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7、梦想的力量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凭借初读,了解“瑞恩的梦想是什么,是怎么实现的”,能概括地表述。2自主探究,从“激励自己、感化他人、拯救生命”这三个方面感受梦想的力量是无比巨大的。3通过比较,了解在列举选材时,只有关注全面性才更有说服力。4凭借书写“梦想格言”“歌曲欣赏”等,激活学生的梦想。教学重、难点:感受梦想的强大力量。教学过程一、补充阅读,引入情境1图文并茂,介绍非洲缺水情况。2了解了这些信息,你想说什么?二、初读课文,概览“梦想”1快速浏览课文,划找描写瑞恩梦想的句子。2汇报:我要给非洲的孩子挖一口井,好让他们有干净的水喝;我要让非洲的每一个人都能喝上干净的水。3读着这两句话,你有什么发现?4瑞恩的梦想实现了吗?文中哪个自然段告诉我们了?(课件出示:2001年3月,“瑞恩的井”基金会正式成立。一年以后,“瑞恩的井”基金会已经为非洲的8个国家打了30口水井。)5凭借读书卡,梳理“瑞恩的梦想实现之路”。三、研学探究,感悟“梦想” 生:再次默读课文,自主划找、品读、批注感悟:为什么说梦想的力量是无比巨大的?【板块一】激励自己 课件出示:瑞恩的第一项工作是为地毯吸尘。哥哥和弟弟都出去玩了,瑞恩干了两个多小时。妈妈“验收”后,往饼干盒里放了两元钱。几天后,全家人去看电影,瑞恩一个人留下来擦了两个小时窗子,又挣了两元钱。爷爷知道了瑞恩的梦想,雇他去捡松果;暴风雪过后,邻居们请他去帮忙捡落下的树枝;考试取得好成绩,爸爸给了他奖励瑞恩把得到的所有钱,都放进了那个饼干盒里。1请几名同学自由说说为什么说这段话能体现梦想的力量很大。2快速地圈一圈,瑞恩一共做了哪几件事?(吸尘、擦窗、捡松果、捡树枝、考好成绩得奖励)3联系实际:你们6岁时是怎么样的?4师:就这样,瑞恩坚为实现“挣足70元钱”这个梦想不懈努力着。同学们,这是瑞恩为了挣足70元钱做的所有事吗?其他的事写在哪里?(省略号里)。想一想,瑞恩还有可能在做什么事情?为什么不把这些事都罗列出来呢?5比较:假如选择“瑞恩扫地、洗碗、擦窗、洗衣服、洗袜子”这几件事来写好不好?(只有选择不同类型的典型事例,才会使文章更具说服力)6小结:有了梦想,就会不断激励自己,可见梦想的力量真的很大!【板块二】感化他人1你从哪里可以感受到梦想还可以“感化他人”?(概括梳理)2生结合句子谈感受:(预设:一周以后,瑞恩收到了一张25元的支票。没过多久,另外一张支票寄到了。从此以后,瑞恩不断接到捐款,在短短的两个月时间里,瑞恩筹齐了可以打一口井的钱。)3小结,营造冲突:既然是捐款,为什么才25元这么一点点呢?4补充阅读:了解捐款背后的故事;谈感受。课件呈现:美国德克萨斯的一个小女孩儿,听了瑞恩的故事后,寄来了17美元,她在信中写道:我为瑞恩感动。我也想去帮助别人。我把自己的头发卖掉了。但愿这些有用。一个叫珍妮丝的18岁女孩儿放弃了去听后街男孩的演唱会。而她已为此攒了7年钱。5小结:梦想的力量真大,它不仅可以激励自己,还可以感化他人。【板块三】拯救生命1师:同学们,经过瑞恩和各地朋友的努力,梦想终于实现了。瑞恩的第一口井终于打出来了。梦想的实现又为人们带来了什么呢?赶快到课文中去找一找。(带来了健康、快乐、幸福生活、生命等)2补充阅读:“瑞恩的井”在安格鲁社区投入使用两年多,附近的家庭陆续迁移进来,这个地区的人口和入学率有了惊人的增长。孩子们不用再每天花几个小时到很远的地方去背水,他们都开始上学读书;妇女们也不用整天为全家的吃水奔波,她们开始有时间种地,或者做些小买卖。到2002年春季,安格鲁小学里已经有了1250名学生,还有了300名中学生。清洁的水源对地区经济产生了很大影响。粮食和肉类市场扩大了,当地农民的收入提高了,居民大量迁入,为企业生产提供了更多的工人。3小结:梦想,可以拯救生命,梦想的力量真大呀!四、提升认识,升华情感1了解“瑞恩的井”后续情况,震憾心灵(课件呈现)2001年3月,“瑞恩的井”基金会正式成立。一年以后,“瑞恩的井”基金会已经为非洲的8个国家打了30口水井;2003年初,“瑞恩的井”基金会已经有750000加元,瑞恩已经帮助非洲挖了70口水井;2008年,“瑞恩的井”已在12个国家挖了266口井;435343个生命获益;世界各地的人们还在继续为“瑞恩的井”基金会捐款。瑞恩说:“我要为取得干净的水源而努力工作,直到我爸爸那个年纪。”2说感受,提升认识。3、生书写自己的梦想格言。4、在超越梦想歌声中畅谈“梦想格言”,激活梦想。教学反思:一直以来,针对略读课文教学,我都偏向于坚持两点:一是补充信息,扩大信息容量,帮助学生理解文本;二是感悟表达方法和题目的命题方式,并引导学生运用的习作中去。而今天这堂课下来,我没有任何异样的感觉,这是极不正常的。课上得好吗?那怎么几乎是我一个人在声嘶力竭?课上得差吗?课前没有试讲,也没有任何的交代,设计的流程基本完成。所以,麻木与课堂实施关系不大。我在思考教学设计的问题:第一次教梦想的力量,主要考虑的是专题的教学要求,设计既借鉴了特级教师虞大明老师的方案,也有个人对这个专题几篇课文内容和表达方面过滤出来的一些东西。那么,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的设置合不合理?第一次教梦想的力量,似乎没有考虑年级的因素,如果这篇课文编排在六年级,我可能也是这样去设计。那么,四个环节的过渡语言和所提问题的切入点定位是否过高了呢?我还在思考这篇文章的价值定位的问题。江菲发表在中国青年报上的梦想的力量原文,一直在困扰着我的设计。实话实说现场观众的困惑和质疑,沈阳大学杨松最后的沉默,其实是导致我迟迟拿不出设计的重要原因。我偏向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