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数学第二章教案设计wxq_第1页
九年级数学第二章教案设计wxq_第2页
九年级数学第二章教案设计wxq_第3页
九年级数学第二章教案设计wxq_第4页
九年级数学第二章教案设计wxq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九年级数学第二章教案设计wxq 第第11课时课题12.1.1花边有多宽( (1)课型新授教学目标 1、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会判断满足一元二次方程的条件。 2、能根据具体情景应用知识。 3、体验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及数学活动中的探索和创造性。 教学重点 1、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建立一元二次方程的模型 2、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教学难点一元二次方程的模型的建立教学过程 一、复旧引新 1、什么是方程?什么样的方程是一元一次方程? 2、多项式2x2-3x+1是几次几项式?每项的系数和次数分别是几? 二、提出问题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并会把一元二次方程化为一般形式。 阅读教材42-43页,回答 (1)如果设花边的宽为xm,那么地毯中央长方形图案的长为m,宽为m根据题意,可得方程 (2)试再找出其他的五个连续整数,使前三个数的平方和等于后两个数的平方和;如果设五个连续整数中的第一个数为x,那么后面四个数依次可表示为、,根据题意可得方程 (3)根据图2-2,由勾股定理可知,滑动前梯子底端距墙m,如果设梯子底端滑动xm,那么滑动后梯子底端距墙m,梯子顶端距地面的垂直距离为m,根据题意,可得方程 三、解决问题观察上述三个方程,它们的共同点为;象这样的方程叫做。 其中我们把称为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ax2,bx,c分别称为、,a、b分别称为、。 1、分别把上述三个方程化为ax2+bx+c=0的形式并说明每个方程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 (1) (2) (3)(与同学交流你的想法) 四、归纳总结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知识?与同学交流一下。 2、通过本节课你认为学的比较好的内容是什么?不足又是什么? 五、巩固应用 1、判断下列方程是否为一元二次方程,如果是说明二次项及二次项系数、一次项及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 (1)2x2+3x+5 (2)(x+5)(x+2)=x2+3x+1 (3)(2x-1)(3x+5)=-5 (4)(3x+1)(x-2)=-5x 2、把方程(3x+2)2=4(x-3)2化成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并写出它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 3、关于x的方程(k-3)x2+2x-1=0,当k时,是一元二次方程。 六、拓展创新 1、在教材随堂练习1中如果设竹竿长为x尺,则门框长为尺,宽为尺。 列出的方程是。 2、根据题意,列出方程 (1)有一面积为54平方米的长方形,将它的一边剪短5米,另一边剪短2米,恰好变成一个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 (2)三个连续的整数两两相乘,再求和,结果为242,这三个数分别是多少? 3、把下列方程化成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并写出它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方程一般形式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常数项3x2=5x-1(x+2)(x-1)=64-7x2= 04、关于x的方程(k2-1)x2+2(k-1)x+2k+2=0当k时是一元二次方程;当k时是一元一次方程。 5、关于x的方程(k-23)x2+(m-3)x-1=0,是一元二次方程。 则k和m的取值范围分别为什么? 七、布置作业习题2.1第第2课时课题2.1.2花边有多宽 (2)课型新授教学目标 1、经历方程解的探索过程,增进对方程解的认识。 2、能根据实际问题建立一元二次方程的数学模型。 3、渗透“夹逼”思想,发展估算意识和能力,培养克服困难的勇气。 教学重点探究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或近似解,发展估算意识和能力教学难点用估算方法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近似解。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新 1、什么是方程的解? 2、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是怎样的? 3、把下列方程化成一般形式,并写出它的二次项、一次项、常数项 (1)9x24x=5 (2)(x7)(4x+3)=(x1)2 二、提出问题通过估算地毯花边的宽,理解探索方程解的过程。 根据上节可的学习,如果设地毯花边的宽x m,则可得方程(82x)(52x)=18,化为一般形式为_。 你能求出x吗?根据本题实际情况,思考下列问题 (1)x可能小于0吗?说说你的理由;_。 (2)x可能大于4吗?可能大于2.5吗?为什么?。 由以上两题可知x的取值范围是_。 (3)完成下表x00.511.522.52x213x+11 (4)你知道地毯花边的宽x(m)是多少吗?还有其他求解方法吗?思考下面的方法可以吗?因为82x比52x多3,将18分解为63,82x=6,x=1说说你的观点,与同伴交流一下。 