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第2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 第三节 水圈和水循环(第2课时)洋流及其地理意义课件 鲁教版必修1.ppt_第1页
高中地理 第2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 第三节 水圈和水循环(第2课时)洋流及其地理意义课件 鲁教版必修1.ppt_第2页
高中地理 第2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 第三节 水圈和水循环(第2课时)洋流及其地理意义课件 鲁教版必修1.ppt_第3页
高中地理 第2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 第三节 水圈和水循环(第2课时)洋流及其地理意义课件 鲁教版必修1.ppt_第4页
高中地理 第2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 第三节 水圈和水循环(第2课时)洋流及其地理意义课件 鲁教版必修1.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课时洋流及其地理意义 一 二 三 一 洋流1 概念洋流是海洋水沿相对稳定的方向作大规模运动的现象 2 主要动力大气运动是海洋水体运动的主要动力 3 分类 1 根据水温 暖流和寒流 2 根据成因 风海流 密度流和补偿流 一 二 三 议一议从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的洋流一定都是暖流吗 为什么 提示 不是 从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 水温比流经海区温度高的是暖流 如果洋流只是从低纬流向高纬则不一定是暖流 如索马里寒流 自我总结 不同性质的洋流 在垂直方向上的流向不同 暖流由表层流向较深处 寒流由深处流向表层 一 二 三 二 洋流分布规律1 分布规律 1 中低纬度海区 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 2 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 以副极地为中心的大洋环流 3 南纬40 附近海域 环球性西风漂流 2 主要洋流分布 北半球冬季 一 二 三 思考讨论南半球为什么没有形成以副极地为中心的大洋环流 提示 南半球中纬度海区三大洋连在一起 缺乏陆地对洋流的阻挡 没有形成强大的大洋环流 高纬度则是南极大陆 在这里形成了环球性的西风漂流 一 二 三 三 洋流的地理意义1 气候 1 调节全球热量平衡 促进高低纬度间的热量输送和交换 2 影响沿岸气候 暖流有增温 增湿作用 寒流有降温 减湿作用 2 生物 寒暖流交汇处 饵料丰富 世界著名渔场多形成于此 3 航运 顺洋流航行速度快 4 环境 扩大污染范围 加速原污染海域的净化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一世界洋流分布规律问题导引英国一男子戴维的居住地与工作地为英国西部沿海的两个不同城市 2015年夏天由于受够了堵车 戴维采用在海面上依靠顺风冲浪的方式上班 这比他乘车快10分钟左右 但下班只能乘车回家 结合材料探究 1 该地沿岸流经的洋流是什么 提示 北大西洋暖流 2 戴维冲浪最有可能借助什么风 提示 北半球的西风 名师精讲一 洋流的形成与分布1 洋流分布与气压带 风带的关系盛行风是洋流形成的主要动力 因此洋流的分布与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密切相关 如下图所示 全球洋流与气压带 风带相关模式图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一 探究二 2 世界大洋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一 探究二 二 寒流和暖流的判断方法1 流向判别法由较低纬流向较高纬的洋流 一般是暖流 相反 由较高纬流向较低纬的洋流 一般是寒流 2 等温线判别法 1 根据海水等温线的分布规律确定南 北半球 如果海水等温线的数值自北向南逐渐增大 则该海域在北半球 如图甲 如果海水等温线的数值自北向南逐渐变小 则该海域在南半球 如图乙 探究一 探究二 2 根据海水等温线的弯曲方向确定洋流的性质 如果海水等温线向低温区凸出 北半球向北 南半球向南 说明洋流水温比流经地区温度高 则洋流为暖流 如果海水等温线向高温区凸出 说明洋流水温比流经地区温度低 则该洋流为寒流 如下图 3 海水等温线的凸向为洋流的流向 探究一 探究二 典例剖析 例题1 下图为某区域洋流环流简图 右侧箭头为相应风带的盛行风 读图 完成下列各题 1 若图示区域为太平洋 则 处洋流名称为 a 秘鲁寒流b 日本暖流c 加利福尼亚寒流d 阿拉斯加暖流 探究一 探究二 2 流经 处的洋流流向与下列四幅图所示一致的是 探究一 探究二 解析 1 读图析图 第 1 题 根据盛行风向判断 图中示意北半球中低纬度 若在太平洋 则 为加利福尼亚寒流 第 2 题 图中 处应为北半球暖流 再结合洋流的流向即等温线的凸向做进一步的判断 a图表示南半球寒流 b图表示南半球暖流 c图表示北半球暖流 d图表示北半球寒流 2 思路展示 1 明确图示区域为太平洋 再结合右侧盛行风的偏转方向 确定该区域位于北太平洋 2 根据图中风向及位置 确定图中的西南风为北半球西风带 东北风为东北信风带 3 根据风带位置 进一步确定图示信息表示北太平洋中低纬度大洋环流 