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史名词解释.doc_第1页
世界史名词解释.doc_第2页
世界史名词解释.doc_第3页
世界史名词解释.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四月提纲二月革命后俄国形成工兵代表苏维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在人民群众最需要得到指导时列宁从芬兰回到彼得格勒并于1917年4月17日俄为4月4日在塔夫利达宫布尔什维克会议上作论无产阶级在这次革命中的任务又称四月提纲的报告于4月20日刊载在真理报上。 指出俄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基本完成,应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阶段,实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的专政; 提出了新建立的国家政权形式应是苏维埃共和国,而不是议会制共和国; 指出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进行的战争仍是掠夺性的帝国主义战争,要摆脱这场战争,只有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 提出了“不给临时政府以任何支持”和“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 在经济方面提出,没收地主土地,实行土地、银行国有化,由工兵代表苏维埃对社会生产和分配实行监督。四月提纲制定了俄国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的路线、方针和策略。意义1、四月提纲指出俄国当前形势的特点是从革命的第一阶段向革命的第二阶段过渡,第一阶段由于无产阶级的觉悟和组织程度不够,政权落到了资产阶级的手中,第二阶段应当使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手中。2、四月提纲为布尔什维克党提出了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的路线和计划。鲁尔危机德国与法比等协约国围绕赔款问题而发生的矛盾与冲突。协约国在巴黎和会上确定了德国的战争赔款原则并于1921年1月由赔款委员会确定了德国赔款的总额。围绕赔款问题德国与协约国之间产生了严重冲突。1923年,法国联合比利时,以德国不履行赔款义务为借口,出动10万军队占领德国的鲁尔工业区。德国实行“消极抵抗”的政策。德国出现了企业停工,工业生产下降,资金大量外流,失业工人激增,通货膨胀达到天文数字;柏林工人罢工,德国政局动荡不安。这对德国的打击是惨重的。英美两国害怕德国经济陷于崩溃导致社会危机甚至引起革命,要求尽快结束鲁尔危机。鲁尔冒险的失败导致法国“得不偿失”,在德国赔款问题上丧失优势,最终导致德国的赔款问题的领导权转向英美手中,开始受英美的摆布。1923年啤酒馆暴动德国法西斯企图夺取政权的行动。1923年,德国内外形势急剧恶化。法国和比利时占领了鲁尔区。“不抵抗政策”导致工人失业、通货膨胀、货币贬值。共产党组织起义,建立工农政府,均遭失败。整个社会动荡不安。希特勒企图利用局势,发动政变,夺取政权。1923年11月8日,希特勒在慕尼黑举行啤酒馆暴动。11月8日晚,正当巴伐利亚邦长官古斯诺夫冯卡尔应邀在布劳凯勒啤酒店演讲时,希特勒率领的纳粹党冲锋队闯入酒店,宣布推翻了旧政府,成立全国临时政府,强迫在场巴伐利亚三巨头,卡尔、奥托冯洛索夫、汉斯冯赛塞尔与他们合作。卡尔和洛索夫脱身后,立即限令希特勒解散武装,缴械投降。希特勒不甘失败,11月9日亲率冲锋队上街游行示威,举行暴动,被警察击败。希特勒被捕入狱,大部分参加暴动的纳粹头目被捕判刑,啤酒馆暴动失败魏玛共和国即“德意志共和国”。因宪法在魏玛城制订而得名。1918年德国十一月革命推翻霍亨索伦王朝后,于1919年2月在魏玛城召开国民议会,制定宪法,宣布成立联邦共和国。其议会由联邦国会和联邦参政会两院组成;国家元首为总统,任期7年;最高行政机构为内阁;公民具有部分民主权利,但宪法第48款规定总统在认为国家受到扰乱或危害时,有权中止宪法关于公民基本权利条款的效力。1933年1月,总统兴登堡任命纳粹党党魁希特勒为总理。