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年金市场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docx_第1页
中国企业年金市场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docx_第2页
中国企业年金市场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docx_第3页
中国企业年金市场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docx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企业年金市场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键入公司名称中国企业年金市场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预测摘要:尽管近年来我国企业年金取得了稳步发展,但总体来看,我国的企业年金制度还在起步和探索阶段。当前,我国企业年金发展规模还相当小,远远不能发挥养老保障制度中第二支柱的重要作用。我国的企业年金制度有待于在政府、企业、资本市场和企业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得到更快、更健康的发展。关键词:企业年金 发展现状 发展趋势一、我国企业年金发展的现状国务院在1991年国务院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中,第一次提出了建立企业补充养老保险的问题。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我国企业年金已经基本确立了国家政策支持、企业自主建立、市场运营管理、政府行政监管的制度框架和运行规则。截止到2011年底,我国企业年金规模已突破3000亿元,比2000年的191亿元,增加了15倍多。尽管在未来我国企业年金市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但是现阶段我国企业年金仍处于起步和探索的阶段。发展严重滞后。目前,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34 个成员国家的企业年金基金规模占GDP 的比重平均为60以上,而我国的这一指标不到1。在较为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60以上的企业设计了企业年金计划。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差距是较大的。以美国为例,截至2011 年6 月30 日,全美养老金总资产达20844 万亿美元,其中,公共养老金总资产仅有2609 万亿美元,而私人养老金(企业年金或职业年金)储备则达182 万亿美元之多。截至2011年6 月30 日收市, 美国国内股票总市值为17858 万亿美元,也就是说,不仅全美养老金总资产超过了美国国内股票总市值,而且私人养老金总资产也超过了美国国内股票总市值。由此可见,在全美养老金总储备中,公共养老金(社保)储备仅占10,而私人养老金(企业年金或职业年金)储备则占据近90的比例。而我国公共养老金储备(社保)与企业年金(私人养老金)比例与国外的情形正好相反。因此,所谓我国的养老金缺口,其实质正是企业年金或职业年金发展严重滞后,导致私人养老金补充严重不足。规模发展迅速但规模小,覆盖狭窄。据统计,从2000年到2010年,我国企业年金从最初的累积基金额191亿元增加到2010年末的累积基金额2809亿元;2000年去过建立企业年金的企业约为1.6万个,参加职工560万人。到2010年底,我国建立企业年金的企业达到3.7万个。参加职工1334万。从数据显示来看,发展的速度明显增快。但是与发达国家的企业年金规模相比,其规模很小,到2000年底,美国已有超过30万家企业,4000多万企业员工参与了企业年金计划,积累基金额达到3850亿美元;在英国,职业年金覆盖率为64%,英国共有约20万个职业退休金计划,累积资产额约达6000亿英镑。日本早在20世纪80年代年金覆盖率就达到了90%以上,丹麦几乎是100%。从我国企业年金覆盖范围来看,截至2008年底,企业年金覆盖人群仅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的4.47%。而世界上167个实行养老保险制度的国家中,有1/3以上国家的企业年金制度覆盖了约1/3的劳动人口。地区、行业、企业间发展不平衡。从区域上来看,沿海省份快于内陆省份,主要集中在上海、广东、浙江和福建等地,中西部经济落后地区企业年金发展非常缓慢;从行业上来看,行业发展快于地方,主要集中在铁路、电力、石油等国有大型企业;从所有制上来看,国有企业快于其他类型企业,行业参保企业中,国有企业占95%以上,地方参保企业中,国有企业占60%以上。企业年金治理结构不断完善。