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大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卷(I)卷.doc_第1页
河大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卷(I)卷.doc_第2页
河大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卷(I)卷.doc_第3页
河大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卷(I)卷.doc_第4页
河大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卷(I)卷.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大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卷(I)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2题;共4分)1. (2分)下列各句中的画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 我家这个孩子呀,基础不太好,读书又无动于衷 , 这样的学习态度,怎能指望他的成绩会提高呢?B . 一座座新建的楼房,一排排电视天线,短短三年,故乡已经面目全非了。C . 他在选择高考志愿的第一志愿学校时,既想报清华大学,又想报北京大学,总是随波逐流。D . 我是母亲的代表,总是一马当先 , 不请自到,肚子吃得鼓鼓的。2. (2分)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 从咿呀学语,到走入学校,再到进入社会,学习伴随着每个人的一生。B . 语文课程对于发扬和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C . 写字教材进入海南中小学课堂,目的是为了提高中小学生的汉字书写水平。D . 科学研究表明:人们在生活中获取信息,大约85%左右是通过视觉得到的。二、 情景默写 (共1题;共10分)3. (10分)按要求写出相应的古诗文。 (1)“_,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沁园春雪) (2)酒困路长惟欲睡,_。(苏轼浣溪沙) (3)塞下秋来风景异,_。(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4)江城子密州出猎抒写苏轼渴望再次得到朝廷重用的句子是“_,_。” (5)辛弃疾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抒发的最高理想是“_,_。” (6)“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这是李绅对贫苦百姓田间除草的描写;“_,_”,这是白居易对贫苦百姓割麦的描写(用观刈麦中的名句填写),他们都对劳动人民充满了同情。 (7)“刘备三请诸葛亮”的故事耳熟能详,用出师表中的话来说,就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_,咨臣以当世之事。” 三、 字词书写 (共1题;共5分)4. (5分)根据注释写出相应的词语。 指国内的变乱和外来的祸患;也指内部的纠纷和外部的压力。_形容初春的寒冷。_形容路途遥远,行路辛苦。_形容行人很多,往来不断。_肩并肩,脚碰脚。形容人很多,很拥挤。_四、 语言表达 (共1题;共4分)5. (4分)指出下列各句所用的修辞方法。这一庄严宣言犹如灯塔的光芒,给千百万在那摧残生命的不义之火中备受煎熬的黑奴带来了希望。_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人类原本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我们不是孤独的、孤立的。_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_有了这个信念,我们将能一起工作,一起祈祷,一起斗争,一起坐牢,一起维护自由。_五、 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49分)6. (24分)(2014营口)阅读【甲】【乙】两选文,回答问题,【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乙】孟门,即龙门之上口也。实为河之巨阸 , 兼孟门津之名矣。此石经始禹凿,河中漱广。夹岸崇深,倾崖返捍,巨石临危,若坠复倚。古之人有言:水非石凿,而能入石,信哉!其中水流交冲,素气云浮,往来遥观者常若雾露沾人窥深悸魄。其水尚崩浪万寻,悬流千丈,浑洪赑怒 , 鼓若山腾,浚波颓迭,迄于下口。方知慎子 , 下龙门,流浮竹,非驷马之追也。(节选自郦道元水经注河水四)【注】巨阸():巨险。阸:险阻重地。禹:大禹,传说中夏朝的第一代君主。赑(b)怒:形容气势壮大。慎子:先秦法家代表人物慎到的著作。(1)解释下面划线词的意思。