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环境犯罪的思考_第1页
对环境犯罪的思考_第2页
对环境犯罪的思考_第3页
对环境犯罪的思考_第4页
对环境犯罪的思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对环境犯罪的思考对环境犯罪的思考 目目 录录 序序 言言 1 1 一 环境犯罪的主体认定一 环境犯罪的主体认定 1 1 二 二 我国刑法对环境犯罪规定的不足我国刑法对环境犯罪规定的不足 4 4 一 部分自然因素没有纳入刑法保护范 一 部分自然因素没有纳入刑法保护范 围围 4 4 二 没有适用因果关系推定原则及严格责任原 二 没有适用因果关系推定原则及严格责任原 则则 4 4 三 我国刑法没有规定环境犯罪的危险 三 我国刑法没有规定环境犯罪的危险 犯犯 5 5 三 三 完善我国环境犯罪的设想完善我国环境犯罪的设想 5 5 一 完善刑法对环境的保护体系 增设环境犯罪新罪 一 完善刑法对环境的保护体系 增设环境犯罪新罪 名名 5 5 二 我国对环境犯罪应该实行无过错责任原则 二 我国对环境犯罪应该实行无过错责任原则 6 6 三 我国环境犯罪应增加危险犯的规定 三 我国环境犯罪应增加危险犯的规定 7 7 致谢词致谢词 9 9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9 9 对环境犯罪的思考对环境犯罪的思考 摘要 摘要 在我国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 对环境的严重污染与破坏日益突出 环境保护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环境犯罪是指违反国家法律 法规 故意 或过失实施的污染或破坏生态环境 情节严重或后果严重的行为 本文根据我 国目前的环境形势日益严峻 污染和破坏环境的行为层出不穷 已经严重危害 到社会的和谐发展以及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和财产安全的现况 结合现行的环 境保护的法律法规 对环境犯罪的刑事立法和主体认定进行了一些论述及思考 关键词 关键词 经济发展 环境 犯罪 保护 刑罚 Abstract In the process of modernization in China serious environmenta l pollution and destruction have become increasingly prominent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has been referred to an unprecedented height Environmental crime i s in violation of national laws regulations intentional or negligent implementat ion of pollution or damage to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the circumstances ar e serious or serious behavioral consequences According to China s current envi ronmental situation is increasingly serious pollution and environmental destructi on after another has been seriously jeopardize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society and people s health and property status combined with the existing env ironmental protection laws and regulations on the environment Criminal legislati on and some of the main finds were discussed and thinking Keywords crime economic development protection of environmental pe nalties 序言序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 我国环境污染也日益严重 环境问题已成为社会普遍关 注的热点 民事和行政的法律手段已不足以对其进行有效地防治和解决 许多 国家开始越来越多地采用刑事手段来惩治危害环境的行为 以弥补其他法律手 段的不足 目前 我国的环境形势日益严峻 