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知识要点.doc_第1页
宏观经济学知识要点.doc_第2页
宏观经济学知识要点.doc_第3页
宏观经济学知识要点.doc_第4页
宏观经济学知识要点.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知识重点第十二章 国民收入核算第一节 宏观经济学的特点一、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微观:个体经济活动参与者的行为及后果; 宏观:社会总体的经济行为及其后果,即对经济运行的整体,包括整个社会的产量、收入、价格水平和就业水平进行分析。 二、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1)宏、微观经济学的关系n 宏观经济分析有其微观基础;n 微观经济学的一些结论不一定适用于宏观经济学。(2)宏微观经济学的不同分析方法n 微观:个量分析法n 宏观:总量分析法第二节 国内生产总值一、 GDP的定义 “ 国内生产总值是指经济社会(即一国家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 1. 一国n 国土原则:GDPn 国民原则: GNP (Gross National Product)n NOKIA(北京)中国的GDP,芬兰的GNPn Haier(美国)美国的GDP,中国的GNP GNP+国外公民在本国取得的收入=GDP+本国公民在国外取得的收入 GNP=GDP+(本国公民在国外取得的收入国外公民在本国取得的收入)2. 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n 一定时期:通常指一年或一个季度,不涉及过去生产的产品或服务(二手货)。n 不是销售的(存货) 在本质上,总产值等于产量乘以市价,这与销售收入的概念相同,但后者需要交易达成才能产生,总产值则与是否能卖出无关3. 全部n 经济中生产的在市场上合法出售的所有商品注: GDP不包括非法生产与销售的东西(如:毒品)4. 最终n 中间产品:用来生产其他产品的产品。n 最终产品:由消费者消费的产品。例如:某企业用纸生产贺卡。 中间产品:纸 最终产品:贺卡5. 物品与劳务n GDP 既包括有形的物品(食物、衣服、汽车),又包括无形的劳务(理发、清扫房屋,看病)6. 市场价值的总和n 最终产品的价值用货币加以衡量n 一般仅指市场活动导致的价值,非市场活动不计入GDP(例如家庭内的生产和消费)n 可以利用下式计量GDP : 二、GDP的缺陷 GDP是一个有用的指标,但不是一个完善的指标: v GDP没有包括在市场之外经济活动的价值,因此低估了一国经济活动的社会价值;v GDP没有考虑经济活动对人们生活质量产生的负面影响,只做加法不做减法,因此高估了一国经济活动的社会价值(如闲暇、污染等) 。三、GDP和GNP的关系n 统计原则不同,GDP是按国土原则进行统计,凡是在本国领土上创造的收入,不管是否为本国公民所创造的,都被计入GDP;GNP是按国民原则进行统计的,指常住居民,包括本国公司以及常住外国但未加入外国国籍的居民)所创造的收入,不管生产要素是否在国内,都计入GNP。n 二者都是以货币而不是实物作为计量手段,通常是美元。n 二者都是流量而不是存量,都是时期指标,而不是时点指标,所以通常以一年进行计算的。n 以现行价格计算的,等于最终产品和服务与其现行价格的乘积,既反映了实物的变化,又反映了价格的变化;实际是剔除价格因素,以不变价格计算,如以1990年不变价计算。 n 二者的联系:GDP=GNPNFP NFP(net factor payments from abroad)是国外要素支付净额,是指本国生产要素在世界其它国家获得的收入减去本国付给外国生产要素在本国获得的收入。 第三节 核算国民收入的3种方法n 生产法 支出法 收入法一、支出法n 理解要点:谁购买?各支出多少?n GDP的构成:GDP=C+I+G+(X-M)n 详解1.家庭的消费支出(C)n 耐用品(汽车和电视)n 非耐用品(食物和衣服)n 服务(理发和医疗)注:不包括建造新住房,这项支出在投资中核算2.企业的投资支出(I):n 企业固定投资n 居民住宅投资n 存货投资=意愿存货+非意愿存货注: 1.宏观经济学中投资仅指实物投资; 2.投资是一个流量,而资本是一个存量; 3.总投资(I)=净投资(In)+折旧(d) ; 4.意愿存货:为顺利销售而必备的存货, 非意愿存货:存货中除去意愿存货以外的部分。3.