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1.2《第二节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282课件 人民版必修1.ppt_第1页
高中历史 1.2《第二节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282课件 人民版必修1.ppt_第2页
高中历史 1.2《第二节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282课件 人民版必修1.ppt_第3页
高中历史 1.2《第二节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282课件 人民版必修1.ppt_第4页
高中历史 1.2《第二节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282课件 人民版必修1.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孔子谓季氏 八佾舞于庭 是可忍也 孰不可忍也 论语 八佾 这则材料反映了什么现象 这种现象导致什么后果 周天子权威不再 诸侯纷纷争霸 一 从诸侯争霸到秦的统一 八佾 佾音y 行列的意思 古时一佾8人 八佾就是64人 据 周礼 规定 只有周天子才可以使用八佾 诸侯为六佾 卿大夫为四佾 士用二佾 季氏是正卿 只能用四佾 礼崩乐坏 孔子为什么作春秋 孔子惧 作春秋 孟子 1 东周的建立 齐桓公 宋襄公 晋文公 秦穆公 楚庄王 吴王夫差 越王勾践 一 从诸侯争霸到秦的统 前475年许 各国国君纷纷改称 王 中国进入战国时期 春秋初期有170多个诸侯国 大国诸侯与周天子地位差不多 到战国时代 诸侯国只剩七 八个 周天子的地位更可怜 诸侯国从春秋初期的170多个到战国时代的七 八个 这反映了什么趋势呢 兼并战争 局部统一 统一是大势所趋 一 从诸侯争霸到秦的统一 2 诸侯争霸 天下敢有藏 诗 书 百家语者 悉诣守 尉烧之 有敢偶语者弃市 以古非今者族 所不去者 医药卜筮种树之书 于是使御史悉案问世諸生 諸生傅相告引 乃自除 犯禁者四百余人 皆坑之咸阳 使天下知之 以惩后 引自 史记 秦始皇本纪 学习思考 材料一 颜师古注 秦律敢有挟书者族 材料二 见课本11页资料卡片 结合材料回答 1 材料一中颜师古所指的秦律指何种具体律法 阅读材料 2 如何评价 挟书律 统一思想 维护中央集权和皇帝制度的权威 思想文化专制 a 钳制了思想 摧残了文化b 不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延续和发展c 是暴政的表现 是秦短命而亡的原因之一 1 目的 2 实质 3 评价 4 加强思想控制 挟书律 2 中央官僚机构 三公九卿制 4 加强思想控制 挟书律 1 确立皇权的至高无上 皇帝制度 3 地方行政制度 郡县制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朝议制 统一是大势所趋 由于封建的自然经济具有分散性 要求有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权 维护统一与安定 以保护小农经济的生产与再生产 封建地主阶级也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政权保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 镇压农民的反抗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反映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 大国兼并小国 局部统一扩大 促进了最终的全国统一 商鞅变法使秦国国力强盛 为统一奠定基础 秦王嬴政个人的雄才大略 思想根源 法家思想 韩非子创造了一套完整的中央集权的政治理论 为秦始皇创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奠定理论基础 一 从诸侯争霸到秦的统一 3 秦统一的原因及条件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远交近攻 各个击破 前221年定都咸阳 秦 秦 二 至高无上的皇权和中央官制 1 皇帝称号的由来 秦王嬴政 说 寡人以眇眇之身 兴兵诛暴乱 赖宗庙之灵 六王咸伏其辜 天下大定 今名号不更 无以称成功 传后世 自今已来 朕为始皇帝 后世以计数 二世 三世至于万世 传之无穷 史记 秦始皇本纪 秦王把三皇和五帝的名称合为 皇帝 定为自己的尊号 自称 始皇帝 皇帝 这一称谓是秦完成统一大业的产物 显示了皇帝独尊的地位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 下的第一道重要诏令是 议帝号 秦王采用上古 帝 位号 号曰 皇帝 规定皇帝自称 朕 命称 制 令称 诏 印称 玺 天下之事无小大 皆决于上 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 倚办于上 朕为始皇帝 后世以计数 二世三世至于万世 传之无穷 这反映了秦朝时期皇帝制度有何特点 皇帝独尊 皇权至上 皇位世袭 2 至高无上的皇权 皇帝制度的确立 本质特点 君主专制 即皇帝是封建国家政权的主宰和权力中心 皇帝制度的基本特征 皇帝独尊 皇位世袭 皇权至上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含义 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基本政治制度 包含专制主义和中央集权两层含义 专制主义 指中央的决策方式 即皇帝个人专断独裁 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 决策权 兵权 政权 财权 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 皇帝制度中央集权 