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邑大学-信息工程学院.doc_第1页
五邑大学-信息工程学院.doc_第2页
五邑大学-信息工程学院.doc_第3页
五邑大学-信息工程学院.doc_第4页
五邑大学-信息工程学院.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五邑大学 信息工程学院“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工程硕士招生宣传为适应信息科学和技术的迅猛发展,培养信息科学与技术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批准,五邑大学信息工程学院自2011年起开始招收和培养“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研究生。为使广大考生全面了解信息工程学院“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学位授权点的有关情况,便于报考时参考,现介绍如下:一、五邑大学“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点简介五邑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是五邑大学实力雄厚、特色鲜明、发展迅速、规模最大的工科院系,学院现有信息与通信工程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信号与信息处理、通信与信息系统、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4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同时,拥有“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学位授权点。1987年开始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华南理工大学联合培养硕士80余人,1995年开始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联合培养博士20余人,为社会输送了一批硕士和博士。“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点,拥有较强的师资队伍和良好的教学条件,具有较丰富的培养工程应用型人才的经验,与企业具有良好的合作关系,合作企业能为培养工程硕士研究生提供符合要求的工程实践与教学活动场所。本工程硕士点立足纵向与横向科研项目研究及工程管理经验,针对国民经济发展和生产实际需求,致力于培养电子信息、通信工程、控制工程、自动化、电气工程、计算机工程及其相关信息领域的高级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二、 “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专业简介1培养目标培养在电子与通信技术等领域,从事光纤通信、移动通信、多媒体通信、通信网设计与管理、信号与信息处理、电子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智能信息控制与处理、计算机与数据通信、计算机工程与应用等研究、设计、开发、运营、维修和管理的高级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要求掌握扎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以及管理知识,掌握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具有创新意识和独立承担工程技术或工程管理等方面的能力。2. 培养方向为了满足社会对信息科学和技术各种类型人才培养的要求,“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确定了较宽的培养方向,主要包括:(1)电子信息工程:全面掌握电子信息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电子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等方面的基本训练,侧重在嵌入式系统的开发与应用。(2)通信工程:全面了解通信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学习信息的传输与处理的相关技术和知识,接受通信系统分析与设计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培养设计、开发通信系统的基本能力。(3)图像工程:掌握基于图像处理技术的应用系统的开发和应用。主要包括图像的获取技术、处理技术和传输技术。(4)信息获取与信息处理:生物特征识别、光电信息技术与系统、多参数非接触综合检测与数据融合、基于计算机视觉的三维数字化技术。(5)光通信及数字视频技术:数字视频、音频信号的压缩、解压等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传输技术。(6)应用电子技术:智能检测与智能控制技术及其在传动控制中的应用,工业网络测控技术。(7)计算机网络通信:计算机测控系统、测控网络技术、单片机接口技术、嵌入式技术在工业自动化的应用。(8)轨道交通信息处理:信号与信息处理技术在轨道交通中的应用技术。(9)轨道交通电气与自动化设备管理:轨道交通中的电气与自动化设备的管理技术。(10)监测与诊断技术:道路、桥梁、设备等的监测与诊断技术。(11)物联网工程:掌握物联网系统的传感层、传输层与应用层关键设计等专门知识和技能。(12)电气工程:掌握电力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电机电器技术、信息与网络控制技术等。(13)嵌入式系统:掌握以高级主流嵌入式处理器为核心的嵌入式系统设计技术、接口技术与相关产品开发。(14)交通信息与控制:面向交通领域,掌握计算机、交通工程、城市交通控制与管理、自动控制等技术。(15)交通工程(信息化)管理:面向交通领域的中高级管理人才,学习掌握:信息化管理基础课程;办公自动化及交通行业信息管理系统;交通工程项目及其管理的特点;交通工程项目的信息化管理;交通工程项目监管系统;交通工程项目管理系统;智能交通及交通信息化相关技术等。(16)IT项目管理:面向电子信息、通信及其相关领域的中高级项目管理人才,学习掌握:电子与通信基础课程;IT项目及其管理的特点;IT项目启动、实施、监督、验收和收尾等;IT项目范围、成本、采购、进度、人员、合同、沟通、质量与风险管理等;IT项目经理、团队建设、领导力、执行力、职业化素质、职业生涯规划与创业、商务礼仪与写作等。(17)信息管理(文理兼收):面向各领域的中高级管理人才,学习掌握:信息化管理基础课程;办公自动化及信息化管理系统;现代管理学;电子商务;商务礼仪与写作等。除以上培养方向以外,本工程硕士点还可以根据企业等工程单位对人才培养的特殊要求,制定相应的培养方案,与企业等工程单位联合培养所需的高级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3. 开设课程“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开设的主要课程有:(1) 公共课:政治理论课、科技英语、高等工程数学。(2) 专业课:随机过程、检测与估计理论、现代数字信号处理、信息论与编码技术。(3) 专业选修课:图像处理与模式识别、数字信号处理系统设计、现代通信系统、ARM嵌入式系统设计、数据分析与数据挖掘、信息化管理基础课程、办公自动化及信息管理系统等。具体专业选修课的设置,将根据生源情况和企业等工程单位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实时调整。