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工业内迁史PPT课件.ppt_第1页
抗战工业内迁史PPT课件.ppt_第2页
抗战工业内迁史PPT课件.ppt_第3页
抗战工业内迁史PPT课件.ppt_第4页
抗战工业内迁史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讨论组 牟俊豪朱恩杰田桐姚宗宇时间 2017年5月15日 讨论 抗战时期民族工业内迁探析 抗战工业内迁之缘由 一 民族工业内迁缘由 1 历史渊源中国近代工业集中于沿海和通商口岸的布局方便了民族工业对外国资本的依赖 便利了交通运输 销售产品 招募工人等 资本逐利的结果 致命弱点 大规模中外战争的首要攻击目标 参见徐盈 中国的工业 大公报 1939年3月11日 一 民族工业内迁缘由 2 九一八事变后的变局国民政府态度的改变1932 11国防设计委员会 对川 湘 赣等内地省份的资源调查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五年建设重工业计划全国铁路网的修建 一 民族工业内迁缘由 2 九一八事变后的变局国民政府态度的改变1932 11国防设计委员会 对川 湘 赣等内地省份的资源调查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五年建设重工业计划全国铁路网的修建日本蚕食中国计划的推进与全国范围内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 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的趋势 一二九运动 西安事变 一 民族工业内迁缘由 3 七七事变后的现实背景国民政府为保存国家经济实力 大抵支持内迁 确立内迁领导机构 颁布鼓励内迁的法规 提供经济支持 局限 实行有限的搬迁 地方政府存在不配合的情况民族资本家为保存和发展民族经济 爱国抗日寻求出路 近代民族资本家的两面性 实业救国 阻力 不愿以家业与员工冒险 以英美租界为避风港 对持久战没有深刻认识 以及一二八事变的 历史经验 民生轮船公司卢作孚 林继庸 抗战工业内迁之概况 二 民族工业内迁概况 1 迁移时间及规模时间 1937年七月至1940年年底迁移规模 沿海地区内迁工厂公448家 物资达79000余吨 工人13000余人 2 迁移方向 1 由沿海迁往湖南 重庆 四川 2 沿海迁往所在省内地 3 山西迁往陕西 四川 4 广东迁往广西 湖南等地 到1941年底 根据国民政府财经部的报告 由沿海成功内迁的企业共452家 3 迁移过程存在的问题 1 迁移仓促 准备不足 2 部分企业内迁意志不坚定 徒增行程成本 4 艰难的过程 军事形势紧张 路途艰难 迁移仓促 往往都是冒着炮火拆卸机器设备 运送物资 抗战工业内迁之意义 一 完善了近代工业布局和工业体系 抗战中国部分后方工业 为国民政府抗战打下了经济基础 大量精华民族工业尤其是机器工业的内迁为新工厂的建立提供了机器 有力的推动了抗战时期新工厂的扩建位国民政府抗战提供了资金和武器弹药上的支持为大量人员提供了就业岗位 稳定了社会秩序 推动了大后方的建设 1 民族工业内迁促进了大后方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2 民族工业内迁推动了大后方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化进程3 民族工业内迁带来了大批的人才 并进一步改变了当地落后的观念 战时工业厂区的现状及保护 以重庆近郊工业为例 概括 战时迁渝的绝大部分企业集中在半岛近郊四周的南岸 江北 西郊 大渡口等地 在不到100平方公里的土地面积内 集中了全市工业总产值80 以上的企业 新中国成立后这些企业成为重庆城市工业发展的主体 半个多世纪过去了 随着城市的不断拓展 抗战时期在 两江四岸 建成的几个大型重工业企业 现都处在主城的中心位置 不仅造成产地与原料 燃料以及消费等多环节的严重脱节 更直接成为今天中心城区环境的主要污染源 初步变迁 随着全国范围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城市发展 2002年重庆市制定了 退二进三 退城进郊 的战略规划 将主城区内具有环境污染和安全隐患的企业有计划地搬离主城 作为老工业基地 随着工厂搬迁和转型 重庆城市中遗留下的老厂区 如江北滨江路沿线 南岸铜元局以及化龙桥等工业片区 已迅速被焕然一新的高楼所代替 原有的场所空间消失殆尽 而这种割裂了城市发展历史纽带的更新方式 最终带来的是千篇一律的城市景象 趋向成熟 2007年 重庆市政府决定重钢厂 原兵工署第29兵工厂 整体搬迁 以此为契机 2008年重庆市完成了 重庆市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总体规划 针对抗战时期工业遗产采取了多层次的保护策略 对历史文化价值较高的文物类工业遗产 如以望江厂 原兵工署第50兵工厂 为代表的抗战山洞厂房群 作为抗战时期重庆工业自强不息生产活动的真实反映 强调其建筑的原真性 在不破坏原有状态下采取类似博物馆式的保护模式 而对于可以保护和再利用的工业遗产 在评估其保护价值后 采取分级的保护和改造方式 如重钢老工业片区 有学者提出在原地保留现存较为完好的典型厂房车间 设备和工艺流程等 强调对其原真性的保护 此外 还整合全市的工业遗产资源 拟在重钢厂旧址建立重庆工业博物馆 而对于没有价值废弃的工业遗存 则进行选择性的再利用 如结合创意产业的开发 四川美术学院将铁马集团废弃的坦克库 成功地改为坦克库艺术街区 涪陵 816 地下核工程 被开发成城市中新的旅游景点 此外 工业遗产是城市历史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 对其保护应结合城市的整体发展规划 因此 有学者提出以市区工业遗产为景点 开发区域性旅游路线 总结 对于抗战时期形成的工业片区和厂房建筑应在通过对其现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