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沪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4章第5节水循环与水资源同步检测卷.doc_第1页
粤沪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4章第5节水循环与水资源同步检测卷.doc_第2页
粤沪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4章第5节水循环与水资源同步检测卷.doc_第3页
粤沪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4章第5节水循环与水资源同步检测卷.doc_第4页
粤沪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4章第5节水循环与水资源同步检测卷.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粤沪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4章第5节水循环与水资源同步检测卷一、 粤沪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4章第5节水循环与水资源同步检测卷 (共25题;共76分)1. (2分)下列估测比较接近实际的是( ) A . 初中生的质量约为45kgB . 学业水平考试期间室外气温约为50C . 考试用的碳素笔长度约为40cmD . 脉搏跳动一次的时间约为2s2. (2分)对下列现象的成因解释正确的是( ) A . 早春,河中的冰逐渐消融熔化B . 盛夏,剥开包装纸后冰棒会冒“白气”汽化C . 深秋,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液化D . 严冬,玻璃窗内壁结了一层冰花凝固3. (2分)夏天,从冰箱中取出瓶装矿泉水时,会发现瓶外壁“出汗”,这是( )A . 水从瓶内渗出来的结果B . 空气中水蒸气遇冷的液化现象C . 空气中水蒸气的汽化现象D . 瓶外壁上的水汽化产生的现象4. (2分)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 冰箱中取出的啤酒瓶表面变湿了,是升华现象B . 公路上沥青高温下变软了,是熔化现象C . 衣橱中的樟脑丸变小了,是汽化现象D . 阳台上的湿衣服变干了,是液化现象5. (2分)水从海洋到陆地的大循环中经历的物态变化是( )A . 液化B . 汽化C . 先液化后汽化D . 先汽化后液化6. (2分)1用飞机向云层喷洒干冰(固体的CO2)是一种人工降雨的方法以下列出几个物态变化过程:a)干冰迅速吸热升华;b)干冰吸热熔解;c)云层中水蒸气遇冷液化成雨滴;d)云层中水蒸气遇冷凝华成小冰晶;e)水蒸气以干冰为核心凝结成雨滴;f)小冰晶下落遇暖气流熔解成雨滴在这种人工降雨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过程为( )A . a c B . adfC . b cD . e7. (2分)以下描述的各种现象中,需要吸热的是:A . 冰箱冷冻室内壁出现的“霜”B . 夏天早晨,花草上常有小露珠C . 冬天,缸里的水面上结了一层薄冰D . 云中的小冰粒下落过程中变成雨点8. (2分)水是生命之源,下列关于水的描述正确的是( )A . 水的沸点是100B . 汽车用水作冷剂,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大C . 水在凝固过程中,放出热量,温度降低D . 烧水时从壶嘴里冒出的“白气”,是水沸腾时产生的水蒸气9. (2分)生活中的许多现象都与我们学过的物理知识有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人工湖能调节气温,利用水的比热容小B . 划燃火柴,利用热传递来改变物体的内能C . 尘土飞扬,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D . 夏天吃雪糕,看到雪糕周围冒“白气”是液化现象10. (2分)寒冬,树枝上形成“雾凇”,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 . 熔化B . 凝华C . 升华D . 汽化11. (2分)我叫小水滴,住在大海里,这天阳光晒暖了海洋,我和其他伙伴一起慢悠悠地升入高空,高空的低温使我们挤成一团,又变成了小水珠或小冰晶,联成了千姿百态的云,关于高空中变成了小水珠或小冰晶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小冰晶的形成是升华现象,需放热B . 小冰晶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放热C . 小水珠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吸热D . 小水珠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吸热12. (2分)水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与人类及生物生存、工业生产等息息相关,对以下有关的认识或观点,你认为正确的是 ( )A . 