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试卷质量分析.doc_第1页
九年级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试卷质量分析.doc_第2页
九年级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试卷质量分析.doc_第3页
九年级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试卷质量分析.doc_第4页
九年级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试卷质量分析.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纳雍县2014年语文中考模拟试题(二) 质 量 分 析 纳雍县新房中学 陈 勇 为全面了解我校九年级学生自第一次中考模拟考试以来语文复的详细情况,给九年级语文老师们提供一份可靠的有实际意义的学生具体学习情况资料,向领导上交一份有参考价值的,便于学校把握学生当前学习情况,明确下一步工作目标的参考资料,在改卷组的授意下,特拟写此计划! *试题初探 一、试卷结构剖析 本套试题属于模拟型,参照母本是毕节市中考试卷,因此,从结构上看,整套试题分为四大板块:积累与运用、阅读与理解、综合性学习和作文。“积累与运用”部分主要包括选择题和诗文填空;“阅读与理解”部分主要分为古诗赏析、文言文阅读、说明文阅读和议论文阅读;“综合性学习”部分主要考主题拟写、活动方案拟写及理解和感悟;“作文”考的是话题作文。如果单从结构上看,可以说结构是比较完整的!如果我们从题目数量和分值比例上来看,这套试题共包括29各小题150分。大题型方面:“积累与运用”部分40分;“阅读与理解”部分40分;“综合性学习”部分10分;“作文”部分60分。小题方面:一、(40分)(一)(30分)1、(3分),2、(3分),3、(3分), 4、(3分) , 5、(3分) , 6、(3分) , 7、(3分) ,8、(3分), 9、(3分)10、(3分)( 二)(10分) 11、(10分)。二、(一)古诗赏析(5分)12、(1)、(2分),(2)、(3分);(二)文言阅读(12分)13、(2分),14、(4分),15、(2分),16、(4分);(三)说明文阅读(11分)17、(2分),18、(3分),19、(3分),20、(3分);(四)议论文阅读 (12分)21、(2分),22、(3分),23、(3分),24、(4分)。 三、(10分) 25、(2分),26、(3分),27、(2分),28、(3分)。 四、(60分)29、(60分)。从分值比例上看,分2分,3分,4分三类分值,如果我们再做仔细研究,还会进一步发现,其分值实际只有1分,2分,3分这三种类型。从试题涉及的考点上看,“积累与运用”10个选择题考点依次为加点字读音、词语书写、成语使用、句子语病、选词填空、标点符号、修辞手法、文学常识与课文理解、论点提取及文言实词积累10各知识点。而诗文填空10空,每空1分,主要包括默写型填空和理解型填空两大类型。“阅读与理解”分为(一)古诗赏析 考点是 意境理解、句子赏析 (二)文言文阅读 题型分别为诗词解释,句子翻译,内容理解与分析;(三) 说明文阅读 主要考说明文的文体常识及内容理解(四)议论文阅读 考点主要是论点提炼、理解与运用、结合实际对篇章的理解与感悟。“综合性学习” 主要考点是开场白的拟写、主题拟写、活动方案拟写、活动的理解与感悟。“作文” 考点是话题作文中的引语型话题。2、 经典题型举例 比如: 16“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中的“入”和“出”分别指什么?请用此句简单分析当今中国发展面临的国内国际环境?(4分) 这道题把学习与国家大事联系在一起,让学生既要读好“圣贤书”,又要闻闻“窗外事”,这样的题目多年不见了,很新颖的! 又比如: 18第段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3分) 19加点的句子“限于当时的生产技术水平”能否删去,为什么? 纵观毕节中考,五六年来这两个题出现的频率极高,考它可以让学生提高认识。再比如“综合性学习” 九年级(1)班的许多学生上网成瘾,出现了逃课,迟到,上课打瞌睡的现象,影响了学生的正常学习和良好班风的形成,为了帮助学生远离网络游戏,恢复健康学习生活,准备组织一次主题班会活动,你能帮助完成吗?25请为本次活动拟写活动主题。