政府的购买支出(G)例如:n 国防n 基础设施建设n 向公务员支付的薪酬等 注:GDP不包括政府的转移支付支出(失业保险、退伍军人抚恤金、老龄及残疾人补助金)4.净出口(NX):n NX=出口(X)进口(M)总结:二、收入法1.要素提供者的收入:(1)雇员收入:为别人提供劳动。(2)利息收入:资本所有者的利息收入(3)租金收入:出租固定生产要素得到的收入。2.业主收入:自我雇佣的企业主的收入3.企业经营者收入:公司税前利润n 包括公司所得税、分配前的股息、未分配利润4.企业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transfer payments)5.折旧(depreciation)工资n 工作的酬金n 津贴n 福利n 社会保险税租金n 出租房屋n 出租土地注:自己的房屋通过估算租金计入GDP利息n 个人从企业获得的因资金借贷所产生的利息净额注:不包括 个人之间、企业之间、政府之间因借贷关系而发生的利息 由政府支付的公债利息利润n 非公司企业收入:合伙企业和个人经营企业的收入n 公司税前利润 公司所得税和社会保险税 股东红利 未分配利润间接税n 货物税、销售税等注:1.对商品和劳务征收的税; 2.直接税:个人所得税、公司所得税。折旧n 折旧:已经消耗掉的资本额。总结:按收入法核算:GDP工资租金利息利润间接税折旧第四节 从国内生产总值到个人可支配收入 除了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之外,宏观经济学中也使用其他指标来测量国民收入,如国民生产总值、国民生产净值、国民收入、个人收入和个人可支配收入等概念。1. 国内生产总值(Gross National Product) 计量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的所有的 生产活动。“某年某国产出多少?”2. 国内生产净值(Net Domestic Product)n 含义:一国一年内扣除折旧后增加的最终物质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n 构成:NDP=CInG(XM)n 与GDP的关系:NDP=GDP-折旧 因为:In=I折旧3. 国民收入(National Income)n 含义:一国一年内各要素所有者得到的全部收入n 构成:NI=工资利息地租利润n 与NDP的关系:NI=NDP-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政府补助金1.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构成产品价格,但不成为要素收入。2.政府补助金:不列入产品价格,但成为要素收入4. 个人收入(Personal Income )n 含义:一国一年内个人得到的实际收入的总和。n 与NI的关系:PI=NI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税政府与企业对个人转移支付利息调整p 利息调整:(1)消费者个人之间借贷关系产生的利息:由于甲的利息收入是乙的利息支出,二者互相抵消,不计入GDP;但它是债权人的个人收入,所以要计入。(2)政府支付给居民的公债利息,构成个人收入。5. 个人可支配收入(Disposable Personal Income)n 含义:个人收入减去按法律规定应缴纳的所得税以后的金额。n 与PI的关系: DPI=PI个人所得税=消费+储蓄第五节 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式n 1.两部门经济循环模型n 主角:居民户 厂商n 支出=C+In 收入=C+Sn 储蓄投资恒等式:I=S2. 三部门经济循环模型n 主角:居民户 厂商 政府n 支出=C+I+Gn 收入=C+S+Tn 恒等式I+G=S+TI=S+(TG) 投资=私人储蓄+政府储蓄3. 四部门经济循环模型n 主角:居民户 厂商 政府 外国n 支出=C+I+G+(X-M)n 收入=C+S+T,可得(1)I+(X-M)=S+(T-G),表示私人国内总投资+可支配的外国资产=私人储蓄+政府储蓄;(2)I=S+(T-G)+(M-X),表示投资=私人储蓄+政府储蓄+国外储蓄第六节 名义GDP和实际GDPn 名义GDP是用生产产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n 实际GDP是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期的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n 实际GDP=名义GDP GDP折算指数第十三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n 国民收入核算解决GDP“是什么”、“是多少”n 国民收入决定解决GDP为什么会这样n “简单”考察“两部门”、“产品市场”n 本章假设: 1.