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下期历史月考试题.doc_第1页
高一下期历史月考试题.doc_第2页
高一下期历史月考试题.doc_第3页
高一下期历史月考试题.doc_第4页
高一下期历史月考试题.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兴宁一中高一年级历史月考考试题2019-6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三字经里有“稻粱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几句。中国人最早培植“六谷”、养殖“六畜”的时代是A原始社会末期 B西周时期 C战国时期 D明朝时期2.(小农经济)“一锄、一镰(或者再加上一犁,不是家家都有畜力,那就用人力拉犁)、一个主要劳力加上一些辅助劳力,一旦和土地结合,就可以到处组织起简单再生产。”以下各说法中对这段话最正确的理解是 A.小农经济具有稳定性 B.小农经济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C.小农经济非常脆弱 D.小农经济只需要一些简单的劳动工具3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世界影响巨大,先后代表中华文明的手工业产品是 A.铁器和瓷器 B.青铜器和铁器 C.丝绸和瓷器 D.丝绸和青铜器4. 汉乐府“孔雀东南飞”中焦仲卿妻“十三能织素,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她身上装扮是“妾有绣腰襦,葳蕤自生光”。她床上装饰是“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这些描述主要反映了A中国古代男尊女卑思想,女子倍受压迫,日夜劳作B汉代吏治腐败,焦仲卿一普通小吏,家中竟布置得如此富丽堂皇C汉代丝织业生产的普及和发达程度D汉代家庭手工业在手工业生产中占据主导地位 5. 汉代冶铁技术取得重大发展。铸铁柔化处理技术和炼钢技术在汉初很不普及,但汉武帝后却得到迅速推广,工艺也更为成熟。其主要原因在于A.杜诗发明和推广水排 B.铁农具的广泛应用C.铁业官营政策的推行 D.民营手工业的发展6.魏晋南北朝时期商业发展相对缓慢,至隋唐时期,商业发达的城市广布于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及沿海地区。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农业、手工业发展 B京杭大运河的开通C大一统局面形成 D科举制度全面实施7.清明上河图中,多家店铺门前悬挂着形制不一的栀子灯,还有一些店铺前出现了长条形招牌灯箱。这些栀子灯和灯箱既装饰了店铺,又起到了广告的作用。这反映出当时 A开始出现广告 B. 城市商业活动的时间限制被打破 C商业竞争异常激烈 D人们用电灯照明8.“海者,闽人之田”、“潮漳以番舶为利”。宋朝以来,出海贸易被视为沿海居民衣食之源。明朝倭寇成患,甚至中国沿海平民一度成为倭寇的主体。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朝贡贸易体制的弊端 B小农经济影响了对外贸易C西方殖民势力的侵略 D“海禁”政策带来消极影响 9.明朝中后期肩,在江南地区出现了众多农民有目的“迁业(改变原先从事的职业)”现象据记载,在江、浙等地,大批劳动力由种田流入植棉、栽桑,纺纱织布,尽逐绫绸之利”。农民“迁业”现象产生的主要影响A.封建自然经济日益解体 B.国家“重商”政策的确立C. 农村经济结构发生改变 D. 手工业逐渐成为主导10. 中国是瓷器的故乡,在一座古墓中发现了黑亮如漆的黑陶,洁白如雪的白瓷,闻名中外的粉彩和珐琅彩。这座墓葬的时间应不早于A. 魏晋 B隋唐 C宋代 D.清代11康熙皇帝任命曹雪芹的祖父曹寅主持江宁织造局的生产。根据当时的制度,江宁织造局生产的产品 A技术水平不高 B生产成本低廉 C全部销往海外 D主要供应皇室12. 洋务运动的产生是为了“继续镇压中国各族人民的武装起义,是用外国资本主义的技术巩固封建统治”;官僚地主开办的工厂是“资本主义国家军需工业的附庸,充分表现了半殖民地的性质”。这一观点表明作者A.站在文明演进的角度 B.站在近代化的角度C.站在地主阶级的角度 D.站在革命者的角度13. 在中国封建社会,重农抑商政策被视为“国策”,洋务运动标志着清政府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开始发展工业。在洋务运动中,洋务派最成功、最有远见的举措是A创办近代军事工业 B创办新式学堂C创办近代民用企业 D筹划海防,创办近代海军14到了18世纪,在亚欧人的饮食中,玉米和马铃薯的比重大大提高。从西欧到中国的土地上,美洲的豆类提供了蛋白质,番茄和辣椒提供了维生素,并使饮食有滋有味。花生和番茄在东南亚热带的土地上疯长,以丰厚的产出支撑着众多的人口。这一现象从根本上反映了A新航路开辟后“商业革命”方兴未艾 B世界市场最终形成C经济交流改变了亚欧的社会生活 D经济全球化进入高潮15.中国近代有学者称“夫外货舶来品之侵入,关税自主后犹可挽救,独此病人膏肓之洋商工厂,犹如附骨之蛆,不克(不能做到)消除。”对此理解最为准确的是 A外国在华设厂加重中国经济的危机 B领土主权受损影响经济的独立发展C投资设厂成为列强扩张的主要方式 D丧失关税自主权引发列强开厂热潮16.