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认识电子表格_第1页
第1课认识电子表格_第2页
第1课认识电子表格_第3页
第1课认识电子表格_第4页
第1课认识电子表格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课 认识电子表格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认识电子表格及窗口组成;2、技能目标:认识电子表格的工作薄、工作表和单元格;3、情感目标:理解单元格的表示方法;教学重点:认识电子表格的工作薄、工作表和单元格;教学难点:理解单元格的表示方法;教学方法:讲授法和上机实践操作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内容:一、启动电子表格 单击任务栏“开始程序WPS Office 2005WPS表格”命令选项或双击电子表格的快捷图标,就会打开电子表格窗口。et是电子表格文件的扩展名。在“我的文档电子表格”文件夹中,双击“学籍管理.et”文件名,系统会以关联方式打开表格文件。二、工作簿与工作表电子表格是一个磁盘文件,又称作工作簿,它由一个或多个工作表以及图表组成,用来处理和保存工作表及图表中的数据。“学籍管理.et”文件名,同时也是表格工作簿的名称。1工作簿窗口电子表格的窗口中有:标题栏、菜单栏、常用工具栏、格式工具栏、工作窗口和任务栏,还有编辑栏和工作表标签栏。2切换工作表单击工作表标签,窗口会显示相应的工作表,称做切换工作表。窗口显示的工作表称为活动工作表或当前工作表,它的标签颜色为白色,非活动工作表的标签颜色为黑灰色。三、单元格1.行号与列号工作表的行号从上到下用数字“l、2、3”编号,列号从左到右采用一至两个字母“A、B、C”编号。2.单元格地址 行与列的交叉点称为单元格,是电子表格最基本的组成单位,用来编辑并保存数据。 单元格的地址由它的列号与行号组成。其中列号在前,行号在后。如:D6表示第四列与第六行交叉处的单元格。四、名称框与编辑框1.名称框在表格窗口中,名称框显示的是当前单元格的地址。 在名称框内输入一个地址后按回车键,就会选定对应的单元格。因此,名称框又称作跳转框。 2.编辑框(1)在单元格中进行编辑操作时,数据会同时出现在编辑框中。(2)选定一个单元格,用鼠标单击编辑框并输人数据,这些数据也会保存在相应的单元格内。 例在“学籍管理新生入学简表”的B14单元格内输入一个学生的姓名“张先勇”。操作步骤:用鼠标选定B14单元格。在单元格内输人“张先勇”。五、选定单元格向单元格内输人数据、公式或函数前,需要预先选定单元格。被选定的单元格外边框呈深黑色。选定单元格的方法有:(1)使用制表键(Tab),可以在水平方向切换单元格。(2)使用回车键,可以在竖直方向切换单元格。(3)使用光标键,可以将当前单元格切换到上、下、左、右的相邻单元格。(4)用鼠标直接单击一个单元格。转入编辑状态的方法是: 在选定的单元格内输人数据时,单元格进入编辑状态。双击单元格可以直接进人编辑状态。知识归纳: 1电子表格文件(工作簿)由一个或多个工作表以及图表组成。 2单击工作表标签,就会切换工作表。 3单元格是电子表格最基本的组成单位,它的地址由列号与行号组成。 4编辑单元格中的数据,可以在单元格内或是在编辑框中进行。 5编辑单元格内容时,必须选定这个单元格。课后作业: 1在名称框里输入一个地址(如:D5),按下回车键后观察变化。 2用鼠标单击选定一个单元格,然后在编辑框里输入一些数字或文字当前单元格里有何变化。 3在表格内任意选择一个单元格,然后: (1)连续按动键盘中的制表键(Tab); (2)按下键盘中的制表键(Tab)+上挡键(Shift); (3)连续按动回车键;(4)连续按动键盘中的光标键(在操作的同时,注意观察单元格被激活的情况。4用鼠标直接单击相应的单元格,观察单元格被激活的情况。课后反思:第2课 新建工作簿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掌握建立工作薄的方法;2、 技能目标:理解数据的几种形式;3、 情感目标:掌握各种数据的输入方法和自动填充的功能;教学重点:理解数据的几种形式;教学难点:掌握各种数据的输入方法和自动填充的功能;教学方法:讲授法和上机实践操作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内容:一、新建工作簿建立电子表格文件,叫做新建工作簿。1.启动电子表格时自动生成工作簿双击桌面上的“ET表格”快捷图标,系统启动后将自动生成一个新文件(工作簿)。2在编辑状态下新建工作簿(1)使用菜单命令。使用表格窗口的“文件新建”菜单命令,在“模板”对话框的“常用”选项框中选择“空工作簿”,即可生成新的工作簿。在“模板”对话框中还有“管理报表”、“财务报表”和“家庭生活”等不同模式的工作簿选项页。(2)使用新建文件按钮。在常用工具栏中有一个“新建” 按钮,使用这个按钮可以生成一个新工作簿。在默认的情况下,新建立的文件名称为“BOOK1”。