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公司战略规划报告.ppt_第1页
某公司战略规划报告.ppt_第2页
某公司战略规划报告.ppt_第3页
某公司战略规划报告.ppt_第4页
某公司战略规划报告.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榆树林油田战略管理流程 宏伟的远景目标是榆树林油田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首要条件 企业制定远景目标是为了指出公司未来发展的蓝图 公司将去向何方 公司未来的业务组合是什么 公司将要建立什么样的能力 给公司带来挑战 促使公司变得更加富于创造力 更加迫切地提高公司的财务业绩和市场地位 抵御组织的自满情绪 防止公司在经营业绩方面的低度提高形成以业绩为主导的企业文化 增强企业凝聚力 促使员工为了共同的理想而奋斗 榆树林油田的远景目标榆树林油田要利用10年左右的时间 实现跨地区 跨行业的多元化可持续发展 逐步成长为适度多元化的 高技术水平的 年营业收入超过50亿元的纯粹控股型企业集团 并使主营业务在国际市场占据一席之地与发展战略相适应 榆树林油田需要发展协调多种业务和进行资本运营能力 榆树林油田有四个投资方向 四个投资方向 壮大采油业务 建立第二主业 产业投资 摆脱对自然资源的依赖 建立新业务 实现跨地区 跨行业的多元化可持续发展 寻找新区块 扩大采油业务规模 对发展前景良好的企业进行参股控股 按规定收取红利 不直接参与企业经营 可投资于不同产业 也可集中投资于同一产业 以获得未来收益为目的 购买股票 债券等有价证券 然后凭此证券获得投资收益 证券投资 投资比例 50 投资比例 30 投资比例 10 投资比例 10 采油业务 采油业务35 采油业务50 采油业务77 榆树林油田的财务目标 2001年数据来源 根据榆树林油田2001年上半年财务报表预测 23 新业务50 7亿元 10亿元 18亿元 销售额 时间 2004年 2002年 2001年 2006年 新业务65 30亿元 新业务 榆树林油田的战略目标 时间 2006年 2002年 2001年 榆树林油田未来5年的战略目标 制定发展战略 建立第二主业 上市融资 成为混合型控股公司 进行资本运营 向纯粹型控股公司发展 2004年 榆树林油田的持续发展需要对三个层面业务进行均衡管理 利润 时间 第一层面拓展并确保采油业务的运作 第二层面发展第二主业 冲破地域和行业限制 第三层面开创未来业务机会 层面一 用30 的自有资金 投资发展采油业务 保持产量的年增长率达10 以上 收益和现金年增长率达到5 以上 支持第二 第三层面业务的建立和发展 榆树林油田近期的发展目标是保持采油业务的盈利能力 发展目标 依托领先的开采技术和逐步扩大的规模 持续降低开采特低渗透油田的单位操作成本在以后的几年中仍应该保持强大的业绩导向来驱动利润的增加 未来几年 石油资源仍由三大集团垄断经营 今年10月10日 根据WTO关于国民待遇和市场准入原则 国务院修订了关于对外合作开采陆上和海洋石油资源条例 放宽了对外国公司的部分限制 以兑现中国为加入WTO作出的承诺 新条例保留了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与外国企业合作进行海洋石油勘探开发的专营权 赋予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和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同外国公司联合开发陆上石油和天然气的专营权 实质上 政府只赋予中石油 中海油和中石化三大集团公司开采石油的专营权 中石油不能 下海 开采海洋石油资源 中海油也不能 上岸 开采陆上石油资源 但是中石化可通过所属的新星石油公司 下海 开采海洋石油资源 目前 此政策并无松动迹象 