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下册 历史与社会期末总复习课件 人教新课标版.ppt_第1页
八年级历史下册 历史与社会期末总复习课件 人教新课标版.ppt_第2页
八年级历史下册 历史与社会期末总复习课件 人教新课标版.ppt_第3页
八年级历史下册 历史与社会期末总复习课件 人教新课标版.ppt_第4页
八年级历史下册 历史与社会期末总复习课件 人教新课标版.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单元 工业文明的来临 历史与社会期末总复习 由nordridesign 提供 第一课 工商业的兴起 手工作坊 手工工场 1 工业文明的曙光首先在西欧 工商业的发展 世界最早的手工工场出现于世纪的 标志着最早资本主义的萌芽 2 随着工场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新的社会阶层和诞生 3 中国最早的手工工场 资本主义萌芽 出现在时期的江南地区 14 意大利 明清 工人 手工工场主 本质区别 是否存在雇佣劳动关系 第二课 冲破思想的牢笼 文艺复兴 14世纪 首先在 新兴的资产阶级要求重视人的作用和人的需要 借助古代希腊罗马的文化 通过文艺创作 宣传 这就是文艺复兴 成就 被称为 文艺复兴时代最完美的代表人物 意大利的 英国杰出剧作家 代表作 和 宗教改革 16世纪德国的宗教改革家掀起的宗教改革运动席卷了西欧 相继摆脱罗马教会 近代科学的诞生 15世纪以来一种全新的自然观念出现 成就 知识就是力量 16世纪波兰科学家哥白尼提出 被誉为 科学革命的开端 17世纪英国科学家把科学的发展推向了新高峰 其突出贡献是提出万有引力定律 启蒙运动 科学深化人们对自然的认识 也促进人们对社会的思考 17 18世纪西欧先进思想家为张扬理性的力量 激烈地批判专制主义和宗教愚昧 宣传自由 平等和民主 这就启蒙运动 主要代表 法国思想家 主要思想是 天赋人权 孟德斯鸠主张君主立宪制 提出 三权分立 学说 卢梭认为一切权利属于人民 这就是人民主权思想 第三课 世界开始走向整体 新航路的开辟和地理大发现 1 开辟的原因 西方对东方商品和黄金的需求 土耳其阻断了路上通道 阿拉伯商人垄断了贸易 意大利 马可波罗游记 的流传2 开辟的历史条件 地圆学说的提出和精确地图的出现 中国罗盘针在欧洲的普及 造船技术 船速 船重和抗风浪性能的提高 3 新航路开辟的过程 葡萄牙 迪亚士 1487 1488 西欧 好望角 西班牙 哥伦布 1492 西欧 美洲 葡萄牙 达 迦马 1497 1498 西欧 好望角 印度 西班牙 麦哲伦 1519 1522 环球航行 殖民扩张和掠夺 掠夺土地和财富 毁灭印地安文明 贩卖黑奴 总之造成了亚 非 拉长期的落后与贫穷 加强各大陆间联系 拓展眼界 促进文明交流 促成新民族形成 促进国际贸易发展 促使封建制度加速衰弱和资本主义的发展 总之世界开始走向整体 4 新航路开辟后的影响 意义 第四课 资产阶级革命 新体制的创立 1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克伦威尔 权利法案 英国确立君主立宪制2 北美资产阶级革命华盛顿 独立宣言 宣告北美各殖民地独立3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罗伯斯庇尔 人权宣言 宣称人生来就自由 平等 1640年成世界近代史的开端 英国最先确立资本主义体制 1775年来克星顿枪声揭开美国独立战争的序幕 1787 宪法 确立 三权分立 的民主共和制 1789 7 14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 是法国大革命爆发的标 马赛曲 成为后来法国歌 第五课 面临挑战的中国 最后的盛世 湖广熟 天下足 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 江南地区的纺织 杭州 松江 制瓷 景德镇 造船等行业繁荣发达 明清时期中国的丝绸 茶叶 瓷器等产品大量进入国际市场 对外贸易长期出超 大量白银流入中国 经济实力居世界第一位 商品经济发展使许多农村发展为工商业市镇 也使社会生活发生了许多变化 这时农业仍是中国经济的主体 独立自主的封建农业大国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1 明清的民族政策 明朝 被动防御政策修长城清朝 怀柔 政策建承德避暑山庄2 清朝为巩固和发展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贡献 采取的措施 北部 乾隆接见回归的蒙古族土尔扈特部 西北 平叛蒙古草原西部的准噶尔叛乱 平叛天山南路回部贵族叛乱西部 册封 达赖 班禅 封号 确立金瓶掣签制 设驻藏大臣 西南 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实行 改土归流 东南 统一台湾设台湾府 东北 抗击沙俄 雅克萨之战 签 尼布楚条约 第五课 面临挑战的中国 第五课 面临挑战的中国 专制帝国1 明清时期中国封建专制的加强明朝 废丞相 权分六部 建立 厂卫 制度 廷杖 清朝 设军机处 实行 文字狱 八股取士 2 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黄宗羲 反对专制皇权 批判君权神授 公开宣称 为天下之大害者 君而已矣 第五课 面临挑战的中国 来自海上的挑战 郑和下西洋 1 郑和下西洋时间 明朝 1405 1433 是明朝前期国力的强盛 是造船技术的发达 是指南针在远洋航海中的广泛运用 是郑和个人吃苦耐劳的英雄气概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2 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条件 明成祖 朱棣 派郑和28年间七下西洋 3 郑和下西洋的路径 刘家港出发南下西洋 印度洋 途径福州 占城 满剌加 爪哇 榜葛剌 锡兰 阿拉伯半岛 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 4 郑和下西洋的意义 影响 反映了当时中国的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和位于世界前列 他开辟了一条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海上大通道 郑和的远航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关系 5 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比较 皇帝特遣船队 私人航海探险队 国库支付 股份公司和私人集资 王室赞助 宣扬国威厚往薄来 探险 寻找新土地黄金 外交使团 殖民者 通商者 海盗 西方工业文明与中华农业文明碰撞 1 意大利传教士利马窦 明朝时来到中国带来新的科学知识和机械制品 