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doc_第1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doc_第2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doc_第3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水调歌头说课案一、 教材分析1、 教材地位及作用水调歌头入选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在此之前,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出现过辛弃疾的词西江月,课外诗词中出现过晏殊的浣溪沙和李清照的如梦令。相对于这三首词的短小,水调歌头篇幅较长,分为上下两阙。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毛泽东的词沁园春 雪也是分为上下两阙。水调歌头位列课文诗词曲五首的第四首,前有唐诗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赤壁过零丁洋,后有元曲山坡羊 潼关怀古。这样的安排强化了“唐诗宋词元曲”的典型文学成就,同时也提示着诗词曲教学中的相关相通性。例如 “意象”的象征意义, “意境”的把握,情景交融的手法等。因此,不难看出,水调歌头的教学地位是承前启后、承易启难的。水调歌头以“月”为主线,想象奇特,构思精妙,既状中秋月夜之景,又抒波澜起伏之情,还悟悲欢离合之理。和谐的音韵、流畅的行文中,一个由心有郁结到心胸开阔的旷达形象跃然纸上。让读者似乎看到了他那肆意的把酒问天,那超脱世间的月下清舞;似乎听到了他那望月怀人的哀叹,那人好月圆的祈愿。这样的千古名篇为学生提供了优秀传统文化的大餐,其教学作用:可以使学生在反复的品读与感悟中,掌握诗词欣赏的方法,提高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2、 教学目标新课标要求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我认同程翔老师的观点,所谓语文课的核心素养,就是专业读者具备的阅读能力。就这首词而言,培养的核心素养就应该是:把握意象、感悟意境、梳理脉络、体悟情感、概括形象的能力。 养成核心素养需要借助方法,新课标中有这样的要求“加强文言文的诵读,尤其注意节奏的停顿、语气的把握、感情的表达”,还要求学生“能联系文化背景和生活体验,感悟作品的思想内涵,说出自己的体验,从而激发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因此我设定了以下的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把握意象,感悟意境。梳理脉络,体悟情感。概括形象,尝试美读。过程与方法目标:知人论事,反复诵读。展开想象,自主品析,交流讨论,合作探究。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热爱诗词,沉潜读书。 乐观豪迈,旷达生活。3、 教学重点 新课标要求学生 “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水调歌头以“月”为主线,无论是把酒问月、乘风归月、惧寒恐月、月下起舞,还是月照无眠、迁怒恼月、旷达悟月、怀人祝月,全部围绕“月“展开,写景、抒情、议论水到渠成、相得益彰,作者的感情也随之波澜壮阔、跌宕起伏。因此我把教学重点定为“梳理脉络,体悟情感”。4、 教学难点新课标提倡学生“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读准字音,读准停顿并不难,难的是美读,通过诵读读出作者的情感,进而体会作者性格,概括形象。因此我把教学难点定为“概括形象,尝试美读”。 二、 学情分析学生此前学过许多诗,接触过篇幅短小的词,对苏轼也有一定程度的了解,据此学情在内容安排上对苏轼的简介从略,只关注相关写作背景;词的体裁特征也不赘述;意象与意境的内容略讲,把更多精力集中到教学重点与难点上。学生虽然对诗词有一定积累,但是对其品读与鉴赏缺少方法,更需要产生与文本的共情与共鸣,才能激发对诗词与传统文化的热爱,据此学情在教学环节上尤其要注意方法引导、积极评价、激荡共鸣。三、 教法与学法1、 教法语文课核心素养的培养应当从细读文本中来,从教师的引导与点拨中来,语文的课堂应当让学生认认真真读书,安安静静思考,解读文字的密码,插上想象的翅膀。因此本课采用以下教法:品读法,点拨法,联想想象法。2、 学法语文课堂不应成为教师展示素质的舞台,而应当成为学生进步的场所。所以在教学难点美读环节,教师尽量不范读,只引导点拨。学生却要在课堂上反复朗读,同时圈点勾画,用心体悟文本,用想象来补充词中因凝炼而省略的内容。新时代的学生要学会学习善于合作,所以要将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相结合。