经济史专家认为中国近代工业发展曾出现三次热潮: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资本主义工业兴起;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工业获得初步发展;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这“三次热潮”的相同作用是A.根本上动摇了传统生产方式和政治制度 B.促进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思想广泛传播C.一定程度上瓦解了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 D.为辛亥革命到来奠定了物质和阶级基础17. 1873年清政府批准上海轮船招商局成立。该局采用官督商办的组建方式,并招商集股,发行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张股票。据此可知A.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B.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C.民间资本得到官方认可 D.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18国货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事件。发端于20世纪初抗议美国排华事件,20年代发展为具有相当规模的全国性运动,30年代达到顶峰,先后出现“国货年”(1932年)、“妇女国货年”(1934年)、“学生国货年”(1935年)、“市民国货年”(1936年)。这一现象 A反映出民族矛盾始终是近代中国主要矛盾 B体现了国人具有盲目排外的心理C有力地促进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团结和觉醒 D推动了政府对帝国主义态度转变19. 饮食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人在研究新中国成立后的饮食文化后说:“60年代讨饭吃;70年代有饭吃;80年代选饭吃;90年代好饭吃。”下列史实与材料中所反映的现象出现有关的是 “大跃进” 人民公社化运动 改革开放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A B C D20非洲西海岸有一些反映历史的名称,科特迪瓦的“象牙海岸”,加纳的黄金海岸,利比里亚的胡椒海岸,贝宁的奴隶海岸。这些名称反映( )A非洲物资极其丰富 B早期殖民掠夺的残酷性C三角贸易所经路线 D非洲主动融入世界市场21.“在17世纪初期,它具备了国家发展的许多要素,诸如国内经济繁荣,社会稳定,陆军训练有素,海军实力雄厚,而它的地理位置当时也看不出对它有何不利之处。恰恰相反,纵横交错的河网为它对付西班牙提供了天然屏障(至少是在一定程度上),而濒临北海,又为它利用富饶的鲱鱼资源提供了通路。但一个世纪之后,它面对几个强敌,却在保卫自己困境中挣扎。”文中“它”指的是A英国 B葡萄牙 C法国 D荷兰221769年,英国人阿克莱特发明了水力纺纱机。根据他的设计,必须沿河盖上一栋房子,安上多台纺纱机,由水车产生的动力转动。但这种机器较为庞大和昂贵,家庭生产使用己不可能。这种机器A结束了当时生产对传统动力的依赖B推动了新的生产组织管理形式的产生C限制了棉纺织业技术的革新和推广D促成了工业革命在欧洲大陆广泛开展23.“1760年,猎奴者捕获了西非人彼得斯,将其带到海岸,贩卖给了法国奴隶贩子。他们坐贩奴船渡过大西洋来到了法国殖民地路易斯安那,可能在此地的蔗糖种植园工作。”上述现象产生的客观影响是A.增加了西欧国家的劳动力 B.使世界联系进一步加强C.推动了美洲工业化的进程 D.给非洲带来了社会进步24.重商主义也称“商业本位”,是十八世纪在欧洲受欢迎的政治经济体制,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生活。早期以“货币差额论”为中心,追求“少买”以防止贵金属流出;晚期以“贸易差额论”为中心,追求“多卖”,实现贸易上的顺差。材料强调“少买”“多卖”实际上是A对外贸易的不同方式 B贸易保护主义 C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D自由放任原则 251796年,一位美国医生发布了曼彻斯特儿童健康状况调查报告。该报告指出,大纱厂所雇用的童工很容易遭受烈性热病的传染,这类传染疾病一旦发生,会迅速感染封闭空间中的密集人群。材料表明A国地运动使得城市中人口剧增 B英国社会的阶级矛盾十分尖锐C英国社会保障制度未顾及儿童 D工业化进程带来新的社会问题26.1835年,德意志第一条铁路正式建成通车,随后在整个德意志境内掀起一股铁路建设高潮,1843年莱茵铁路全线告通。当时德意志铁路建设速度之快、投资增长之巨,以及铁路事业的兴旺发达,均名列欧洲大陆之首。材料反映此时期德意志A. 经济发展己跃居欧洲之首 B. 铁路建设促进工业革命进程C. 政治变革促进了经济发展 D. 统一民族国家市场己经形成27.