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理念引领城市规划_第1页
文化理念引领城市规划_第2页
文化理念引领城市规划_第3页
文化理念引领城市规划_第4页
文化理念引领城市规划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以文化理念引领城市规划文化是城市的“根”和“魂”,城市赖此形成了确保其有效存在的核心凝聚力。同时,文化又是推动城市永续发展的源动力。历史经验表明:城市特色因文化而灵动、城市精神因文化而彰显、城市风气因文化而形成、城市形象因文化而展现、城市实力因文化而倍增。尤其在经济全球化和经济文化一体化的背景下,一座城市要转变发展方式、彰显竞争优势,不仅取决于经济建设的“筋骨皮”,更源自于思想文化的“精气神”。如何培育具有强大战略导向功能、力量聚合功能、形象识别功能的创新型文化,来引领和支撑老河口的未来发展,是值得规划部门探索的重要课题。一、老河口城池的变迁与城市文化1、古老河口城池的变迁老河口城市的历史源流有二:一是担负行政中心职能的光化县城;二是担负商贸物流职能的,处在光化县治下的老河口镇。二者各自都有完整的城防设施,如城墙和护城河等。两城相距2.5公里,呈现的是国内少有的非典型双城城市结构。抗战期间,光化县城遭到日机毁灭性的轰炸,古城尽废。1948年,县治移至老河口城内。解放后,两城逐渐相向发展,直至完全融合。老河口市原名光化县,改革开放后才改为现名。光化县历史悠久,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距今已2700多年。西周以前称古阴国,春秋时期为楚属地,秦始皇二十六年,实行郡县制,设酂、阴二县。北宋乾德二年置乾德县。熙宁五年改乾德县为光化县,属襄州。明洪武十年并入谷城县,十三年复置,属襄阳府。清因之。1914年属襄阳道。1937年置老河口镇,因处汉江故道之口得名,为光化县治。老河口旧城区原名“新镇”,清雍正三年(1725年)正式改称老河口,并逐渐成为“五方杂处、百货交集”之地,至光绪年间商业极盛,“集陕南、川东之山货,散鄂豫边区之粮棉,纳湘沪之百货,载苏皖之糖盐”,城市人口已达711万人。2、解放前老河口城池变迁文化1949年,撤销老河口市,属襄阳专区;次年1月,老河口区改为镇;1951年以老河口镇置老河口市,1952年撤销,仍为光化县治。1970年属襄阳地区。1979年11月,国务院批准老河口镇升格为市。1983年8月19日,国务院批准撤销光化县,将光化县的行政区域并入老河口市(县级)。3、改革开放时期城市空间布局文化改革开放初期老河口做过三轮的城市总体规划,尤其是1996版的城市总规形成沿江带状分布“中心加组团”的结构形式,即一个中心城区和三个城市组团。城市布局形态开创了工业快速发展时期的城市布局模式,很好的解决了城市快速拓展与周边生态环境协调的问题,同时为当时千篇一律的饼状城市布局开拓了新的思路。这一时期,受城市交通格局及重大城市基础设施布局变化的影响,城市开始大力拓展(向北、向南、)改革开放初期,在“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等国家大政方针的影响下,城市优先布局工业设施用地,大力发展公共服务事业,这一时期初步确定滨江园林特色的现代中等城市的雏形。4、新时期下的城市空间布局文化进入21世纪后,中国城市化飞速发展,城市进一步扩张,在完成初步工业发展积累后老河口市迎来了工业发展与现代服务业发展并举的格局,城市人口增长与城市化进程并进的局面,在城市外部竞争炽热化与内部急剧扩张相结合的背景下老河口市的城市布局面临一系列新的问题与需求。政府也已将文化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原动力和塑造城市形象的主要途径, 这也构成了未来城市规划的重要内容。4、1整合区域资源,编制老谷丹城市组群协同规划加强区域协作,彰显城市特色,引领城市健康发展。2011年10月在襄阳市组织下,与谷城县联合委托全国知名规划设计单位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高标准展开老河口谷城组合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规划编制,我市在河谷组群的基础上启动了老谷丹城市组群协同规划。力争以一流的设计单位、一流的规划方案为河谷组群发展提供规划支撑,引领、指导河谷新城建设。