略无阙处_良多趣味_素气云浮_非驷马之追也_(2)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水非石凿,而能入石。(3)用“/”为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往 来 遥 观 者 常 若 雾 露沾 人 窥 深 悸 魄。(4)【乙】文与【甲】文“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哪一句?(5)请概括【甲】文长江的夏水与【乙】文黄河的孟门之水特点异同,并找出两者在描写方法的运用上有什么相同之处。7. (25分)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后面的题。送东阳马生序宋濂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1)解释下列句中加线的词。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 主人日再食( )腰白玉之环( ) 媵人持汤沃灌( )(2)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3)第段叙述了作者勤苦求学的哪两件事?(4)第段对“同舍生”的穿戴作了详细的描写,其作用是什么?(5)作者“虽愚,卒获有所闻”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六、 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49分)8. (19分)阅读下列说明文回答问题。海洋是未来的粮仓人口剧增,资源短缺,这是当今人类面临的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显然,能否妥善地解决这一问题,直接关系到人类未来的生死存亡。资源短缺的表现之一,是可耕土地资源不足,粮食生产的增长赶不上人口的增长。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许多人纷纷发出警告:地球将无法养活超过100亿的人口。然而,一些乐观的人士反对这种危言耸听的说法。他们认为,虽然陆地上可耕地的开发已近极限,但地球上还有广阔的海洋可供开发,大海完全有可能成为人类未来的粮仓。当然,海洋所能提供给我们的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粮食大米、小麦和玉米等,而是广义的粮食其他的能够满足人类营养需要的食物。一些海洋学家指出:仅仅是位于近海水域自然生长的海藻,每年的生长量就已相当于目前世界小麦年产量的15倍。如果把这些藻类加工成食品,就可以为人类提供足够的蛋白质。其实,把藻类作为食品,我们并不陌生。仅以我国沿海来说,人们比较熟悉的可食用藻类就有:褐藻类的海带、裙带菜、羊栖菜、马尾藻;红藻类的紫菜、鹧鸪菜、石花菜;绿藻类的石莼、浒苔等。它们在人工的精心养殖下,产量正在不断增加。其中仅海带一种,目前年产量就比早先的野生状态下提高了2000多倍,可见增产潜力是多么巨大!在国外,人们还培育出一种藻类新品种,据说在1公顷水面上生产的这种藻类,经加工后可获得20吨蛋白质、多种维生素以及人体所需的矿物质。这相当于陆地上耕种40公顷土地生产的大豆所能提供的同类营养物。除海藻类,海洋中还有丰富的肉眼看不见的浮游生物。有人作过计算,若能把它们捕捞出来,加工成食品,足可满足300亿人的需要。当然,前提是,不破坏生态平衡。至于海洋中众多的鱼虾,则更是人们熟悉的食物。尽管近海的鱼虾捕捞已近极限,但我们还可以开辟远洋渔场,发展深海渔业。例如南极的鳞虾,每年的产量可高达50亿吨,我们只要捕获其中的1亿15亿吨,就比当今全世界一年的捕鱼量多出1倍以上。何况,在深海和远洋中还有许许多多尚未被我们充分开发利用的海洋生物,其巨大潜力是不言而喻的。综上所述,说大海是人类未来的粮仓,一点儿也不夸张。(1)第段中划线的词“之一”能否去掉?为什么? (2)第段中提到了“资源短缺的表现之一,是可耕土地资源不足”,其实,“资源短缺”的表现还有很多,作者为什么没有具体加以说明? (3)第段中划线部分运用了_、_、_的说明方法,形象地说明了_。 (4)本文是从哪几方面来说明“大海完全有可能成为人类未来的粮仓”的? 9. (20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伞铺街李汉荣人在天日晴爽的时候,常常是记不起伞的。所以先人才留下了叮咛:饱带干粮晴带雨伞。这句朴素的老话,被一辈辈人们重复着。“闺女,出门别忘带把伞。”“娘,我记住了。”“我儿,伞在门后挂着,记住走时带上。”“爹,我会带上的。”就这样,叮嘱带伞的爹娘走远了,记着带伞的儿女也走远了,一代代的人都打着伞走远了。只有上苍把下不完的雨,藏在江里海里,存在云里雾里,准备在每一个人的路上,随时泼下来。所以,当我每一次走过伞铺街,我的眼睛似乎突然有了重瞳,有了多重视力,我从临街的门里看到了更多的门,从院子里看到了更深的院子,从人群里看见了更多的人群,从已没有伞的门面上看见了很多的伞,很多年代的伞,很多样式的伞。我看见木伞、荷叶伞、棕皮伞、布伞、油布伞、尼龙伞;我看见了唐朝制伞的人,宋朝卖伞的人,清朝修伞的人,民国打伞的人,我还看见不知哪个朝代的粗心后生,可能是唐朝吧,那是个气魄宏大、情思奔放的年代,这后生有点大大咧咧,出门忘了带伞,走到半路下雨了,他衣衫都湿了,路途遥远,雨还在下,没有停下来的意思。