大学 :“ The Lord is my Illumina 2 tion/light ” ; 英国皇家学院 :“ Knowledge is the adorn 2 ment and protection of the State ” ; 范德比尔特大学 :“ Education , a debt due from present to future genera 2 tions ” ; 荷兰乌得勒支大学 :“ Sun of J ustice , shine upon us ” ; 罗杰斯 新泽西州立大学新布伦瑞克校区 :“ Sun of righteousness , shine upon the West also ” ; 南加州大 学 “ Let whoever earns the palm bear it ” 21明喻。 如 :多伦多大学 :“ As a tree with the pas 2 sage of time ” 。 31借代。 如 :麻省理工学院 :“ Mind and Hand ” 41拟人。如 :约翰 霍普金斯大学 :“ The truth shall make you free ” ; 华 盛 顿 大 学 (西 雅 图 分 校 :“ Knowledge Brings Us T ogether ” 。 51反 复。如 :康 奈 尔 大 学 :“ Any person , Any Study ” 。 61联 珠。如 :可 罗 拉 多 大 学 :“ Opportunity for Wisdom , Wisdom for Culture ” 71平 行结构。如 :马 里 兰 大 学 :“ Manly deeds , womanly words ” 。 81头韵。 如 :加州大学 :“ Let there be light ” ; 伊利 诺伊大学厄本那香槟分校 :“ Learning and Labor ” 。 91辅韵。 如 :麻省理工学院 :“ Mind and Hand ” ; 宾 :“ Laws without are useless ” ; 马里 :“ ” 。, 也藉由语言向人们传递 美的信息 , 彰显智慧之美。二、 校训中的文化内涵 就校训而言 , 受众实实在在接触到的是表层意义 上的校训语言 , 而表层语言背后隐含的则是人的思维 神经所能触及并在相互作用的基础上形成的联想体 系 , 这其中包括各高校的历史及社会背景等。 当这一 联想体系在已有的文化积淀基础上得到升华后 , 便转 而成为相对稳定的大学理念。 首先 , 我们来探讨一下这些校训所传达的大学理 念。 “ 理念” 源出于古希腊语 , 意为 “形式” 、 “ 通型” , 与 “ 看” (idein 直接相关 , 因而与事物的外观和形状相联 系。 此后这个词义向抽象方向发展 , 逐渐有了 “ 观念” 、 “ 类型” 、“ 形式” 、“ 本性” 的内涵 , 引入英语后内涵再次延 展 , 有了 “精神” 、 “ 信仰” 、 “ 理想” 、 “ 宗旨” 、 “ 认识” 、 “ 观 点” 等含义。 259260蓝劲松、 高顺则指出大学理念是 “ 大学 发展远景与方向的指导原则 , 或者说大学的最高领导 原则 是对大学的精神、 使命、 宗旨、 功能、 与价值观 等大学发展的基本思想的概括性论述” 。 281287这两大定 义作为中国国内较盛行的关于大学理念的释义 , 纵然 可以作为人们去探求各大学校训所传达的大学理念的 标准 , 但归根结底 , 精神方面的论断终归显得过于抽象 化。 西方语境中的大学理念则显得相对比较具体形 象 , 比较明朗化 , 它包括大学责任、 大学使命、 大学目标 等。 4102任何一所大学由于其过往的历史与所处环境的 不同 , 对大学理念的因素各有侧重 , 如普林斯顿大学的 “ In the Nation s Service and in the Service of All Na 2 tions ” 侧重于大学责任方面 :为国家服务 , 为世界服务 , 体现了普林斯顿大学师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热忱的 爱国情感。 位于美国德克萨斯州的德州大学西南医学 中心校训 “ Education , the Guardian of Society. Cultivat 2 ed mind is the guardian genius of democracy ” 把教育作 为社会的守卫者 , 也传达出其社会责任感。 美国纽约 大学的校训为 “ T o persist and to excel ” , 显而易见 , 宣扬 58龚晓斌 , 等 : 国外著名大学校训的语言特点及文化内涵的是其大学目的 :超越自己 , 超越他人。 