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上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试卷答案_第1页
2015年上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试卷答案_第2页
2015年上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试卷答案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5年上学期长沙县实验中学高二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答案1、C(解析:A、狡黠(xi)明枪暗箭 B、嗾使(su)寒暄 焕然一新 D、稽首(q) 孝悌(t)剔透2.D(A.成分残缺:“针对农产品价格步步攀升”的情况;B. 结构混乱:“主要原因是造成的”C.搭配不当:“京剧艺术成为校本课”主宾不搭配。)3.B( 解析:A.溢美之词:溢:水满外溢,引申为过分。过分吹嘘的话语。亦作“溢美之言”。常误用于褒义场合。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或否定.这里应为“不以为意”,石破天惊:此成语出自唐李贺李凭箜篌引:“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原形容箜篌的声音,忽而高亢,忽而低沉,出人意外,有难以形容的奇境。形容文章议论新奇惊人。)4.C(解析:句放最后,构成假设关系,排除D项;“应有”与“不应”相对,故句放前,排除A项;分别与照应,前的“故”,可断定“”放“”后,排除B项。)5C(觞:罚饮酒)6C(于:均为介词,表对象,在上。A以:上句,介词,表对象,用;下句,连词,表目的,来。B之:上句,结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下句,代词,这件事。 D而:均为连词,上句,表承接,接着;下句,表转折,却。)7D(殁之日,身无以为敛,子无以为丧。惟以施贫活族之义,遗其子而已)8C(原文的意思是,晏子自己“敝车羸马”,却不吝君赐供养亲族士人的行为与孟子的理想接近,范仲淹克己好仁的义田之举,超过了晏子。故作者用孟子“亲亲而仁民”的话,意在凸显范仲淹的贤德,说范仲淹的义举与晏子接近,不合文意。)9购置临近城邑常年丰收的千亩田地,叫做义田。(2)官府供给粮食这样充裕,朝廷俸禄这样优厚,(却)停留在一己私欲罢了。(3)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做事敏捷勤快,说话谨慎,向有道德的人求教,来修正自己的道德行为。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1)请谈谈这首诗前两句中“入”字和“摩”字的表达效果。(3分) “入”字表现出河的生气,“摩”字突出了山的高峻。山河本来是不动的,用了这两个字,就是人感到这黄河、华山不仅雄伟,而且虎虎有生气。(2)这首诗丰富的感情蕴含在景物与人物活动的描写之中。结合全诗,对此作简要分析。(5分) 这首诗前两句用夸张手法写祖国山河的雄阔壮丽,饱含热爱之情,并为进一步抒情做了铺垫;第三句“泪尽”二字将亡国之恨宣泄无遗;第四句一个“望”字写出遗民对南宋军队收复失地的企盼,一个“又”字则曲折的表达出对苟且偷安的南宋朝廷迟迟没有收复失地的失望与埋怨。全诗以“望”字为眼,表现了诗人希望、失望而终不绝望的百转千回的心情。11默写 (略)12、 B(颠倒了两者关系)13、 A(不是原因)14、 C(A是“信仰者相信其正确或有意义” B原文是“也不完全是一件坏事”; D原文是“多元的、充满理性光芒的信仰的出现,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15、作者在第六段中说“这个简陋的命题,把许多成人和孩子一同领入误区”,句中“误区”具体指什么?(4分)答案:大人们把爱定位于关怀。孩子们认为大人对自己的关爱是理所当然的。 评分标准:共4分,从两个角度来回答,意思对即可。16、作者通过具体转述三个孩子对于“什么时候感到别人是爱你的”的回答,想说明什么问题?(4分)答案:说明孩子们渴望大人们给他们懂得爱、付出爱、感受爱的机会。(或“孩子在被他人需要时,感觉到了一个幼小生命的意义。成人注视并强调了这种价值,他们就感悟到深深的爱意。”)孩子们缺少爱,不懂得爱的责任在大人。 评分标准:共4分,分两个层次谈,各占2分,意思对即可。17、“爱是一面宽阔光滑的回音壁”一句的含义是什么?它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和作用?