通过区域一体化发展,加强丹谷老城镇密集地区城镇规划、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及生态建设等方面的对接与协调,整合区域资源参与区域经济发展,把丹谷老地区建设成襄阳与十堰区域联系枢纽,形成襄十城镇与产业发展高地,城市组群,互融互通、协调发展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城镇化加速推进,有利于转移农村劳动力,促进农业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拓展城乡的文化传承、休闲观光功能。4、2 积极开展总体规划编制,以城乡总规引导城市建设。2009年政府委托湖北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完成老河口市城乡总体规划(20112030),现已进入成果报批阶段。2011版城市城乡总体规划,汲取历版城市规划布局精华,在延续“中心加组团”模式的基础之上,传承城市特色和传统风貌的要旨,坚持“中心加组团“的发展布局特点和“绿环环绕、田园楔入”的城市传统风貌。推陈出新,从城乡统筹,城乡一体化格局出发,城乡空间发展结构呈现出“二区、一核、三组团、五镇、六十点”扇形空间结构,称谓“21356”模式。”中心城区定位为:鄂西北重要的产业基地,襄阳都市区次中心,宜居宜业的滨江生态园林城市。提出老河口市远期中心城区的规划结构为“一轴、两心、两区、三组团”的空间结构。城市形态由单中心、高聚集向多中心、开敞式转变。4、3编制完善各类专项规划,提升生态文化品位和城市综合承载力。组织编制完成了老河口市道路交通规划、老河口市城区排水专项规划、老河口市水系景观规划、老河口市风貌规划(委托北京土人景观与建筑规划设计院编制)。今年已经启动公共服务设施专项规划、公交专项规划、电力专项规划、农贸市场专项规划、江山片区生态经济试验区城市设计、引水入城规划、排水专项规划等规划项目。4、4率先启动城市重点建设项目,规划引导项目的落实,把文化品位落实到物质空间。一座城市如同一尊艺术雕塑,外界对它的印象包括直观感觉和心灵感受。直观感觉主要是指建筑品质,也就是城市的硬件;心灵感受主要是指文化品位,也就是城市的软件。品质和品位,构成了城市的形象和灵魂。目前,赞阳新区新一中、长途客运站、检察院、公安局、行政中心、规划展览馆、群艺馆、博物馆、市民之家、公共卫生服务中心等十大公共建筑已经全面启动,重点引进了中华梦幻谷、锦绣汉江、红河谷等能彰显老河口地域特色的旅游建设项目,旅游产业在带动经济发展的同时能更好的向世界展现老河口的文化魅力。通过一系列重点项目的实施建设,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丰富居民的文化娱乐生活,展现老河口滨水城市的独特之美。4.5再现老河口的特质文化(1)老城风貌,再现金银街风采老河口历史为湖北商业重镇,民国以前,老河口作为贯通南北的全国水上物资聚散地,曾经拥有22个码头,出现过千舟万楫在汉江江面扬帆起航的壮丽景观。这些商船不仅在汉江1500多公里的江面上日夜穿梭,曾有“七十二条街,八十三道巷,二十二个码头,三十余个钱庄,十八个会馆”的城市格局,人们当时曾这样形容老河口繁华的盛景“过了五陡连三坡,就见河口金银窝;石化街、保康县、河口赛过金銮殿,此处若有两间房,叫我出国也不干!”随着时代发展,很多街巷和建筑已不见踪影,至今只留下保存完好的太平街、两仪街、乐盛街三条百年老街。政府目前正启动太平街旧城改造项目,该项目建成后将与城市南部中华梦幻谷对接,北与锦绣汉江、红河谷生态旅游度假区相连,沿着汉江河形成“一线串珠”式的老河口旅游核心区,通过与旅游业的联袂,深入挖掘老河口文化内涵,再现老河口昔日“金银街”的繁华景象。(2)绿色丝带,展现宜居田园城市风姿老河口曾有“山水园林城市”的美称,是最适合人居的城市。 汉江河,是一代河口人最深刻的记忆和骄傲。中心城区景观重点突出滨江绿化空间和绿色人居环境,以汉江作为滨江景观带,以梨花湖风景名胜区、林地生态廊道、岗地生态农田以及防护绿带形成环城绿带,以深入城区的楔形绿地为渗透型走廊,连通城区内外的生态绿地,构成城区“一带、一环、四区、多轴、多点”的规划结构,充分体现老河口宜居田园城市风貌。(3) 文化主轴,放飞老河口人梦想一座富有文化气息的城市,必然有与其相称的文化基础设施,老河口曾是千古神话“牛郎织女”传说的发源地,努力打造“江州河口,浪漫之都”的特色城市目标。