指中央与地方权力分配中 全国军 政 财大权归中央 地方完全由中央管理和控制 绝对服从 皇帝 太尉 丞相 御史大夫 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 执掌群臣奏章 下达皇帝诏命 监察百官 负责全国军事 虚设 3 较为完备的中央官制 中央官制的设置及其职能 三大最高官职 三公 中央三公之下的九卿 皇帝 太尉 丞相 御史大夫 奉常 郎中令 卫尉 太仆 廷尉 典客 宗正 治栗内史 少府 列卿 1 它是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行政体制 2 充分体现出 家天下 的特点 中央官僚机构的特点 秦朝官僚机构的特点 第一 它是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行政体制 三公九卿 分工严密 各司其职 但都要围绕着皇权这一中心来设置和运转 最高官职 如 三公 等相互牵制 任何人都无法独揽大权 最终军政大权完全操纵在皇帝一人手中 保证专制皇权不致旁落 第二 充分体现出 家天下 的特点 九卿 中奉常 宗正 郎中令 将作少府等官职就是为皇室专设的 是为皇帝私家服务的 国与家同治 这是封建时代的统治特点 第三 选官不问身份 实行俸禄制度 官位概不世袭 主要官吏由皇帝任免调遣 吸取周无子在诸侯割据局面下无能力的教训 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以消除地方割据势力 维护国家统一 最高统治权掌握在皇帝以人手中 加强地主阶级对广大劳动人民的专制统治 作用 秦汉的郡县制代替了周的分封制 通过自上而下的层层督课 使得中央政令能较为顺利地贯彻到最基层 保证政令施行 从地方分权演进为干强枝弱的中央集权制 1 郡县制实行的原因 三 设置郡 县地方政权机构 郡 郡守 郡尉 郡监 县 乡 里 县令 县尉 县丞 三老 有秩和啬夫 游徼 里正 亭长 2 地方政权机构 郡县制的推行 三 设置郡 县地方政权机构 郡县两级地方行政机构的职能 3 郡县制全面推行的意义 1 奠定了中央集权制度的基础 是中国古代国家制度的一大进步 2 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 对巩固国家统一和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起了重大作用 3 对历代封建王朝产生了深远影响 思考 郡县制与分封制的异同 产生的原因 影响 4 比较分封制与郡县制 本课重点 中央集权制的形成三要素 1 采用 皇帝 称号 创建皇帝独尊 皇权至上 皇位世袭的皇帝制度 使皇权成为封建国家的主宰和权力中心 2 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 从而奠定了中央集权制度的基础 3 从中央的三公九卿到地方的郡县官吏 建立起一整套官僚体系 华夏民族和文化的范围 由黃河流域扩展到长江流域 成为中华民族与文化的主体 周伐商之前 战国时期 春秋时期 周公第二次封建 周武王第一次封建 秦 秦始皇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有什么影响 积极的影响 作用 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有利于社会稳定 巩固统一 抵御外来侵略 成为当时的世界大国 国家疆域的初步奠定 中华民族的初步形成 加强民族融合 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 且不断加强与完善 建立了地主阶级对广大劳动人民的专制统治 促进封建经济的发展 有利于大规模的经济活动 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 加强各地区 各民族间经济文化交流 推动先进生产技术和文化在较广阔的范围内传播 消极的影响 衍生出来的庞大的官僚队伍和特权阶层 出现政治腐败现象 必然加重劳动人民的负担 封建国家对商品生产 商品流通的政治干预 影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到封建社会后期 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空前强化的专制统治容易形成暴政 促使阶级矛盾扩大 引发大规模农民起义或农民战争 思想文化控制的加强 阻碍了科学的发展 压抑了民主思想的发展 自我测评 秦朝的政治制度有哪些基本内容 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在历史上产生了什么影响 秦 一 皇帝制度 二 中央官制 中央行政体制 三 郡县制 地方行政体制 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同步练习 1 公元前214年 秦始皇统一岭南后 设置了南海郡 桂林郡和象郡 任嚣任南海郡郡尉统辖番禺 四会 龙川 博罗四县 郡所设在番禺 今广州 根据秦朝制度的规定 与任嚣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 职位由中央任命 不可以世袭b 事实上是南海郡的最高行政长官c 无权任免辖区内的县令d 和诸侯一样拥有封地 2 唐代文学家柳宗元说 周之失 在于制 秦之失 在于政 不在制 材料中的两个 制 分别是指a 分封制和郡县制b 宗法制和郡县制c 分封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d 宗法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3 我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曾出现了从 分封制 到 郡县制 的变化 其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a 交通的发展b 经济文化交流的需要c 疆域的拓展d 加强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