(6分)答案:含义:爱不仅仅是接受,也是需要付出的。(接受并珍藏对方的爱,对方才能感受到你的爱。) 特点:用了生动的比喻,揭示出爱与被爱的内涵。 作用:照应题目,表达作者对现代的孩子们应该学会爱、懂得爱的呼唤和期望。 评分标准:共6分,含义2分,特点2分,作用2分,意思对即可。 18、从全文来看,作者认为大人们怎样才能使孩子富有爱心?(8分)答案:1)成人要有意识地给孩子表达的机会,让孩子有爱的支出,感到自己是被他人需要的。(2)成人应该接受并珍藏孩子的爱意,注视并强调爱的价值,孩子就会感悟到深深的爱意。(3)应该在生活中尽早地培养爱心并持之以恒,反复练习。 评分标准:共8分,答对任意两点即给全分,意思对即可。六.阅读三则文字,然后回答问题。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多责备自己而少责备别人,那就可以避免别人的怨恨了。)(论语卫灵公)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伯夷、叔齐不计较过去的仇怨,因此也极少招致他人的怨恨。”)(论语 公冶长)孟子曰:“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 (我爱人家,可是人家却不亲近我,那得反问自己,自己的仁爱还够吗?我管理人家,人家却不受我的管理,那得反问自己的智慧和知识还不够吗?我有礼貌地对待别人,可是得不到相应的回答,那得反问自己,自己的敬意还不够吗?任何行为得不到预期效果,都应反躬自问,好好检查自己。)(孟子 离娄上)【注】是用:因此。希:同“稀”,少。反:反问。 19 .结合语段,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孔子“远怨”的方法。(4分)解析: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不计较过去的仇怨。 20.请简要分析儒家“反求诸己”的修养观。并联系现实谈谈你的体会。(8分) 解析: “反求诸己”就是自我反省的意思,(2分)孔子强调自我反省,他认为多责备自己就可以大大减少别人对自己的怨恨。(1分)孟子也强调自我反省,他认为凡是行为得不到预期的效果,都应该反过来从自身找原因。(1分)遇到挫折时,切莫责怪他人,而应反过来从自己身上找出问题的症结,并努力加以改正”。每个人都应加强自我反思,多问问自己的良心。(联系现实:4分)21.写作(60分) 【参考立意】快乐的含义是行动;不要随波逐流;要勇于逆流而上;在奋斗中享受快乐等附:【译文参考】 范文正公是苏州人,生平喜好用财物助人。选择那些亲近却贫困、疏远却贤良的人,全都救济他们。当他富贵显达时,购置了临近城邑常年丰收的千亩田地,叫做义田,用来供养救助全族的人。(使他们)每天有饭吃,年年有衣穿,嫁娶丧葬时,都有供养。选择族中年长又贤能的人管理那账册,而且按时共同掌管收支。每天吃饭,每人一升米;每年制衣,每人一匹绢。嫁女的给钱五十贯,再嫁的给钱三十贯;娶妻的给钱三十贯,再娶的给钱十五贯;丧葬的比照再嫁的钱数,葬小孩的给钱十贯。族人聚居的九十多人,(义田)每年收入提供稻谷八百斛,用田中收入的,供给聚居在这里的人,充足有余而且取用不尽。退职回家等待补缺的人,也提供资助;出仕为官的人,就免去供给。这就是义田大概的情形。 先前,范文正公尚未富贵显达时,曾立志设置义田,但他力量不能达到,搁延了二十年。不久他当了西路边帅,接着参与朝廷政事,至此才有俸祿赏赐的收入,来达成他的愿望。文正公去世后,后代子孙治理他义田的事业,继承他好施的遗志,和他在世时一样。他虽然位高祿多,却清贫一生。去世时,自身沒有用来入敛的东西,子孙沒有用来办丧的东西。只是把布施贫民和养活族人的义行,留传给他的子孙罢了。 从前晏婴坐破車驾瘦马,桓子说:“你这样做是隐藏国君的赐予啊!”晏子回答说:“自从我富贵之后,父亲一族,沒有不乘车的;母亲一族,沒有不在衣食上丰足的;妻子一族,沒有受冻挨饿的;齐国有三百多的士人,等我来救助才能升火做饭。像这样,是隐藏国君的赏赐呢,还是彰显国君的赏赐呢?”于是齐侯端起晏子的酒杯,罚桓子喝酒。我曾喜爱晏子的好行仁德,齐侯的了解贤能,以及桓子的诚服大义;又喜爱晏子的仁爱有亲疏,而且言谈有先后。先是父族,其次母族,再其次是妻族,然后推及到那些疏远的贤士。孟子说:“亲爱自己的亲人,进而仁爱百姓;仁爱百姓,进而爱惜天下万物。”晏子的作为接近孟子的理想。现在我观察范文正公的义田之举,比晏婴更贤能,他的义田格局可长久推行,又似乎胜过了晏子。 唉!世上身居三公高位,享受万钟俸祿的人,他们的府第如此雄伟,车马如此装饰,声色如此繁盛,妻儿如此富裕,都停留在一己私欲罢了,但亲族中不能踏入他家大门的人,难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