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运动教学设计.doc_第1页
五四运动教学设计.doc_第2页
五四运动教学设计.doc_第3页
五四运动教学设计.doc_第4页
五四运动教学设计.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牟平一中教师优秀课例 姓名: 刘海英 学科: 历史 题目: 五四爱国运动 课型: 新授课 第16课:五四爱国运动一、教材分析: 五四爱国运动是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必修一,也就是政治文明历程专题的第四单元第16课的内容。 “五四”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是一次承上启下的革命运动。它上承辛亥革命即旧民主主义革命,下启“五四”运动以后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因此,本节课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十分重要。这一节学好了,将为学生学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在历史教学中应有针对性地解决这一问题。二、学情分析:学生情况:我授课的对象是牟平一中高一B层次的两个班的学生。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他们思想活跃,具有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初步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而且求知欲强;但由于受初中历史死记硬背的影响,对历史学科不感兴趣而且不太重视。知识情况:课前可以和学生进行交流,了解学生初中对五四运动的掌握情况。学生大部分了解这是一场爱国的大学生运动,爆发和中国的腐败及巴黎外交的失败有关。五四口号学生大致有所了解。但学生对巴黎和会和二十一条不太了解,对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不甚理解,对五四精神和对社会变革的影响几乎是空白。因此,教学的重点应该放在这里。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知道五四运动的过程和结果;理解五四精神,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分析 、归纳,创设情境,结合有关史料,引导学生步步深入探究五四运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引导学生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五四运动的背景、精神。教学难点: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五、教学方法:1、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展示历史图片及相关史料,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问题探究法:采用以探究为中心的启发式教学法,通过设置不同的问题,引导学生以探究、自主、合作的精神开展学习,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适当指导,及时反馈和总结。师生共同合作,深入探讨五四运动。六、教学准备:PPT课件 学案 相关资料七、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温故知新【问题引领】:1、 近代列强发动了哪几次大规模的侵华战争?对中国有何影响?2、 中国各阶级各阶层做出了哪些斗争?学生自主复习3分钟使学生明确面对列强入侵,中华民族掀起救亡图存的运动,农民阶级、资产阶级都不能领到中国革命取得胜利,中国的出路在哪里?一、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问题引领】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第一子目的内容,试归纳,五四运动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爆发的?【教师引领】中日甲午战争的起因是什么?日本对中国的企图是什么?联系课文内容,思考:二十一条的实质是什么?袁世凯对于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作何反应?【论从史出】18721894年中国境内近代工业175家;18951913年中国境内近代工业685家;19131919年,中国新建厂矿有600多家,新增资本达一亿三千多万元,超过了过去半个世纪。 辛亥革命前产业工人达50万60万人;1919年产业工人达200万,手工工场工人和店员已增至1200万;19121919年的7年间,工人罢工130次,仅1919年的前5个月就达19次。设问: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图片展示】出示陈独秀、鲁迅、胡适、李大钊、马克思等人的头像,设问:上述人物的活动有什么作用?【提出设问】什么事件引发了这样一场轰轰烈烈的爱国运动?你能说出事情的经过吗?