文件名称显示在窗口的标题栏中。(1) 使用新任务窗格。若右端的的任务窗格呈打开状态时,单击“新建空白文档”选项,即可生成一个新工作簿。二、为工作表命名为工作表命名,就是把工作表的名称填写在它的标签上。三、保存和关闭工作簿1保存工作簿使用“文件”菜单中的“保存”命令,在弹出的“另存为”对话框中选择文件的保存位置,输入文件名称,最后单击对话框中的“保存”按钮即可。2关闭工作簿使用“文件”菜单中的“关闭”命令关闭工作簿。关闭未经保存的工作簿时,首先要保存文件,然后才能关闭文件。例1建立“学校学籍管理”表格文件,并将工作表分别命名为“新生入学简表”、“家庭简况”和“第一学期各科成绩”。操作步骤: 启动ET电子表格,程序会自动生成一个新文件(工作簿), 用鼠标单击工作表的标签“sheetl”。 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单击“重命名”选项。 在工作表标签处输人工作表名称“新生入学简表”。 重复第-的步骤,将“sheet2”和“sheet3”分别命名为“家庭简况”和“第一学期各科成绩”。 使用“文件”菜单中的“保存”命令,在弹出的“另存为”对话框中选择文件的保存位置“我的文档”,在文件名框中输人文件名“学校学籍管理”,单击对话框中的“保存”按钮即可。 单击窗口右侧的“关闭”按钮,关闭文件。四、设置数据格式 单元格中的数据可以划分为:数值型、日期型、文本型、百分比型等。除默认的常规类型之外,其他类型的数据格式都需要遵守先设置后使用的原则。 1.常规格式这是一种不需要设置的格式,因为在默认的情况下,数据类型将自动地设置为常规格式。 在常规格式下,系统能够自动地识别输人数据的类型,并且在单元格中按相应的方式排列与显示。文本字符数据自动按左对齐方式排列;数字、小数点及带有性质符号的数据会自动地按右对齐方式排列。在“学生基本情况”表中,“姓名”、“性别”、“住址”和“家长姓名”等列,都可以使用这种常规格式而不需要另行设置。2设置单元格数据格式数据格式是单元格的一种属性,应当在窗口菜单“格式单元格”命令选项下的“单元格格式”对话框中进行设置。例2.按下表的要求,为“学校学籍管理新生入学简表”的单元格设置数据格式。分析:“编号”、“姓名”和“性别”单元格可以采用默认的“常规”格式,“出生日期”单元格可以设置为日期型格式,“入学成绩”、“身高”、“体重”和“视力”单元格可以设置为数值型格式,但是要注意选择不同的小数位数。操作步骤:打开“新生入学简表”,在第一行中填写“编号”、“姓名”等列标题。将“出生日期”列设置为日期型数据格式。 注意:输入日期型数据时,应当按照“2001-3-7”的格式填写,系统会自动地将输入内容改变为设置的日期格式“2001年3月7日”。将“入学成绩”列设置为数值型格式,小数点位数为0。用同样的方法将“身高”、“体重”和“视力”列设置为数值型格式,小数位数分别为2、1、1。试输入新生入学简表中的各项数据。保存并关闭工作簿。知识归纳:1电子表格文件叫做工作簿,可以通过启动电子表格、使用菜单命令或新建文件按钮建立新文件。2单元格中的数据可以划分为:数值型、日期型、文本型、百分比型等。 3除默认的常规类型之外,其他类型的数据格式都需要遵守先设置后使用的原则。4在常规格式下,系统能够自动地识别输入数据的类型,并且在单元格中按相应的方式排列与显示。5数据格式是单元格的一种属性,需要在窗口菜单“格式”命令选项下的“单元格格式”对话框中进行设置。课后作业:1怎样建立ET电子表格?2怎样为工作表命名?3单元格的常规格式有哪些特点?4怎样设置数据格式?课后反思:第3课 公式与单元格引用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熟练掌握工作表中数据的基本编辑方法;2、 技能目标:单元格是公式计算的基础;3、 情感目标:掌握数据的统计与计算;教学重点:掌握数据的统计与计算;教学难点:熟练掌握工作表中数据的基本编辑方法;教学方法:讲授法和上机实践操作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内容:一、 使用公式 1 在单元格内输入公式在电子表格中使用公式总是以“=”开始,后面是一个或多个参加运算的元素,这些元素通过运算符连接。公式中的运算符由加“+”、减“”、乘“*”、除“”、幂运算符“”以及圆括号“()”组成。运算符的优先级与普通算式中的优先级基本相同。常用的运算符优先级如下:()(括号)(乘方) *,(乘与除) +,(加与减)例1在电子表格中使用公式计算A1、B1、C1三个单元格中数值的积。操作步骤: 选定单元格D1,依次输入公式“=A1*B1*C1”。按“输入”按钮,在单元格D1内显示计算结果,编辑框内出现计算公式如果操作失误,按下“取消”键即可退出公式编辑状态。 当在公式中引用单元格名称时,可以直接单击相应的单元格,不必输人单元格名称。2使用编辑框输入公式在编辑框内输人公式的方法与在单元格内输入公式的方法相似。 3复制公式 当多组数据使用同一类型公式时,可以使用复制公式的方法。