资料来源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合作开采陆上石油资源条例 2001 10 10发布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合作开采海洋石油资源条例 2001 10 10发布 3 中国石化集团总部 榆树林油田可以通过中石油总部到外面寻找区块 政策允许中石油 中石化相互渗透 在全国范围内开采陆上石油资源 石油资源属于国家所有 中石油 中石化必须向国土资源部提出开采新区块的申请 经过批准后方可开采 中石油 中石化下属各单位不能直接向国土资源部申请区块 未来几年内 此政策不会改变 但是 榆树林油田可以利用开采低渗透油田的技术 通过中石油总部和大庆油田公司到其它地区开采边缘油田 资料来源 中国石化集团总部 榆树林油田还可同其它拥有资源的油田合作开采 但是也会面临强劲的竞争 企业面临外部强劲的工程技术服务竞争 中石化 中石油从事石油勘探 测井 录井 钻井和生产的人员和设备大量过剩 优化调整产业结构 对落后装置和非核心业务关停分离 相对地质勘探和钻井而言 采油的技术含量和风险较低 其它油田委托外部公司采油的机会较少 除非在开发特低渗透油田时存在较大的技术问题 准备将剩余的勘探开发及生产资源进行重组 成立几大专业性石油工程技术服务公司 提高技术实力和竞争能力 榆树林油田应在低渗透油田开采技术上有新的突破 以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加入WTO后 外国公司将携带先进的技术和雄厚的资金到中国合作开采石油资源 技术能力和开采成本将决定企业的竞争地位 扬长避短 开采低渗透油田的突破性技术将是榆树林油田形成采油业务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 未来几年 政府对于地面条件复杂的沙漠及浅海海滩石油资源 品位较低的低渗透 稠油资源 可能会适当降低增值税 并免征资源税 以促进这类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 榆树林油田可把采油业务定位于开发特低渗透油田的专业化公司 榆树林油田还应充分关注成本问题 国内外市场接轨后 由于国际石油市场容量和交易规模极大 因此国内油价追随国际市场油价变动 并受国际市场制约 近年来 国际油价受到国际大资本的操纵 暴涨暴跌 因此采油企业面临的经营风险增大 榆树林油田在技术创新的基础上 必须深化管理 严格控制单位操作成本 以增强抵御国际油价波动的风险 国际原油价格由产油国 国际财团和跨国石油公司控制 1993年 中国成为净石油进口国 1996年 中国进口原油1400万吨 到2003年 石油进口量可能突破1亿吨 榆树林油田近期的发展策略应是强化开发特低渗透油田的技术优势 在大庆内部获取新区块 以开采特低渗透油田的巨大技术优势和较低的单位操作成本 推动大庆油田公司将开采边缘油田的企业进行重组 建立以榆树林油田为主体的专业化采油公司 至少要推动油田公司向榆树林油田划拨更多的边缘区块依托技术优势 同国内其它边缘油田合作开采 利益分成 实现跨区域发展依托增加区块 开发新技术及合作开采 保证产量和收益稳定增长利用10 的自有资金投资于其他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公司 以寻找未来发展机会利用10 的自有资金委托证券公司理财 获取投资回报 发展策略 继续开发 完善特低渗透油田的开采技术 努力在该领域形成巨大的技术优势 层面一 榆树林油田未来2 3年的发展目标是建立第二主业 用50 的自有资金 投资发展第二主业 以摆脱对自然资源的依赖 实现跨地区 跨行业的多元化可持续发展 发展目标 要求第二主业的年均销售增长率 30 年均收益增长率 15 建立新业务的核心能力 榆树林油田未来2 3年发展第二主业的策略是快速进入 高速成长 通过兼并收购或参股控股方式 快速进入新领域 发展策略 利用增扩股或 买壳上市 