同年3月,希特勒强使议会通过*授权法,停止执行魏玛宪法,共和国遂告结束十四点原则这是由美国总统威尔逊在1918年1月8日国会演讲中提出的关于战后和平解决世界问题的十四点建议。主要内容有战后世界应该是一个开发的世界抵制并清除苏俄布尔什维克主义的影响要求在给欧洲及近东各民族以自决权的基础上恢复和建立民族国家或建立收到列强保护实行门户开放原则的保护国成立具有盟约性质的普遍性的国际联盟使大小国家都相互保证政治独立与领土完整。十四点原则反映了美国在一战后希望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在全世界扩张自己的势力范围因此实际上是美国在战后企图冲出美洲争夺世界霸权的总纲领。8凡尔赛合约 一战后协约国在巴黎和会上强迫德国签订的停战与战败处置条约。1919年1月18日6月28日协约国与德国订立凡尔赛条约。其内容包括法国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欧本与阿尔梅归比利时石勒苏益格归丹麦西普鲁士与上西里西亚归波兰德国海外殖民地由英法以及比利时接管德国须支付巨额战争赔款废除普遍义务兵役制德国陆军不得超过10万人军官不过4000人不得拥有坦克与飞机等重武器海军不得拥有潜艇等。凡尔赛条约是协约国帝国主义赤裸裸地对德国的政治与军事剥夺它是帝国主义利益争夺的产物是非正义的。14.布列斯特和约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苏俄政府与德国及其同盟在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克(今布列斯特)签订的和约。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之后,由于原来俄国属于协约国一方而与同盟国处于交战状态,为了退出战争,苏俄在提出的和平建议被协约国拒绝后,便与同盟国的德国进行和平谈判。1917年12月3日,谈判开始,德国提出了把波兰、立陶宛、爱沙尼亚的局部和拉脱维亚、白俄罗斯的全部割让给德国并赔款30亿卢布的苛刻条件,这引起了布尔什维克党内严重的分歧。列宁主张接受德国的条件,签订和约,为新生政权争得喘息机会;布哈林为代表的“左派共产主义者”反对签订和约,主张对帝国主义宣战;托洛茨基则主张停战,但不与德国签约。1918年3月3日,布列斯特和约正式签订。按照合约,苏俄割让上百万平方公里领土,赔款60亿马克。但苏俄成功地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为刚刚诞生的苏维埃政权争取了喘息的时间。德国战败后,于11月11日同协约国签订了停战协定,苏俄政府立即于11月12日宣布废除此条约,使得该条约的内容实际上成了一纸空文。一般认为,这是苏俄以空间换时间的成功外交。它充分地利用了国际间的矛盾,使新生的苏俄有了的巩固政权时间,为此后维护政权创造了有利条件。而且,由于此一外交策略的成功,列宁的个人声望也达到了顶峰。15.战时共产主义 苏俄在19181920年国内战争时期采取的经济政策。又称军事共产主义。内战爆发后,苏俄的粮食、煤炭、石油和钢铁的主要产地陷入敌手,苏维埃国家处境十分困难。为了把仅有的人力物力集中起来用于战胜敌人,苏维埃政府实行一些临时性政策,这些政策统称为战时共产主义。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逐步推行的。主要措施包括:1919年1月11日,人民委员会发布法令,实行余粮收集制,涉及到各种农产品。除大工业外,国家对中小工业也宣布实行国有化。在交换方面,政府实行最小限度的商品交易和最大限度的国家分配。实行普及于一切阶级的成年人劳动义务制,实行“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则。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在战争条件下被迫采取的。1921年,苏俄政府用新经济政策取代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22.凯末尔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土耳其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瓜分、捍卫民族独立主权和建立民族国家为目的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19191923)。