例2打开“学籍管理”工作簿,计算“第一学期各科成绩”表中每位同学的总成绩。 操作步骤: 计算编号为“xm0l”的同学的总成绩。复制公式。释放鼠标左键后可以看到,G2G13单元格内出现了计算结果。4编辑公式编辑已经生成的公式,只要双击公式单元格就会出现计算公式,参加运算的单元格周围也会出现不同颜色的边框。这时即可在单元格或编辑栏中编辑公式。5删除公式 单击选定公式所在的单元格,按键盘中的“删除键(Delete)”即可删除选定的公式。二、相对引用与绝对引用在计算公式中不直接引用参与计算的数值,而是引用参与运算的单元格名称,这种方式称作单元格引用。1相对引用在公式中引用单元格名称后,系统记录下建立公式的单元格与被引用的单元格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通常把这种引用方式称为“相对引用”。上面的引用方式均属于单元格相对引用。2绝对引用如果表格中要引用某一绝对位置的数据,就要使用单元格“绝对引用”。绝对引用一个单元格时,要在单元格名称的行号与列号前面分别加上“$”符号。下面,通过一个例题来观察相对引用和绝对引用的区别。例3.计算“花卉销售”工作簿中的玫瑰花销售金额。操作步骤:打开“花卉销售”工作簿中的“玫瑰花”工作表。 采用相对引用方式,在D2D10单元格区域中计算销售量与单价的积。从上例可以看到,采用相对引用方式计算销售金额时,除第二行得到了正确的计算值之外,其他各行的计算值均为0。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双击D6单元格,可以看到其中的计算公式为“B6*C6”,因为C6的单元格中没有输入数值,系统将它的值视为0,所以乘积的结果只能是0。采用绝对引用方式,在D2D10单元格区域中计算销售量与单价的积。采用绝对引用方式计算销售金额时,我们看到D列中所有的单元中都得到了正确的计算值。 双击D6单元格,可以看到其中的计算公式为“B6*$CS2”,由此可知,在第2行第10行的计算公式中都绝对引用了这个“单价”值,因此这些行都得到了正确的计算结果。知识归纳:1公式总是以“=”开始,后面是一个或多个参加运算的元素,这些元素通过运算符连接。2当多组数据使用同一类型公式时,可以使用复制公式的方法。 3双击公式单元格就会出现计算公式,参加运算的单元格周围也会出现不同颜色的边框。这时即可在单元格或编辑栏中编辑公式。 4单击选定公式所在的单元格,按键盘中的“删除键(Delete)”即可删除选定的公式。 5在计算公式中引用单元格名称的方式称作单元格引用。 6单元格引用分为相对引用和绝对引用。7绝对引用单元格时,要在单元格名称的行号与列号前面分别加上“$”符号。课后作业:1在电子表格中使用公式时,必须以什么符号开始?2表格中的公式由哪些内容组成?怎样给单元格输入公式?3公式中内容为什么必须用英文状态下的数字和符号?4怎样在编辑框内输入公式?5什么叫单元格引用?在公式中引用单元格名称时通常采用什么方法?6怎样为单元格复制公式?7在书写格式上,相对引用与绝对引用有何差异?8在公式中绝对引用某单元格中的数据时,应当采取什么措施?课后反思:第4课 表格的基本操作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掌握单元格的编辑、合并与分解;2、技能目标:掌握工作表的拆分和冻结;3、情感目标:掌握行高与列宽的设置以及表框边线与表格线的设置等;教学重点:掌握工作表的拆分和冻结;教学难点:掌握行高与列宽的设置以及表框边线与表格线的设置等;教学方法:讲授法和上机实践操作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内容:一、编辑单元格1选定表格区域编辑单元格,首先要选定单元格或表格区域。被选定的单元格或表格区域的周围会出现黑色边框。描述选定的区域可以用区域左上角单元格与右下角单元格的地址表示,如E2:F5。2复制与移动复制和移动单元格中的数据,是编辑单元格的基本操作,它可以简化表格的编辑工作。选定单元格,使用菜单或常用工具栏上的“复制”命令,在目标位置使用“粘贴”命令,就会将原单元格中的数据复制到目标位置。移动单元格中的数据需要使用“剪切”和“粘贴”命令。二、格式工具 在“视图工具栏”菜单中选择了“常用”、“格式”及“绘图”选项后,表格窗口中将显示对应的工具栏。1.设置数据样式在格式工具栏中,有五个按钮用于设置或改变数据样式。其中的“百分比样式”应当于填写数据前设置,其他的样式可以随时选用。2合并与分解单元格按下“合并及居中”按钮,能够把选定的单元格区域合并为一个单元格。再次按下“合并及居中”按钮,可以将合并后的区域还原为单元格。三、表格的行列操作1设置表格的行高采用下列操作,可以改变表格的行高:(1)将鼠标指针移到两个行标号的交界处,向下(上)拖动交界线调整行高;(2)选定行中的一个单元格,然后在行标号交界处双击鼠标,就会将该行调整为合适的高度;(3)单击窗口菜单栏“格式行最适合行高”命令项,将已选定的单元格所需要的最大高度作为这一行的标准自动调整;(4)选定行中的一个单元格,单击窗口菜单栏“格式行行高”命令,在弹出的“行高”对话框内,使用微调按钮设置行的高度。