三、招生、学费与培养方式1. 报考条件具备以下条件之一的在职人员均可以报考:(1)2011年7月31日前获得学士学位。(2)未获得学士学位者,需于2007年7月31日前获得国民教育系列大学本科学历(指在教育部颁发毕业证书范围内的全日制本科毕业生、自学考试本科毕业生、成人高等教育本科毕业生、函授或电大、远程教育本科毕业生等)。入学前未达到此年限要求而被录取为工程硕士生的,需在毕业前从事工程实践四年以上(即2010年7月31日前获得国民教育系列大学本科学历即可)。2. 学位授予修满规定的学分,并通过学位论文答辩后授予“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颁发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统一印制的学位证书,可继续攻读博士研究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与全日制工学硕士学位虽然类型不同,但属于同一层次,工程硕士专业学位侧重于工程应用。3. 招生 报名时间:即日起全年接受报名,提前入学,考前辅导,自主招生,择优录取。本届报名截止时间为3月31日。4. 考试及录取(1)考试报名:采用网上报名与现场确认相结合的方式。报名流程为:网上报名现场确认资格审查时间:2011年7月上、中旬网址:/公布网址事项:按要求如实填写报名信息时间:2011年7月中、下旬地点:广东省指定报名点事项:携有效身份证件,进行缴费、照相、网上报名信息确认时间:2011年12月(第二阶段考试前)事项:报学院初审,五邑大学研究生处复查等审查材料:考生本人填写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报考资格审查表,贴本人近期二寸免冠照片1张,由考生所在单位人事部门在其照片上加盖公章,并对其所填写的内容进行核查确认,填写推荐意见。(a)签有所在单位人事部门推荐意见并加盖公章的报名资格审查表;(b)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一份;(c)大学本科毕业证书、学士学位证书原件及复印件一份;(d)对于不符合报考条件或提供虚假信息的报考者不予录取,责任由考生自负。(2)考试分为两个阶段:考试科目:GCT( 即Graduate Candidate Test,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资格考试简称)、专业基础、专业综合(面试)三门。考试方式采取两段制考试方式: 第一阶段:所有考生参加国家统一组织“GCT”考试。考试时间为2011年10月下旬(具体时间和地点详见准考证)。主要测试考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数学基础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外语(英语)运用能力(不考听力、写作)。考试总计3个小时,满分400分,试题均为A、B、C、D的判断题。考生的“GCT”成绩有效期为二年,五邑大学自主确定GCT的合格分数线(只计总分,不计单科成绩)。命题依据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资格考试指南(2005年版)(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出版)。第二阶段:资格审查合格且达到我校规定的“GCT”成绩合格分数线的考生,参加我校自行组织的专业基础课考试和专业综合考试。专业课考试科目根据生源情况,在下列课程中确定1门:信号与系统、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通信原理、微机原理及应用、系统工程、自动控制原理、C语言程序设计、数据库原理或计算机网络原理。专业基础课内容、具体时间、地点、参考书目等请关注我校研究生处网站(网址:/graduate/)12月初发布的消息。(3)录取:我校工程硕士录取的原则是自主划线、自主录取、自定规模,即根据考生的“GCT”成绩和第二阶段考试结果,由我校自主确定录取分数线和录取名额,择优录取。 5. 学制及收费标准“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工程硕士标准学制3年,弹性学制35年(但不得低于3年,超过5年),在校学习累积时间不少于半年。学费按3年收取,8000元/年,可分学年缴纳。6. 培养方式(1)培养采取进校不离岗的方式,利用节假日和双休日集中授课。(2)课程教学采用集中教学方式,以业余时间为主,任课教师主要由我校派出,少量专业课可聘请生源单位学术水平高、业绩突出的高级工程技术人员担任。学院将选派具有工程实践经验的指导教师,并聘请企业的高级工程技术或工程管理人员联合指导。(3)学位论文结合本单位的实际课题进行。 四、招生咨询和联系方式咨询地点:五邑大学信息工程学院(五邑大学伍舜德楼201)联 系 人:石老师联系电话15813781608传 真子邮箱:五、信息工程学院“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点导师简介信息工程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师63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14人,博士19人,在读博士生9人,硕士生导师20人,外聘硕士生导师8人。目前,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学术水平较高、科研能力较强、教学经验丰富、团结合作、年富力强、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学术队伍。下面简要介绍学院的骨干教师。甘俊英 廖惜春 樊可请 李 霆 董超俊 何益宏 周开利 梁新荣 应自炉甘俊英 五邑大学信息工程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广东省高等学校“千百十工程”省级培养对象,中国电子学会信号处理分会委员、广东省图象图形学会常务理事、广东省计算机学会理事、广东省自动化学会理事,电子信息工程国家特色专业负责人、五邑大学信号与信息处理重点学科带头人。1987年、1992年、2003年分别获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子工程专业学士学位、信号与信息处理专业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1992年至今一直在五邑大学从事信号处理专业的教学与科研工作。曾获“全国优秀教师”、“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江门市十大杰出青年”、“江门市优秀教师”、“五邑大学教学名师”、“首届巾帼之星”等荣誉称号;获广东省南粤科技创新优秀学术论文奖、广东省江门市科技奖、广东省江门市优秀论文一等奖等;多次获“五邑大学优秀青年科研工作者奖”、“五邑大学优秀科研工作者奖”、“五邑大学建设与发展贡献奖”。主要研究方向为生物特征识别。在权威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三大检索收录40余篇;出版著作4部;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项,为电子学报、计算机学报等重要期刊审稿人。申请人作为核心成员曾参与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20余项,主持完成省部级科研项目多项。