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慕庄肃公世德碑》考述.doc_第1页
元代《慕庄肃公世德碑》考述.doc_第2页
元代《慕庄肃公世德碑》考述.doc_第3页
元代《慕庄肃公世德碑》考述.doc_第4页
元代《慕庄肃公世德碑》考述.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元代慕庄肃公世德碑考述2006年1月第1期焦作大学学报JOURNALOFJTAOZUOUNIVERSITY.1Jan.20o6元代慕庄肃公世德碑考述王兴亚(郑州大学历史与考古系,河南郑州450052)摘要:河南新乡慕氏是幕容氏的后裔.元代慕庄肃公世德碑记述了河南新乡慕氏形成发展过程中所建立的功德.此碑的发现,为研究河南慕氏以及河南人的形成,发展和变迁提供了不可多得的资料.关键词:慕氏;慕完;世德碑;墓志铭中圈分类号:K877.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7257(2006)010001一o4在慕氏发展史上,慕完是值得重视的人物.慕庄肃公世德碑(以下简称世德碑)为元大学士虞集于顺帝至正二年(1345年)所撰.此碑文先后两次刻石,原刻不知何时被毁,碑文见于乾隆新乡县志I1】(卷二一丘墓”.光绪二十八年重刻立石(以下简称重刻),于今尚存】.碑文不仅简要记述了慕完的生平事略,还对河南慕氏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主要人物的事略作了记述,可补诸记之不足.本文仅就所见有关资料予以考述.1.世德碑全文慕完墓在河南新乡县东北三里茹家冈.虞集撰世德碑之碑文,当年曾刻石立碑树于慕容氏先茔,由于碑毁,很少有人知其内容.兹将乾隆新乡县志所辑碑文录之于下:至顺辛未,卫郡慕公完,白参议中书省事,拜治书侍御史,行台江南且行,来告于集日:完承祖父之教,以有位于朝,官正三品.祖,父皆有官封重,维朝廷宠光之厚,祖宗积累之深,弗克金石,以表神道,是以报君亲也.子执笔太史,忝在同朝,幸有述焉.既行.命其女之夫前翰林国史院应奉进士伯颜,以其家世爵里之状来,谨按而录之.慕氏本慕容,后有所避,去容易完.系出隋西河府君三藏.至宋进士,承直郎,丹州宜川令口始显,口之后日忆,忆生摅及五郎.摅生津,津生子日完,养子日宁,女二:长赘周显忠,卫辉路判官;次适高德全.完三子:瑾,蚧卒,次瓒,女三人,次适尚恪,宁及二子俱亡.五郎生源,源生子日宥,日宾,日宪,曰尚,日宜.宥生福兴,宾生瑛,琪,女一人,适李世英.瑛生钓,铎,鉴.琪生锡.宪生口,瑞,口,瑜,女一人,适张从政.宣生畦.此其世系也.讳摅府君,事逸不传,赠嘉议大夫,礼部尚书,轻车都尉,卫郡侯,夫人冯氏,赠敦煌郡夫人.讳津府君,字巨川,白新乡徙卫城.以学称,推为吏.岁壬辰,金亡,率老稚五百余口内附,明年夏,真定五路万户府知管补卫州提领案牍,累授卫州等处提领.至元十八年七月二日卒.寿八十有六.后以子贵,累赠嘉议大夫,礼部尚书,上轻车都尉,追封敦煌郡侯,夫人孟氏,蒋氏追封敦煌夫人;今赠集贤院侍讲学士,中奉大夫,护军,卫郡公,两夫人皆封卫郡夫人.宾,新乡县课税官.完,由宪司察院礼部史,累官刑部尚书,特进中奉大夫,侍御史.妻贾氏追赠卫郡夫人,继室李氏,封卫郡夫人.瓒,前太常礼院太祝官.此其宦牒也.卫之新中乡贡贤里者,慕氏之先茔也.郡公侯之墓有表者.由完而贵者也.完十三而孤,家贫,蒋夫人教之有法,读书以自立.