集中布局规划展览馆、群艺馆、博物馆、市民之家、公共卫生服务中心等中心文化设施,建设滨湖文化设施轴,打造独一无二的城市文化空间形象,提升城市文化品位,装点新区建设,是老河口市加强特质文化建设的重要谋篇布局。2、 城市规划与建设存在的不足。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今天,我们要科学地、历史地研究城市文化,取其精华,去其 糟粕,运用科学发展观来传承和发展城市文化。虽然城市编制了各层次的规划及专项规划,但这些规划也存在着一些不可回避的问题,如:对老河口的城市文化挖掘不够深入,城市的特色不够明显,旧城保护力度较弱等等。在城市建设过程中,为了谋求眼前的利益,城市文化往往扮演着可以忽略的角色,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1) 毁灭性的“破旧立新” 城市记忆是一个城市存在发展的证明, 从文化景区到历史街区,从文物古迹到地方民居, 从传统技能到社会习俗等,都是一座城市城市记忆的真实体现,更是一座城市的魂魄所在。曾经只着眼于短期的经济利益,实施过度的商业化运作,采取大拆大建的开发方式,忽视对文化遗产的保护,造成了历史性城市文化空间的破坏、历史文脉的割裂,导致城市记忆的消失,使城市失去了往日的风貌,老河口很多的历史街区已在时代的发展中一去不返。对生活在老河口的人们造成了挽回的精神损失。(2) “大同”的城市面貌 经济发展是城市发展的共同目标,如今老河口也正为此努力着,但随着城市的发展, 老河口的城市建设也与其他城市有“趋同”的现象, 作为历史的积淀和文化的凝结, 城市面貌展现了一个城市的发展历程, 是城市个性的体现,是一个城市的物质生活、文化传统、地理环境等诸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 人们却感到自己居住的城市越来越陌生, 其它的城市却越来越熟悉,导致“南方北方一个样,大城小城一个样,城里城外一个样”的 个性危机。城市风貌与个性正在消失。4、 以城市文化塑造城市特色建议 塑造城市特色是一项系统工程,不可一蹴而就,需要从政府到市民各层次、各阶层人士坚持不懈的努力。作为城市规划工作者,应当把握现状,创新思维,超前研究城市近远期发展所需要的关键性策略,统筹做好各项规划,注重保护城市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传统,塑造城市特色,用科学规划引领城市又好又快地发展。城市健康发展离不开城市规划的引领,城市政府更要尊重规划,按照城市规划的目标建设发展城市。同时城市规划人也要深入研究老河口的历史文脉,把握城镇化的基本规律,编制出经得起实践检验的规划成果。两者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通过科学规划,充分发挥城市发展优势,培育特色竞争力,对于老河口市在区域中的重要地位,引领城市实现跨越式发展意义重大。换句话说:老河口市只有通过科学的城市规划引领,培育城市特色竞争力,才能实现跨越式发展。打造城市特色竞争力,目前急需尽快编制以下城市专项规划: 1 环境保护规划加强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生态资源的保护和建设,加强工业园区环境的管理,强化城市生态绿地、湿地、水面、山体的保护,制定强制性措施,分区分类加以控制,实现“十二五”末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100%、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建成区绿化率达到40%,森林覆盖率达60%,努力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2 旅游发展规划围绕“鄂西北生态旅游圈”,整合老河口的旅游资源,把老河口打造成国际知名的旅游目的地城市的目标。3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保护老河口城市历史文化遗产和传统风貌特色,充分展示和利用物质遗存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结合城市风貌保护和景观控制规划;保护与延续池州主城区“山、湖、河、村、城”良好的山水格局和宜人的城市尺度,实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