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耀在二十世纪的伟大女性.doc_第1页
闪耀在二十世纪的伟大女性.doc_第2页
闪耀在二十世纪的伟大女性.doc_第3页
闪耀在二十世纪的伟大女性.doc_第4页
闪耀在二十世纪的伟大女性.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闪耀在二十世纪的伟大女性 宋庆龄总括宋庆龄(孙中山夫人)(1893-1981)是在我们这个使世界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20世纪中一位杰出的妇女。她的漫长的一生几乎绵延了整个世纪。宋庆龄,一提起她的名字,很多人都会心生敬意。她是个女人,是个伟大的女人。她的个人品格是既完美又独特的。凡是见到过她的人都能感受到她给予的温暖。她给人的鼓舞力量是不分中外、无远勿届的,因为它是同时代的脉搏谐和一致的。她的庞大的家族,她的美丽容颜,她的聪明才智,她的爱国热情,以及她与孙中山先生的结合,无疑是她成为了那个年代备受瞩目的现代女性。有时我回想,她一定是众多男子心中的女神吧,就连女性,也难以不被她吸引吧。“五一”假期,我们一行人去了宋庆龄故居,见到了她当年生活过的地方,也仿佛感受到了她的气息。宋庆龄故居坐落在北京风景秀丽的什刹海后海北沿。门前水天相映、碧波涟漪,堤岸杨柳轻扬。院内曲径回廊,楼堂亭榭;湖水环绕,山石嶙峋;绿树浓荫,花香四溢。是一处雍容典雅、幽静别致的庭园。 故居占地面积两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约五千平方米。原是中国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的父亲醇亲王载沣的府邸花园,也称西花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就计划为宋庆龄在北京修建一处住所,但她一再逊谢。1962年,周恩来总理受党和政府的委托,亲自筹划,决定藉此王府花园,精心设计改造葺旧更新,在原来主体建筑迤西,接建一座“中西合璧”的二层主 宋庆龄同志故居楼,作为宋庆龄的住所。1963年4月,宋庆龄迁居于此,1981年5月29日逝世,共在这里工作生活了18个春秋。那一天,艳阳高照,故居里的花开得争奇斗艳,一幢幢建筑物在花草树木中显得十分和谐。荡着秋千,我在想,她是不是也经常一个人沐着阳光,荡着秋千,享受着一刻的清闲呢。突然,心里涌动起一阵心酸。一个女人,如何在这么大的地方,这么美的地方,自在得过着,一个人生活着,一个人看花开花落,一个人慢慢等待青春逝去,慢慢老去啊看到了展览馆里她的照片从一个花季少女,到一个慈祥的老人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感受,岁月究竟还可以有多无情啊.一、 家世父亲(生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虽然,在大家眼里,宋氏家族十分有地位,是当时的名门望族,但是宋庆龄的父亲宋耀如(又名嘉树,外国人熟悉他的英文名字“查理琼斯宋” 宋耀文本来是姓韩的,他的父亲叫韩鸿翼 )却出生在海南岛文昌县的一个贫困偏僻的小村子牛路园村(农村的贫穷劳苦在旧中国是到处可见的事情)。中国(特别是南方各省)当时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这种特殊的社会环境决定了宋耀如充满传奇色彩的一生。“鸦片战争”到“太平天国运动”这动荡的几十年,加速了国内(特别是在南方各省)无以为生的贫苦人民到海外谋生的浪潮。这些人中间就有宋庆龄的父亲。他青年时到美国学习居住了一段时间,由此发迹,成了一个霍雷肖阿尔杰笔下那种白手起家的人,这在当时的中国还是一件新鲜事。母亲(倪桂珍)倪桂珍信教虔诚,相貌平常,没有缠足在当时可称是个新女性了。她擅长数学,会弹钢琴,懂一点英文。出身于一个有名望的上海基督徒家庭,是一个有点地位又受过教育的姑娘。概括来说,她是一个“严格的、品德好的、自奉俭朴而又不屈不挠的模范妻子”。宋耀如和倪桂珍的婚姻生活是和美的,先后生育了六个子女,其中三个就是著名的“宋氏三姐妹”(霭龄、庆龄、美龄),还有三个男孩子(子文、子良、子安)。有人说,倪桂珍“教养子女的标准是使他们有文化、靠自己,做有用、有德的人”。宋庆龄宋庆龄生于上海,1907年,还不到15岁地她去了美国求学。她在学校里有个名字“洛士文宋”,她的亲密朋友则称她“苏西”(对她的姓氏英文拼法简化而来的昵称)。