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毕业论文.doc_第1页
电大毕业论文.doc_第2页
电大毕业论文.doc_第3页
电大毕业论文.doc_第4页
电大毕业论文.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悲哀的韵味论张爱玲半生缘的悲剧性内容摘要:半生缘的人物都只有半生的缘。曼桢与世钧的半生缘,是多么让人心疼的缘;翠芝与叔惠的半生缘,是多么让人惋惜的缘;曼璐与豫谨的半生缘,是多么让人无奈的缘。半生缘,注定悲剧,浮华褪尽,旧人重逢,却恍如隔世,都知道已经无法回到过去,纵使重拾往日的温情已不可能了,半生为了的情缘分明意味着一生的失落。昏暗的灯光下,曼桢抱着世钧说:“世钧,我们再也回不去了,再也回不去了”一直以为他会是最后的依靠和依托,一直以为他会是永远的伴侣和爱人,错过的终究是错过了。关键词:缘 曼桢 世钧 悲剧 感情张爱玲在写这篇小说是在到美国10年之后,时间是1967年,张爱玲送走第二个丈夫赖雅不久,用她的话说是“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也就是说她知道今生今世这份情不再会有了。留下的只有“惘然”而已。张爱玲的生活中仅剩下写作这一能体现出自我灵魂的精神家园,而写作的主题自然也是她体悟最多的爱情。因此,张爱玲给人的感觉很冷,所以半生缘的文字所透露出的空气及其所营造的意境也是凉凉的,但是这种凉不是冷漠,而是一种历经沧桑、胸有万壑的冷静的清醒,就像是红尘之外的佛俯视众生而发出的悲悯的笑半生缘里描绘的是街巷间那些最普通的人生。许家在南京的房子:那种底下开铺面楼上住人的老式两层木楼,我们今天在南京还可以见到。曼桢也并不是十分出色的女子,按一般的生活规律,结了婚嫁了人也不过是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家庭主妇。她和世钧这样的两个人,再爱都是平平淡淡的家常琐事,温和如一锅煤炉上炖着的细白小米粥,含在嘴里,再也咀嚼不出第二种味道来。可却让人感动叹息的是他们爱情的悲剧性,得不到的才珍贵!那样平凡的爱情,只有化为悲剧才更具有鉴赏价值,读起来也更有韵味。试想,世钧很曼桢果真一帆风顺地从恋爱到结了婚,平平淡淡的如同一杯白开水,反而让读者觉得无趣。虽然我们都很想看到完美的大团圆结局,但生活未必就真如你所愿,嗑磕碰碰,大起大落,风雨人生。张爱玲善于用一颗苍凉的心去体会社会的变化无常,用手中的笔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个由多少纷乱的追求和肥皂般的幻灭拼揍起来的人生。 一顾曼桢与沈世均的缘“我要你知道,这个世界上有一个人会永远等着你。无论是在什么时候,无论你在什么地方,反正你知道,总会有这样一个人。” 这段文字出现在半生缘里唯一的一封信里。可是,即使知道了又如何?我们常常走在喧嚷的街上,有许许多多的人走过我们身旁,而缘分也引领着那个人向我们走来。但往往就是一刹那间的擦肩而过,当我们惊觉转身时,那人已然消逝在茫茫人海之中 “世钧走到她写字台前面,搭讪着就一弯腰,看看她在那里写什么东西。她仿佛很秘密似的,两边都用别的纸张盖上了,只留下中间两行。他这一注意,她索性完全盖没了,但是他已经看出来这是写给他的一封信。” 这封信再出现,大概十五六年之后吧!就一转身的时间,汹涌的人海已将对方淹没。