慎重寡言笑,及试吏,有能声,在刑部重囚之谳必求所以生之.时宰擅利以作威,独不为屈.治狱承允宽明,人咸附之.所以能历任显要,恩及祖父,非偶然也.集闻方金亡国家之初,有中原法令未周悉,征调系于长吏之重轻,郡公之仕.不出于州里间之.遂终其身.其阴德,必有过人者.虽不获见于传闻,观于完之处心行事,亦不足以见其为德哉!铭日:我瞻卫城,其树渠渠.昔来臣服,我居卜诸.有籍有图,有简有书.填我奉行,端我走趋.保尔父子,安尔室庐.树有嘉荫,田有新余.保安抚绥,司牧之劬.来命于朝,守官弗谕.官之弗逾,积惠永誊相在其子,衣冠舒舒.路省履台,论议谟于.谳囚用宽.6HJ收稿日期;200412-21作者简介:王兴亚(1936一),男,河南洛宁人,郑州大学历史系教授,主要从事明清史研究.2焦作大学学报2006年1月谨此断殊.阴功其躬,高盖轩车.归视其家,庙寝孔余.命服来锡,印悬绶纡.敦煌之墟,先世所居.赫然封君,自伯公侯.濂泉溶溶,其水于于.神道有碑,昭德之符.至元二年夏五月吉日.由于原碑遭毁失存,何人书丹,刻石,无法详明.但这里所辑录其碑文,却为我们了解其内容提供了依据.2.重刻内容的改动虞集撰世德碑,不知何时遭毁,清光绪年间,温县慕氏后人重刻立石.碑首上刻碑记流芳,碑末署“原时至元二年夏五月吉日.元奎章阁学士虞集撰文.裔孙庠生秉英书丹.毋国荣刻字.光绪二十八年十一月上浣.”印这里”原”字,告诉人们此碑于元至元二年曾刻石树立,同时说明此碑为重刻立石.但碑文内容与原碑有异.为了便于比较,兹将其碑文录出如下:卫郡嘉公完,新乡世家.自参议中书省事,拜治书侍御史.至顺辛未,行台江南.且行,来告于集日:完承祖,父之教,以有位于朝,官正三品.祖父摅有官封重,维朝廷宠光之厚,祖宗积累之深,弗克金石,以表神道,是以报君亲也.子执笔太史,忝在同朝,幸有述焉.既行,命其女之夫前翰林国史院应奉进士伯颜,以其家世爵里之状来,谨按而录之.慕氏本慕容,后有所避,去容易完.系出隋西河府君三藏.至宋进士,承宜郎,丹州宜川令口始显,口之后日忆,忆生摅,摅生津,津生公.女三:长赞周显忠,卫辉路判官;次适高德全.公三子:瑾,蚧卒,次瓒.此其世系也.讳摅府君,事逸不传,赠嘉议大夫,礼部尚书,轻车都尉,卫郡侯,夫人冯氏,赠敦煌郡夫人.讳津府君,字巨川,自新乡徙卫城.以学称,推为吏.岁壬辰,金亡,率老稚五百余口风附,明年夏,真定五路万户府知管补卫州提领案牍,累授卫州等处提领.至元十八年七月二日卒.寿八十有六.后以公贵,累赠嘉议大夫,礼部尚书,轻车都尉,追封敦煌郡侯,夫人王氏,蒋氏.追封敦煌夫人;今赠集贤院侍讲学土,中奉大夫,护军,卫郡公,两夫人皆封卫郡夫人.完,宪司察院礼部史,累官刑部尚书,特进中奉大夫,侍御史.妻贾氏追赠卫郡夫人,继室李氏,封卫郡夫人.瓒,前太常礼院太祝.此其宦牒也(以下同于原碑,从略,个别不同之处,见以下释文).原碑与重刻为同一碑文,理应内容相同.然而,将重刻与原碑文内容进行比较,不仅在文字上作了改动.而且在内容上有所删节.二者之区别.主要有以下几点:(1)<重刻>碑文开头为”卫郡慕公完,新乡世家.新乡世家”,原碑中无.(2)原碑中称完,<重刻改完为公.(3)原碑作”至顺辛未,卫郡慕公完,自参议中书省事,拜治书侍御史,行台江南.且行,来告于集日”.重刻”卫郡慕公完,新乡世家.自参议中书省事,拜治书侍御史.至顺辛未,行台江南.且行,来告于集日”(4)原碑记叙慕容忆于摅及五郎及其子孙:忆生摅及五郎.摅生津,津生子日完,养子日宁:女二:长赘周显忠,卫辉路判官;次适高德全.完三子:瑾,蚧卒,次瓒,女三人,次适尚恪,宁及二子俱亡.