于是,他在雨地里跑着,差点撞着了一个挑着一筐韭菜叫卖的老汉,他慌忙道歉。他终于找到了伞铺街,他走进了卖伞的铺子,当他谢过店家,打着伞上路,那雨点儿打在伞上,就有点平平仄仄的韵味了,一首唐诗,而且是一首意境温润、对仗工稳的律诗,就在伞下问世了。我还看见,那是民国,新式的“洋伞”刚刚流行,伞铺街也突然洋气起来了。那一对年轻人紧挨着走在一个伞下,男的举着伞,女的手里还拿着一本书,在雨点儿的掩护下,他们说着生活的烦恼和打算,倾诉着细微的情感。时大时小的雨落在伞上,时而砰砰飒飒,时而滴滴答答,有时,哗啦啦,一下子就把伞上的积雨洒下来,好像把青春的苦闷都洒下来了这变化着的雨声,恰到好处地掩护了他们一路的交谈和小小的秘密,他们就在那雨声里渐渐走远,走远。就这样,走在伞铺街上,我总是遇见世世代代在雨里打着伞走过去的人,我总是听见伞下的低语、细碎的脚步和小小的秘密。那遥远的过去年代的雨,斜斜地飘过来,一次次把我的心悄悄打湿。而更多的伞刚刚举过来,又匆匆走过去,就随着一个朝代走进了历史的深夜。我真想,让时光回流一小会儿,我要走进那个穿着一袭青衫的古代书生的伞下,与他交流对雨的看法和对时间的理解,然后,一起去赶考,去漫游,去登高望远,在高高的山顶,在雨后的白云上,写一卷新诗。可是,当我把心里的羽毛收拢,安静地站在如今已没有伞铺的伞铺街上,安静地看着来来往往的人群,安静地听着起起伏伏的市声,我听见的却不是高亢的浩歌,也不是豪华的话题,我听见的却是世世代代说了千百年的那些朴素的老话,从时光的门后,从历史的院落,从深深的天井,清晰地、恳切地、潮润地传过来:“闺女,出门别忘带把伞。”“娘,我记住了。”“我儿,伞在门后挂着,记住走时带上。”“爹,我会带上的”(1)文章开头引用古人的谚语和老话,有何作用? (2)用一个成语概括“饱带干粮晴带雨伞”的含义。 (3)赏析第段中划线句那遥远的过去年代的雨,斜斜地飘过来,一次次把我的心悄悄打湿。(4)下面这段文字在文中两次出现,请从结构、情感和主旨三个角度分析其作用。“闺女,出门别忘带把伞。”“娘,我记住了。”“我儿,伞在门后挂着,记住走时带上。”“爹,我会带上的”10. (10分)阅读徐风人为什么不冬眠一文,完成小题我们知道,冬眠是某些动物抵御寒冷、维持生命的特有本领。许多动物到了寒冷的冬天都要冬眠。为什么我们人类不冬眠呢?动物冬眠完全是一项对付不利环境的保护性行动。引起动物冬眠的主要因素,一是环境温度的降低,二是食物的缺乏。科学家通过实验证明,动物冬眠会引起甲状腺和肾上腺作用降低,但生殖腺却发育正常。动物冬眠其实是一个节能的过程,冬眠使得它们的身体机能减慢,体温下降。正在进行冬眠的动物,体内温度相当低,有时甚至与外界温度样。随着它们体温的降低,它们的新陈代谢也会变慢。这也就降低了它们对氧的需求,因此呼吸会变慢,有时每分钟仅呼吸15次,心跳速度也相应变慢。所有这些能让动物保存更多的能量。科学家指出,动物冬眠可能是它们体内的某种物质调控的结果。他们在某些冬眠动物的血液里发现,有一种叫作“冬眠激素”的物质对其冬眠起调控作用。人类为什么无法冬眠呢? 首先,我们人类大脑似乎已经失去一些关键性的能力。科学家发现,能进行冬眠的动物,大脑细胞中含有一种经过修饰的特殊蛋白质,看起来非常像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大脑中的蛋白分子。大脑神经元之间的突触在冬眠期问有不同程度的退化,当春天来临时,冬眠的动物开始苏醒,退化的神经元会重新自我修复,看不出有任何的创伤。如果采是人类的话,大脑中的神经元会有不可逆转的永久伤害。其次,人类的心脏在太冷的情况下无法正常工作。它会对钙产生收缩反应,如果钙太多的话,最终站果就是心脏骤停。在一定的温度下,人的心脏不能去除多余的钙,因此,当中心血液的温度在28以下的时候,就会停止工作。相比之下,冬眠动物的心脏即使在1的环境下也能继续跳动,因为它们的心脏可以自动去除多余的钙,这是人类所做不到的。那人类为什么没有成为可以冬眠的动物? 其实,我们所处地区的天气和食物供应决定了我们不需要通过冬眠来躲避恶劣的生存环境。而同样重要的一点是,人类是顶级的捕食者,可以对付比自己大得多的猎物,我们也没有通过冬眠来躲避天敌的需求。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冬眠带来的并非全部都是益处。比如,动物在冬眠时,其免疫系统是不工作的。因此会有被病毒感染的风险。此外,一项研完显示,冬眠也会影响动物的记忆,经过迷宫训练的睡鼠在冬眠之后完全忘记了它们曾经学到过什么。(选自百科知识201702A,有删改)(1)请你说说本文以“人为什么不冬眠”为题有何妙处。 (2)按要求回答问题。文章按照_顺序,说明了_、人类不能冬眠以及不需要冬眠的原因。文章第段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何作用_?(3)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 A . 受温度降低和食物缺乏的影响,一些动物需要通过冬眠来降低消耗,保护自己。B . 冬眠时,体温下降,呼吸、新陈代谢和心跳也会变慢,这些都能让动物保存更多的能量。C . 只要人类大脑神经元含有经过修饰的特殊蛋白质,且在退化后能自我修复,人就能够冬眠。D . 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