的方式 实现低成本融资 以支持新业务的高速发展 并为第三层面的资本运营作准备将公司总部迁移到经济文化发达的城市 例如哈尔滨市 便于招揽所需人才 及时获取政策 经济及技术信息 摆脱目前目前榆树林油田的地域限制将公司重新注册到高新技术开发区 以获得优惠政策 榆树林油田未来5年的发展目标是成为多元化控股型集团公司 发展成为产业运营和资本运营相结合的多元化控股型集团公司 发展目标 公司的主要战略目标是成长性 到2006年 公司的年销售额达到30亿元将新的市场机会转变成新的业务 实现对第二主业的接替 榆树林油田未来5年的发展策略是资本运营和产业运营相结合 在新兴产业中培育未来业务 研究经济 技术 政策及市场的发展趋势 关注新兴产业的演变 资本运营和产业运营相结合 积极寻求未来发展的机会 发展策略 在发展前景良好的新兴产业中 选择业绩突出的企业进行参股控股 在培育未来业务的过程中 进行技术 人才和资金准备 积累管理经验和营销经验选择适当的时机 适当的业务进行重点投资 培育出第三主业 人才管理 业务计划 业绩管理 榆树林油田在不同发展层面有不同的业务管理模式 制定业务组合战略 何处竞争 市场潜力 竞争力矩阵 榆树林油田业务成长阶梯 何时竞争 阶段1采油业务扩张 阶段2发展新业务 阶段3开创未来事业机会 时间 年 制定可行性方案的最佳途径是什么 我们将如何安排有限的资源 我们应该进入 扩张哪些新产品 我们什么时候进入或加速扩张选定的产品 新产品成长速度如何 发展新的采油区块加强技术开发 保持采油业务的盈利能力 利润 2002年 2004年 2006年 2001年 榆树林油田需要获得的能力是 榆树林油田目前缺乏哪些能力 应该如何获得这些能力 品牌 能力平台 特殊资产 特殊关系 营运能力 实现增长的能力 政府关系 技术专利 资产运用效率 融资 风险管理和成交能力 购并与合并 互补关系 销售与服务 生产制造 研发 注 需要具体说明 榆树林油田建立新业务有四种方式可供选择 根据市场进入程度的难易 榆树林油田对不同的业务可以采取不同的进入方式 难 易 市场进入难易程度 独资建立 合资建立 兼并收购 参股控股 要求对所进入行业有足够的经验和能力 要求双方资源和能力有互补性 要求对参股对象慎重选择 要求有较强的管理和控制能力 建议榆树林油田以合资的方式建立X业务 但必须找到理想的合作伙伴 注 需增加具体内容 建议榆树林油田对合资企业至少要拥有相对控股权 在合资企业的股权比例和控制权限 榆树林油田可以采取参股控股方式建立XX业务 但要慎重选择目标企业 榆树林油田应根据自身资源现状与目标企业股权结构情况选择适当的股权转移方式 股权转移方式 现金购买 资产置换 股权置换 现有股份 增发新股 法人股 社会普通股 国有股 榆树林油田根据以最低成本换取最高股权的原则确定参股控股比例 现金购买 资产置换 股权置换 现有股份 增发新股 按增发价格确定比例 法人股 社会普通股 按目标企业每股净资产确定比例 按流通市价确定比例 对置换资产评估 参照目标企业每股净资产确定资产股权比例 股权评估 参照双方企业每股净资产确定股权置换比例 国有股 对公司多元化发展战略有重大影响的业务 应当控股 对于管理规范 投资回报高的业务 公司不愿参与经营时 可采取参股方式 榆树林油田应对控股目标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进行重组 以符合多元化发展战略的需要 重组法人治理结构 改组董事会 修改公司 董事会章程 制定投资 决策制度 派出人员参加董事会所设各专业委员会 派出人员参加监事会 派出高级管理人员参与公司经营 必要时可改组目标企业经营班子 调整组织结构 建议榆树林油田以兼并收购的方式建立XXX业务 但必须了解存在的风险 国际上 兼并收购活动失败率要远高于成功率 主要原因有三种 一是并购成本过高 二是没能留住被并购企业的优秀人才 三是文化冲突 实现低成本进入 不能有效获取所需资源或让资源充分发挥作用 收购成本过高 获取自身缺乏的技术 人才及客户资源 企业选择并购方式的动因 