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被扭曲的“补钙” 来源:东方食疗与保健2006年第05期 作者:方忠宏有一位患儿家长向医生诉说,她给小儿买了很多广告中经常宣传的补品服用,如氨基酸、核酸、蛋白粉、补血剂,钙、锌、铁,等等,一直在服用,为什么还会发生体质差,免疫力低下,经常感冒咳嗽呢?医生的疑问是:孩子的补品与体质好坏的相关性有多少?究竟谁证明了其益处呢?“全民补钙”的闹剧该结束了!自媒体将钙剂“炒热”的那天起,钙剂以对健康有益的身份,作为“保健品”被广泛推销!马路上,有穿白大衣、手拿测钙仪器的人宣传补充钙剂的好处。其结论是“每个人都缺钙,应全民补钙!”。甚至一些医务人员也认为多补点钙是有益的。商家们为了争取各自的优势,用尽了“花言巧语”,诸如“活性”、“氨基酸”、“超吸收”,治腰腿痛,防骨质疏松,等等。一、宣传补钙的理由推广补钙者说,人人缺钙,补钙能防治骨质疏松,减少骨折,;是保健品,有益无害,强身健骨,男女老幼都应补,小孩可增高,老人防治骨关节病。其理论是基于钙剂与维生素D一起服用可增加骨密度的有限的研究资料,还有钙是骨骼的重要构成成分之一,以及骨质疏松症有一定的发病率。此外,好像再没有更多的依据。二、补钙有益吗?在营养学里早有研究证明,吃高钙和低钙者,其钙摄入量和骨质损失之间没有关系。其实,防治骨质疏松靠补钙的做法存在疑问。老年人骨骼中有机质减少,无机成分增多,这是老年人骨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的主要原因,也是公理。补钙就是在补充无机成分,这样看来补钙作为无机质也不利于骨骼健康。所以新的防治骨质疏松的新理念是注重骨质量,而不是骨密度。WHO对骨质疏松症的新定义是: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强度降低致使机体患骨折危险性增加为特征的骨骼疾病。骨强度是骨密度与骨质量的总和。”而不再仅是骨密度,而且骨质量更为重要。临床研究也证明一些骨量很低的人并不发生骨折,而用药物治疗后,骨密度虽然大幅度提高,发生骨折的危险性却在增加。因此,新的骨质疏松治疗是以骨折发生率降低,改善骨质量,修复微损伤,优化骨骼结构,并能肯定地降低骨折发生率为目标,不是简单地以骨密度为依据。2005年5月英国抑叶刀杂志(Lancet,2005,365(9471):1621-8)刊登研究报告:对5292名70岁以上老年人(女性为85%)进行的随机分组对照研究表明,服用维生素D3(800IU/日)加钙剂(1000mg/日)者时间长达2462个月,没有降低髋骨骨折的危险性,对防治骨质疏松症无益处。2005年4月30日出版的英国医学杂志(BMJ 2005,330(7498):1003-8.)刊登了对3314名70岁以上的女性的随机分组对照,为期1842个月的研究报告,得出了相同的结论。因此从理论到实践都说明补钙对治疗骨质疏松等疾病无益。三、有必要补钙吗?人类食物中有大量的钙,缺钙的情况很少。泥土、沙石都含有大量钙,因此在人类自然来源的食物中必定含有丰富的钙。人类食物中约有70%80%的钙不被吸收,主要是以不溶性的钙盐形式存在,随粪便排出体外。因此,从原则上讲,人体不需要补钙,钙的利用关键在于吸收问题。影响钙吸收的因素很多,人体对钙的需要量对钙的吸收有很大影响。明确说,人体需要量增大,钙的吸收量就增加。其它因素,如维生素D、乳糖对钙的吸收都有促进作用,膳食中的蛋白质充足有利于钙的吸收利用。钙的消除主要通过肾脏排泄,经尿道排出体外,每日约100350mg,在人体需要的钙量增加时,可通过自身调节,使肾小管重吸收增加,排出量减少;肠道粘膜上皮细胞脱落及消化液分泌排入肠道,每日约400mg,大部分被重吸收,再利用;有些钙离子随汗液丢失,喂奶时钙随乳汁排出。总之,在通常的生理情况下,补钙是没有必有的。四、补钙能吸收利用吗?关于钙与骨骼关系的研究表明,钙剂只有与维生素D一起服用时,才能被吸收。因此单纯补钙不会被吸收。维生素D有严重的毒副作用,绝不以随意服用。而且维生素D是脂溶性物质,在人体内有大量的脂肪组织的情况下,维生素D在人体内缺乏的机会很少,因此也没有必要盲目补充。大量使用维生素D可使肠道的钙吸收增加,但药物的使用应慎重,作为非专业人员应避免盲目使用这类药物。例如,为减少骨质疏松等疾病,自20世纪60年代流行的用于绝经后妇女的雌激素替代疗法,在大量推广后,已被证实:害处大于益处。