三、解决问题(自信是成功的前提)阅读课本46页“做一做”,设梯子底端滑动的距离x(m)则得(x+6)2+72=102化为一般形式为_。 (1)小明认为底端也滑动了1米,他的说法正确吗?简述你的观点_ (2)滑动距离可能是2米,3米吗?为什么?_ (3)你能猜出滑动距离x(m)的大致范围吗? (4)x的整数部分是几?十分位是几?x00.511.52x2+12x-15所以_ 进一步计算x1.11.21.31.4x2+12x-15所以_ (1)估算的精度不要求过高; (2)计算时提倡使用计算器。 四、归纳总结(计方程的近似解可用列表法求,估算的精度不要求很高。 ) 1、你学到了哪些知识?与同学交流一下。 2、通过本节课你认为学的比较好的内容是什么?不足又是什么? 五、巩固应用 1、五个连续整数,前三个数的平方和等于后两个数的平方和,你能求出这五个连续整数吗? 22、一个面积为120平方米的矩形苗圃,它的长比宽多2米,求苗圃的周长? 六、拓展创新 1、一名跳水运动员进行10m跳台跳水训练,在正常情况下,运动员必须在距水面5m以前完成规定的动作,并且调整好入水姿势,否则就容易出现失误。 假设运动员起跳后的运动时间t(s)和运动员距水面的高度h(m)满足关系h=10+2.5t-5t2,那么他最多有多长时间完成规定的动作? 22、已知两个数的和为10,积为9,求这两个数。 七、布置作业习题2.2第第33课时课题12.2.1配方法( (1)课型新授教学目标 1、用开平方法解形如(x+m)2=n(n0)的方程; 2、理解配方法,会用配方法解二次项系数为1的一元二次方程。 3、会用转化的数学思想解决有关问题。 4、学会观察、分析,寻找解题的途径,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配方法,能够灵活运用配方法解二次项系数为1的一元二次方程。 教学难点如何利用等式的性质进行配方教学过程 一、回顾交流 1、若x2=4,则x=. 2、若(x+1)2=4,则x=. 3、若x2+2x+1=4,则x=. 4、若x2+2x=3,则x=. 二、提出问题理解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过程变化依据。 1、填上适当的数,使下列等式成立x2+12x+=(x+6)2;x2-4x+=(x-)2;x2+8x+=(x+)2. 2、根据上述变形,你能解哪些一元二次方程? 三、解决问题 1、你会解下列方程吗?与同学交流一下你是如何做的?x2=5,(x+2)2=5,x2+12x+36= 52、解方程x2+12x-15=0的困难在哪里?你能将方程x2+12x-15=0转化成上面方程的形式吗?与同学交流一下。 3、思考根据上面解答过程,你认为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关键是什么? 4、在这里,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思路是将方程转化成的形式,它的一边是另一边是,当时两边便可以求出它的根。 这种通过配成进一步求得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方法称为配方法 四、归纳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知识?与同学交流一下。 五、巩固应用例1解方程x2+8x-9=0分析将常数项移到方程的右边可得方程。 这样你将如何进行配方解方程?试写出完整解答过程。 解下列方程 1、x2-10x+25= 72、x2+6x=1 六、生成创新 1、如图,在一块长35m、宽26m的矩形地面上,修建同样宽的两条互相垂直的道路,剩余部分种花草,要使剩余部分面积为850m2,道路的宽应为多少? 2、解下列方程 (1)x2+12x+25=0 (2)x2+4x=10 (3)x2-6x=11 (4)x2-2x-4=0 (5)x2-4x-12=0 七、布置作业习题2.3第第44课时课题2.2. 22、配方法( (2)课型新授教学目标 1、能够熟练地、灵活的应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2、进一步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观察能力运用所学旧知识解决新问题。 教学重点能够熟练的应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教学难点两种方法的选用教学过程 一、知识回顾 1、上节课我们学过的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思路是什么?其关键是什么? 二、学习探究熟练掌握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两种方法。 1、解下列方程 (1)(2-x)2=3 (2)(x-2)2=64 (3)2(x+1)2= 292、用配方法解方程 (1)x2-6x-40=0 (2)x2-6x+7=0 (3)x2+4x+3=0 (4)x2-8x+9=0 (5)x2-37x=2 三、提出问题 1、当x取何值时,代数式10-6x+x2有最小值,是几? 四、解决问题配方法证明y2-12y+42的值恒大于0。 五、归纳概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进一步熟练了哪些知识?与同学交流一下。 六、巩固应用例1解方程3x2+8x-3=0分析如何将二次项系数化为1?这样你可得方程。 试将解方程的解答过程写出。 做一做P51解下列方程 1、2x2+5x-3= 02、3x2-4x-7= 03、5x2-6x+1= 04、x2+6x=1 七、拓展创新 1、 (1)x2-4x+=(x-)2; (2)x2-34x+=(x-) 22、方程x2-12x=9964经配方后得(x-)2= 3、方程(x+m)2=n的根是 4、当x=-1满足方程x2-2(a+1)2x-9=0时,a= 5、已知方程(m+1)x2m+1+(m-3)x-1=0,试问 (1)m取何值时,方程是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求出此时方程的解; (2)m取何值时,方程是关于x的一元一次方程 6、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a+1)x2+3x+a2-3a-4=0的一个根为0,则a的值为()A、-1B、4C、-1或4D、 17、不论x、y为什么实数,代数式x2+y2+2x-4y+7的值()A、总不小于2B、总不小于7C、可为任何实数D、可能为负数 八、布置作业习题2.4第第55课时课题32.2.3配方法( (3)课型新授教学目标 1、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现实情景中的问题; 2、能根据具体问题的实际意义检验结果的合理性。 