2设置表格的列宽采用下列操作,可以改变表格的列宽:(1)将鼠标指针移到两个列标号的交界处,向右(左)拖动交界线调整列宽; (2)选定列中的一个单元格,在列标号交界处双击鼠标,就会将该列调整为合适的宽度; (3)单击窗口菜单栏“格式列最适合列宽”,将已选定的单元格所需要的最大宽度作为这一列的标准自动调整; (4)选定列中的一个单元格,单击窗口菜单栏“格式列列宽”命令,在弹出的“列宽”对话框内,使用微调按钮设置列的宽度。3设置表格边线与表格线(1)调用边框选项卡。设置表格线时,首先选定表格区域,然后使用窗口菜单栏的“格式单元格”命令选项,在随后弹出的“单元格格式”对话框中选择“边框”选项卡。(2)设置表格线的按钮。“边框”选项卡的左侧有九个按钮用于设置表格的表线。其中有三个最为重要。它们分别是“无表格线”、“表格边框”和“表格内线”按钮。按下“无表格线”按钮,将会取消表格的边线和表内线按下“表格边框”按钮,可以设置表格的边框线。按下“表格内线”按钮,可以设置表格的内部表线,表格的线宽分为边框线宽和表内线宽,需要分别设置。(3)设置表格边框线。(1) 设置表格内部表线。(5)退出全部设置完毕后,单击“确定”按钮退出。例.为表格文件“课程表”增加边框与标题栏操作步骤:添加标题行。填写标题“课程表”。设置边框与表格线.知识归纳:1.单元格区域的名称,用区域左上角与右下角单元格的地址表示。2选定一个单元格,使用菜单或工具栏上的“复制”命令,在目标位置使用“粘贴”命令,就会将原单元格中的数据复制到目标位置。3移动单元格中的数据要使用“剪切”和“粘贴”命令。4在表格中对行(列)的插入、删除以及对单元格的合并与分解操作,应当使用表格“行列”工具栏中的工具按钮。5设置表格的行高和列宽的方法比较相似,通常采用在行(列)标号交界处双击鼠标的方法调整它的高(宽)度。调整前需要选定行或列内的某个单元格。6“边框”选项卡中的“无表格线”、“表格边框”、“表格内线”按钮是设置表格线的重要按钮。课后作业:1练习选定单元格,选定一行(列)或一个区域的操作2移动与复制有何区别,试操作一下。3练习合并与分解单元格。4试插入行或列,删除行或列,设置行高与列宽。5选定一个表格,设置表格的边线与内部表格线,6编制一份图书登记表,要求包括图书编号、图书名称、作者、单价、购书时间等项目,请对同名称的书籍用复制方式输入。内容输入完成后,请给图书登记表加上边框及表线?课后反思:第5课 跨表引用与自动求和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 电子表格的跨表引用和自动求和。2、技能目标: 学会对数据横向和纵向求和3、情感目标: 能够灵活运用计算公式处理任何表格。教学重点: 电子表格自动求和教学难点: 电子表格的跨表引用教学方法:讲授法和上机实践操作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内容:一、实例观察 打开“学籍管理”工作簿,观察其中的三个工作表,你会发现第一、二两列的数据完全相同,都是“学生编号”和“姓名”。对于这样相同的数据,是否需要在每个工作表中重复输人呢?在电子表榨通常是通过单元格数据的跨表引用实现数据共享的。二、数据的跨表引用 在当前工作表中需要引用其他工作表中的数据时,只要在被引用的单元格地址前面加上工作表的名称及符号“!”,就能实现数据的跨表引用。 如,在“BOOKl”中引用“BOOK2”B3单元格中的数据时,需要用“BOOK2!B3”的形式加以使用。 例1打开“X X学校学籍管理”表格文件,填写“第一学期各科成绩”表中的内容。 操作步骤: 打开“第一学期各科成绩”表,在A1单元格内跨表引用“学生基本情况表中的“学生编号”。在编辑栏中出现了跨表引用的格式“学生基本情况表!A1”,在A1单元格中出现了引用的内容“学生编号”。向其他单元格内自动填充跨表引用格式。完成操作后,“学生基本情况表”中“学生编号”和“姓名”两列的内容全部为“第一学期各科成绩”表所引用。在第3列第7列中分别填写列标题:“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和“总成绩”,同时输入各科成绩。三、自动求和运算“求和”是最常用的一种运算方式,为了方便用户使用这类运算方式,系统设置了自动求和功能。在格式工具栏的“自动求和”命令按钮组中,设有“求和”、“平均值”、“计数”、“最大值”、“最小值”和“其他函数”多种运算方式。在使用“自动求和”命令按钮前,若在数据区域的右侧多选择一列,系统就会按“横向求和”求和方式计算;若在数据区域的下侧多选择一行,系统就会按“纵向求和”求和方式计算。 例2计算“第一学期各科成绩”表中的每位同学的总成绩与平均成绩。操作步骤: 计算总成绩。 计算平均成绩。 设置“平均成绩”列为数值型格式,小数位数为1。本课小结:1通过单元格数据的跨表应用,能够实现数据的共享。2引用跨表数据时,只要在被引用的单元格地址前面加上工作表的名称及符号“!”,就能实现数据的跨表引用。3自动求和可以方便用户完成对表格数据的求和运算与计算平均值的运算。