根据我国的基本国情,从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借鉴国外先进的经验,确立了企业年金信托制,控制基金的运营风险;同时引入了基金托管制度,明确规定了托管人和投资管理人之间的关系,确保托管人对投资管理人的监督职能;但是,在我国的部分企业当中,仍然存在企业年金没有引入托管机制,年金基金的所有权、使用权和监督权不能相互独立和相互制衡,难以保证年金资产的安全这种情况,所以企业年金治理结构依然需要继续完善。多种组织运营模式并存,但运营模式单一。目前我国存在三种企业年金的运营模式:社保机构经办、企业自行管理和保险公司管理。其中,社保机构经办的运作模式在我国市场占主要地位。二、我国企业年金发展面临的问题尽管企业年金在我国的大政方针早已确定,但企业年金制度在我国的发展仍然很缓慢,严重滞后于其他发达国家,因此分析阻碍我国企业年金发展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是十分必要的。宣传力度不够。企业和职工对企业年金的认识不到位。据劳动保障部的调查显示,企业经营者中知道企业年金的只有40%,其中真正有所了解的占30%,有1/3的企业主认为企业没有这个责任。一些企业还存在短期行为,只注重眼前利益,认为建立企业年金是资产的浪费。一部分企业职工也有类似短期心态,认为企业年金是几十年后的事情,不如增加眼前收入;有的甚至视企业年金为企业额外收取的费用,并没有看作是自己的补充养老投资。职工对企业年金的需求不足,企业缺乏能力和动力。在我国,企业与职工对企业年金的认识有限,企业员工往往具有“短视行为”,在未来生活保障与前的现金收入之间,大部分往往会更加钟爱后者。而这往往成为企业决策的依据,使员工福利和满意度最大化,企业又何乐而不为呢?企业的理性决策是把有限的资源投入到最需要的地方,与其建立企业年金还不如将现金直接发到职工手中,企业又何苦去另投成本设立收益较少的企业年金制度呢?因此,我国大部分企业没有直接建立企业年金的直接动力。我国大部分企业在现存条件下没有足够的能力去建立企业年金制度。此外,职工的缴费热情不高,难以推动企业年金制度的建立。缺乏国家法律、法规的有力支持。企业年金在我国虽然已有二十来年的发展历史,但是至今仍然缺乏良好的法律和制度支持,这些相关制度的缺乏和不足严重阻碍了企业年金的发展。在税收优惠政策上,缺乏统一明确的税收优惠政策。我国对企业年金在税收方面的优惠政策仅明确了企业缴费占工资总额的4%,但这一政策仅在部分省份实行,大部分省市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台相应的办法和税收优惠政策,例如,上海的税收优惠税率是5%,而江苏的税收优惠税率则为12.5%。税收优惠政策的不明和缺失,使得企业实施企业年金计划的积极性不高,职工需求企业年金的愿望也不强烈,从而造成了企业年金发展缓慢。三、我国企业年金未来发展趋1. 由现收现付制向基金积累制转型在现收现付制下, 职工的死亡就意味着本人享用养老金的结束, 基金制则为个人建立了可投资的个人养老金储蓄账户, 使得养老金有形化和财产化, 增加了个人支配养老金的自由度和控制权, 并且可作为财产继承给有关受益人。从养老金形式的变化和发展趋势进行分析, 有利于我们把握国际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方向, 对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和完善有重要的借鉴作用。2. 由单一的国家养老金向基本养老金、企业年金和个人养老储蓄金相结合的三支柱模式转型三支柱模式有利于降低国家基本养老保险的替代率, 由此减轻政府在养老金的筹资、管理和支付等方面的压力, 在一定程度上化解了财政风险。为了确保退休职工的待遇水平, 需要增加企业年金在个人养老金中所占的份额, 使大多数人退休后的待遇不下降。3. 受益形式从待遇确定型向缴费确定型转型企业年金制度受益形式的待遇确定型( D efinedB enef it) 是指养老金项目的发起人作出承诺, 按照特定公式决定参加者的养老金的受益,只要参加者按规定缴费和缴足一定的年限, 就可以得到一笔年金( Annu ity) , 或进行一次性( Lump- Sum) 支付的制度。它通常是现收现付制支付养老金的形式。缴费确定型( Defined Contribution) 是指养老金项目主办者, 为每个参加者设立养老金个人账户, 参加者可以在主办者规定的限额比例内向基金账户缴费, 在参加者退休有资格领取养老金时, 按照其账户的资金情况向其发放养老金的制度。它通常是基金积累制支付养老金的形式, 而且个人账户多余的资金可作为财产, 可以由与受益人利益有关的人继承。4. 由政府集中统一管理模式向企业年金投资工具多样化、基金运作市场化和基金运营证券化模式转型( 1)拓宽养老金投资渠道, 投资工具多样化。从世界范围看, 目前养老金投资几乎涉及所有的投资工具。初期, 养老金投资主要选择风险小的如银行存款、国债、高信用等级的企业债券等, 后来发展到多元化投资, 构建投资组合, 兼顾收益性和安全性。( 2)提高个人对养老的责任, 基金运作市场化。养老保障的市场化改革是在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 传统的现收现付制度日益不堪重负的条件下, 对养老保险体制进行的改革。基金积累模式强调个人对自己养老的责任, 通过建立个人账户, 雇主和雇员缴费全部进入个人账户, 退休待遇水平取决于账户基金积累额, 账户基金进行委托投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