十年的光阴,翻手便过,世事苍桑,情何以堪? 一封信贮藏了十五年,一段感情也延续了十五年,一次等待已经有了十五年。十五年,已经足够一场轰轰烈烈的爱,尘埃落定。曼桢是一个表面柔弱却又坚强的女人,清贫的环境造就了她那倔强、坚忍、执着的性格,在姐姐出嫁后的日子,她担起了赡养家人的责任,与世均平淡而又真实的爱中,她在忙碌中找到一丝慰藉,为了家人,她作出了感情方面的牺牲,在世均的体谅中这个“弱女子”感到了幸福与快乐。在默默中,她撑起了一个家,然而曼璐在祝鸿才身边的日渐失宠,在她的私心与母亲和用人合谋草草将妹妹送入自己丈夫的怀中,在被实施暴行之后的曼桢被囚禁了,无颜面对自己深爱着的他。但坚忍的她终于又一次挺了过来,在病友帮助下,成功逃脱,开始了居无定所的生活,她离开了一切,包括深爱着的他,她淡淡地平静;而世均则在曼璐的误导下单纯地以为她变心,仓皇地与一个自己不爱并且不爱自己的人翠芝结了婚。14年后的她为了自己的儿子又回到了祝的身边,但此时的她已心如止水,14年后的当再见他时已是物是人非,只有一句“他们回不去了”冷冷地收场。如果曼桢和世钧能主动些,或者他们能不那么含蓄,那么他们的爱情将会是另一种结局。爱情究竟是让人变的聪明还是笨呢?他们的缘分其实不浅,连天天在一起的叔惠都没有和曼桢结缘,俗语说“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手难牵”。上天挑中了这对爱人,让他们相爱却他们成为最熟悉的陌生人。但他们的无缘似乎从一开始就注定了的,当曼桢的母亲和其他的家人都认可了世钧的时候,曼桢因为不想增加世钧的负担而暂时搁浅了他们的婚事,可曼桢与世钧不知道,这是他们错过的他们获得幸福的最好时机。曼桢在爱情里是个既敏感又粗心的人,他能感受到世钧的实际困难,却看不见他心里对她的那份渴望,她的这种态度无形当中也造成了世钧对他们爱情的犹豫不决。缘分是那么捉摸不定。那么世钧呢?他碍于父亲与曼璐的那场荒唐的出轨而隐瞒曼桢的真实身份,事实上他怕父母无法接受曼桢是个妓女的妹妹,我觉得曼桢有句话说得好我姐姐是为了生活才出卖自己的,你认为是妓女可恨还是嫖客可恨呢?毫无疑问,世钧是软弱的,他并不会为了曼桢而牺牲自己的家庭,从某种意义上说他是个孝子却不是的勇敢的爱情主义者。曼桢与世钧是相爱的,缘分让他们相遇相爱,又让他们错过彼此的最爱。顾曼桢和沈世钧是幸福的,因为他们彼此真爱,但他们又是不幸的,不幸的是他们的爱情受到了反对。十几年后再相逢,他们在小馆子板壁隔成的小间里,泅渡着十几年光阴汇成的河,吃力,心酸,谨慎,荡气回肠。“她终于是往后让了让,好看得见他,看了一会儿又吻他的脸,吻他耳底下那点暖意,再退后望着他。” “世钧。” 她的声音也在颤抖。世钧没有作声,等着她说下去,自己根本哽住了没法开口。 曼桢半晌方道:“世钧,我们回不去了。”缘分依旧,而情已不再。这是失散了十几年的恋人顾曼桢与沈世钧,别后重逢时说的最动人最素朴,也最凄艳的一句话!人世的苍凉,全括在了其中。这也该张爱玲小说个性的极致处:一句话,几个字,足以引出世间的万千苦辣,肝肠寸断却仍不能言说的酸楚。浮华褪尽,旧人重逢,却恍若隔世,都知道已经无法回到过去,纵使重拾往日的温情也不可能了,半生未了的情缘分明意味着一生的失落。在人潮汹涌的路口,曼桢拉着儿子静静地看着世钧带着妻子和两个女儿从她的视线中逐渐远去,真正的从她的生命中完全退出。再见了,曾经的爱人,真的要再见了 因为来不及了,一切都已经来不及 !