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着“乌龟”上山与牵着“蜗牛”散步.doc_第1页
赶着“乌龟”上山与牵着“蜗牛”散步.doc_第2页
赶着“乌龟”上山与牵着“蜗牛”散步.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赶着“乌龟”上山与牵着“蜗牛”散步-小学中年级作文教学谈江苏省如东县马塘小学 周晓琴 邮编:226401当低年级的小朋友跨入中年级的门槛儿时,面对“习作”这个新的玩意儿,他们不明白,也不大清楚。于是我们有些老师大胆提出:“赶着乌龟上山吧!”是的,无限风光在险峰,要看到最美的景物必须攀登到山顶。因此,老师们暂且不管“小乌龟”体力如何,能力怎样,紧紧抓住作文课的有限时间,一边教给他们写作方法和技巧,一边撵着他们往山上爬。但见小家伙们有的一不留神翻了个儿,跌得四脚朝天;亦或有些小家伙烦了你的紧追慢赶,索性停了下来,瞪着一双茫然的眼睛看着你,直看得你心中升腾起一股莫名的奇怪感;也许真的有几只会被赶到山顶,可他们早已筋疲力尽,再也无暇欣赏“无限风光”喽!语文课程改革把作文教学改革作为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新课标对中年级的习作要求作了如下阐述:“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以上我们不难发现中年级的起始作文教学首先要鼓励学生大胆地、大量地、自由自在地去写,至于什么写作方法、体裁、篇幅等等这些条条框框都可以暂时不管。然而学生怎样才能大胆、大量、无拘无束地去写呢?笔者认为如果用“牵着蜗牛去散步”的“闲情逸趣”走进中年级作文教学的天地,那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将是一片阳光明媚的习作伊甸园!一、比较“赶着乌龟上山”与“牵着蜗牛散步”。“赶着乌龟上山”与“牵着蜗牛散步”是两种不同的作文教学理念。前者关注的是结果,是要求学生马上学会写作,掌握写作技巧,这显然是狭隘的;而后者关注的是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教师胸怀着“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大志,眼观着学生全人的发展,调动学生的各种内外因素,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从而激发习作兴趣,提高习作能力,这显然是前瞻的。“赶着乌龟上山”关注花最少的时间,求最大的回报。众所周知:每周两节作文课80分钟,每学期十七、八周,约1440分钟,23个小时。在短短的23个小时内要完成一学期的作文教学任务,得赶,得快速地赶。而“牵着蜗牛散步”也关注效益。作文教学效益不取决于教师教了多少作文的方法技巧,写了多少篇大作小作,而取决于对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结果和学习过程综合考虑的结果。教师舍得把大量的时间花在培养学生习作的兴趣之上,用大手牵着小手引领着学生去认识周围的世界,去开拓视野,去观赏交流,一次活动,一个课间一切尽在不知不觉中悄然发生着变化:“小蜗牛”慢悠悠、喜洋洋地爬到山腰,欣赏到自己从未见过的美景,会惊呼,会述说,会大胆地写下自己的所见所闻。在“赶着乌龟上山”中,教师处于主体地位,而学生则屈居客体。学生没有主动意识,更谈不上创造意识,有的只是被身后主人赶着走、撵着爬的气喘吁吁。试想在这样的情境之中,我们的学生还会去主动认识世界,去发现美、欣赏美吗?他们的一双慧眼会越来越混沌,一对聪耳会越来越糊涂,一个充满幻想的大脑会越来越迟钝。难怪我们学生的作文总是显得那么单调乏味,那么多套话俗语。而“牵着蜗牛散步”则倡导师生之间平等和谐的关系。教师放慢脚步,蹲下身子,牵着孩子的手,智慧而又有效的引领着孩子从容地迈进大自然、跨入真实的生活,感受风雨雷电、人情冷暖、喜怒哀乐,在学生充分感受自然和生活的前提下,渐入习作之佳境,显得尤为大气,而且喷涌着智慧。