和徐光启合作翻译 绘制当时的世界地图 2 意大利传教士郎世宁 参与圆明园西洋风格建筑的设计 3 1793英国马戛尔尼率使团来中国为扩大海外市场的所有要求都被乾隆皇帝拒绝 当西方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时 中国日趋闭关锁国 19世纪以后 中国这个古老的文明古国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几何原本 坤舆万国全图 经济上 封建的自然经济占主体 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重农抑商政治上 封建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 思想上 钳制人民思想 落后 第六单元 席卷全球的工业文明浪潮 历史与社会期末总复习 第一课 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 第二课 整体世界的最终形成 整体世界的形成 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开始走向整体 工业革命整体世界最终形成 整体世界的体现 世界基本形成统一市场 交通便利 人们更方便来往与各地 各国间文化交流更加广泛 出现世界性的活动 现代奥运会 整体世界的特征文明 工业文明的传播 与野蛮 殖民掠夺 交织 挑战与回应 武装反抗斗争 海地维新变法 学习西方 日本明治维新到20世纪世界初 整体世界最终形成 第三课 汇入工业文明大潮的中国 屈辱岁月 屈辱岁月 悲壮的抗争 失败的的主要原因有 当西方各国先后进入工业革命 建立资本主义制度 发展经济 壮大国力的时候 清王朝自大无能 轻视西方 加强皇权专制 导致国家经济实力贫弱 与资本主义列强的强大的军事优势相比 自然处于被动挨打的地位 痛定思痛 师夷长技以制夷 历史与社会期末总复习 第七单元 走向现代世界 第一课 全球性的震荡 1929 1933经济危机 范围广时间长 破坏性强 为摆脱危机德国 日本建立法西斯专政 成为战争策源地 第二课 开辟新的发展道路 新文化运动 标志1915年陈独秀创办 新文化运动的开始 人物 旗帜 性质和意义 继辛亥革命后的又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启发了人们的民主觉悟 促进了人们的觉醒 为五四运动做了思想动员 为马克思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五四运动1 背景 巴黎和会上北洋政府外交的失败 2 经过 1919 5 4 北京 学生 6月5日 上海 工人3 性质与意义 是一次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从此登上政治舞台 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是中国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 第三课 民族复兴的新道路 中华民族的觉醒 民主 和 科学 新青年 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历史条件 阶级基础 中国工人阶级地发展壮大 思想阶级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 组织基础 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 中国共产党主要全国代表大会情况中共一大 1921 7 上海 嘉兴南湖 建党大会中共二大 1922 7 上海 第一次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中共三大 1923年 广州 确定和国民党合作的方针 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伟大意义 自从有了共产党 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第三课 民族复兴的新道路 历史性的转折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 1924 1927 内战双方 第一次国共合作为核心的革命力量 北洋军阀 吴佩孚 孙传芳 张作霖 开始阶段 1924年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标志着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的开始 高峰阶段 1926年北伐大革命迅猛发展 叶挺为第四军赢得 铁军 称号 结束阶段 1927 4 12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失败 标志着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结束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 1927 1936 内战双方 中国共产党 蒋介石国民党南京国民政府 八一南昌起义 1927 8 1 周恩来 贺龙 叶挺 朱德等在江西南昌 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也是中国共产党创立军队 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毛泽东 当时规模最大农村革命根据地 中央革命根据地 围剿 和长征 1934 10 1935 10月吴起镇会师 1936会宁会师 遵义会议 1935 西安事变 1936 12 12 张学良 杨虎城扣留蒋介石 进行 兵谏 经各方努力接受 停止内战 联共抗日 和平解决 推动国共第二次合作 结束了十年内战 标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第三课 民族复兴的新道路 第五课 万众一心的抗日战争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日军侵华史实 第五课 万众一心的抗日战争 全民族的抗战 1 抗日民主运动 一二九运动 1935 2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七七事变后蒋介石发布 国共合作宣言 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 也标志着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 3 全民的抗战 正面战场 台儿庄战役 1938李宗仁 敌后战场 地道站 地雷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