水蒸气可通过高倍光学显微镜观察到B . 天然降水洁净、清澈,应提倡将其直接作为饮用水C . 在淡水资源缺乏的海岛上,可考虑用蒸馏法从海水中提取淡水D . 白天,植物吸收大量的水,主要用来满足光合作用13. (2分)如图所示,是教材中的小实验“制造云和雨”的实验装置图,对该实验的描述正确的是( )A . 实验过程中,烧杯中发生了水汽化放热和水蒸气液化吸热的现象B . 盘子中装冰是为了使实验效果更明显C . 用酒精灯加热过程中,盘中的冰不断吸热,发生了升华现象D . 我们看到的“云”实质是水汽化形成的小水滴14. (2分)下列关于热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 深秋的早晨,枯草上的霜是水凝固形成的B . 夏天,我们看到冰糕冒“白气”是一种汽化现象C . 从冰箱中取出的“易拉罐”过一会儿表面有水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D . 用久了的白炽灯泡内表面发黑,是钨蒸气液化后再凝固的结果15. (2分)归纳知识结构可以帮助我们梳理知识间的联系,下列知识结构归纳正确的是( ) A . 物态分子间距离分子间作用力固体很小很小液体较大较大气体很大很大B . 杠杆种类构造举例省力杠杆l1l2钓鱼竿费力杠杆l1l2钳子等臂杠杆l1=l2天平C . D . 16. (2分)下列符号分别代表大雨、冰雹、霜冻和雾等四种现象,其中主要通过凝华形成的是( )A . 大雨B . 冰雹C . 霜冻D . 雾17. (2分)把温度计的玻璃泡用棉花包上,蘸上酒精,酒精蒸发时温度计的示数_(填上升、下降或不变),这是因为蒸发_的缘故18. (2分)用久了的电灯泡会变黑,是因为钨丝受热产生_现象,然后钨蒸气又在灯泡壁上_的缘故 19. (5分)常温下把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放入试管里,用气球套在试管口上(如图),会看到气球被充气越来越大,这是由于干冰_(填物态变化名称)成了_;过一段时间,试管壁外结了一层霜,这层霜是空气中的_经过_(填物态变化名称)而形成的;试管壁外结霜的现象,说明干冰发生物态变化时需要_20. (2分)北方冬天天气寒冷,人们为了不让菜窖里的菜冻坏,常常在菜窖里放几桶水,这是利用水_(填物态变化名称)时会_(选填“吸”或“放”)热,从而使菜窖里的温度不致太低. 21. (3分)如图甲是某种物体熔化时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象(1)这种物质的固体属于_;如图乙,在某一时刻,用温度计测得物质的温度为_(2)在BC段时,此物质处于_态22. (8分)如图所示是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1)请指出实验中错误之处:_(写一个)。 (2)实验过程中主要观察水沸腾时的现象和水沸腾时的温度。如图中甲、乙所示,图_是水沸腾时的情况。 (3)如下表是本实验过程中不同时刻温度记录,则该地水的沸点为_,可能的原因是当地的大气压_1标准大气压(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4)如图所示,是三位同学作出水的沸腾图象,其中正确的是_。(5)水在沸腾过程中需要_热,如果继续给沸腾的水加热,水的温度_(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 (6)如果要适当缩短加热时间,可采取的措施是_。 23. (6分)下表是小丽同学在做“海波的熔化”实验时所记录的实验数据,实验装置如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时间/min012345678910温度/3236404448484848546066(1)海波是_(填“晶体”或“非晶体”),理由是_,海波的熔点是_ (2)它在第6分钟处于_(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状态海波从开始熔化到完全熔化,大约持续了_分钟 (3)利用水给试管内的海波加热,这样做的好处是_ 24. (2分)戴眼镜的人从寒冷的室外进入温暖的室内,眼镜的镜片上会出现一层小水珠而看不清物体,即使不擦镜片,过一段时间镜片上的小水珠也不见了.这一过程中包含的物态变化先是_,后是_. 25. (14分)(2015佛山)如图所示,在潮汐发电与海水淡化模拟系统内,A为模拟海洋,B为人工水库,D和C分别为储水池,B中的海水经虹吸管利用虹吸现象吸到FE后流入C池(1)阳光照射到由吸热储水材料构成的EF上产生大量水蒸气,水蒸气上升遇到温度较低的透明板GH凝聚成水滴经水管流到D中则 _池中是淡水;在此过程中发生了 _ 、_ 物态变化(2)在B、C和D中不同类型水的密度分别是1、2、3之间的大小关系是_ (3)若B中共有质量为m的海水被虹吸管吸走,除经虹吸管吸进C中质量为m1的水以外,其余的水全部被阳光蒸发,经水管流入D中的水质量为m2 , 则蒸发的水转化为D水池中的转化率是多少?(4)B是半径为r的圆柱体,早晚海水涨潮时最高水面距进、出水口的高度差是h,若水轮发电机把海水所做的功转化为电能的效率为,每天发电量是多少?第 12 页 共 12 页参考答案一、 粤沪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4章第5节水循环与水资源同步检测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