五郎生源,源生子日宥,日宾,日宪,日尚,日宜.宥生福兴,宾生瑛,琪,女一人,适李世英.瑛生钓,铎,鉴.琪生锡.宪生口,瑞,口,瑜,女人,适张从政.宜生硅.”重刻改作”忆生摅,摅生津,津生公,女三:长赘周显忠,卫辉路判官;次适高德全.”这里的公即完,将津之女二,长赘周显忠,卫辉路判官;次适高德全作为完之女,实属误改.同时删去了”女三人,次适尚恪,宁及二子俱亡”以及五郎子孙的记载.(5)原碑有:”宾,新乡县课税官.”重刻删之.(6)原碑慕容津”夫人孟氏,蒋氏追封敦煌夫人.”重刻作王氏,蒋氏.墓志铭作妣贾氏,蒋氏,俱卫郡夫人.其中蒋氏俱同,另一夫人有孟氏,王氏,贾氏三说,未知孰是.(7)原碑”太祝官”,重刻”太祝”后省官字.(8)原碑”蒋夫人教之有法”,重刻改作”贾夫人教之有法”.因此,就世德碑的内容而言,重刻不及原刻内容完整,且有误处.当以原刻即县志所录之文为依据.但重刻有”元奎章阁学士虞集撰文”,详明了虞集当时的任职;另碑文名称作”元刑部尚书特进中奉大夫侍御史慕庄肃公世德碑”,可补县志载文之缺.3.世德碑的史料价值慕完元史无传.世德碑为元奎章阁学士虞集应慕完之请而撰.其时,慕完行台江南,官正三品,l临行前,请虞集为之撰文,并将家世爵星材料给了虞集.这也就是说,虞氏碑文中所说慕氏家世的资料来源于慕容氏.因此,这一记述,为后人了解河南新乡慕氏发展变迁情状提供了可信资料.(1)河南慕氏的形成.河南慕氏出于慕容,此云“慕氏本慕容系出隋西河府君三藏”,即是说河南慕氏源于慕容,为慕容三藏之后慕容氏,为鲜卑一支.东汉桓帝时,因其部居于慕容寺为大帅,是为慕容部之始.关于慕容氏的由来,还有他说.北魏崔鸿在十六国春秋里说:”莫护跋自塞外人居辽西,从司马懿讨公孙渊有功,拜率义王,始建王府(一作国),于棘城之北.时燕代多冠步播冠,莫护跋见而好之.乃敛发袭冠,诸部因呼之为步播.其后音讹为慕容,遂以慕容为氏.”又谓:慕容涉归”迁邑之北,于是渐变胡风,自云慕二仪之德,继三光之容,即以慕容为姓.”郏二三曲燕录嗍唐房玄龄在晋书里记其事第1期王兴亚:九代慕庄肃公世德碑考述3谓:”时燕代多冠步播冠,莫护跋见而好之.乃敛发袭冠,诸部因呼之为步播.其后晋讹,遂为慕容焉.或云慕二仪之德,继三光之容.遂以慕容为氏.”】(矩_脚元和姓篆书作:”(慕容)涉归为鲜卑单于,自云慕二仪之德,继三光之容,或云以冠步播冠音讹,改为慕容氏.”】(卷八聊虽然采自晋书,前燕录,但没有原记清楚.古今姓氏书辨证?慕容取其后者一说.谓:”燕代多冠步播冠,跋好之,乃敛发袭冠,诸部因谓之步播,后音讹为慕容.”【6J(卷三.啪似乎崔氏之说更为合乎情理.新乡慕容氏源于慕容三藏.慕容三藏隋书,北史中有传.其人,为慕容绍宗子,燕人.北周武帝时任开府仪同大将军.入隋,改封河内县令,历廓州总管,和州刺史,叠州总管,转淮南郡太守.所在有惠政.改授紫金光禄大夫.卒于大业七年(611年).魏晋时期.慕容氏是个大姓,种族繁衍,相继建立了前燕,后燕,西燕,南燕政权.不少人南迁,定居中原.直至北魏宣武帝”延昌末,诏复旧姓,而其子女先入掖庭者,犹号慕容,多于他族.”【7】(卷九氏旗志)然而,几经反复,自慕容超以后,慕容氏已不再以皇族身份出现.至于唐代,慕容氏虽然也有人活跃在政治舞台上.但已非魏晋时可比,故史书为慕容氏立传人物廖廖.迁入河南新乡的慕容氏,是入居中原的慕容氏中的一支.至于说何时迁入,始是何人,史载缺略.居住在新乡的慕容氏,在宋代有个叫慕容口的,考取进士.入仕官至宜川县令,这个家族开始成为显族.这里说到慕容口为进士,未详具体时间.许有壬是河南汤阴人,出身进士,曾与慕完同在春坊供职.