需求不足,经济低于充分就业 2.价格不变,经济主要是数量调整 3.利率不变,货币市场不影响商品市场 4.投资是自发投资,投资与国民收入和利率无关。第一节 均衡产出一、最简单的经济关系假设:1. 假设所分析的经济中不存在政府,也不存在对外贸易,只有家户部门(居民户)和企业部门,消费行为和储蓄行为都发生在家户部门,生产和投资行为都发生在企业部门,还假定企业投资是自主的,即不随利率和产量而变动。2. 假设不论需求量为多少,经济制度均能以不变的价格提供相应的供应量二、均衡产出的概念n (一)均衡产出n 又名:均衡国民收入,和总需求相一致的均衡产出或收入。也就是经济社会的收入正好等于全体居民和企业的意愿支出。n (二)模型n 1.列表法n 2.公式法:Y=C+In 3.图解法(1)45线法(2)储蓄恒等于投资法均衡国民收入表三、投资等于储蓄n 均衡产出或收入的条件:E=y。 由于 E=c + i,y=c + s, 则 i=sn 注:实际发生的投资(包括计划和非计划存货投资在内)始终等于储蓄。第二节 凯恩斯的消费理论本节重点:n 消费函数:C=C(y)n 储蓄函数:S=S(y)n 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的关系n 家庭消费函数和社会消费函数一、消费函数n 消费函数(consumption function)是表示支出和影响支出的所有因素之间的关系。在影响消费支出中最重要的是可支配收入。所以C=F(DI)n 在短期内,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增加时,居民的消费支出也是增加的,表现为一种稳定的趋势,但居民的消费支出增加小于可支配收入的增加。 因变量消费,自变量DPI、DPIe、P、生命周期、消费意识、利率、收入分配平等状况,等等。(一)一般表达式:c= c (y)n 1. Y与C正相关n 2. APC与MPC(1)平均消费倾向(Average Propensity of Consumption)APC=c / y(2)边际消费倾向(Marginal Propensity of Consumption)MPC=c /y=dc/dy (二)线性表达式 1.诠释: c=+yn 自发消费,不依存收入变动 而变动的消费,纵轴截距n MPC,直线斜率n y引致消费,依存收入变动而变动2. APC与MPCn APC=c / y=(+y) / y=/y+=/y +MPCn (1)APCMPCn (2) /y0,所以APCMPC短期消费曲线的特点: n 第一、可支配收入存在着一个收支相抵的水平。APC=1。n 第二、在收支相抵的可支配收入水平以上,消费支出可支配支出,这种被称为正储蓄,APC1;在相抵水平以下,消费支出可支配支出,称为负储蓄,APC1。 n 第三、消费支出随可支配收入增加而增加,但其增加幅度可支配收入增加幅度。MPC 二、储蓄函数:消费函数的影子n 储蓄函数(saving function)表示储蓄量和可支配收入之间的关系。n 由于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不是用于消费,就是用来储蓄,因此一旦消费函数确定,储蓄函数也随之确定。n 表达式:y=c + s s=y - c s=y-y=-+(1-) y(二)平均储蓄倾向和边际储蓄倾向n 平均储蓄倾向(APS),是平均每单位可支配收入的储蓄量。APS+APC=1。n 边际储蓄倾向(MPS),是增加一单位的可支配收入所增加的储蓄量。MPS+MPC=1。n APS=s / y n MPS=s /y=ds /dy=1-n APS=s / y=-+(1-) y / y =-/y+(1-),所以,APS实际利率Iu 预期利润率0二、资本边际效率( Marginal efficiency of capital) 1. 定义:资本边际效率(MEC) 是一种贴现率,这种贴现率正好使一项资本物品的使用期内各项预期收益的现值之和等于这项资本品的供给价格或者重置成本。2. 现值和贴现率n 假定本金为100元,年利率为5%。 