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写到:“中国幅员是那么广大,居民是那么多,气候是各种各样,因此各地方有各种各样的产物,所以单单这个广大国内市场,就够支持很大的制造业,并且允许很可观的分工程度。假设能在国内市场之外,再加上世界其他各地的国外市场,那么更广大的国外贸易,必能大大增加中国制造品,大大改进其制造业的生产力。”100多年后严复折服于这些关于中国的论述,是因为亚当斯密A指出当时中国工商业发展受到严重阻碍 B建议西方列强尽快打开中国市场C羡慕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条件优越 D盛赞康乾时期中国经济的高度繁荣281930年6月,美国国会通过了斯穆特霍利关税法,修订了1 125种商品的进口税率,其中增加税率的商品有890种,有50种商品由过去的免税改为征税。在当时的形势下,美国的这种做法 A有力地刺激了美国产品的出口贸易 B加剧了贸易保护主义的盛行C为摆脱经济危机提供了有效的模式 D加快了美国摆脱危机的进程291929年爆发的经济危机,实质就是生产的相对过剩,在罗斯福新政中,其中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和兴办公共工程的措施,分别属于 A增加产品供给减少消费 B增加消费减少产品供给C减少产品供给增加消费 D减少消费增加产品供给30有学者指出:“美国思想体系的传统,任何时候都不会转变为僵死的教条,而是在每一新的历史阶段,为回答时代的呼唤而获得新生。”20世纪90年代,美国“回答时代的呼唤而获得新生”的举措是 A实行自由放任政策 B大力推行强权政治C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 D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二、非选择题 (40分)31.阅读下列材料(20分)材料一 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是个极其复杂和困难的历史任务。现在在我国已经基本上完成了。我国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谁战胜谁的问题,现在已经解决了。刘少奇在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政治报告材料二 (中共)八大报告所阐述的一些经济建设的重要方针,因为有“一五”计划的经验与教训作借鉴,所以比较适合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经济工作的实际。 石仲泉等中共八大史材料三 八大的路线是正确的。但是没有能够在实践中坚持下去。八大以后,我们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许多成就,同时也遭到了严重挫折 。 邓小平文选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二,概括八大路线形成的重要背景。(6分)(2)结合所学知识,“八大”对当时国内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是怎样阐述的?(6分)(3)材料三中提到八大路线“没有能够在实践中坚持下去”,社会主义建设遭到“严重挫折”。指出20世纪50年代经济工作遭到“严重挫折”的具体表现。(4分)继承八大的正确路线,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会议是什么?它作出了怎样的战略决策?(4分)32(20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生产方式的巨大变革往往会推动社会形态的转变。请回答:(1)春秋战国时期,我国主要的耕作方式是什么?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怎样的生产经营模式?它推动了我国怎样的社会转型?(6分)(2)1516世纪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新航路的开辟带给欧洲社会的最主要影响是什么?(6分)(3)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诞生的条件有哪些?在这一新的经济因素下,19世纪末20世纪初我国出现了改变社会形态的政治斗争。请举一例。(8分) 兴宁一中高一年级历史中段考答案2019-6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答案BBCCCAB DCD D DBCA题号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答案CCCABDBBBDBABCC二、非选择题(40分)31.(1)背景: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3分)实施“一五”计划,积累了一些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3分)(2) 矛盾:先进的社会制度与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3分)任务: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