维生素D过多会导致骨骼中钙动员增强,伴有高钙血,在肾脏和血管壁上产生异位钙沉着,最危险的并发症是肾功能不全。五、钙多了有害尽管未列为药物管理,但不管那一种形式的“钙补品”在性质上应属于药物,绝不是有益无害的补品。钙剂也有其毒副作用,不宜滥用。人体血钙正常浓度为2.252.75 mmol/L。血浆中钙离子水平调节是非常精确的,主要是由甲状旁腺素和降钙素来完成,以保证正常的生理功能。大量补充钙剂若被吸收,致使体内钙离子浓度过高会产生危害。当人体血钙浓度大于2.75 mmol/L时,称为高血钙。钙离子在人体内有重要的生理作用,如钙离子在血液属于凝血因子,在调节凝血、血小板聚集上有重要作用。因此,高血钙会对人体生理功能有很多危害:使神经、肌肉兴奋性降低,表现乏力,甚至精神障碍等;使心肌兴奋性和传导性降低,房室传导异常;损害肾小管,致肾钙化、肾结石等肾损害;多处异位钙化。高钙血一般是由过量的维生素D所致。此外,细胞内钙离子增多称为钙稳态失调,有许多危害。红细胞内的钙离子浓度升高会降低红细胞的可塑变形性及红细胞的寿命。血液的粘滞性取决于红细胞的可塑变形性和红细胞的数量,红细胞的可塑变形性降低,使红细胞不能顺利通过毛细血管,血粘度增加,从而能导致血液循环障碍。对痴呆症的病因学研究还表明,细胞内钙稳态失调,即钙离子浓度升高是其主要原因之一,当细胞内的钙离子浓度持续升高,并存在自由基时,会出现恶性前馈(worsening feed-forward)循环,即钙离子加速自由基的形成,反过来,自由基增加细胞内钙离子的堆积。自由基增多是许多慢性疾病发生的病理生化基础。此外,细胞内钙离子增加,能使细胞内的“活性氧”类物质增加,导致体内脂质过氧化,也是糖尿病等的发生原因之一。用钙拮抗剂治疗相关的病症也已取得较好疗效。至于,高血钙与细胞内钙之间的联系还值得深入研究。因此,钙剂从其生理作用来讲应归属于药物。应该说,因为钙剂大多数情况下不被吸收利用,许多人大量补钙才是安全的。如果在制剂中加了维生素D,就应严格地按药物管理。六、哪些人应补钙因为钙剂有不良反应,大众不应盲目服用。不管男女老小,人人补钙的做法不可取。钙剂的治疗只适合特定人群,就是要补钙也应在医药专业人员的检测,综合考虑分析评价后,证明是因为疾病、药物,特定的生理、工作、生活、环境因素的不良影响,需要补钙,再应选用恰当的方法,是用药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浙江省绍兴市2026届物理八上期末质量跟踪监视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6届吉林省长春市第二实验学校物理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联考试题含解析
- 校园文具共享平台2025运营策略研究报告
- 机场智能分拨在快递配送中的运输效率提升报告
- 考古三维扫2025年考古行业市场细分领域分析报告
- 智能物流产业链延伸路径与物流管理研究报告
- 2026届北京市昌平区新道临川学校物理八上期末统考试题含解析
- 北京师范大亚太实验学校2026届物理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复习检测试题含解析
- 2026届云南省昆明市实验中学物理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检测试题含解析
- 2026届湖北省枣阳市蔡阳中学物理八上期末考试模拟试题含解析
- 通信原理第7版樊昌信版新版
- 一汽商用车企业级BOM技术方案V1.7
- GB/T 19812.5-2019塑料节水灌溉器材第5部分:地埋式滴灌管
- GB/T 13808-1992铜及铜合金挤制棒
-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问题)
- 光伏并网逆变器调试报告
- EMR术的配合要点
-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课件
- 痰培养的采集及药敏结果判读课件
-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业务培训课件
- 1-商务沟通基本原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