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廖惜春 五邑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党总支书记、教授、硕士生导师,1982年1月毕业于华南工学院(今华南理工大学)无线电技术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1993年任职五邑大学以来,一直从事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并兼职于教育部中南地区电子电气基础课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主要研究方向为短距离无线移动通信理论及其应用、无线传感网络及其数据融合。1990年以来,先后获得过江西省优秀青年教师、广东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广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江门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江门市优秀教师、五邑大学优秀教师、五邑大学优秀党务工作者、五邑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教学优秀一等奖”及“指导学生科研突出贡献奖”等40多项奖励。主要研究方向为短距离无线移动通信理论及其应用、无线传感网络及其数据融合。主持和作为核心成员参与完成省、厅级科研项目多项,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编著出版教材2部,先后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项和实用新型4项。樊可清 五邑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1998年获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制造专业博士学位。主要研究领域为检测技术及其自动化装置、工程信号处理及人工智能应用。曾获“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优秀教师”“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科技进步二等奖”“五邑大学优秀党员”称号,与香港理工大学等单位合作完成“江阴大桥上部结构状态监测系统升级改造”、“苏通大桥结构健康监测系统设计”等项目,联合主持香港研究资助局资助CERG项目一项。多次应邀赴澳大利亚西澳大学参加“在役结构状态监测”等项目的研究工作。近年来在国内外发表论文20余篇。李霆 五邑大学研究生处处长、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曾任五邑大学“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学科带头人,为广东省第三批“千百十工程”校级人才培养对象。1984年、1994年、2001年分别于太原机械学院自动武器专业、西北工业大学振动、冲击、噪声专业和北京理工大学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毕业,获工学学士、硕士与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模式识别、智能信号处理、振动分析与结构动态设计、动力学控制与仿真等。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以来,参加科研项目40余项,作为负责人主持过“自行火炮振动自适应控制”、“结构损伤诊断的模式识别技术研究”等10余项国防重点与省部级科研项目和“山西铝厂煤气生产过程的自动监测与控制”、“火箭发射架振动试验与数据处理”等大型横向课题;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兵器工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家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教育厅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发表论文50余篇。董超俊 五邑大学教务处处长、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西安交通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毕业。五邑大学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重点学科方向负责人,主要研究方向为城市交通检测与控制、节能检测与控制。曾获得江门市优秀科技论文一等奖,五邑大学优秀教师,五邑大学教学成果奖,并受聘为控制理论应用控制与决策等国内重要期刊审稿。公开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三大检索收录10余篇;主持(或参与)国家级、省部级科研、教改项目10多项。目前,主持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何益宏 五邑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1985年获北京师范大学天体物理专业学士学位,1994年获重庆大学理论电工专业硕士学位,2003年获西安交通大学电气工程专业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电力电子技术在电能质量控制、输配电系统以及分布式发电系统中的应用,电力电子电路和系统的建模、仿真和控制,计算机控制系统和控制网络技术及应用等。在电工技术学报、电机工程学报、电力系统自动化、电网技术、电力电子技术、电力电子技术等重要核心期刊发表二十余篇工程应用型文章。主持完成了广西科技厅、教育厅等项目。周开利 五邑大学信息工程学院通信工程系主任,教授,硕士,硕士生导师,中国电子学会高级会员。本科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无线电技术专业,研究生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哈尔滨工业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在读博士。周开利教授从教20余年,主讲过数字电子技术、模拟电子技术等10多门本科生和研究生课程。其中数字电子技术、模拟电子技术、通信原理先后被评为海南大学精品课程。曾荣获海南省高等学校青年教师教学大赛“教学十佳”,海南大学“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一等奖、师德标兵、最受欢迎教师、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主持和参与多项教育部教改项目、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海南省教育厅科研资助项目,目前主持校教授科研启动基金项目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多项。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出版专著1部,主编教材2部,作为项目主持人获海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次,入选海南省“515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梁新荣 五邑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教授、博士后、硕士生导师。198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