二、“牵着蜗牛散步”的作文教学策略。1.兴趣先导。大家都赞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一观点。一个人如果对某件事有了强烈的兴趣,那么他便会想方设法做好这件事。反之,则很难主动地做好它了。中年级是非常重要的过渡阶段,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我们必须在这个阶段唤起学生对习作的兴趣,激发起写作的潜能。“牵着蜗牛散步”秉承兴趣先导,强调兴趣是万事之源。首先要求教师对学生的生活感兴趣,其次是要师生共同关注兴趣源。小学中年级的学生八、九、十来岁,对玩特别感兴趣。在作文课上带着学生到操场上玩玩游戏,课间带着他们到草坪上捉捉小虫带着他们趁着东风放纸鸢、随着秋风寻落叶在一次次的玩闹中增进了师生的情感,融洽了同学间的关系,更重要的是在玩闹中学生放飞了囚禁于课堂之中的情愫,拥抱着真、善、美,享受着幸福和快意。正是这一次又一次不同凡响的“玩”,学生才有了生活的积累,才有了认识上的飞跃,才有了属于自己的体验和感悟,才有了要表达的强烈欲望和文思如泉、一吐为快的酣畅淋漓。至此,学生明白了:原来习作就是像玩一样简单有趣。2.快乐奠基。儿童文学作家金波认为:孩子的写作是一种感情的宣泄,或者说是一种“游戏精神”的体现,因为他们更凭直觉看待世界。他们把眼中的世界,心中的感受写出来,就高兴了。所以与其说让他们学习写作,不如说是教他们用写作感受快乐,就像他们画画、唱歌一样,都是快乐的游戏。是的,作文是一种思维方式,是一种生活积累,是一种审美情趣,是一种快乐的生活方式。我们应该牵着蜗牛找乐子,师生携手走进儿童的生活,走进儿童的天地,用童心去拥抱童心,用快乐去回馈快乐。用一双善于发现的慧眼找寻习作的源泉,用智者的聪慧去引领学生感悟、体会、思考,用快乐为生命奠基,为习作奠基。3.分层要求。在作文教学中,我们不可回避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问题。当前习作教学面临着:“课时少、训练少、学生热情少”的困境。因此,我们在进行习作训练时不拘泥于阶段性目标,本着可持续性发展的原则,注意因材施教,最大限度的提高不同层次学生的习作热情。中年级的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习作训练以后,各自的表达能力和水平出现了参差不齐的现象。对此,咱们可以让“蜗牛”闲适地散居在“山体”的各个部位,适得其所。对于“超速度蜗牛”,我们会一任他们攀上山顶,感受到无限风光在险峰的博大与唯美;对于“一般速度蜗牛”,我们会让他们悠闲地漫步在半山腰,一边惬意地生活,一边谛听山顶同伴的召唤并为之努力;对于“行动特别迟缓的蜗牛”,我们得拉在手上,装在心中,搀扶着他们一步一步地向上攀登,也可以让那些“前头部队”的来帮携着他们走过漫长的冬天,去迎接万物复苏的春天。这恰巧与中国青少年研究会副秘书长、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的王晓霞老师的“分层教学、分层指导”方法相吻合:对于作文水平较高的学生可以提出较高的要求,鼓励他们创造性地习作,同时还可以要求他们帮助作文水平较低的学生;对于良好层的学生,教师可以向他们提出适中的要求,鼓励他们独立作文;对于水平一般的学生,可以让他们在教师的指导下半独立作文,并逐步向独立作文过渡;对于水平较低的学生,可以让他们从模仿范文逐步发展到半独立习作,最终走向独立作文。4.和谐发展。学生习作的过程可以说是学生身心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人与景,景与物不断地共处交融,让阳光洒进来,让雨水透过来,一切才显得和谐而美好。也只有在这样的“牵着蜗牛散步”闲适之中,师生才会静下心来,共同积累,大量阅读,背诵精品,丰富思想感情,积累词语句式好文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