正如30年代在宋氏三姐妹的同胞们中间所流传的那句话说的那样:宋氏三姊妹中,一个爱权、一个爱钱、一个爱国这最后一个指的是宋庆龄,她爱国爱人民。她的声望来自她在狂风暴雨、惊涛骇浪中始终同中国人民站在一起的战斗经历。她的心很软,有一次看见厨师宰鸭,她就跑开并且哭起来了从此她在学校里就再也不吃鸭子。她还很好学。据美国新泽西州萨米特镇图书馆前馆长路易丝穆尔回忆,庆龄在这里上第一所美国学校时,她总来借一些“年纪比她大得多的人才看的书”,并且贪婪地读着。在威斯里安学院,她兴趣的广泛从文学到历史、哲学可以从她被任命为院刊编辑一事上充分体现。她从早年起就立志为他人服务。她显然曾一度想当医生。她的一个同班同学在“毕业预言”中写道:“我很快就得去中华民国,并把我自己置于医学专家宋庆龄的看护之下。”她对医学的兴趣后来因为嫁给孙中山他是一位医学博士而更增加,并保持终生。倒是在给霭龄的“毕业预言”中有同学曾说她会在官场中跻身高位。她是在西方受的教育,对西方的一些体制和方式是称赞的。即使如此,宋庆龄坚定地立足于本国。她深信,中国的革新只能是中国人自己的事他们用自己的才智和努力是能够完成的。她对中国的落后状态感到愤慨,但她没有丝毫民族自卑感;她非常赞成向别人学习,但她一点也不认为有必要请外国人来当指导或者监督。她也从没有不管是当时或以后表示过任何想要移居国外的念头。她回国后近70年的生涯中,除非是在政治上被迫或者是为了实行她的政治信念,她从未离开过中国,不得已或有必要出国也都尽快回来。1949年前,曾有几次出国的计划,由于蒋介石政权的阻挠而未实现。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她担任了高层公职,多次出国正式访问。但她从未为消遣或游览出过国。直到最后,到了暮年,她才说想再去少女时代生活过的一些地方看看,同仅存的几位当时的好朋友见见面,但这时她的年纪已经太大了,身体也不行了。尽管民族自尊心在宋庆龄身上是如此根深蒂固,她始终没有一点排外思想。她在一生中都广泛阅读英文及其他外文出版物,并且同许多外国友人联系或通讯。她对辛亥革命胜利的反应是热情爆发。“她的同学们谈到她在收到父亲寄来的共和国新国旗后就站在椅子上扯掉墙上那面清朝的龙旗,把它扔到地上,用脚去踩,兴奋地大喊打倒龙!高举共和国的旗帜!”宋庆龄在美国的居留到1913年8月结束,这位年轻的大学毕业生启程回国。回国后,她的父亲和姐姐霭龄带她到东京去见孙中山。这时宋耀如正同这位民国的缔造者一起流亡,并主要在理财方面帮助孙中山计划进行一次新的革命。霭龄在当孙中山的英文秘书。在后来的10天里,庆龄同家人一起去看了孙中山七次,每次呆上几个小时。这样,她热切地、很快地开始熟悉孙中山进行革命工作的环境和需要。当时,日本外务省的密探偷偷地监视着孙中山的每一个行动和他所接触的每一个人。这些密探的报告清楚地纪录着庆龄她们来访的次数。1914年9月开始,庆龄开始每天同孙中山在一起工作,担任他的英文秘书。这个职务本来是姐姐霭龄担任的,因为她要同孔祥熙结婚,所以由庆龄接替。当时孙中山为了推倒袁世凯、重建民国,正忙于重新组党。1914年6月22日,由于孙中山的努力,中华革命党终于在东京举行了成立大会。孙被选为总理。但由于孙中山要求全体党员宣誓无条件服从于他,党内开始产生分裂,因为其中一部分人认为他们应该效忠于一种事业,而不是某个人。正是在这样一些政治上的、组织上的以及个人的急风暴雨式的压力之下,孙中山同这位年轻的、充满理想的、美丽而又能干的庆龄在一起的时候越来越多了。对宋庆龄来说,他象征着她自己所希望于中国未来的一切。“对孙中山来说,当他正处于一生中最低点的时候,慰藉以一种最意想不到的方式来到了。”一位传记作者夸张地但并非毫无道理地这样说,“在一位刚从美国回来的、漂亮的女大学毕业生身上,现代化成了有血有肉的东西”。 孙中山是一位喜欢同那些忠心耿耿地和他一起工作的人(不论这些人职位高低)交流思想的领袖。他特别喜欢同年轻有为的人交谈。从庆龄一开始来为他工作,他就这样作。他托付给她的不但有日常事务,还有他的秘密通信。他经常对中国的时局和问题发表评论,使她受到有关中国革命的教育。她把外国报纸念给他听,他们一起讨论世局。多年以后,她还记得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孙中山同她谈起法国英勇的社会主义者让饶勒斯,他在欧洲时曾见过他,非常敬慕。饶勒斯在大战爆发初期勇敢地揭露这次战争违反交战双方劳动人民的利益,因此双方的劳动人民都应起来反对。为此,他遇刺牺牲。庆龄在1914年11月给还在美国读书的妹妹美龄写信道:“我从来没有这样快活过。我想,这类事情是我从小姑娘的时候起就想做的。