他在为慕完撰写的故中奉大夫御史慕公墓志铭(以下简称墓志铭)里说慕容口为完五世祖.一代按3O年估算,中间相隔150年左右.由此推算,慕容口在世的时问当在南宋中期.元朝是蒙古族建立的王朝,将居民划分为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南宋占区的人们)四个等级.蒙古族居于首要地位,成为等级社会中等次最高等级.而汉人,南人社会地位低下,受到歧视.慕容氏是鲜卑后裔.生活在元朝后期的慕容完官居刑部尚书,正三品,是当年慕容氏中官职最高的一位.鉴于元末政治败坏,国内民族矛盾上升,一些反元的社会集团和社会势力,打出民族斗争的旗号,以杀鞑子作为号召,居于中原的一些少数民族为免遭祸患,纷纷改姓易名.此记”慕氏本慕容,后有所避,去容易完”.光绪三十四年刻石的慕容氏族谱叙也说:“远祖庄肃公完,去容而为慕氏.”这是可信的.至于说为什么要改,只用”后有所避”作交待.去容为慕,使其姓与汉姓相同,这样,可以避免一系列不必要的麻烦.也就是说,这次更名,完全是由于政治上的原因.自是而后,新乡慕容氏改为慕氏.(2)河南新乡慕氏居住地的变迁.世德碑说:“卫郡慕公完,新乡世家.”光绪三十四年慕容氏族谱叙中说:”我氏系出慕容,世居新乡,由来久矣.”说明慕容氏在完之前已世居新乡.时新乡为县,其家在新乡县戒海社.世德碑又谓:”讳津府君,字巨川.自新乡徙卫城.”慕容津为完之父.这是新乡慕容氏居住地的一次变动.墓志铭载称:”至正乙酉九月十日,中奉大夫,侍御史卫郡慕公终于家公讳完.字完夫,世居新乡,徙于卫.”(卷五九.说明完时已移居卫城,即卫辉府城.该城”东魏时筑,历后周,隋,唐,宋,元因之”(卷三建置)即今卫辉市.就迁卫城时问而言,当以世德碑所记为确.(3)河南新乡慕完先世世系与其为宦者事略.世德碑载新乡慕氏世系,对慕容三藏至慕容先之间慕容氏世系没有涉及.所记从口开始.口子忆,忆于摅及五郎.此后分两支,摅子津,津子完,养子宁;女二:长赘周显忠,卫辉路判官,次适高德全.完三子:瑾,蚧,瓒,女三人,次适尚恪,宁及瑾,玢早亡.五郎子源,源子宥,宾,宪,尚,宣.宥子福兴.宾子瑛,琪,女一人,适李世英.瑛子钓,铎,鉴.琪子锡.宪子口,瑞,口,瑜,女一人,适张从政.宜子琏.本族人中为宦的有慕容口,慕容摅,慕容津,慕容宾,慕完,慕瓒6人.慕容口事略已如上述.慕容摅事逸不传,或因已津缘故,赠嘉议大夫,礼部尚书,轻车都尉,卫郡侯;夫人冯氏,赠敦煌郡夫人.慕容津,慕完父.此记其生平事略之大要:”讳津府君,字巨川,自新乡徙卫城.以学称.推为吏.岁壬辰,金亡,率老稚五百余口内附,明年夏,真定五路万户府知管补卫州提领案牍,累授卫州等处提领.至元十八年七月二日卒.寿八十有六.后以子贵,累赠嘉议大夫,礼部尚书,上轻车都尉.追封敦煌郡侯.夫人孟氏,蒋氏,追封敦煌夫人.今赠集贤院侍讲学士,中奉大夫,护军,卫郡公.两夫人皆封卫郡夫人.”津卒于元世祖至元十八年,即公元1281年.寿八十有六,可知其生年为金章宗承安二年,即公元1197年.慕容宾,慕容五郎孙,慕容源子,任新乡县课税官.(4)慕完的生平事略.慕完元史无传.世德碑中有二处述及慕完生平事略:一是”自参议中书省事,拜治书侍御史.至顺辛未,行台江南.”二是“完宪司察院礼部史,累官刑部尚书,特进中奉大夫,侍御史公十三而孤,家贫,夫人教之有法,读书以自立.慎重寡言笑,及试吏,有能声,在刑部重内之教必求,所以生之时,宰擅利以作威,独不为屈.治狱承允宽明,人咸附之.所以能历任显要,恩及祖,父,非偶然也.集闻方金亡.