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登高教案XX 11登高教案杜甫【教学目标】 1、了解杜甫生平、写作背景以及对其诗歌的创作的影响。 2、掌握诗歌吟诵的基本方法。 3、赏析情景交融、气象宏伟的艺术特点,感受诗人深沉的苦痛和忧思。 【教学重点】 1、掌握由诗歌意象品味诗歌意境的技巧。 2、赏析诗歌对仗工整、情景交融的艺术特点。 【教学难点】走进诗人的情感,感受诗人深沉的痛苦和无尽的哀思。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设想】高考古典诗歌的鉴赏要求鉴赏古代诗歌中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而杜甫的这首登高通过动人图景的勾勒,融入作者人生、国事的深沉感慨。 不论在艺术特色上,还是在思想内容上,都有鲜明的特征。 因此,本堂课的教学,从这两个方面入手,着重抓住诗中的关键字词,品味语言,把握形象,理解诗歌;并能从这首诗的赏析中,总结一点古代诗歌的鉴赏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秋,是中国诗歌中一个永恒的话题,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给我们呈现的是深秋一位沦落天涯的游子在萧瑟凄凉的黄昏孤独的身影;而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同样是在深秋,呈现的却是一幅绚烂多彩,生气盎然的湘江秋景图,可见,不同的诗人面对同样的秋天却有不同的情感体验,那么伟大诗人杜甫笔下的深秋又是怎样的呢?今天,就让我们怀着仰慕的心情一起去走进杜甫的内心世界,去领略他的才情,去触摸他的灵魂深处。 下面,我们来学习杜甫的七言律诗登高。 二、朗读训练 1、首先,请同学们听一遍配乐朗读登高。 教师指点诗文重读及停顿情况。 2、学生跟着配乐朗诵一遍诗歌。 3、学生自由朗读12遍,注意感情要充沛真挚。 4、请学生单独朗读。 34名同学。 三、知人论世1杜甫的生平经历杜甫(712770)唐代诗人。 字子美。 祖籍襄阳(今属湖北),生于河南巩县。 因曾居长安城南少陵,自称“少陵野老”,后在成都被严武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后世称之为杜少陵,杜工部。 其诗深刻反映社会现实,因此被称为“诗史”,他亦被称为“诗圣”。 杜甫出生在“奉儒守官”并有文学传统的家庭中,是著名诗人杜审言之孙。 7岁学诗,15岁扬名。 20岁以后可分4个时期。 (一)、玄宗开元十九年 (731)至天宝四年 (745),杜甫过着“裘马清狂”的浪漫生活。 曾先后漫游吴越和齐赵一带。 其间赴洛阳考进士失败。 天宝三年,在洛阳与李白结为挚友。 次年秋分手,再未相会。 杜甫此期诗作现存20余首,多是五律和五古,以望岳为代表。 (涉世不深)(二)、天宝五年至十四年(746755),杜甫困守长安,穷困潦倒。 他不断投献权贵,以求仕进,但均无结果。 直到天宝十四年十月,安史之乱前一个月,才得到小小的参军之职。 仕途的失意困顿和生活的饥寒交迫使他比较客观地认识到了统治者的腐败和人民的苦难,使他逐渐成为一个忧国忧民的诗人。 创作发生了深刻、巨大的变化。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丽人行、兵车行、出塞(忧国忧民)22(三)、肃宗至德元年 (756)至乾元二年 (759),安史之乱最盛。 杜甫也尽历艰危,但创作成就很大。 长安陷落后,他北上灵武投奔肃宗,但半路被俘,陷贼中近半年,后冒死从长安逃归凤翔肃宗行在,受左拾遗。 不久因直谏忤旨,几近一死。 长安收复后,回京任原职。 758年5月,外贬华州司功参军,永别长安。 759年,对政治感到失望的杜甫辞官,于年底到达成都。 组诗“三吏”、“三别”(现实主义创作达到高峰)(四)、肃宗上元元年 (760)至代宗大历五年 (770)11年内,杜甫在蜀中八年,荆、湘三年。 760年春,他在成都浣花溪畔建草堂,并断续住了五年。 765年,严武去世,杜甫失去凭依,举家离开成都。 开始了“漂泊西南天地间”的生活,时间多在船上度过。 770年冬,杜甫死于长沙至岳阳的船上,年58岁。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蜀相、登高、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江村、登岳阳楼2写作背景这首诗是杜甫大历二年 (767)秋在夔州所作。 夔州位于长江之滨、矍塘峡口,以水急、风大、多猿著称。 诗中抒发的不只是诗人个人的不幸。 当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四年了,但地方军阀们又乘隙而起,相互争夺地盘,造成社会动乱,民不聊生。 在这种形势下,诗人只得继续“飘泊西南天地间”。 他的郁闷是多种因素造成的,这里有时代的苦难,也有家道的艰辛,个人多病和壮志未酬,再加上好友李白、高适、严武的相继辞世。 