课堂练习:1你是怎么样理解数据共享的?2在电子表格中,通过什么方式实现数据共享?3跨表引用时,怎样书写被引用的单元格地址?4在电子表格中,设置了几种主要的“自动求和”方式?上机练习: 1打开“X X学校学籍管理”表格文件,填写“家庭简况”表中的内容(注意数据共享的要求)。2计算“第一学期各科成绩”表中的科目总成绩(如:数学、物理总成绩等),和全部成绩的总和。课后反思:第6课 简单函数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使用函数不但能够简化公式的输入与计算,而且大多数函数具备的功能也是公式无法替代的。2、技能目标:学习部分常用函数、日期与时间型函数等。3、情感目标: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能够自主处理简单函数。教学重点:学习部分常用函数教学难点:日期与时间型函数教学方法:讲授法和上机实践操作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内容:一、常用函数在WPS表格中的编辑栏单击“函数”按钮,会弹出一个“插入函数”对话框,单击“选择类别”下拉按钮,就会看到其中预设了许多常用函数。函数由函数名称和参数两部分构成。函数名称表示这个函数能够做什么。参数放在函数名称后面的括号中,函数通过参数接收数据。如果为一个函数输入了错误的参数,函数将不能正常工作。1求和函数SUM格式:SUM(数字1,数字2)在括号内输人数字后,它对括号内的数值求和,如SUM(1,2,3)的值是6。在表格中引用时,通常是用区域地址作为函数参数。例1打开学生“学籍管理”工作薄,计算学生的“物理”课程的总成绩及所有课程的总成绩。操作步骤: 计算物理课程的总成绩。 计算所有课程的总成绩。 使用SUM()函数时,选定的区域内可以包含文本符号、空格等,函数将这些符号视为无效数据,它只对数值类型的数据进行运算。2算术平均值函数AVERACE格式:AVERAGE(数字1,数字2)它对括号内的数值求平均值,如:AVERAGE(2,4,9)的值是5在表格中引用时,可以用区域地址作为函数参数。3其他常用函数(1)计算数字个数函数COUNT格式:COUNT(参数1,参数2)在括号内输入数字后,它只统计括号内的数字个数,如COUNT(2,5,8,7)的值在表格中引用时,可以用单元格地址或区域地址作为函数参数。 (2)四舍五人函数ROUND格式:ROUND(数字,保留小数位数)如:ROUND(123452,2)的值是1235,在四舍五入后保留两位小数:而ROUND(123452,3)的值是12345,在四舍五人后保留三位小数。(3)求绝对值函数ABS格式:ABS(数字)它对括号内的数字求绝对值,如:ABS(5)与ABS(5)的值都是5。二、日期时间型函数1取系统日期函数TODAY格式:TODAY()这个函数没有参数,但是要保留括号(1)正确设置单元格的数据类型它会自动取出系统中的当天日期。例2使用函数TODAY获取系统日期,并注意观察单元格数据类型对显示结果的影响。操作步骤:1、将单元格A1设置为日期型格式,单元格B1保持常规格式。2、选定单元格A1,插入TODAY函数以获取系统日期3、设置单元格数据类型为需要的日期格式。(2)日期型数据的运算法则日期型数据之间的“减法”运算,结果为两者之间相距的天数,当被减日期较大时,天数为正,反之为负。例4设系统日期为2006年6月19日,计算它与2004年12月31日之间的天数.操作步骤:将表格中的A1、B1设置为日期类型,C1设置为数值类型(无小数位)。在单元格A1中输入“2004-12-3”,在B1单元格内输入函数“TODAY()”以获取系统日期。选定单元格C1,在编辑栏内输入公式“=B1-A1”,单击“”输入按钮结束。2返回年份函数YEAR格式:YEAR(日期型数据)当函数参数是日期型数据时,使用函数YEAR(TODAY(),会返回当前日期的年份。注:在YEAR()函数中使用TODAY()函数的做法叫做函数嵌套:课堂小结:1常用函数求和函数SUM():它对括号内的数值或区域的数值求千口。算术平均值函数AVERAGE():它对括号内的数值或区域内的数值求平均值。2日期时间型函数取系统日期函数TODAY();函数没有参数,它会自动取出系统中的当天的日期。返回年份函数YEAR();当函数参数是日期型数据时,返回当前日期的年份。课堂作业:1一个函数由哪两部分组成? 2求和函数SUM()、算术平均值函数AVERAGE()、取系统日期函数TODAY()和返回年份函数YEAR()的格式和使用方法是什么? 3日期型函数可以做哪些运算?试举例说明。课堂练习: 1试用SUM()函数对“第一学期各科成绩”表中的行(列)值求和。 2试用AVERAGE()函数对“第一学期各科成绩”表中的行(列)值求平均值。 3在“学生基本情况表”中增加“年龄”列,试用TODAY()函数与YEAR()计算学生的年龄。课后反思第7课 表格的综合应用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在统计工作中,经常要。