一年后的价值=100(1+5%)=105 二年后的价值=100 (1+5%)2=110.25 三年后的价值=100 (1+5%)3=112.70 n年后的价值= 100 (1+5%)nn 用r表示利率,R0表示本金,R1、R2、R3分别表示第1、2、3年的价值,则: R1=R0(1+r) R2=R0(1+r)2 R3=R0(1+r)3 Rn=R0(1+r)n求现值:未来的钱今天值多少1年后的105元:3.资本边际效率的一般公式1. 资本边际效率曲线2. 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规律n 内容:在技术和其他条件不变时,随着投资的增加,MEC呈递减趋势。n MEI(Marginal Efficiency of Investment)n 缩小之后的MEC。MEIMEC四、投资边际效率曲线(MEI)n 投资边际效率:当资本价格发生变化时的贴现率n 投资资本品价格 MEI1 投资 qIu IS左下方的点:SI3.IS曲线的代数推导n 在二部门经济中,有S=-a+(1-b)Y,I=I-hi,I=S;那么:-a+(1-b)Y=I0-hi,(1-b)Y=a+I0-hi;n Y=(a+I0-hi)/(1-b)=(a+I0)/(1-b)-h/(1-b)In 或:i=(a+I0)/ h-(1-b)/hY二、IS曲线的斜率 斜率:n (MPS越小,S曲线较平坦)斜率绝对值IS曲线越平坦n d(I曲线斜率绝对值越小,I越平坦)斜率绝对值IS曲线越平坦三、IS曲线的移动u 自发消费(): 截距IS右移u 自发储蓄(-):(-)截距IS左移u 自发投资(I0):I0截距IS右移2. 政府行为对IS曲线的影响u 政府支出(g)增加或者减少g时,IS曲线右移或左移g /(1-);u 税收(t)增加或减少t时,IS曲线左移或右移 t /(1-)。从而,财政政策对国民收入的影响为:n 膨胀性财政政策增加政府开支和减税IS曲线右移;n 紧缩性财政政策减少政府开支和增税IS曲线左移。第三节 利率的决定一、利率决定于货币的需求和供给n 1.古典经济学的观点:利率由投资和储蓄决定n 2. 凯恩斯的观点:u 货币需求(流动性偏好)利率u 货币供给(货币的数量)利率注:1)货币供给量由国家货币政策控制,是一个外生变量。 2)凯恩斯三大心理规律: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规律、流动性偏好规律二、流动性偏好与货币需求动机n 1. 流动性偏好:指由于货币具有使用上的灵活性,人们宁肯以牺牲利息收入而储存不生息的货币来保持财富的心理倾向。n 2. 货币需求动机:交易动机、谨慎动机、投机动机n 1)交易动机(transactional motive for money)u 目的:为了日常的交易活动u 原因:收入和支出时间上的不同步 注:货币交易需求与收入同向变化。n 2)货币的谨慎动机(precautionary motive for money)u 目的:预防意外支出u 原因:未来收入和支出的不确定性 注:货币谨慎需求与收入同向变化。 以上两种需求之和称为广义的货币交易需求,并以L1表示;L1=kYn 3)货币的投机动机(Speculative motive for money)u 目的:获得收益u 原因:未来利率的不确定性 L2=L2(r)=-hr3. 分析:n 假设财富以两种形式保存:货币和债券u 债券:有收益,有风险u 货币:无收益,风险低n 债券价格=利息/市场利率 (无限期债券)u 利率高债券价格购买债券货币持有量u 利率低债券价格抛售债券货币持有量u 利率极高债券价格极低 全部购买债券货币持有量=0u 利率极低债券价格极高 债券全部抛售货币持有量三、流动偏好陷阱 当利率极低时,人们无论拥有多少货币都愿意持有在手中的情况,称为“凯恩斯陷阱”或“流动偏好陷阱”。四、货币需求函数1.公式:L=L1(y)+L2(r)=ky-hr注:u 1)这里的货币总需求,是实际的货币需求;u 2)用M表示名义货币供给,m表示实际货币供给即:m=M/P;2. 图示:五、货币供求均衡和利率的决定1. 货币供给n 1)层次u 交易货币(M1) M1=M0+活期存款 M0=硬币+纸币u 广义货币(M2) M2=M1+定期存款u M3 M3=M2+货币近似物注:下面讲的主要是指M12)货币供给曲线m=m0 外生变量2. 均衡模型:假设收入不变L=mL=L1(Y)+L2(r)=kY-hr均衡利率:3. 均衡变动4. 均衡利率的变动第四节 LM曲线2. LM曲线的推导:四图法注意:n 1)LM曲线上任何一点均表示货币市场的均衡;n 2)LM曲线线外任何一点均表示市场的失衡:u LM右下方的点:Lmu LM左上方的点:Lm二、LM曲线的斜率2. LM曲线的三个区域三、LM曲线的移动1. 