主要领导人为凯末尔 阿塔图尔克,故名。土耳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战败投降。签订摩德洛斯停战协定(1918.10.30)后,面临着亡国的民族危机。1919年9月412日在锡瓦斯召开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代表参加的大会,正式成立了全国性的民族主义组织安纳托利亚和卢梅利亚保护权利协会.1920年苏丹政府于同年4月宣布民族抵抗运动为非法,继而于8月10日签署了亡国的色佛尔条约。1920年4月23日凯末尔在安卡拉召开大国民议会,组成了以他为首的政府。同时确认“主权在民”的原则,宣布苏丹政府3月16日以后与外国签订的一切条约法令无效。1923年7月24日协约国被迫与土耳其签订洛桑条约,承认土耳其的领土完整和国家主权。1922年11月1日大国民议会决定废除苏丹制,从此结束了奥斯曼皇室长达600年的封建统治。1923年2月伊兹密尔经济大会通过经济公约,制定了发展民族经济的基本原则。同年10月29日土耳其共和国宣告成立。此后,土耳其政府进一步废除哈里发制,在政治、经济、文化、司法等领域实行一系列资产阶级改革,一个新的资产阶级民族国家在封建奥斯曼帝国的废墟上迅速兴起。26.田中奏折是指在1929年曝光,据称由日本首相田中义一呈给昭和天皇的秘密奏章。1931年9月18日,日本强占了中国东北三省(满洲),事为九一八事变。根据消息,当事首相田中义一在1929年曾向天皇献呈秘密奏折。奏折中,田中认为日本如要称霸世界,必须先征服支那(即中国);而若要征服支那,必须先征服满蒙。1930年,日本的外务省向中国国民政府抗议,称田中奏折是伪造。田中奏折的曝光造成日本与美国和中国的关系恶化,它被认为是反日情绪的根源之一。27洛迦诺公约1925年10月5日洛迦诺会议召开,10月16日与会的法、德、比、英、意、波、捷草签了“最后议定书”和7个条约,总称“洛迦诺公约”。它规定:第一,德、比、法、英、意相互保证维护凡尔赛条约所规定的德法和德比之间的边界现状。这个保证对德国向西扩张是一种遏制,同时也约束法国不能像鲁尔危机那样侵犯德国。第二,德国分别同比、法、波、捷签订仲裁条约,相约凡外交上不能解决的争端,应提交仲裁法庭和国际法庭裁决。这四个仲裁条约都没有关于保证边界的规定,它意味着对德国东部的波德、捷德边界没有给予安全保证,德国没有承担维护东部的德波、德捷边界现状的义务。这实际上是打开了德国向东扩张的道路。第三,由于法国的盟国波、捷的边界没有得到安全保证,法国不得不与波、捷分别签订防备德国进攻的相互保证条约。31.凡尔赛和约 凡尔赛和约 凡15部分,440 条。其主要内容: 领土条款。德国将阿尔萨斯和洛林归还法国,对比利时放弃奥伊彭、马尔梅迪和毛来斯纳。萨尔区由国联管理15年,期满后举行公民投票决定其归属,萨尔区煤矿所有权归法国。石勒苏益格经公民投票确定其归属(1920年6月15 日公民投票结果,北部归丹麦,南部仍属德国)。波兹南地区和西普鲁士大部分让与波兰。但泽(即格但斯克)成为国联管辖下的自由市,该地关税权 、对外关系及保护侨民权属波兰。上西里西亚、阿伦施泰因(即奥尔什丁)和马里安维尔德尔经公民投票决定归属(上西里西亚归属问题造成20年代初德、波之间争端。据1922年 5月德波条约规定上西里西亚工业地区由德、波各占有一部分)。德国放弃默麦尔(一译梅梅尔,今克莱佩达),交予协约国主要国家处置(1923 年3月国联将该地委任立陶宛统治)。军事条款。德国陆军限于10万人,须废除普遍义务兵役制,服役期限士兵须12年,军官25年方能退役。取消参谋部,最高司令部职权限于行政事务。海军不得超过 1.5万人,舰队只有战舰和轻型巡洋舰各 6 艘,驱逐舰及鱼雷艇各12艘,禁止建造潜艇。还禁止拥有军用飞机、陆海军航空设备、坦克、重炮、化学及有毒武器。在莱茵河左岸和沿右岸宽50千米地域设立莱茵非武装地区。莱茵河左岸由协约国军队占领,以15年为期。赔偿条款。赔偿总额留待协约国赔偿委员会于1921年5月1日前确定,但德国在和约订立起两年内先交付200 亿金马克赔款。 德国前殖民地的处置。德国放弃其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以“国联委任统治”名义瓜分。1。定义:英法美等绥靖主义者,不惜以牺牲弱小国家利益为代价,来维护自身的利益(也有恐战情绪),求得一时苟安,谋求同侵略者妥协,妄图将“祸水东引”至苏联,坐收渔利。 2。实质:牺牲弱小国家,维护自身利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