为了排遣浓云一样时时压在心头的郁闷,他抱病登台,但悲凉萧瑟的江峡秋景反倒使他增添了新的悲哀。 四、文本细读首联“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这首诗首联共写了几种景物?各分别用什么词描写的?明确这首诗首联共写了六种景物风、天、猿、渚、沙、鸟。 分别用“急”“高”“啸哀”“清”“白”“飞回”来描写。 十四字写六种景,极为凝练。 急风、高天、哀猿、清清、白砂、飞鸟,各给人什么感觉?设身处地想想。 明确急风,使人感到非常冷。 既有身体的,又有心灵的,但更主要是心灵的。 天高,显得天底下的人很渺小,很孤单。 哀猿,使人听到它的叫声非常悲凉“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探导飞鸟,应该是一种什么处境的鸟?这是不是一只欢乐的鸟呢?明确(赏析时要敢于展开想象,用自己的想象去填充诗给我们留下的空白。 )飞鸟,可以是一只找不到食物找不到家的鸟,它在到处盘旋,寻找自己的巢;还可以是一只跟鸟群失散的鸟。 总之,这是一只孤独痛苦的鸟,而且只能是一只,而不是多只。 因为根据杜甫此时此刻的处境去想象的,此时杜甫孤单地一个人在外漂泊。 诗人毛泽东笔下也写过一种鸟,“鹰击长空”;诗人王维笔下也写过一种鸟,“鸟鸣山更幽”。 它们和杜甫笔下的鸟有什么不同吗?明确毛泽东笔下的鸟是充满活力和朝气的鸟,因为那时毛泽东正处在立志改造中国的青年时期;王维笔下的鸟是悠闲自在的鸟,王维特别向往幽静的大自然。 由此看来每一位诗人笔下的鸟都是他们的化身。 颔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1)颔联给我们勾画出一副极其广阔深远的图景,前人誉之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 写了几种景物?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幅画面。 (2)联系杜甫的此时此境来联想,面对此情此景,诗人想到了什么?明确落木萧萧杜甫看到落叶飘零,会引起韶光易逝的感觉。 也许会加重乡愁,他会问自己,这常年飘泊的生活何时能结束。 不尽长江是时间的无穷,是历史长河的永不停息的感觉。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他会超越时空的限制,联想到历代的一些优秀人物的不幸遭遇,不禁“怅望千秋一洒泪”以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 (3)把这联上下两句的意思联系起来总结一下,什么写法?明确对比、衬托人的生命越短暂,历史和时间越显得悠久;或者反过来说,历史和时间越悠久,人的生命就越显得短暂。 人生倏忽百年,江山万古长青。 颈联“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33 (1)什么是“作客”?是否和现在的“做客”相同?明确“作客”和现在的“做客”不同,这里的“作客”是客居他乡的意思。 杜甫这里是漂泊他乡、流浪他乡的意思。 而且,杜甫此时是在战乱的年代。 是长久的,不断的。 “常”作客。 杜甫从48岁开始,一直到58岁去世为止,11年中,一直在外漂零。 写这首诗时已是第八个年头了。 (2)什么叫登台呢?联系王维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回答。 明确登台,是九九重阳节的一种习俗。 古人登台,是为了祈求长寿。 登台都是全家一起去,登台的地点一般都是在自己的家乡,可是杜甫呢?是独自一人,是在离家万里的他乡,悲凉的秋天,做客并登台。 (3)再往深处想,杜甫登台是在什么年纪?明确“百年”,就是老年,拖着多病的身体。 尾联“艰难苦困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造成杜甫愁苦的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呢?从哪联的哪句诗知道的?明确是国难,是连年的战乱。 由于艰难痛苦和仇恨,使我两鬓斑白了。 (2)这是一种什么心情?忧愁还是忧愤?明确是一种忧愤的心情,心急如焚。 心急如焚,才白发丛生,两鬓染霜。 (3)“苦恨”和“新停”应怎样理解?谈谈你的看法。 明确国难当头,杜甫年事已高,疾病缠身,虽忧国忧民,却无能为力,他的心情一定是极度痛恨自己年老多霜鬓”“新停浊酒杯”分别是“非常痛恨两鬓染霜”“刚刚放下浊酒杯”之意。 (4)杜甫为什么“苦恨繁霜鬓”“新停浊酒杯”呢?明确国家的艰难,人民的苦难,激起杜甫强烈的忧国忧民情怀,无奈年老多病,无能为力,他怎能不悲愁万端?古人认为有酒方能浇愁,无奈多病不能喝酒,这种愁闷,这种伤忧,怎么了却、怎么疏解?只能郁结在诗中,郁结在心头!因此,我们读这首诗,解这首诗,既要把握诗境对表现人物情感的妙用,又要揭示人物情感抒发的内涵诗人杜甫忧国忧民、兼济天下的刚烈情怀! (5)有诗评者把此诗概括为“三秋图,杜甫心”。 “三秋图”寄意遥深,“秋”字含义丰富,请分析一下“三秋”有那些内涵?秋,不仅指季节,也是心境,不仅是自身遭遇,也是国家前途。 