因素分析如果:L1=kY L2=-hrm=kY-hrn LM曲线:n 影响截距的主要因素是货币的供给m。n mm=L1+L2右移YLM右移结论:u 1) L1移动LM反向移动; L2移动LM反向移动; m变动LM同向变动。u 2)货币需求LM左移; 货币供给LM右移。注:由于m=M/P,名义货币供给量和价格变动均可以通过影响实际货币供给量从而影响LM曲线。2. 几何推导3. LM曲线右移的距离:第五节 IS-LM分析:两个市场同时均衡一、两个市场同时均衡的利率和收入 1. 模型u I=S (1) u S=-a+(1-b)Y (2)u I=I0-dr (3)u L=m (4)u L=L1(Y)+L2(r)=kY-hr (5)均衡利率和均衡收入为u IS曲线:u LM曲线:n :LM,超额货币供给;iM,超额货币需求;iM,超额货币需求;is有超额产品需求; n : Ls有超额产品需求。3. 均衡的恢复 以区域A点为例n SI,存在超额产品需求,导致Y上升,致使C向右移动。n LM,存在超额货币需求,导致利率上升,致使C向上移动。n 两方面的力量合起来,使C向右上方移动,运动至IS曲线,从而I=S;n 这时L仍大于M,利率继续上升,最后C沿IS调整至E。表现:n IS曲线的移动n LM曲线的移动1. 图示: IS曲线的移动2. 图示: LM曲线的移动第六节 凯恩斯的基本理论框架n 国民收入决定于消费和投资。n 消费由消费倾向和收入决定。n 消费倾向比较稳定。n 投资由利率和资本边际效率决定,投资与利率成反方向变动关系,与资本边际效率成正方向变动关系。n 利率决定于流动偏好与货币数量n 资本边际效率由预期收益和资本资产的供给价格或者说重置资本决定。代表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的数学模型:n 储蓄函数:s=s(y)n 投资函数:i=i(r)n 产品市场均衡条件:s=i 或 s(y) =i(r)n 货币需求函数:L=L1+L2=L1(y)+L2(r)n 货币供给函数:n 货币市场均衡条件:m=L 第十五章 宏观经济政策分析第一节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影响第二节 财政政策效果一、财政政策效果的IS-LM图形分析二、凯恩斯主义的极端情况 如果LM越平坦,或者IS越陡峭,则财政政策效果越大,货币政策效果越小,如果出现一种IS曲线为垂直线而LM曲线为水平线的情况,则财政政策将十分有效,而货币政策将完全无效。 IS在凯恩斯陷阱中移动 IS垂直时货币政策完全无效三、挤出效应n 挤出效应:指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降低的作用。n 货币幻觉:货币幻觉即人们不是对实际价值作出反应,而是对用货币来表示的价值作出反应。n 政府在多大程度上“挤占”私人支出,取决于以下几个因素:u 第一,支出乘数的大小: KG 挤出u 第二,货币需求对产出水平的敏感程度:k挤出u 第三,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h挤出u 第四,投资需求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d挤出第三节 货币政策的效果一、货币政策效果的IS-LM图形分析二、古典主义的极端情况三、货币政策的局限性n 在通货膨胀时期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可能效果比较显著,但在经济衰退时期,实行扩张的货币政策效果就不明显。n 从货币市场均衡的情况看,增加或减少货币供给要影响利率的化,必须以货币流通速度不变为前提。n 货币政策作用的外部时滞也影响政策效果。n 在开放经济中,货币政策的效果还要因为资金在国际上流动而收到影响。第四节 两种政策的混合使用二、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混合使用的政策效应第十六章 宏观经济政策实践第一节 经济政策目标一、经济政策的含义: 指国家或政府为了增进社会经济福利而制定的解决经济问题的知道原则和措施。它是政府为了达到一定的经济目标而对经济活动有意识的干预。二、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1.充分就业。2.物价稳定。3.经济持续稳定增长。4.国际收支平衡。1. 充分就业3)充分就业的含义n 广义:各种生产要素都有机会以自己愿意的报酬参加生产的状态。