2、技能目标:在遇到大量的序列化数据时,需要使用特殊的填充,掌握增删工作表的方法。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会对表格进行简单的操作。教学重点:对数据进行排序。 教学难点:掌握增删工作表的方法。教学方法:讲授法和上机实践操作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内容:一、数据排序排序是将数据按规定条件重新排列的一种操作。电子表格可以对数值、文本字符、逻辑值进行排序。默认的排序顺序是:(1)数字按数值的大小排序。(2)字母按英文字母的顺序排序。(3)汉字可按拼音排序或按笔画排序。(4)逻辑值按“False”、“Time”顺序排序。排序分为单项排序和多重排序两种形式。1数据的单项排序当需要对表格数据中的一项进行排序时,首先选定含标题在内的全部数据区域,然后调用“数据”菜单中的“排序”命令,在弹出的对话框中设置排序内容。例1打开“学籍管理”工作簿中“新生入学简表”,对新生按“出生日期的先后顺序进行排序。操作步骤:用鼠标选定待排序的区间,然后单击窗口菜单“数据牛排序”命令选项。在排序对话框中设置相关参数。按出生日期排序后,可以方便地观看新生的年龄分布情况。2数据的多重排序电子表格系统允许不超过三个条件的多重排序。例2打开“学籍管理”工作簿中“新生入学简表”,对新生按“人学成绩和“学生编号”两个条件进行排序,其中“入学成绩”按递减排序,“学生编号”按递增排序。操作步骤:打开工作表,单击窗口菜单“数据牛排序”命令。在“排序”对话框中设置相关参数。从入学成绩按由高到低的顺序排序,当成绩相同时,按照第二条件排序。如:第三、四两行中的成绩相同(495分),其中范小宁的学号为xm04,而马长鸣的学号为xmlO,所以范小宁的位置排在前面。二、自动填充序列数据格式序列数据及格式的填充输入方式,是一种快速输入方法。在电子表格中,自动填充“数字型”、“日期型”及用中文表示的“一、二、”等数据时,都可以作为序列类型数据处理。例3制作一个课程表。操作步骤:在B1:F1区域内使用自动填充序列数据的方法输入大写数字“一、二、三、四、五”。在A2:A9区域内使用自动填充序列数据的方法输入“第1节”、“第2节”“第8节”。在单元格内填写课程名,结束课程表的制作。三、增加与删除工作表系统默认方式下,一个工作簿由三张工作表组成,根据不同的要求,我们要对工作表进行增添或删除的操作。1插入与删除工作表在工作表标签处单击鼠标右键,会弹出一个快捷菜单。单击菜单中的“插入”项,可以在当前工作表的后面插人一张新工作表。单击弹出菜单中的“删除”项,就会删除当前工作表。2改变系统的默认选项单击菜单命令“工具斗选项”,在弹出的“选项”对话框中可以改变系统的默认选项。在“常规与保存”选项卡中,可以设置“最近使用的文件列表”项数及“新工作簿内的工作表数”。自定义序列”选项卡中,可以设置所需要的自动填充序列。课堂小结:排序是将数据按规定条件重新排列的一种操作。排序分为单项排序和多重排序两种形式。电子表格系统允许对“数字型”、“日期型”等数据进行序列方式填充。可以对工作表进行增添或删除。在系统的默认选项中:可以按需要设置工作表的默认数量。课堂练习:1数据的单项排序和多项排序在操作上有何区别?2怎样对“数字型”、“日期型”等数据进行序列方式填充?3哪些操作可以改变工作表的数量?上机练习:1打开“学籍管理”中的“新生入学简表”,按由低到高的顺序对身高进行排序。2把“学籍管理”工作簿中的“新生入学简表”,依照视力按由高到低的顺序、学号按由低到高的顺序进行排序。3试编制一张课程表。4试增加或删除一张工作表。课后反思第8课认识数据库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了解数据库基础知识,掌握数据库基本操作。2、技能目标:学会在数据库里追加新的记录。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对数据库有的一定的了解。教学重点:了解数据库基础知识,掌握数据库基本操作。 教学难点:学会在数据库里追加新的记录。教学方法:讲授法和上机实践操作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内容:一、打开数据库 通常使用下述的三种方法打开数据库。 1通过“开始”菜单启动 单击打开“开始”菜单,单击“程序MicrosoftAccess”命令项即可启动Access2000数据库管理系统。 2用关联方式启动 由Access2000数据库管理系统生成的数据库文档,其后缀为mdb。用鼠标双击一个mdb格式的文档,它将首先启动Access2000数据库管理系统,然后打开这个文档。 3双击桌面上的快捷方式图标启动在安装MicrosoftOffice 2000集成办公系统时,会在桌面上建立Microsoft Access 2000的快捷图标,用户只需双击这个图标就能启动Microsoft Access系统。例1打开“第三中学”数据库。