瑞典的卡罗林 斯卡学院 的校训为 “ T o improve human health ” , 一个 “ T o ” 字 , 强化了其追求的目标。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 “ As a tree with the passage of time ” 代表的是其大学发展观。 更多的大学宣扬的侧重点为大学宗旨 , 如哈佛大学 “ Verity or T ruth ” , 密西根大学 “ arts , science , truth ” , 杜 克大学 “ Knowledge and faith ” 。 从社会学角度看 , 各大 学校训所传递出的大学理念可归类为 :学术知识 ; 真 理 ; 自由 ; 实践 ; 道德 ; 宗教 ; 艺术 ; 民主和公正。 那么校训所传达的大学理念到底渊源于何处 ? 可 以从以下几个因素概括 : (一 经济因素 从社会政治经济学的观点看 ,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 建筑 , 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当资本主义萌芽 从地中海的意大利小城佛罗伦萨以星星之火成燎原之 势后 , 资本主义经济对生产力的要求越来越高。 生产力三要素中的两大要素 :, 讲 求学术知识 ,人才便成了一些大学追求的目标。 随着科学的兴起及 这一领域的逐渐扩大 , 追求真理成为众多科学家的至 理名言 , 自然也成为培育这些科学人才任务的座右铭。 (二 政治因素 以哈佛大学为例。 哈佛大学是美国的第一所大 学 , 由从英国移民来的清教徒于 1636年创办 , 主要目的 是培养有高深学问的牧师、 律师、 医师及政府官员。 虽 然在 19世纪 20年代 , 美国高等教育的地位有所下降 , 但从独立战争到 1870年以来 , 高等教育培养的依然是 牧师、 律师、 医师及政府官员等职业人员。 597发展到今 天 , 尽管一部分大学已淡化其政治性而强调其学术性 , 但仍可以从一些校训中发现政治在这些大学历史上烙 下的痕迹 , 如普林斯顿大学的 “ In the Nation s Service and in the Service of All Nations ” , 英国 皇家学 院的 “ Knowledge is the adornment and protection of the State ” , 美国德州大学西南医学中心的 “ Education , the Guardian of Society. Cultivated mind is the guardian genius of democracy ” 。 (三 思想文化因素 欧美国家深受两次大的思想解放潮流的影响。 第 一次源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运动。 文艺复兴时期的关 键词是人文主义 , 这一精神在科学、 宗教、 文学、 艺术和 教育等诸多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 人文主义标榜 以理性取代神灵。 人文主义者要求科学为人生谋福 利 , 要求教育发展人的个性 , 以此来拓宽近代科学、 文 化、 艺术和思想的发展道路。 文艺复兴运动所宣扬的 精神主要是通过艺术作品来体现的 , 这成为后来的大 学崇拜艺术的渊源。 在文艺复兴运动中 , 学术自由萌 芽 , 近代大学初具雏形。 第二次始于法国的启蒙运动。启蒙 , 就是启迪和开导人们的反封建意识 , 给尚处在黑 暗中的人们带来光明与希望。 这里所指的光明既指人 们今天所说的科学知识 , 更大范围地说是指学术知识。 从耶鲁大学 “ T ruth and Light ” , 剑桥大学 “ From here we receive light and sacred draughts ” , 哥伦比亚大学 “ In Thy light shall we see light ” 等校训中即可明显看到启 蒙运动对大学的影响。 这一时期科学革命的开展和知 识领域的扩张都进入到一个全新的阶段 , 教育、 阅读、 写作和学习在横向意义上普及到各个社会阶层 , 在纵 深发展上则取得了惊人的成果。 民主革命在法国、 英 国和美国相继爆发 , 并迅速蔓延到整个欧洲大陆 , 人们 逐渐接受自由、 平等、 人权等价值观 , 并反映在斯坦福 大学、 加州大学等大学的校训中。 (四 宗教因素, 至 学校。 论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