出现了大量严重污染和破坏环境 的行为 给社会的和谐发展以及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和财产造成了重大损失 对于此类行为 必须予于刑事制裁 也只有这样 才能在目前的社会环境下有 效的遏制环境形式不断恶化的趋势 从而有力地打击严重污染或破坏环境的行 为 可是刑事法律责任作为犯罪行为的一种制裁 虽然早已经存在了 但是把 它运用到环境保护领域则是近几十年的事情 很多方面和内容还值得完善和商 讨 现通过该文 对环境犯罪的几个问题做一些粗浅的论述 一 环境犯罪的主体认定一 环境犯罪的主体认定 根据我国刑法分则第六章第六节的规定 环境犯罪是指违反国家法律 法 规 故意或过失实施的污染或破坏生态环境 情节严重或后果严重的行为 由 此可见 环境犯罪的主体应该是不仅具有违反国家法律 法规 故意或过失实 施的污染或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 还应具有严重情节和严重后果的行为人 这 样的认定是否严谨 是否对环境保护有利呢 我们可以联系目前社会上的一些 现象来探讨一下 例如 全国各地大小烟筒目前仍有不少冒着黑烟 但是人们 司空见惯不认为这是犯罪行为 因为很多人眼中的污染者只有一 二个或者少 量的烟筒 污染小 有关方面对于这类 案件 也往往以行政处罚了事 人们 尤其是行为人的思想上对此没有什么犯罪感 我们再看看另一具体事例 参考 消息 治沙种树保首都碧水蓝天 一文 报道了 人为的破坏加剧了西北地区 生态的恶化 该文的记者看到了 草原游击队 正起劲的挖地 搂发菜 拽 甘草 西北大草原遭受铁耙疯狂的搜刮蹂躏 每年下雨季节 数十万外地大军 不顾政府禁令 成群结伙的开进内蒙古草原疯狂采掘 草场如同剥去一层皮 据说 一斤发菜要以破坏 20 亩草地为代价 一斤甘草会令近 10 亩草场变为沙 丘 内蒙古已有近三分之一约 5 8 亿亩的草场沙化 退化 这是多么可怕的情 景和后果 难怪我国的沙尘暴愈来愈强烈 一年比一年次数多 上述事例表明 就单个行为人而言 其行为所造成的后果也许是微不足道 正如一二个小烟筒冒烟 影响的范围有限 也易被大气稀释 但千百个烟筒冒 烟的后果就严重了 因而从整个大生态环境的保护着眼 从维护国家经济和社 会的可持续发展考虑 为子孙后代着想 我们可以肯定的认为这类行为就是十 足的犯罪 部分全国人大代表曾经提出 打击环境犯罪须用重典 英国的 空气清洁 法 规定 不论行为人主观上是否有故意或过失的主观恶意性 只要烟筒冒浓 烟的 就应该负刑事责任 由此 我个人认为在现阶段由于我国的环境保护法 的不完善性 以及我国环境日益严峻 已危害到社会的和谐发展和人民群众切 身利益的现况下 应该加大对环境犯罪的犯罪主体的认定范围 从而用法律的 制裁来遏制环境形势不断恶化的趋势 从而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 实践也证明 刑事法律制裁是保护环境的一种强有力的手段 加大对环境犯罪主体的认定范围是加强对环境的保护 切实维护社会公众 利益 表明社会对该行为的关注 要求全社会 尤其行为人加强责任心 促使 人们小心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的危害环境的结果 并明确自己在这些方面有义 务严加防范 另外 加大对环境犯罪主体的认定范围也有利于案件的起诉和审 判 因为它无须证明行为人是否主观有错 这样就可以及时对案件进行处理 避免放纵犯罪 由此可见 在环境犯罪越来越严重和复杂的今天 加大对环境 犯罪的主体认定范围对制止环境犯罪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另外 对于单位企业作为环境犯罪的犯罪主体时 更应该加大制裁力度 因为从当前的实际情况看 对环境造成重大污染和破坏的行为多为企业在生产 经营过程中实施的 企业单位是目前环境犯罪的主要犯罪主体 但在根据目前 的规定 将企业作为犯罪主体的时候 前提是其环境犯罪行为必须是单位行为 而不是企业的个别人的行为 否则就不能追究企业的责任 目前划分环境犯罪 行为是单位行为还是个人行为的 标准有两条 一是看实施环境犯罪的决定是由 谁作出的 如果犯罪行为是由单位集体决定或者主要责任人决定的 则应视为 单位行为 应追究单位责任 如果犯罪行为不是由单位集体决定或者由负责人 决定 仅是单位个别人以单位的名义实施的 则不应追究单位的责任 既是个 人行为 二是看实施犯罪行为的目的 如果实施环境犯罪行为的目的是为了为 本单位谋取非法利益 则应追究单位责任 如果实施环境犯罪的目的不是为了 单位的利益 而是为了个人利益或其他人利益 即使行为是以单位名义进行的 也不应追究单位的责任 但是 我国目前经济高速发展 经济形式存在的方式多种多样 如国有形 式 民营形式 合资形式 独资形式等等 很多企业单位的效益与个人利益相 挂钩 单位利益和个人利益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因而出现的环境污染或破坏 