如果是首次打开一个数据库文件,需要输入详细的地址及文件名操作步骤:打开数据库文件Access。在弹出的对话框中打开“第三中学”数据库文件。从打开的数据库窗口可以看到,Access 2000数据库的“对象”有:表、查询、窗体、报表、页、宏和代码模块等组件,可以根据需要打开相应的组。二、数据库的表数据库中的表又称作数据表,它是数据库的“对象”之一,用来存储数据库管理的数据,是整个数据系统的基础。一个数据库可以有许多个数据表,它们之间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1数据表例2。打开“第三中学”数据库中的“学生基本情况”表。操作步骤:打开“第三中学”数据库。一个曾经被打开过的数据库文件,系统将记忆它的位置,并将其名称显示于文件列表框中。打开“学生基本情况”表。在打开的数据库中选择“表”选项后,在右边的窗口中会显示其中的数据表。从打开的“学生基本情况”表看到,这是一份很普通的二维表,它与我们常见的表格没有什么区别。通俗地讲,表是用来存储数据的容器,一张二维表称为一个关系。2字段与记录表中的行称作记录(Record);表的每一行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它对应一条记录。如:第五行记录对应着“乐小丹”同学的入学基本情况。一个表由若干条记录组成。表中的列叫“字段”(Field);如:“学号”、“姓名”、“性别”等,每一列对应一个属性。字段由“字段名”作为标识。每个字段都有确定的数据类型,如:文本型、数字型、货币型、日期时间型、是否型、自动编号型、备注型等。三、在表中追加记录在数据库的表中追加记录的方法很简单。例3将两名学生的基本信息(表81)追加到数据表中。操作步骤:用鼠标单击表中最下面空记录的“学号”字段,其中会出现闪动着的光标。输入学号后按回车键,光标切换到“姓名”字段。还可以用制表键切换“字段”或是用鼠标直接点击相应的字段位置。在输入“出生日期”时,输入“1988713”,换字段后,系统将会把它自动转换为“1988年7月13日”的格式。在一条记录的最后一个字段处按回车键,光标会自动转到下一条新记录的首字段。两条记录全部输入完毕后,单击文档窗口的“关闭”按钮即可保存追加的记录。四、退出Access2000退出Access 2000数据库的方法与其他Windows应用程序的退出方法相同,可以直接单击系统窗口上的“关闭”按钮,也可以在Access2000窗口的“文件”菜单中选择“退出命令。在退出Access 2000前,如果对打开的数据库及其对象进行了修改,系统会询问用户是否保存修改后的对象,然后关闭退出。课堂小结:通常使用开始菜单或快捷方式启动数据库系统,使用关联方式会在启动系统的同时,打开相应的数据库。首次打开一个数据库文件时,需要输入详细的地址及文件名。曾经打开过的数据库文件,只要在文件列表框中双击文件名即可启动。数据表是数据库的“对象”之一,用来存储数据库管理的数据。一个数据库可以有许多个数据表,它们之间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表中的行称作记录,表的每一行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对应一条记录。个表由若干条记录组成。表中的列叫字段,每一列对应一个属性。字段由字段名作为标识,字段都有确定的数据类型。只能在数据表的空记录中追加记录。课堂练习:1Access数据库管理系统生成的数据库文档的后缀名是什么?2初次打开一个Access数据库文件,应当怎样操作?再次打开这个文件时,如何操作?3Access数据库由哪些对象组成?4数据库与数据表有区别吗?一个数据库中只能包含一个欺据表吗?5在“学生基本情况”表中有哪些字段?一个字段中的数据为何只能有属性?6什么是字段名,在一个数据表中,可以有重复的字段名吗?7什么是表的记录?为什么说一个记录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上机练习:1打开“学生基本情况”表,试在表中追加几条记录。2试在“学生基本情况”表中输入内容完全相同的两条记录,看看系统会有什么提示。3试修改表中的一条记录。4打开“数学”、“物理”等成绩表,在表内输入适当内容,然后正确退出Access2000数据库。课后反思:第9课 创建数据库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掌握创建数据库、数据表的方法。2、技能目标:初步掌握字段及其属性的设置方法。 3、情感目标: 能够独立创建自己的数据库。教学重点:掌握创建数据库、数据表的方法教学难点:初步掌握字段及其属性的设置方法。教学方法:讲授法和上机实践操作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内容:一、新建数据库新创建的数据库是一个空文件,使用中可以逐渐添加表、查询等其他对象1使用对话框创建数据库2使用文件菜单建立数据库启动Access2000系统。