3、能力培养形成解决现实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和策略,培养创新意识。 4、情感与态度体会数学模型的应用价值,进一步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审明题意,寻找等量关系,将实际问题转化成一元二次方程的数学模型。 教学难点一元二次方程的实际应用教学过程 一、回顾引新 1、上两节课我们学过的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方法是什么? 二、提出问题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现实情景中的问题;。 学习教材P.5455内容尝试回答下列问题 1、你认为小明的结果对吗?为什么? 2、你能帮小亮求出图中x的吗? 3、你还有其他设计方案吗? 三、解决问题 1、与同伴交流自学探究中问题的答案,看一下你们做的情况。 2、你认为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是什么?与同伴交流一下。 四、归纳概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又学到了哪些知识?与同学交流一下。 五、巩固应用对于本课中花园的设计问题,小颍的设计方案如图所示,你能帮她求出图中x的吗? 六、拓展创新 1、在一幅长90cm、宽40cm的风景画的四周外围镶上一条宽度相同的金色纸边,制成一幅挂图,如果要求风景画的面积是整个挂图面积的72%,那么金色纸边的宽应该是多少? 2、某农场要建一个长方形的养鸡场,鸡场的一边靠墙(墙长25m),另三边用木栏围成,木栏长40m。 (1)鸡场的面积能达到180m2吗?能达到200m2吗? (2)鸡场的面积能达到250m2吗?如果能,请你给出设计方案;如果不能,请说明理由。 3、从一块正方形木块上锯掉2厘米宽的长方形木条,剩余部分的面积是48平方厘米,求这块正方形木板原来的面积。 七、布置作业习题2.5第第66课时课题2.33公式法课型新授教学目标 1、理解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的推导过程; 2、会用求根公式解简单数字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 3、提高运算能力并养成良好的运算习惯。 4、通过用公式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训练,体验成功的喜悦,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用求根公式解简单数字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教学难点对求根公式的推导过程的理解教学过程 一、回顾引新1.利用配方法快速解下列两个方程x2+2x-35=05x2-15x-10=02.通过对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学习,你认为利用配方法解方程的关键是什么?步骤呢?。 二、提出问题利用配方法推导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若给出一个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你觉得应如何利用配方法求解? (1)ax2+bx+c=0(a0)方程的两边同时除以a可得到。 (2)把上式中的常数项移项可得 (3)如果对上式进行配方,方程两边应加上什么式子,这个式子是怎样得到的?。 (4)配方后可得。 (5)思考对于上式能不能直接利用直接开平方,为什么?结论对于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当时,它的根是x=。 式子称为求根公式,用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称为公式法。 三、解决问题 1、上面我们利用了推导出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另外一种方法。 2、你认为利用求根公式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关键是什么?与同学交流一下的想法。 3、利用公式法解方程的一般步骤 (1) (2) (3) (4)。 四、归纳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知识?与同学交流一下。 五、巩固应用例1利用公式法解方程x2-7x-18=0分析此方程中哪些数字相当于ax2+bx+c=0(a0)中的a、b、c?试写出解方程的完整过程。 1、用公式法解下列方程 (1)x2+2x-35=0 (2)5x2-15x-10=0 (3)9x2+6x+1=0 (4)16x2+8x= 32、一个直角三角形三边的长为三个连续的偶数,求这个三角形的三条边长。 六、拓展创新 1、用公式法解下列方程 (1)2x2-4x-1=0; (2)5x+2=3x2; (3)(x-2)(3x-5)= 12、对于问题k取何值时,kx2+3x+4=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下面的解法是否正确?若不正确,请给出正确解法。 