(2分)26请为本次活动拟写开场白。(3分)27请为本次活动拟写步骤。(2分)步骤一:主持人致开场白并宣布活动开始步骤二: 步骤三: 步骤四:主持人致结束语,并宣布活动的结束步骤五:班主任做总结28 请列举三条中学生上网的弊病。(3分)这个大题就出得比较好,我们说它好,因为这道题结合学生实际,用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考了学生的理解运用能力,且学生可以通过思考独立完成,而不是考一些带有明显地方色彩的试题,让人仿佛觉得试题好像在有意偏向某些地方,也不是考死答案,给人以机械呆板之感。3、 试题存在的问题分析举例这套试题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1)积累与运用中1到10小题较难,如: 9下文的核心观点是孔子常曰:“未知生,焉知死?”生与死自孔子时起便是中国人始终关注的问题,并得到各种回答。尤其在汉代,人们以空前的热情讨论这两个问题,不仅是出于学者的学术乐趣,亦出于普通民众生存的需要。然而,正如孔子所说,在中国思想史上,对生的问题的关注似乎远胜于对死的问题的追问。有时候人们确实觉得后者更重要,但这并非由于死本身,而是因为人们最终分析认为,死是生的延续。A孔子关于生死的看法对中国人产生深远影响。B生与死是中国人思想史上长期受到关注的问题。C中国人对生与死问题的讨论实际上以生为旨归。D对生死问题的不同答案源自讨论者的不同观念。 拿这道题代替句子衔接题显然不恰当,因为近几年句子衔接题年年都考,其次一道题里设两个论点,让学生取舍显得相对过难,再次这一题和“21概括选文的主要观点(每处不超过20个字)。(2分)”显然同是一个考点。(2) 题目中理解运用部分书写量过大。如:12请描绘“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所展现的画面?(2分)请对“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作赏析。(3分)16“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中的“入”和“出”分别指什么?请用此句简单分析当今中国发展面临的国内国际环境?(4分)22第段作者倡导要有悲悯的情怀,但在论述中作者说得更多的却是要常怀感恩之心,你能用事实或道理替作者补充论证一下吗?(简单论证)(3分)26请为本次活动拟写开场白。(3分)除正常考的题型外,这套题还考了这几个题型,导致书写量过大,学生做题时间紧。(3) 短文文体考法不当。如说明文和议论文同属运用文体,一般考法是二选一,本次考试两类都出,不合常理。 *学生答题情况、成绩的 分析及与上次的对比 一、学生答题情况及与上次模拟考试的对比(抽样调查20%的考生33人得出的数据) (一)积累与运用,总分40分,得分率为59%; (二)阅读与理解,总分40分,得分率为60%; (三)综合性学习,总分10分,得分率为85%; (四)作文,总分60分,得分率为60%.通过对以上几组数据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本套试题“综合性学习”部分得分率85%,显得较为简单,“积累与运用”“阅读与理解”“作文”部分得分率分别为59%、60%、58%,表面看来相对难了一点。以下是和上次模拟考试的对比:模拟考次积累与运用阅读与理解综合性学习作文第一次54.25%53.25%70%38.03%第二次59%60%85%58% 二、学生考试成绩对比(与模拟考试一)纳雍县新房中学2014届毕业生实有报名考生167人(以下数据来源于此),这次参试人数160人,1人病假,2人缺考,校均分80.2分,及格人数62人,及格率26.5%,其中120分以上7人,优分率为 1.8% ,最高分132分,最低分(缺考者不计)36分。下面是两次考试成绩对比:模 考次 名应参试人 数实参试人 数均 分优良率及格率最高分最低分 第一次16716374.51.8%26.5%13124 第二次16716080.24.2%37.1%13236 *成绩与不足 通过以上对比,我们不难看出这次成绩明显在上升,但我们也也清醒地看到我们还存在以下不足: 1、基础部分训练不到位; 2、训练方式方法欠缺; 3、短文阅读训练不够; 4、作文训练尚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