用上面的步骤创建新数据库后,系统将直接打开这个空数据库。二、创建数据表数据表是数据库的基础,是收集与存储数据的容器。因此,创建空数据库后的第一项工作就是建立数据表,并为其填充数据。Access 2000系统为数据表的建立提供了三种方法:使用设计器创建表、使用向导创建表和通过输入数据创建表。下面介绍使用设计器创建表的过程。1创建数据表使用设计器来创建表,需要预先设计数据表中的字段(名),确定各字段的数据类型和字段说明信息等。例1使用设计器在“学籍管理”数据库中创建“学生基本情况”表,表的结构所示:操作步骤:打开“学籍管理”数据库。在“学籍管理”数据库窗口使用设计器创建表。依次输入其他字段内容: “入学成绩”字段设置为“数字”类型,同时在下方的“常规”选项卡字段大小”中选择“长整型”。 “出生日期”字段选择为“日期”类型。在下方的“常规”中选择“长日期设置主键。为了确保表中记录的唯一性,需要在表中选择具有唯一性的一个或一组字段(集)作为主键。通常也使用单击窗口“关闭”按钮的方法保存数据表,退出设计表的过程。2输入数据利用“数据表”视图添加记录,是输人数据最常用的一种方法。例2在“学籍管理”数据库中创建一个“数学”成绩表,然后输入中操作步骤:在“学籍管理”数据库窗口中,将选项卡中的“表”选中。双击“使用设计器创建表“图标,屏幕上出现表设计视图。设置:“学号”字段为“文本”类型,字段宽度为“6”。“成绩”字段为“数字”类型,选择“长整型”。“考试日期”字段为“日期”类型,选择“长日期型”。选中“学号”字段,设置为“主键”。在表内输入表93中的数据。单击工具栏“保存”按钮,在弹出的“另存为”对话框内输人数据表的名称“数学”。单击数据表窗口“关闭”按钮,系统返回数据库窗口。课堂小结:1新创建的数据库是一个空文件,根据需要可以添加各种表、查询等对象。2可以使用“启动”对话框或“文件”菜单两种方式建立空数据库。3数据表是数据库的基础,是收集与存储数据的容器。4通常使用设计器来创建表,创建数据表时,需要确定字段(名),字段的数据类型和字段说明信息5为了确保表中记录的唯一性,需要在表中选择具有唯一性的一个或一组字段(集)作为主键。课堂练习:1怎样创建空数据库?有哪两种方法创建空数据库?2为什么要在数据库中设置数据表?3怎样用“设计器”创建表?4确定表中的字段时,要注意什么问题?5Access2000共提供了哪些数据类型?6在“字段属性”框中可以设置哪些属性?7怎样用复制的办法生成数据表?上机练习:试建立一个图书管理数据库,独立设计表结构并输入相应数据。课堂反思:第10课 数据表的基本操作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数据表的基本操作包括记录定位、修改记录、查找记录、替换记录、删除记录或字段。2、技能目标:掌握数据表的基本操作方法。 3、情感目标:掌握数据表的基本操作对完成自己创建的数据表。教学重点:数据表的基本操作包括记录定位、修改记录。教学难点:数据表的基本操作包括查找替换记录、删除记录或字段。教学方法:讲授法和上机实践操作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内容:一、记录定位: 1使用记录定位按钮确定位置在“数据表”视图的底部,有一排记录定位按钮。使用定位按钮或在当前记录框中直接输入记录号,都可以定位于相应的记录。定位按钮的功能:(1)首记录按钮:跳转到数据表的第一条记录。(2)上一记录按钮:跳转到数据表当前记录的上一条记录。(3)下一记录按钮:跳转到数据表当前记录的下一条记录。(4)尾记录按钮:跳转到数据表的最后一条记录。(5)新记录按钮:跳转到数据表的末尾,等待输入一条新记录。2使用菜单命令确定位置在窗口“编辑呻定位”命令的级联菜单中,有首记录、尾记录、下一记录、记录和新记录等定位命令。3使用滚动条查找定位当数据表中的记录很多时,“数据表”视图无法在一个屏幕内完全显示以拖动垂直滚动条浏览数据表记录,直到找到指定的记录为止。二、修改记录在“数据表”视图中可以修改相应的数据记录。1插入新数据单击要插人数据的字段,将光标插入点移至适当的位置,输入新数据。例1打开第三中学“学生基本情况”表,为“郑百川”这条记录插入家庭电话号码“27749530”。操作步骤:记录定位。使用制表键(Tab)将光标切换至“家庭电话”字段。输入内容“27749530”。单击“关闭”按钮退出修改,返回数据库。2修改数据将插入点置于要修改的字段中,删除部分旧数据,输入新数据例2把“林海川”这条记录的门牌号“58”修改为“54”号。操作步骤:在修改位置插入光标。按删除键删除原门牌号,然后输入新号码“54”。3更新字段的全部数据更新字段的全部数据时,需要将整个字段全部选中。例3修改“郑新华”记录的“地址”为“报纸胡同234号”。操作步骤:选中“郑新华”记录的“地址”字段。直接输入修改内容“报纸胡同234号”即可覆盖原有信息。由上面的两个例题可以看出修改数据与全部更新数据操作的区别:更新字段全部内容时,需要将整个字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