“隔着悠悠的岁月,还可以听见她的声音,他觉得从来也没停止想念她,就是自己以为忘记的时候,她也还是在那里的,在他一切思想的背后” 悠悠的话语,让人仿佛置身于那个悲剧的时代和故事中,眼泪也会情不自禁的掉下来。用了18年的时间才知道对方当时都是深爱着的,我总在想,他们是不是也缺少一种执着呢?如果当时不管是世均还是曼桢,他们如果对爱情再执着一点那又会怎样,是否还会到了这许多年以后,再相逢知道真相时却又这般的无奈呢?缺憾虽然是一种美,可是一定要有生命的一半去等待和付出吗? 二顾曼璐与张豫谨的缘顾曼璐是个令人痛恨却又让人同情的人物。从一个单纯少女到妖媚舞女,最后沦落为无耻毒妇。悲剧的开始源于为了家庭的生计开始的舞女生涯。然而她最爱的还是那个与她从小结亲的张豫谨,最不能辜负的最后还是辜负的张豫谨,她选择了离开,默然地离开,钻进了灯红酒绿。一个舞女被后辈抢饭碗的哀怨,一个年华渐逝的女人拼命想抓住一点东西的急切,让她抓住了祝鸿才这根救命的稻草,原以为会就此平静可不曾想一段畸形的孽缘开始了,面对情变,她变得愈加的泼辣,甚至残忍,面对未能添丁而失宠的境地她顿生毒计,不惜将自己的亲生妹妹葬送给祝鸿才这头“禽兽”,而张豫谨在此时选择了死心,明智地找了个女人过上平静的生活。我始终觉得张豫谨会喜欢曼桢是因为她像她的姐姐曼璐,初见面时豫谨心里是说“正是因为太认识她了,所以才望着她发怔。”“而她的声容笑貌,她每一个姿态和动作,对于他都是这样的熟悉,是他这些年魂梦中时时萦绕着的。”可见他爱着的始终是曼璐,曼桢只不过是曼璐的影子。曼璐走了,张豫谨的女人也在六安沦陷时丧生。当初的有情人,一个堕落离世,一个则选择离开故土是解脱?是逃避?张爱玲用她那细腻的笔法,冷淡的字句,将骨子里的苍凉贯穿整部小说,以一贯的悲剧结束了这一切的爱恨情愁。有缘相见,无缘结果,有情人在时间的海洋内未曾冲淡彼此的爱,而是选择了尘封这一段刻骨铭心的感情。三石翠芝与许叔惠的缘缘,妙不可言。用在他们身上再适合不过了。她,一个千金小姐、大家闺秀。而他一介寒儒,清贫却很知趣。在南京的邂逅,让他们一见钟情,然而家人的阻挠,彼此的沉默,他们将爱掩藏得那么滴水不漏。最后她与世钧草草结婚了,他则赌气留学美国。叔惠对翠芝的爱是如此的真诚,却在难得有独处机会的时候连一句“越轨”的话都不敢讲,这有是为什么呢?因为家世,因为一个穷小子是没有资格爱上一个富家女的,但这种资格又是谁来赋予的呢?就是碍于这种最不值得成为障碍的东西,使得他连表白的勇气都没有,白白的湮灭了一段美好的爱情。不,这根本称不上什么爱情。相反,石翠芝算是勇敢地面对了自己的爱情。她敢退掉家人为她安排的婚约去追求自己的真爱,这对于一个一直是“养在深闺人未识”且被一大堆礼仪、教条束缚着的女子而言,确实已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了。怎奈何偏偏“落花有意,流水无情”,她一个女孩子家还能要她如何呢?也只得乖乖地听从命运对她的再一次的安排了。那么,这究竟是谁的错呢?这段爱在尘封了14年之后被打开,那时的他已离婚,而她膝下有一双儿女,但却不幸福。就连他们精心准备的晚餐也只有在那一片彼此的笑声中,她才感到一丝凄凉的胜利与满足却永远无法回到从前四曼璐与曼桢的缘曼璐其实是一个坚强、勇敢、富有牺牲精神的女人为了养活一家人,她放弃了自己与预瑾的爱情,做了一名舞女出卖了自己的青春和爱情,换的一家苟安,留给她自己的只剩下苍老和凄惶曼璐最终嫁给了一个无钱无势的小混混祝鸿才,也算是一生有了一个着落本来以为日子会这样一直平淡的过下去,可是发了迹的祝鸿才逐渐显露出了他的本性,对曼璐没有好脸色,甚至还向她明言对曼桢的企图。