(资源充分利用)n 狭义:u 凯恩斯:仅存在自愿失业和摩擦性失业u 货币主义:失业率为自然失业率时u 其他经济学家:空缺职位等于寻找工作的人数u 注:充分就业并不是100的劳动力全部就业4)奥肯定律n GDP每增加3%,失业率下降大约1%。n 国民收入和失业的这种关系称为奥肯定律。u 注:1)这种关系并不严格; 2)说明失业的成本很高。2. 价格稳定 。并不是价格水平的固定不变n 指价格水平的稳定,即不出现通货膨胀3. 经济持续稳定增长 。并不是经济增长速度越快越好n 在一定时期内经济社会所生产的人均产量和人均收入的持续增长。4. 国际收支平衡 。并不是顺差越大越好n 保持国际收支的基本平衡。第二节 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是国家干预经济的主要政策之一。 一般定义: 为促进就业水平提高,减轻经济波动,防止通货膨胀,实现稳定增长而对政府支出、税收和借债水平所进行的选择,或对政府收入和支出水平所作的决策。一、财政的构成与财政政策工具(一)财政支出政府购买支出:有偿性转移支付支出:无偿性(二)财政收入1. 税收n 特征: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n 分类:u 根据课税对象:财产税、所得税和流转税。u 按负税程度:累进税、比例税和累退税。n 拉弗曲线2. 公债公债:是政府对公众的债务,或公众对政府的债权。n 中央政府的债务(国债)n 地方政府的债务u 短期公债(1年以内)u 中期公债(1年至5年)u 长期公债(5年以上)二、自动稳定与斟酌使用1)定义: 亦称内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期自动抑制通胀,在经济衰退时期自动减轻萧条,无需政府采取任何行动。n 特点:自动性2)机制n 政府税收:个人与公司所得税n 萧条个人与公司收入下降符合纳税标准的主体自动减少、税率自动下降政府税收自动下降消费、投资ADn 政府转移支付:n 萧条失业人数符合领取救济标准的人数TRDPICADn 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n 萧条,农产品价格政府收购农场主收入C、In 繁荣,农产品价格政府抛售农产品价格避免经济过热2. 酌情使用的财政政策n 定义: 政府要审时度势,主动采取一些财政政策,变动支出水平或税收以稳定总需求水平,使之接近物价稳定的充分就业的水平。n 内容:u 经济衰退:扩张性财政政策u 经济膨胀:紧缩性财政政策三、功能财政和预算盈余1. 预算:国家计划的支出和收入。n 预算平衡:收入=支出n 预算盈余:收入支出n 预算赤字:收入支出2. 关于财政的观点n 凯恩斯之前:平衡预算u 年度平衡预算u 周期平衡预算n 凯恩斯:功能财政 为了实现无通货膨胀的充分就业水平,预算可以是盈余,也可以是赤字。四、充分就业预算盈余与财政政策方向1.预算赤字或盈余的原因n 经济波动:u 经济繁荣盈余或赤字u 经济衰退盈余或赤字n 财政政策的变动:u 扩张性财政政策盈余或赤字u 紧缩性财政政策盈余或赤字结论:若使预算盈余或赤字成为衡量财政政策扩张还是紧缩的标准,就必须消除经济波动的影响。2. 充分就业预算盈余n 定义:指既定政府预算在充分就业国民收入(潜在国民收入)水平上所产生的政府预算盈余。u 充分就业预算盈余:BS*=tY*-G-TRu 实际预算盈余: BS=tY-G-TR 其中,Y*:充分就业国民收入;Y:实际国民收入。n 作用: u 消除经济波动的影响;u 使政策制定者重视充分就业。五、赤字与公债1. 赤字与公债的关系n 赤字:流量概念n 公债:存量概念. 弥补赤字的途径:n 出售政府资产n 借债u 向中央银行借债通货膨胀u 向国内民众和国外借债长期通货膨胀.关于债务的观点u 无论内债外债均是公众的负担;u 仅有外债是公众的负担。第三节货币政策一、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 . 银行的分类u 中央银行:政府的银行,是宏观货币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u 商业银行:以追求利润为目的的金融企业。 . 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u 负债业务:吸收存款u 资产业务:放款和投资u 中间业务:代理 3. 中央银行职能u 发行的银行u 银行的银行u 国家的银行二、存款创造和货币供给. 准备金n 活期存款:可随时提取的银行存款。n 准备金:为了应付客户取款而保留的存款。n 准备金率:准备金与存款的比例。