本节课学法如下:朗读法,圈点勾画法,联想想象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四、 教学过程基于以上思考,我用以下五个环节来达成教学目标。1、 朗读初步感知文本2、 圈读把握意象意境3、 品读捋清行文脉络4、 补读体会感情波澜5、 美读概括性格形象下面我将具体分析这五个环节。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朗读初步感知文本播放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决赛的视频片段,激起学生对诗词的兴趣。将学生分为两大组,进行以“月”为主题词的飞花令比赛,加强诗词积累,顺势引出课题。组织学生朗读:指名读、同桌对读、课堂展读。学生充满兴致地观看决赛视频,体验诗词的美好,仰慕腹有诗书者。激烈的飞花令比赛中,为组而战,积极调动诗词储备。带着对诗词的热情快速将注意力集中于文本。进行三种形式的朗读。创设情境,将学生带到诗词比赛现场,激荡起他们对诗词的热爱。组织现场 “飞花令”比赛,进一步激起学生兴趣,激发学习热情。通过三遍朗读,纠正字音,读准停顿。初步感知文本。圈读把握意象意境引导学生从天上和人间两个角度去把握文中意象,明确“意象是承载了作者感情的客观景物”。方法点拨:意象必是名词。请学生抓住意象的特点,从而概括出意境,明确“意境是众多意象表现出的整体的情调和境界”。方法点拨:引导学生想象意象组成的画面,从声音与色调把握整体氛围。细读文本,用自己独特的符号圈画出词中意象,然后小组讨论,补全意象。综合意象特点,自主概括,班上交流,概括意境。对意象与意境的把握,既强化了诗词的学习方法,又进一步感知文本,为后面教学重点与难点的突破打下基础。品读捋清行文脉络引导学生找出中心意象“月”即主线。请学生用含有“月”字的四字词语来概括词的内容,捋清行文脉络。合作探究阶段,讨论比较更准确的表述。方法点拨:品读文本,圈画与“月”相关的关键字,并提炼内容,扩展成四字词语。必要时举例示范。 再次通读文本,用圈点读书法,圈画“问”“归”等关键字,并结合内容概括,众多雅致的词语从笔下流出,点燃了思维的火花,使学生诗情高涨。合作探究中,讨论更准确的表达,进一步深入理解文本。 深入研读文本,必须找好切入点。“月”字即可提纲契领地串起全词的景、情、理。让学生圈点关键字,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有利于学生语感的培养。补读体会感情波澜“言有尽而意无穷”,词因其凝炼性与格律的要求,写出来的文字犹如冰山水面上的一角,请学生发挥想象运用联想,任选一二句,在原词的前面或后面以第一人称的口吻补出作者想表达的情感。方法点拨:以“序”为例,教师示范。“丙辰中秋,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我自求外放已多年。尽管多次要求调到离弟弟较近的地方为官,可惜终不能如愿,至今已七年不见弟面。唉!”。 注意引导 “高处不胜寒”的象征义。 学生品读文本,抓住感受最深的一二句,展开想象,运用联想,用第一人称的口吻补写情感。小组交流,班级展示。生生互评,思维碰撞中激起学生的无限热情,产生许多独到的个性化的理解。教师的示范中巧妙地介绍了写作背景,既脱出上课伊始即出示写作背景的窠臼,又使学生更容易联系文化背景对作者的思想感情倾向,作出自己的评价。 学生合作研讨,老师点拨引导,营造出民主和谐课堂氛围。第一人称的运用使得学生设身处地,更真切地体会了作者的感情波澜起伏,突出了教学重点。美读概括性格形象布置活动。我认为苏轼是一个 (性格特征)的人,我是从“ ”(词中句子)看出来的。课堂交流环节,教师运用欣赏性评价、引导性评价、矫正性评价,指导学生美读相应句子。 设置“朗读者”环节,预先写出主持词,寻找学生主持,请学生美读水调歌头。课堂小结,生动收束。布置作业:用情景交融的手法写一段文字,表达对某人的思念。 在学生有感情的朗读中结束本课。 自主思考,认真析读文句,感受作者形象,力求多方面总结性格特征。 展示研读成果,在教师指导下美读,力求用朗读传达情感,展现人物性格。 磨拳擦掌、跃跃欲试,非常用心地去做一名“朗读者”,争取用文字打动听众,用情感感染听众。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多次多种形式的朗读,使学生通过涵咏、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对作品中的情感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提高了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尤其美读环节,学生对作者形象有了更深认识,对朗读对诗词对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热爱,从而突破了教学难点。五、 板书设计 设计意图:简洁明了概括本节学习主要内容,突出教学重点,帮助学生梳理知识,起到很好的总结巩固作用。圆月形的设计,照应本词内容。六、 教学反思 本课在诗词教学中承前启后、承易启难。这样的千古名篇为学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