解=32-4k4=9-16k令9-16k0,则k169即当k169时,方程kx2+3x+4=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七、布置作业习题2.6第第77课时课题2.44分解因式法课型新授教学目标 1、了解分解因式法的概念; 2、会用因式分解法解某些简单的数字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 3、体验解决问题的方法的多样性,灵活选择方程的解法。 4、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会用因式分解法解某些简单的数字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 教学难点会用因式分解法解某些简单的数字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 教学过程 一、回顾引新 1、有两个数a、b,如果它们之间满足a?b=0,则a,b的值会是怎样的情况? 2、对下列各式分解因式 (1)5x2-4x (2)x-2-x2+2x 二、提出问题会用分解因式法解某些简单的数字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 学习教材P.6061的内容,解答下列问题 1、一个数的平方与这个数的3倍有可能相等吗? 2、观察小颖、小明、小亮的做法,正确的有,思考错误的原因;小颖的依据是,小亮是如何做的?(说明)由小亮的做法可以得到如果,那么 3、当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边为0,而另一边容易时,我们就可以采用的方法求解。 这种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称为。 三、解决问题 1、利用分解因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是什么? 2、你能用分解因式法解方程x2-4=0,(x+1)2-25=0吗?与同学交流一下。 四、归纳概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知识?与同学交流一下。 五、巩固应用例 1、利用分解因式法解方程 (1)5x2=4x (2)x-2=x(x-2)分析解上述两方程时第一步均应作什么变形?试写出解方程的完整过程。 用分解因式法解方程并思考做题依据 (1)x2-6x=0 (2)3(x-5)2=2(5-x) (3)2(x-3)2=x2-9 (4)4x2-4x+1=0 (5)4(x-2)2=9(x+3)2 六、拓展创新 1、用分解因式法解下列方程 (1)4x(2x+1)=3(2x+1) (2)(2x+3)2=4(2x+3) (3)3x(x-1)=2-2x (4)2(x-3)2=x2-9 (5)5(x2-x)=3(x2+x) (6)(x-2)2=(2x+3)2 (7)(x-2)(x-3)=12 (8)x2-52x+8= 02、解方程2x(x-1)=x-1时,有的同学在方程的两边同时除以(x-1),得2x=1,解方程得x=0.5,这种做法对吗?如果不对,请你写出正确的答案并与同学交流. 七、布置作业习题2.7第第88课时课题2.551.1为什么是0.618 (11)课型新授教学目标 1、能分析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建立方程模型并能解决现实情景中的实际问题。 2、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认识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数学模型,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寻找等量关系,将实际问题转化成一元二次方程的数学模型,并根据实际问题检验解的合理性。 教学难点建立方程模型教学过程 一、回顾引新 1、什么叫黄金分割?黄金比是多少? 2、解方程x2+x-1= 03、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是什么? 二、提出问题掌握黄金分割中黄金比的来历。 学习教材P.63的内容,解答下列问题如图,如果ACAB=CBAC,那么点C叫做线段AB的黄金分割点。 由ACAB=CBAC,得AC2=ABCB。 设AB=1,AC=x,则CB=1x可列方程_,即_解这个方程得_,_(不合题意,舍去)所以黄金比ACAB=_注意黄金比的准确数为,近似数为_。 三、解决问题 1、思考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是什么?与同学交流一下。 2、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应用题应注意什么? 四、归纳概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知识?与同学交流一下。 五、巩固应用例1如图 (1),某海军基地位于A处,在其正南方向200海里处有一重要目标B,在B的正东方向200海里处有一重要目标C。 小岛D位于AC的中点,岛上有一补给码头;小岛F位于BC上且恰好处于小岛D的正南方向上。 一首军舰从A出发,经B到C匀速巡航,一首补给船同时从D出发,沿南偏西方向匀速直线航行,欲将一批物品送达军舰。 (1)小岛D和小岛F相距多少海里? (2)已知军舰的速度是补给船的2倍,军舰在由B到C的途中与补给船相遇于E处,那么相遇时补给船航行了多少海里(结果精确到0.1海里)分析 (1)提示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2)勾股定理一元二次方程 1、将一块正方形铁皮的四角各剪去一个边长为4cm的小正方形,做成一个无盖的盒子,已知盒子的容积是400cm3,求原铁皮的边长。 2、一块四周镶有宽度相等的花边的地毯,它的长为8m,宽为5m。 如果地毯中央长方形图案的面积为18m2,那么花边有多宽? 六、拓展创新 1、有一个两位数等于其各位数字之积的3倍,其十位数字比个位数字小2,求这个两位数。 2、某产品原来每件600元,由于连续两次降价,现价384元,如果两次降价的百分数相同,求每次降价百分之几? 