n 法定准备金率:由中央银行规定的准备金率。n 法定准备金:按照法定准备金率提取的准备金。n 超额准备金:超过法定准备金的部分 。 . 简单货币乘数 假定:n 法定准备金率为20%;n 银行不保留超额准备金;n 公众把现金全部存入银行。 中央银行发行100元货币公众手中增加100元将100元存入银行存款:原始存款:法定准备金率:rd. 复杂货币乘数)存在超额准备金超额准备金:e超额准备金率: re= Re /D 注:市场利率re再贴现率re 2)存在现金漏出非银行持有现金公众:现金存款比率: rc=/D注:仅把活期存款当作货币供给4. 完整货币乘数高能货币() e货币供给()三、债券价格与市场利息率的关系n 债券价格与市场利息率具有反方向变化关系,即:债券的价格越高,意味着利息率越低;反之,债券的价格越低,意味着利息率越高。n 这一反方向关系适用于一切金融市场。n 四、货币政策及其工具 货币政策:中央银行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以及通过货币供应量来调节利率进而影响投资和整个经济以达到一定经济目标的行为。n 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增加货币供给,使利息率降低,从而带动总需求的增长;n 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削减货币供给,利息率随之提高,以之来降低总需求水平。(一)宏观货币政策的三个工具: 1. 调整再贴现率 再贴现率M 再贴现率M 2. 公开市场业务 购买债券M 抛售债券M 3. 调整法定准备金率 法定准备金率M 法定准备金率M(二)宏观货币政策的比较分析 1. 调整贴现率:被动 2. 公开市场业务:最常用 优点:主动、灵活 3. 调整法定准备金比率:剧烈第四节 资本证券市场n 股票和债券的基本概念n 证券的发行与流通n 证券的交易与价格n 政权投资收益及风险第五节 金融衍生品市场n 期货市场n 垫头交易与买空卖空n 期权交易n 双向期权第六节 宏观经济政策及理论的演变n 凯恩斯主义:国家运用财政政策,对经济进行直接的干预;n 新古典综合派:补充和发展凯恩斯经济学思想;n 货币学派:强调货币政策对产出波动的影响,呼吁减少国家干预;n 供给学派:强调“供给创造需求”,主张通过降低税率来刺激供给;n 理性预期学派:强调“理性预期”对经济行为与经济政策的影响与作用。第十七章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第一节 总需求曲线一、总需求的定义1.总需求:n 一个社会在一定时期内,所有经济主体按一定价格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产品和劳务总量。n AD=C+I+G+(X-M),其中国内需求=C+I+G,简称内需。2.总需求函数:n 在货币供给不变的前提下,考察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状态时,价格水平与国民收入的对应关系。n 函数表达式:Y=AD=f(P)n 函数关系:国民收入与价格水平之间呈反向变动n二、价格变动影响总需求的四种效应n 利率效应(凯恩斯效应): PM/P(实际货币供给)超额L抛出债券换取货币债券价格利率IYn 实际余额效应(财富效应): P资产实际价值相对贫穷CYn 税收效应: P出现收入泡沫(名义收入)T(税收自动上升)DPICYn 净出口效应(蒙代尔-弗莱明效应): P本国商品相对昂贵,外国商品相对便宜出口,进口三、总需求曲线的图形推导四、总需求曲线的变动(一)AD曲线的移动: 由P和Y之外的因素的变化而使AD产生的变化。n 1.货币政策(LM移动)导致AD移动:n 前提:P不变,M变动n 过程:MLM右移Y,若P不变AD右移。反之亦然n 结论:扩张性货币政策使AD上升;反之亦反是。n 2.财政政策(IS移动)导致AD移动n 过程:G、TIS右移Y、若P不变AD右移。反之亦反是。n 结论:扩张性财政政策使AD右移。反之亦反是。n 引申:I、G、X使IS右移,Y增加,称为注入;相反,S、T、M使IS左移,Y减少,称为漏出。n(二)总需求曲线的变动方向u 价格变动:沿着AD点的移动u 价格之外的因素:AD平行移动u 扩张性的政策右移u 紧缩性的政策左移u第二节 总供给的一般说明n 宏观生产函数: 其中y为总产出;N为整个社会的就业水平或者就业量,K为整个社会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