季节之秋秋风正劲,长天高远,猿猴哀鸣,飞鸟盘旋,天地间辽阔苍茫、凄凉冷清的景象,传达出秋季的悲凉。 生命之秋落叶是衰老的象征,“萧萧下”隐含了诗人心情的低落,他感叹自己的生命也到了晚秋。 国运之秋战乱虽已平定,但盛唐景象不再、国事颓败,触动了诗人忧时伤世之感。 此时明写季节之秋,其中也渗透着生命之秋和国运之秋,三者交汇浑融,诗意也由此博大深沉。 忧思沉郁“杜甫心”。 全诗的情感基调可以用诗中的哪个字概括?悲(万里悲秋长作客)此诗虽是一首悲歌,但它给予我们的感受不是悲凉和消沉,诗人雄俊奔放的笔势带给我们的是一种悲壮豪迈、心胸开阔的感觉。 我们更能体味杜甫深沉博大的忧国伤时之心。 五、诗歌结构登高被后人成为“古今律诗之冠”,它的写景抒情又有什么样的特点呢? 1、首联写景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十四字写六景,描画眼前具体之景,形、神、色、态,一一表现。 2、颔联写景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着重渲染整个秋天气氛,大笔写意,勾画出一副极其开阔深远的画面,只写了两种景物落木、长江,落叶飘零,诗人感叹韶光易逝,壮志难酬。 3、颈联抒情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从空间,时间,由异乡漂泊写到多病残生。 罗大经曾经评价这两句诗蕴涵了八重悲。 “万里,地之远也;秋,时之凄惨;作客,羁旅也;常作客,久旅也;百年,暮齿也;多病,衰疾也;台,高迥处也;独登台,无亲朋也。 十四字之间含八意。 444、尾联抒情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白发日多的根源是时世艰难。 艰难,兼指国运和自身命运。 诗人自身漂泊在外,处境艰难,还处处为国为民忧心。 结构写景抒情首联仰观风天猿啸俯察江渚回鸟颔联仰观无边落木俯察不尽长江颈联尾联悲秋作客多病登台苦恨霜鬓新停酒杯 六、诗歌小结全诗通过写登高所见的秋江景色,描绘了一副有声有色有形有态的秋江图,营造了一种雄浑壮阔、沉郁悲壮的意境,表达了诗人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孤独悲凉之情和感叹时世艰难、忧国忧民的伟大情感。 七、艺术特色登高是杜甫七言律诗的代表作品,这首诗之所以被人看作是古今律诗的压卷之作,除了因为内容的丰富深沉外,在艺术上也具有极高的成就一是对仗工稳,音调铿锵。 胡应麟曾说这首诗“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而实一意贯穿,一气呵成”诗一开头就以对仗领起,八个诗句,两两相对,非常自然、工整,这种结构上井然有序的排列,给人一种神清目爽的对称美,使全诗曲折顿挫,在抑扬有致的韵调中,表达出诗人需要抒发的感情。 同时诗中所用词语,声调和谐,韵律流畅,读起来有一种抑扬顿挫的音乐美,如三四两句。 二是写景抒情笔法错综变化,而又相互照应。 作品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落笔的角度虽然不同,但都围绕着诗的中心悲秋。 一、三两句相承接,都是写山景; 二、四两句相承接,都写江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智能家居领域消费者权益保障承诺书6篇
- 高级中药化学题库及答案
- 压疮护理的考试题及答案
- 认识钟表试讲题库及答案
- 2025年物联网行业物联网技术应用研究报告及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 企业团队协作项目管理表协同效率提升版
- 电子商务平台运营支持工具
- 推进环保理念承诺书(3篇)
- 供应链效率提升的流程优化模板
- 2025年网络游戏行业在线游戏与游戏虚拟现实技术研究报告及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 2025年公务员考试时事政治题及参考答案
- 部编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3单元单元复习检测试卷(附答案)
- 2024年广西自然资源职业技术学院辅导员考试真题
- 2024年威海文旅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真题
- 《HTML5+CSS3 Web开发案例教程》课件-第11章 经典DIV+CSS网页布局方法
- 手工刺绣教学课件
- 社区村委会物业管理制度
- 医学检验科PDCA质量改进案例解析
- 股东退出减资协议书
- 湖南省长沙市芙蓉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数学试题(原卷版)
- 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人生拍卖体验官》主题班会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