3、某商场一月份销售额为70万元,二月份下降10%,后改进管理,月销售额大幅度上升,四月份的销售额达112万元,求三月、四月平均每月增长的百分率 4、某服装店的老板用8000元购进一种夏季衬衫若干件,以每件58元的价格出售,很快售完,又用17600元购进同种衬衫,数量是第一次的2倍,每件进价比第一次多了4元,服装店按每件58元出售,全部售完。 问该服装店这笔生意两次共盈利多少元? 七、布置作业习题2.8第第99课时课题2.551.1为么什是0.618 (22)课型新授教学目标 1、建立方程模型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总结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 3、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数学模型,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用一元二次方程的数学模型刻画现实问题。 教学难点教学过程 一、回顾引新 1、思考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是什么? 二、提出问题建立方程模型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某商场将进货价为30元的台灯以40元售出,平均每月能售出600个。 调查表明这种台灯的售价每上涨1元,其销售量就将减少10个。 为了实现平均每月10000元的销售利润,这种台灯的售价应定为多少?这时应进台灯多少个?请你利用方程解决这一问题。 三、解决问题 1、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应用题 (1)步骤a、审_;b、设_;c、列_;d、解_;e、检验_;f、作答。 (2)关键_。 2、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应用题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列一元二次方程,只设_个量。 (2)审题过程在草纸上进行,解答过程只需有_、_、_、_、_。 (3)_过程不需太详细,不符题意时,及时舍去。 (4)列方程时,_要统一。 (5)_、_中必须写清单位。 四、归纳概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熟练了哪些知识?哪些知识还有疑问?与同学交流一下。 五、巩固应用例1新华商场销售某种冰箱,每台进货价为2500元。 市场调研表明当销售价为2900元时,平均每天能销售8台;而销售价每降低50元时,平均每天就能多售出4台。 商场要想使这种冰箱的销售利润平均每天达到5000元,每台冰箱定价应为多少元?分析 (1)本题的主要等量关系是。 (2)如果设每台冰箱降价x元,那么每台冰箱的定价是元,每台冰箱的利润为元,平均每天销售冰箱的数量为台。 试写出完整的解答过程。 1、某商场礼品柜台春节期间购进大量贺年卡,一种贺年卡平均每天可售出500张,每张盈利0.3元。 为了尽快减少库存,商场决定采取适当降价措施。 调查发现,如果这种贺年卡的售价每降低0.1元,那么商场平均每天可多售出100张。 商场要想平均每天盈利120元,每张贺年卡应降价多少元? 六、拓展创新 1、某服装,平均每天可销售20件,每件盈利44元。 若每件降价1元,则每天可多售5件。 如果每天要盈利1600元,每件应降价多少元? 2、(xx年包头市)某印刷厂1月份印刷了书籍60万册,第一季度共印刷了200万册,问 2、3月份平均每月的增长率是多少? 七、布置作业习题2.9第第010课时课题回顾与思考课型复习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本章内容,体会方程在现实世界中数量关系的数学模型。 2、掌握一元二次方程解决有关实际问题,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发展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教学重点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列方程角应用题。 教学难点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 教学过程 一、知识回顾一元二次方程是中学数学的主要内容,本单元知识的学习在整个代数知识的学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学习本单元可以使学生领略一些重要的数学思维规律和方法,进而提高和发展学生的能力。 二、课堂练习 1、判断下列方程哪些是一元二次方程 (1)4x25x1=x (2)9x45=0 (3)x1+x5=3 (4)ax2+(b1)x+c=0(a0) (5)5(x1)2=5x2 (6)0112?x 2、判断关于x的方程x2nx(xn1)=5x是不是一元二次方程,如果是,指出其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及常数项。 3、用适当的方法解下列一元二次方程 (1)36(2x1)21=0 (2)(x3)(2x5)=4(x+3) (3)3x25x+9=2(x1) (4)4(x1)23(x1)= 74、如果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2(a+1)x+a2=0有两个整数根,a为整数,且12a60,求这个方程的两个根。 三、随堂练习复习题A组 1、 3、 4、 5、10作业复习题 2、 6、 7、 8、9一元二次方程单元测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21分) 1、把方程2x(x-3)=(x+1)(x-2)+3化成ax2+bx+c=0的形式后,a,b,c的值分别是()A. 3、 7、1B. 2、- 5、-1C. 1、- 5、-1D. 3、- 7、- 12、方程x2-1=x;2x2-y-1=0;3x2-x1+1=0;152?x中.其中是一元二次方程的是()A.B.C.D. 3、方程x2=x的解是()A.1B.1或-1C.0D.1或 0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