国家之初有中原,法令未周悉,征调系于长吏之重轻,郡公之仕,不出于州里间之,遂终其身.其阴德必有过人者.虽不后见于传,闻观于公之处,必行事,不足以见其为德哉!”成化河南总志?慕完传载:”新乡人.明敏有大志,累官侍御史,刑部侍郎,持法平允,端讼如流,为众所服.至顺问,封魏郡公.(卷九幕完传)正德新乡县志:”本县戒海社人.至元间,为礼部掾,历事有声,始授经历.4焦作大学学报2006年1月历擢参议中书省事,拜治书侍御史,升刑部尚书,持法乎允.决讼如流.至顺辛未,诏下敕封为卫郡公.”D2棚暮完侍<万姓统谱载:”慕完,新乡人.明敏有大志,累官侍御史,刑部侍郎.持法平允,决讼如流.为众所服.至顺问,封阙郡公.卷九幕完传惟墓志铭)所记较详:”公年十三而孤,贫不能卒儒业.习法家,即有声.由府宪史掾,礼部中台,若中书右司,除大都留守都事,改户部主事,以习爰书,移刑部,凡三年,调江西省都事.未行,改山东道廉访司经历,言卫士饱驰,马宜聚历,以绝散居之扰,乡民德焉.故事中书掾出,官从六品.仁皇痛惩吏弊,终考者降二等.至从七品止.俄以愚哲同滞,俾得展升.公始局于例,止官从仕郎.至是拜监察御史,即超授奉议大夫,转左司都事,佥燕南道廉访司事.盗牛者,改用重典,录其犯在命未以前者,仍以故典决之.获生者数十人.人为中丞御史台都事,擢江西道廉访副使.蕲黄囚有造伪币及夺人木者.屡赦,疑而不释,谳而俱释之.合肥有杀人而纵之者.执而正其罪.移燕南副使,在淮西言盗马牛法重,刑部议久不决.公为侍郎,始用大德轻典.迁右司郎中,又出为山东副使,刮弊惠穷,兴学督医,抑良为娼者四十七家,皆发而良之.历左司郎中,参议中书省事,江南行台治书侍御史,刑部尚书,燕南廉访司,有锦衣之赐.有司玩习,以法行之,得官币泪没者万余.定土风市物,不鬻掷钱口赌,盗讼以炽,悉禁绝之.拜治书侍御史,特命升侍御史.公白陈吏限从七层,升三品亦以幸矣,而又冒升二品,是幸门由完启也.不允.寻以父母殡浅土,请归治葬,久始得请,赐中统楮币一万五千缗.甫襄事,遣使赐上尊,召复职,力请休致,给半俸,终其身.寿七十有七.娶贾继李,皆卫郡夫人.”在今所见言及慕完生平事略材料里,这是最为翔实的.据此可知,其卒年为至正五年,即公元1345年.生年元世祖至元六年,即公元1269年.(5)慕完的子女.世德碑撰于顺帝至元二年,内云:”完三子:瑾,蚧卒,次瓒,女三人,次适尚恪.宁及二子俱亡.”其时慕完尚在世.墓志铭撰于至正乙酉完去世之后,内载:”子四人:瑾,蚧早卒.瓒以国子员为太祝,复以荫至今官.皆李出.一幼,未名.女三人:长适留守经历巴延,次适尚恪,次适行台御史孟为.孙一人文奴.”此铭晚于前者六年,故其子女有所不同.当以此铭为是.据此,在这六年期间,他又生一子,一孙,故其子四人,一幼,尚未取名,似为卒年所生.瓒为完第三子,<世德碑>只是说”瓒,前太常礼院太祝官.”<墓志铭>载:”瓒以国子员为太祝,复以荫至今官.”均为简略.因为其时慕瓒尚在世.今存<元奉训大夫毫州知州灵峰慕公碑,为其卒后陶质撰文,言其生平事略,内容完整:”公讳瓒,字君口(字迹模糊),灵峰其号也,世居卫郡.高祖忆,曾祖撼,祖津,父庄肃公完.前妣贾氏,继室李氏,俱封卫郡夫人.白幼聪敏,学问该赙,口问由国子生名公为太常礼仪院太祝,转捡禧总管府照磨,未几,庄肃公致政引年居卫.公以亲老,不欲远离,专意甘旨,用父命以门庭,受承直郎,彰德路总管府判官.佐理有法.职满.适新令之巽,授奉训大夫,知大名路浚州.壬午年,而庄肃公卒,服阙,再调知毫州视事,十二月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