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节地势和地形课件 人教新课标版.ppt_第1页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节地势和地形课件 人教新课标版.ppt_第2页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节地势和地形课件 人教新课标版.ppt_第3页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节地势和地形课件 人教新课标版.ppt_第4页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节地势和地形课件 人教新课标版.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节地势和地形 新郑市薛店镇第二初级中学 八年级上册地理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 制作人 王彦彬 教学目标 1 通过实例说明我国多种多样的地形及其对生产 生活的影响 2 运用中国地形图说出我国地势三阶梯的分布和特点 3 掌握阅读并运用分层设色地形图 地形剖面图等各类地形图的技能 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 看我国东西部地形有何不同 地势的总特征是什么 地势总特征 西部高东部低 地势 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特点 看下图分析我国地势的又一特征是什么 读我国分层设色地形图 昆仑山 祁连山 横断山 大兴安岭 太行山 巫山 雪峰山 来看三级阶梯的分界 我国第一阶梯与第二阶梯的界线是 我国第二阶梯与第三阶梯的界线是 昆仑山脉 祁连山脉 断山脉 大兴安岭 太行山脉 巫山 雪峰山 思考 地势对气候 河流 交通有何影响 气候 西高东低向海洋倾斜 有利于海洋水气进入 河流 大江东去水能资源丰富 交通 河流沟通山脉阻碍 16 17 4 14 10 6 2 7 11 8 12 13 1 15 3 5 9 上边的数码各代表哪些山脉 左边的山脉各是哪些走向 主要山脉有 一 东西走向的山脉有 天山 阴山昆仑山 秦岭南岭 二 东北 西南走向的山脉有 大兴安岭 太行山 巫山 雪峰山 长白山 武夷山台湾山脉 三 南北走向的山脉有 贺兰山横断山脉 四 西北 东南走向的山脉有 阿尔泰山脉祁连山脉 五 世界最高大雄伟的山脉 喜马拉雅山脉 在课本图2 6上将东西走向和近似南北 含东北 西南 走向的山脉用彩笔连起来 会发现什么 这些山脉将大陆分割成许多网格 高原 盆地和平原就分布在这些网格中 看图指出 山脉两恻主要地形区 1 2 3 4 5 6 a b c d e f m g h 总结我国地形特点 地形复杂多样 云贵高原梯田 未经治理的黄土高原 一望无际的内蒙古高原 冰川广布的青藏高原 柴达木盆地的风蚀地貌 塔里木盆地中的塔克拉玛干沙漠 四川盆地 卫星照片 有 鱼米之乡 美称的长江中下游平原 山东丘陵一角 东北大平原沃野千里 广阔无垠华北平原 地形复杂多样 山区面积广大 特点 丘陵10 丘陵10 山地33 山地33 平原12 平原12 盆地19 盆地19 高原26 高原26 一 合作探究题 1 山区开发利用有哪些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 有利条件 发展旅游业采矿业农业多种经营 不利因素 地面崎岖交通不便基础设施建设难度大 2 想一想 如何对山区进行开发建设 1 努力改善交通条件 2 大力发展旅游业 3 合理开发矿产资源 4 积极实施农业多种经营 5 引进人才发展教育 反馈练习 1 下列山脉中既是地势笫一 二级阶梯界山 又是西北 东南走向的是 a 昆仑山 b 祁连山 c 横断山 d 太行山 2 下列山脉与地形区相邻的一组是 a 昆仑山 内蒙古高原 b 秦岭 黄土高原 c 横断山 塔里木盆地 d 巫山 东北平原 3 下列山脉中位于第三阶梯的是 a 天山 b 横断山 c 武夷山 d 阴山 4 读中国地形图 回答 看图指出 山脉两恻主要地形区 1 2 3 4 5 6 a b c d e f m g h 青藏高原四川盆地 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 黄土高原华北平原 内蒙古高原东北平原 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 塔里木盆地青藏高原 说出山脉两恻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