的行为 很多情况下是个人利益与单位利益相结合造成的 因而在环境犯罪上 如果对单位作为环境犯罪主体的制裁力度加大的话 那么依附在单位利益之中 的个人利益也将受到影响 从而使单位和个人在生产过程中的环境意识增强 达到遏制环境犯罪的发生 使得环境保护得到相应的改善 更因为在一个健康的社会中 每个社会主体都应该为其行为负责 企业单 位作为一个社会的主体 在发展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 就 应该为其行为负责 应该承担起维护我们公共的生态环境的社会责任 企业单 位追求经济效益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在追求经济效益的过程中不能以牺牲公众 的环境利益为代价 固体废物 污水 废气的排放 资源的破坏 势必会造成 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侵犯公众的利益 如果这样的行为没有人负责 受不到国 家社会法律的制裁 这就将导致社会的一种不公平 从我国目前的环境立法来 看 有关的法律法规过于简单 用语含糊 可操作性不强 很难成为公民主张 环境权的直接依据 即使有行为人对环境污染破坏的事实存在 如果不是很严 重的话 也不会被公众要求侵害赔偿 但是企业单位和个人作为社会的一部分 应该认识到环境保护既是自己的义务 更应该是对社会应负的一种责任 可见 加大对企业单位和个人的环境犯罪的处置力度和认定范围 将是对各个行为主 体的增强环境意识的一种有力的鞭策 总之 在目前情况下 应该加大 加宽对环境犯罪的主体认定的范围 运 用刑事法律制裁这个强有力的手段去遏制社会上各种危害环境的行为 变相的 增强国民的环保意识 从而使我国日益恶化的环境能够得到一定的保护 为我 国持续健康的发展做好保障 同时 针对我国的环境犯罪现象十分突出 如何运用刑法的手段来保护环 境 杜绝环境污染 进而使生态免遭破坏 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紧迫任务 我国 1997 年 3 月颁布的 刑法 在第六章第六节规定了 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 标志着我国依法治理 保护环境的工作已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但也还 存在很多不足有待进一步完善 二 我国刑法对环境犯罪规定的不足二 我国刑法对环境犯罪规定的不足 我国环境犯罪规定的不足主要在于宏观方面 如没有借鉴为西方发达国家 实践所证明的有效保护环境 打击环境犯罪的一些先进做法 在犯罪构成理论 中实行 因果关系推定原则 严格责任原则和危险犯 一 一 部分自然因素没有纳入刑法保护范围 部分自然因素没有纳入刑法保护范围 例如刑法遗漏了对草原资源 及自然风景名胜的保护 没有规定水和海洋污染犯罪 还有破坏环境罪以外的 其他犯罪行为也可能造成环境与生态利益的巨大破坏 但刑法在规定对这些行 为处罚时 并没有升到保护环境的高度 二 二 没有适用因果关系推定原则及严格责任原则 没有适用因果关系推定原则及严格责任原则 在确认环境犯罪的因 果关系和责任制度的问题上 我国传统的因果关系理论面临一定的挑战 环境 犯罪作为一类新型的犯罪 往往不但有巨大的社会危害性 更与普通犯罪有着 很大不同 其中突出的一点在于因果关系认定上十分困难和复杂 常常涉及深 奥的科技专业知识 运用一般技术手段 知识经验和传统刑法理论难以或不可 能查明 原因事实与损害发生的因果关系 损害程度 损害内容和损害发生经 过之间的关系往往不甚明了 以致证明主观过失极为困难 无罪过则无犯罪 也无刑事责任 是我国刑法遵循的一个重要原则 按传统主客观相一致原则在 这种情况下 从正面直接准确的认定 行为 是必然导致该 结果 发生的行 为 即按严格意义上的必然结论将使许多环境犯罪游离于刑事法网之外 很难 追究该罪的刑事责任 如果有条件的实行严格责任原则或因果关系推定原则 既可提高诉讼效率 减少诉讼成本 又可以使环境犯罪分子得到应有制裁 受 害人得到及时救 而且又不失科学 避免了无休止拖延诉讼时间 提高了诉讼 效益 并且使潜在犯罪人减少侥幸心理 从而更好地预防犯罪 保护环境 三 三 我国刑法没有规定环境犯罪的危险犯 我国刑法没有规定环境犯罪的危险犯 仔细审视现行刑法典关于环 境犯罪的具体条款 不难发现 我国现行刑法关于环境犯罪的刑事立法除少数 罪名的规定属于行为犯外 将多数环境犯罪规定为结果犯而不是危险犯 即只 有在造成重大环境污染事故 致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或者人身伤亡的严重 后果时才给予刑事处罚 显然 目前这种只惩罚结果犯而不惩罚危险犯的刑事 立法 必将放纵许多可能对环境造成严重危害并且理应受到刑事制裁的危害环 境的犯罪行为 从而大大降低了刑法在预防环境污染和保护生态环境方面的重 要作用 因此仅靠在刑法中惩治结果犯 