【知识整合】从国际、国内、阶级、思想、导火线等方面归纳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巩固练习】1、1919年春,上海各界人民积极参加爱国运动,上海“大世界”娱乐场中的跑马场生意,也随之萧条了,人在其大门上贴了副对联:“正应筹策补忘羊,哪有心思看跑马”,其中“亡羊”喻指:A、帝国主义强迫中国签订辛丑条约B、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所窃取 C、日本强迫袁世凯政府接受“二十一条”D、中国在巴黎和会中外交的失败2、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 )A、新文化运动的兴起B、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C、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D、袁世凯尊孔复古学生自主预习课本后,组内相互交流学生回顾已有知识,得出结论学生阅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学生以组为单位,探讨人物的活动学生口述巴黎和会的内容学生动手整理学生练习培养学生自主获取历史信息既分析历史信息的能力。注意知识的前后联系引导学生透过历史材料,挖掘历史信息,学会用材料分析五四运动的历史原因引导学生透过历史图片,挖掘历史信息,分析五四运动的历史原因锻炼学生口述历史的能力消化巩固新知识学以致用,检测学生学习情况二、五四运动的经过【问题引领】阅读课文第二目,思考:1、 在斗争中,学生提出了什么样的口号?运动的中心、斗争的主力和主要形式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2、 斗争的结果如何?【成果展示1】口号:外争国权,内惩国賳;废除二十一条;【设问】从口号来看,斗争的矛头指向什么?因此五四运动的性质是什么?【成果展示2】前期后期结果运动中心运动主力形式【拓展延伸】“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惟不理,且对待日益严厉。乃商界罢市不及一日,而北京被捕之学生释;工人商界罢工不及五日,而曹、章、陆去。” 上海学联告同胞书1919年6月12日结合材料分析,五四运动为什么能够取得胜利?【成果展示】:工人阶级的斗争是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的重要原因;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合作探究】五四运动为什么只是初步胜利?而不是完全胜利? 【成果展示】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巩固练习】1、五四运动中学生提出的斗争口号初步实现的有( )(1)外争国权,内惩国贼(2)誓死力争,还我青岛(3)废除二十一条 (4)拒绝和约签字A、(1)(2)(3) B、(1)(4)C、(1)(3)(4) D、(1)(2)(3)(4)2、在五四运动能够取得胜利的主要是因为( )A、工人阶级的领导作用B、青年学生的先锋作用C、工人阶级的主力军作用D、先进知识分子的领导作用学生阅读课本,自主探究上述问题学生展示探究成果学生思考学生填写学生阅读材料思考问题学生以组为单位,探讨问题学生练习,巩固所学锻炼学生自主探究、获取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由口号引出五四运动的性质,降低学生理解的难度本部分知识初中已经涉及过,难度较低,由学生填写,巩固所学锻炼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学以致用,检测学生学习情况三、五四精神【问题引领】五四运动有什么伟大作用?【拓展延伸】为什么说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它对中国的社会变革有什么影响?名称领导阶级任务主力性质结果前途指导 思想旧民主主义革命资产阶级反帝反封建资产阶级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资产阶级共和国资本主义三民主义新民主主义革命【合作探究】五四运动体现了什么样的精神?“五四精神”的核心是什么?出示史料:材料1:我参加了五四运动梁实秋:这个运动由学生掀起,没有人指使,也没有人操纵,是爱国的热情表现。其组织是颇为民主的,在另一方面,学生们的思想开放,求知若渴。对旧有的不能一律满意,乃欢迎外来的新的思潮,诸如政治学说、经济理论、文学、艺术的思想。材料2:青年运动的方向毛泽东:五四运动所反对的是卖国政府,是勾结帝国主义出卖民族利益的政府,是压迫人民的政府。五四运动正是做了反对卖国政府的工作,所以它是革命的运动。全中国的青年,应该这样去认识五四运动。【成果展示】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知识升华】: 图片展示:金晶保护奥运火炬5.12汶川大地震青年士兵2008北京奥运会志愿者2008抵制家乐福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你打算如何弘扬五四精神?【巩固练习】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含义是 ( ) A、中国各阶级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B、中共和国民党联合进行的反帝反封斗争C、工人阶级进行的反帝反封建斗争D、工人阶级领导的全国人民的反帝反封斗争2、毛泽东指出:“五四爱国运动的杰出意义,在于它带着辛亥革命还不曾有的姿态。”这种“姿态”主要是指:A、先进阶级政党的领导B、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C、受十月革命的影响D、具有彻底反帝反封建特点学生阅读课本,自主探究上述问题学生合作填写学生阅读材料,得出结论阅读图片说出自己的打算学生练习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这部分知识课文没有涉及到,但学生又必须了解。为了降低难度,采用此表,使学生了解新旧民主主义的异同培养学生从历史材料提取有效信息并进行分析的能力以史为鉴,激发爱国情感检测本目所学小结通过本节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学生谈收获盘点本节所学八、教学设计:16课:五四爱国运动一、 背景 二、经过 三、五四精神1、 国际背景: 1、口号: 1、五四运动的性质2、 国内背景: 2、经过: 2、五四精神前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