并购中可能发生的失误 注 需具体说明 榆树林油田要进行兼并收购 首先应对并购成本和未来收益认真地进行权衡 兼并收购的成本过高 往往使企业不堪重负 加大企业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 慎重决策 评估资产的实际价值 评价资产的互补性及并购后可带来的利益 评估并购成本和财务风险 榆树林油田要进行兼并收购 必须留住被并购企业的人才 榆树林油田要进行兼并收购 还必须解决文化整合问题 文化冲突是并购行为必然产生的问题 企业文化的剧烈冲突 会强化员工的抵触情绪 严重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行 榆树林油田的企业文化既保留了传统的 大庆精神 也带有一些消极因素 制定业务单元竞争策略 针对每个具体业务 榆树林油田的管理体制必须适应多元化发展战略的要求 组织结构 直线职能制 公司管理行业的相似性 公司管理的职能背景 内部晋升的依赖性 现行体制 目标体制 以采油业务为主的单一经营企业 多元化发展的控股企业 对业务的管理方式 事业部制 高 低 采油生产 研发经验 主要是财务经验 直接进行经营决策 通过董事会进行间接控制 对重大决策 财务指标 管理层和经营信息进行控制 公司文化 单一 带有计划经济下的痕迹 多样性 需要整合或保持独立 大 小 在多元化发展的初期 榆树林油田可采用分权的业务直线型组织结构 首席执行官 总经理业务A 职能或流程部门 职能或流程部门 职能或流程部门 服务部门 财务和会计 信息系统 公共关系 法律事务 人力资源 总经理业务B 总经理业务C 在一个多元化的公司中 基本的组织建设单位是它的业务单元 每项业务都作为单独的利润中心进行运营 分权的业务直线型组织结构存在与战略相关的优缺点 要在多元化经营的公司中获取战略匹配和资源匹配利益 公司的领导层必须增加一些内部的组织手段来跨越界限 协调相关的业务单元活动 在广泛多元化时期 榆树林油田应采用战略业务单元 SBU 组织结构 首席执行官 集团副总裁SBU 战略相关业务单元 服务部门 财务和会计 信息系统 公共关系 法律事务 人力资源 一个SBU是在一名高级经理领导下的一组相关业务 SBU结构是管理广泛的多元化和加强相关业务合作的手段 集团副总裁SBU 集团副总裁SBU 战略相关业务单元 战略相关业务单元 营销服务 SBU组织结构也存在与战略相关的优缺点 在广泛多元化公司中 SBU提供了获取跨业务战略匹配利益的机制和 交叉传播 不同业务活动的机会 能将公司的战略空间扩展到相邻的产品 技术和市场中 榆树林油田的人才结构必须适应多元化发展战略的要求 公司总部必须迁到经济文化比较发达的城市 实施人才战略 建立跨行业 多层次的人才网络 跨地区 跨行业的多元化发展战略 需要大量引进高级经营管理和专业技术人才 如何吸引人才 留住人才 榆树林油田实施人才战略 首先要搞好内部人力资源开发 根据公司发展战略的要求 进行员工培训规划 使培训工作制度化 系统化 全面提高员工素质 奠定人才基础 支持公司可持续发展 除了对员工进行专业培训外 还要对广大技术人员进行系统的管理知识培训 建立人才培养及选拔机制 有意识 有计划地培养 选拔 任用各级管理人才 把员工培训置于战略高度 重点培养跨行业的复合型人才 建立人才梯队 基于成本因素 大量的员工培训工作应在公司内部完成 但是根据公司未来发展需要 还应同大学或研究院所联合培养高层次人才 内部培训和联合培养相结合 榆树林油田实施人才战略 还要充分利用外部优秀人才 通过引进技术人才 促使知识和技能的更新 以保持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 有计划地引进人才 保持人员的合理流动 引进高级经营管理人才 促进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的更新与改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