开始曼璐还训斥祝鸿才的无耻,说:“我就这一个妹妹,我赚了钱来给她受了这些年的教育,不容易的,我牺牲了自己,造就了这样一个人,不见得到头来还是给人做姨太太?你别尽想着顾家的女孩子全是姨太太胚。”可是后来当她意识到自己已年老色衰,再也栓不住祝鸿才的心的时候,她知道如果失去祝鸿才这个依附,她此生算是无以为计了。这个时候的她已经慢慢动摇了。然而真正让她狠下心来的却是因为慕瑾,她的初恋情人。当曼璐穿着当年慕瑾最喜欢的颜色的衣服,带着一颗圣洁的心去见预瑾的时候,预瑾却告诉她:“人总是要变的,我也变了。我现在的脾气也跟从前两样了,也不知是否年纪的关系,想想从前的事,非常幼稚可笑。”预瑾的话彻底粉碎了她仅存的美好回忆,当看到预瑾把曼桢当作自己的时候,她嫉妒了,那个时候的她心里是恨着曼桢的,恨她抢走了预瑾,恨她把自己仅有的一点初恋的回忆也打碎了。于是,她为了自己所谓的幸福,设下圈套,以病为由,让祝鸿才侮辱了曼桢。遭到曼桢的强烈指责之后,曼璐长久以来压制的屈辱喷发了出来:“哼,倒想不到,我们家里出了这么个烈女,啊?我那时候要是个烈女,我们一家子全饿死了!我做舞女做妓女,不也受人家欺负,我上哪儿个去撒娇去?我也是跟你一样的人,一样姐妺两个,凭什么我就这样贱,你就尊贵就这样的地步?”的确,面对一家人的生存,曼璐是牺牲品,在那样的烟花场所,一再地将自己跌价。在这些语言中,不难看出曼璐以前为了养家,所做出的牺牲,以及此中所受到的压抑。这些压抑经验,相信亦是造成她歇斯底里的另一个主要因素。曼璐虽然对糟蹋她身心的男性社会她舞女的身份充分说明此点表达了不满,但同时却又没能逃离内囿现场,在支配与被支配之间,试图为自身的命运带出另一片蓝天。因此,在贡品和符号的意义之外,曼帧也成为曼璐讨好丈夫的一种中介品。曼璐原本也是善良的,在与豫瑾恋爱时,她也是一个充满青春充满幻想的女孩,当家里的擎天柱父亲死后,她作为“长女”,毅然决然地斩断了自己的爱情,甘愿沦为舞女牺牲自己。可也正是因为这种无奈的选择,造成了她心里的长期压抑。她在本应享受青春、享受爱情甜蜜的时候沦为男人的玩物,长期郁结在心中的愤懑得不到应有的释放,导致她性格上的逐渐极端与扭曲,性格上的变化压制了她的良心、理智,结果误了曼帧一生,也误了自己一世。突然就想起豫瑾刚开始看到曼桢时还以为那是曼璐的情形,年轻的曼璐和现在的曼桢大抵是很相似的吧!一样的纯洁天真,让人喜爱。爱恨之间的距离很短。曼桢是爱她的姐姐的,她为了保护姐姐的尊严不惜和世钧闹翻。她又是那么恨她的姐姐,是她的姐姐把她一生的幸福葬送掉的,是她的姐姐让她承受了一辈子的耻辱,更是她的姐姐让她与她最爱的世钧永远不能在一起。姐姐对于曼桢来说是恩人,是姐姐出卖了自己的身体来养活一家人,供她读书。而姐姐对她而言又是仇人,因为姐姐她才与心爱的世钧分开,又发生了与祝鸿才那一段不堪回首的往事。当曼璐拖着病怏怏的身体来找曼桢时,纵使心里有多少的恨,当她听说姐姐命不久矣后心中还是有诸多的不舍与伤心。读完故事,仿佛可以感觉到张爱玲灵魂的拥抱,就像独自坐在空荡荡的影院里,在光线忽明忽暗的交迭中观赏一部无声的黑白电影:狭长的电车轨道,迂回辗转的幽深胡同,世俗郁闷的生活气息,开阔无际的桃花林,风情万种的魅力旗袍。虽然情绪是黑白的,故事却用太多太美的色彩,将张爱玲的风格渲染到极致,动人而凄美的爱情,繁华而无助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