打击环境犯罪往往力不从心 为了保 护社会公共利益 无须等危害环境的实害发生 法律就应把这种足以造成环境 的污染和破坏的行为定为犯罪 规定环境犯罪的危险犯对犯罪预防就具有积极 意义 三 三 完善我国环境犯罪的设想完善我国环境犯罪的设想 一 完善刑法对环境的保护体系 增设环境犯罪新罪名 一 完善刑法对环境的保护体系 增设环境犯罪新罪名 1 水环境污染罪 目前 我国刑法对污染水环境的犯罪是适用妨碍社会管理秩序罪中的破坏 环境资源保护罪来处罚 而对于造成水体严重污染的结果犯 以及对危害水环 境的行为犯和危险犯 都几乎找不到刑事制裁的依据 鉴于水污染已经对人们 的社会经济生活和人身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笔者建议把水环境污染罪独立 出来 以便更好地利用刑法的制裁措施来加强对水环境的保护 2 污染海洋罪 海洋污染有污染源多 污染源扩散范围大 污染持续性强 对水生动植物 危害严重等特点 我国海洋污染已经达到了相当严重的程度 广东沿海 渤海 湾等多次出现污染赤潮 我国刑法对污染海洋的犯罪同样是按重大环境污染事 故罪处理 如我国 海洋环境保护法 第 44 条对此进行了相应的规定 但是由 于海洋污染犯罪的特殊性 单列一罪是十分必要的 3 破坏草原罪 我国草原植被遭破坏的严重程度在某些地区已经相当惊人 草原沙化 退 化 碱化面积达到了可利用草原面积的 1 3 正是由于这个原因 造成了我国 北方的沙尘暴天气 现在国家大力号召保护草原 退耕还草 刑法单独增设破 坏草原罪也是理所当然 二 我国对环境犯罪应该实行无过错责任原则 二 我国对环境犯罪应该实行无过错责任原则 无过错责任又称严格责任 是 19 世纪后期开始出现的 由德国 1884 年 的 工伤事故保险法 所创立 是随着近代民事法律理论与实践发展而确立的 一项新的归责原则 其基本含义是 无论侵权行为人在主观上是出于故意 过 失还是无过失 只要实施了一定行为 并造成了一定的危害后果 侵权行为人 就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这一原则在追究法律责任的民事和行政制裁中 已 被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所适用 我国 民法通则 也确立了民事责任中的无过 错责任原则 但是由于各国国情不同 不少国家特别是大陆法系国家 在刑法 上并不承认这一原则 在对环境违法案件中规定无过错责任原则 以此来追究行为人责任 已经 为许多国家所采用 例如 美国的 资源保护和再生法 废料法 英国的 空气清洁法 水污染防治法 等都规定了环境犯罪的无过错责任原则 美 国的 废料法 规定 只要行为人的行为导致任何废料倾入江河或港口 不论 其主观上有无过错 均构成犯罪 法国实务上一般趋向于至少有起码程度的过 失 但如法律有特别规定 则仍依客观责任处罚之 我国目前的刑法制度还不 承认无过错责任原则 有的学者甚至断言 无过错责任的环境犯罪在我国刑法 中没有存在的余地 有的学者还甚至归纳了多种考虑 认为在我国不宜规定无 过错责任原则 目前我国的环境状况日益恶劣 环境犯罪层出不穷 大气污染使空气质量 恶化 全国各地大小烟囱仍然在冒着黑烟 有关方面对这类 案件 也往往是 以行政处罚了事 笔者认为 基于环境问题的严峻现实 对我国环境犯罪实行 无过错责任原则进行立法 现在应该是提上议程的时候了 我们可以借鉴美国 的做法 明确无过错该责任的适用条件 对那些严重污染 既包括污染土地 水体和大气的行为 又包括非法排放 倾倒 处置危险废物 有毒废物及放射 性废物的行为 或破坏环境 给公私财产造成重大损失 或造成人员重大伤亡 的行为 由于其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已超过行政制裁所能承载的范围 因此有适 用严格责任的必要 实行无过错责任原则 既有利于案件的起诉和审判 因为 它无须证明行为人是否有主观过错 又可以及时对案件进行处理 避免诉累 实行无过错责任原则对制止环境犯罪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三 我国环境犯罪应增加危险犯的规定 三 我国环境犯罪应增加危险犯的规定 环境法中的危险犯是指行为人实施了违反国家法律 法规的危害环境的行 为 足以造成环境的污染或者破坏 而使自然生态环境 他人健康或公私财产 处于危险状态者 这种行为虽尚未造成实际的危害后果 但危险状态已造成 即构成环境犯罪既遂 环境犯罪危险犯的 危险 不是主观臆想或推测的 而 是客观存在的 危险 是针对人类环境而言的 3 危险 的程度是比较 严重的 只有具备上述三个特征才能称之为环境犯罪的危险犯 危险犯的行为 方式可以是作为 也可以是不作为 我国目前刑事立法中尚无危险犯的规定 笔者认为这是立法上的一个重大 缺陷 危险犯的设立是刑事立法当务之急 就环境犯罪的特点而言 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