则可以判定 代表的洋流名称及性质 4 依据寒 暖流性质的判断方法 结合等温线的弯曲方向与洋流流向 综合分析即可 探究一 探究二 3 技巧归纳 对于等温线图中的洋流 可以借鉴 凸高为寒 凸低为暖 的规律加以判断 即等温线向水温高的区域凸出的为寒流 等温线向水温低的区域凸出的为暖流 答案 1 c 2 c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二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问题导引2015年10月10日 4艘 福远渔 系列舰从北海道渔场返航 停靠在厦门 共载有冻鲐鱼1159吨 北海道渔场地处亚洲东部的日本北海道岛附近海域 是世界第一大渔场 结合材料探究 1 北海道渔场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 位于日本暖流和千岛寒流交汇处 2 寒暖流交汇处为什么可以形成大渔场 提示 寒暖流交汇可使海水发生扰动 把营养盐类带到海洋表层 使浮游生物繁盛 进而为鱼类提供丰富的饵料 渔业资源丰富 探究一 探究二 名师精讲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 对气候的影响 探究一 探究二 2 对渔场的影响 1 2 探究一 探究二 3 对航海的影响 1 2 探究一 探究二 4 对海洋污染的影响 典例剖析 例题2 2015 四川文综 2013年4月5日 我国帆船手驾驶 青岛号 帆船荣归青岛港 实现了中国人首次单人不间断环球航海的壮举 下图为此次航行的航线图 据材料完成下题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一 探究二 此次航行中 最能利用盛行风和洋流的航程是 a 南美洲以南 非洲以南b 非洲以南 南海c 南海 台湾海峡d 台湾海峡 青岛解析 题意是 最能利用盛行风和洋流的航程 南美洲以南至非洲以南的航线处于西风带上 该处洋流为西风漂流 风向和洋流流向与航向相同 从非洲以南到南海的航线上 中间要经过0 和30 附近的无风海域 到达青岛港的时间为4月5日 故在到达青岛之前的南海 台湾海峡 青岛航线多盛行偏北风 顺水逆风 综合以上分析 选项a最符合题意 答案 a 12 34 56 1 下图中正确表示大洋表层洋流模式的是 a b c d 解析 该题利用洋流模式图考查全球洋流分布规律 解题关键在于确定南 北半球中低纬度海区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 中低纬度海区洋流北半球呈顺时针方向流动 南半球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答案 c 12 34 56 下图为太平洋洋流分布示意图 读图 完成第2 3题 2 以下全部属于寒流的一组是 a b c d 3 有关洋流分布规律的叙述 正确的是 a 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 洋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b 南半球中低纬度海区 洋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c 中低纬度海区 大陆东岸是暖流d 中高纬度海区 大陆西岸是寒流 12 34 56 解析 第2题 从图中可知 为秘鲁寒流 为西风漂流 为千岛寒流 为加利福尼亚寒流 四者都属于寒流 第3题 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 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大陆西岸是暖流 南半球中低纬度海区 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答案 2 b3 c 12 34 56 导学号11690032下图为某海域洋流示意图 读图 完成第4 5题 4 图中甲洋流 a 其性质一定为暖流b 对沿岸气候具有增温 增湿作用c 流经海域可能形成渔场d 对沿岸气候具有降温 减湿作用5 若甲洋流所在纬度为60 其所在洋流系统最可能是 a 北太平洋洋流系统b 南大西洋洋流系统c 北印度洋洋流系统d 南极环流洋流系统 12 34 56 解析 第4题 由图可知 该洋流位于大洋东部 自南向北流 如果位于南半球中低纬度则为寒流 可能形成渔场 对沿岸气候具有降温 减湿作用 如果位于北半球中高纬度则为暖流 对沿岸气候具有增温 增湿作用 也可能形成渔场 第5题 若甲洋流所在纬度为60 其只能位于北半球 最可能为北太平洋洋流系统 北印度洋洋流系统位于中低纬度海区 答案 4 c5 a 12 34 56 6 根据下列材料及大西洋部分洋流分布示意图 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 1492年哥伦布第一次横渡大西洋到美洲 由a地到b地 共花了37天的时间 1493年哥伦布第二次去美洲只花了20天的时间就顺利到达 比第一次少用了17天 12 34 56 1 哥伦布第二次横渡大西洋到美洲比第一次少用17天 试从洋流 写出名称 对航海影响的角度分析原因 2 哥伦布从美洲返回欧洲 若想一路顺风顺水 则利用的盛行风为 所借助的洋流是 该洋流按洋流成因分类应属流 3 c处附近渔场名称是什么 其形成原因是什么 解析 第 1 题 哥伦布第一次到美洲是逆洋流而行的 故所用时间长 第二次是顺洋流而行的 故所用时间短 第 2 题 从美洲返回欧洲 若想一路顺风顺水 可借助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