我真的接近了革命运动的中心。”她接着写道,“我能帮助中国,我也能帮助孙博士。他需要我。”青年的庆龄敬仰孙中山坚韧不拔的精神(她后来回忆道,“他是坚硬材料制成的”。)他的不幸遭遇深深感动了她。她沉湎于他所讲述的长期经历、他的政治信条和现持观点,以及他的行为风格。对她来说,他不仅是一个带有传奇色彩的英雄,而且是她家庭的一个至诚挚友,她从小就把他看成是一个领袖、一个导师、一个学习的榜样。从孙中山这边来说,他从她那种青年人活泼的朝气中感到振作和轻松,有了新的活力去应付紧迫的公务。她的语言和工作能力以及她的颖悟大大减轻了他的日常工作。(过去他常常要亲自去作英文打字工作,现在他可以依靠她,不只是英文打字,还可起草英文信件和声明。)1915年10月25日,宋庆龄不顾父母的反对,毅然决定与流亡中的孙中山结婚。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逝世。他把“和平、奋斗、救中国”的嘱托交给了宋庆龄和他的同志。孙中山去世后,宋庆龄不但紧握并且高举孙中山旗帜。把他的遗志完整地继承下去。孙中山当年所想的,主要在于如何使群众运动帮助和重振国民党。他去世后对宋庆龄来说,问题则在于国民党如何完成它对群众运动所应负的责任。1927年8月,宋庆龄出访苏联,以后旅居欧洲4年,考察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和几个主要的资本主义大国,研读了马克思的著作,与流亡欧洲的许多中国革命者一起研究中国革命的核心问题土地和农民问题,思想上有了质的飞跃。1949年9月21日至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宋庆龄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宋庆龄长期承担了大量的国务活动。与此同时,她把许多精力投入妇女与儿童的文化、教育、卫生与福利事业中。之后她一直担任中华全国民主妇女联合会名誉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妇女联合会名誉主席和中国人民保卫儿童全国委员会主席职务。1950年,她被选为世界和平理事会理事。1952年,被选为亚洲及太平洋联络委员会主席。 1954年9月宋庆龄当选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1959年4月7日,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宋庆龄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1965年1月,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她再次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1975年1月,第四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她再次当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1978年2月第五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连任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1980年8月30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担任大会执行主席。 1981,这是一个不寻常的一年,也是充满遗憾的一年。这一年,一代伟大新女性就这样与世长辞。同年5月1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宣布接收宋庆龄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16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授予宋庆龄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荣誉称号。后来她所患的冠心病及慢性淋巴性白血病病情恶化。1981年5月29日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