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武邑中学2020届高三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_第1页
河北武邑中学2020届高三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_第2页
河北武邑中学2020届高三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_第3页
河北武邑中学2020届高三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_第4页
河北武邑中学2020届高三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9-2020学年高三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说明:1本试题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卷1至6页,第卷第6至12页2选择题答案涂在答题卡上,非选择题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在试卷和草稿纸上作答无效3考试时间150分钟,总分300分。第1卷 (选择题 共140分)一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24从血缘意义上说,受到祭祀的祖先应是本族群的直系先祖。然而春秋后,人们在祭祀祖先时,祖先已不单纯具有血缘上的意义。如出身于“夷狄”地区的舜与文王,因为他们的观念和行为合乎“中国”的规范,也成为公认的圣人,受到祭祀。这一变化A反映了宗法制遭到破坏 B推动礼乐制度的世俗化C加速王权与族权的分离 D有助于华夏民族的发展25荀子王霸曰:“岁终奉其成功,以效于君,当则可,不当则废。”商鞅之法推行“战斩一首者,赐爵一级,欲为官者五十石官。”这表明战国时期A官僚政治已出现 B实用人才得到重用C社会流动性加快 D兼并战争作用明显26西汉惠帝“复弛商贾之律”,鼓励盐铁民间生产。东汉和帝下诏“罢盐铁之禁,纵民煮铸,入税县官如故事”,终东汉之世,一直允许私人生产和销售盐铁。这反映出汉代A逐步放弃抑商政策 B通过行政手段促进工商业发展C盐铁自由经营形成 D工商业者地位得到根本性转变27清朝康熙帝积极尊尧舜之道,行孔孟圣学,黄宗羲没有“戎狄豺狼”的种族对立观念,而是认识到“今日能用士,而能行中国之道,则中国之主也”。这反映出A清初的思想界出现了一些民主的气氛 B黄宗羲对清初君主的统治表示了认可C清初统治者注重先秦儒家思想的传承 D黄宗羲要求限制君权的思想得以实践28太平天国运动之初,曾国藩指出:“今春既交,粤盗益复猖獗,西尽泗镇,东侵平梧,二千里中,几无一尺净土。推寻本原,何尝不以有司虐用其民,鱼肉日久,激而不复反顾? 盖太吏之泄泄(闲缺)于上,而一切废置不问者非一朝夕之故矣。”据此可知,曾国藩认为太天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是( )A自然灾害频仍B社会治安混乱C土地兼并严重D官吏贪暴腐败2918751878年的“丁戊奇荒”,造成1000余万人饿死,2000余万灾民逃荒。郑观应在上海募捐的同时提出构建符合近代中国国情的社会福利保障体系的主张,以官绅合力,以工代赈等多元化方式筹资,设立慈善机构,对灾民实施“教养兼施”。据材料可知A当时中国社会备荒机制不健全 B郑观应最早提出建立社会保障体系C清政府救灾与防灾措施较完备 D清政府借鉴西方慈善文化并已施行30新文化运动期间,钱玄同提出了“废孔学、废汉文、灭道教”等过激主张,陈独秀对此虽表理解但并不予支持,并公开声明:“像钱先生这种用石条压驼背的医法,本志同人多半是不大赞成的。”这反映出当时陈独秀A继续维护儒家学说统治地位 B理性批判中国传统文化C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改造社会 D有选择地吸收西方文明311977年7月邓小平复职后,相继接见了美籍华裔生物学家牛满江、数学家陈省身以及三位华裔诺贝尔奖得者丁肇中、李政道、杨振宁;1978年7月他又热情接见了由美国总统科学顾问弗兰克普雷斯率领最高规格的科学家代表团。这些反映出A科技领域成为我国走向开放的先导 B中美正式建交有利于科技间交流C改革开放推动了中美各领域的交往 D科技界交流加速消除了中美间分歧32古代奥林匹克赛会始于公元前776年,每四年举办一次,共举办了上千年。当时地中海沿岸的希腊各城邦都派出他们最好的运动员到奥林匹亚城,进行速度、力量和技巧等方面的比赛。据此可知,奥林匹克赛会A使希腊成为统一的政治实体 B强化了希腊人的集体认同感C加剧了希腊各城邦间的矛盾 D加强了古希腊与世界的联系33共产党宣言中写道:“资产阶级用来推翻了封建制度的那个武器,现在却对准资产阶级自己了”,“资产阶级不仅锻造了置自身于死地的武器,同时它还造就了将运用这武器来反对它自己的人现代的工人,即无产者。”以上论述A肯定了资本主义的积极作用 B指出工业革命促进了自由主义发展C宣告了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 D揭示生产力发展必将引发社会变革34有学者认为:“到19世纪中叶,大量数字说明工业革命造成的贫富距离在拉大,财富的分配极不合理。社会的人文纽带被工业化完全拧断。英国人花了好长时间才意识到,贫困不是客观规律,而是工业革命的失误。”对材料最准确的理解是A社会文明进步应注重社会整体均衡发展 B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贫富差距扩大C工业革命使西方国家加快了城市化进程 D工业革命的全部目标在于发展现代经济351871年,达尔文在人类的由来中安排了人类与整个动物生活有关的证据,断定“如果有谁不愿意像野蛮人那样把自然界的各种现象看作是支离破碎的,那他就不再能相信人类是一个单独的创造行为的成果”。达尔文旨在 A否定神创造世纪的理论 B论证自然选择法则的科学性C强调生物界各物种的联系 D反映了生物学取得显著成就 41.(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29年经济大危机使各国进出口大幅萎缩。1930年6月,美国国会通过了霍利斯穆特关税法案,提高了890种商品的进口税率。该法案引发了一场世界性的关税大战,法案一经实施即有33个国家提出抗议,7个国家采取报复措施。到1931年底,欧洲各国进口税比1929年提高60%100%,关税混战彻底动摇了资本主义世界自由贸易体制。摘编自高德步世界经济史材料二1952年中国成立对外贸易部,统一管理对外贸易,按经营商品实行分工,下设15个对外贸易专业进出口公司。各级外贸公司的盈利一律上缴中央财政,亏损亦由中央财政负担;国家制定对外贸易的指令性计划,一切外贸活动必须按照指令性计划进行。1984年中国政府正式推行贸易改革,简政放权,减少中央对贸易的集权控制。到1985年,只有约100种产品根据指令性计划出口。另外,有约100种产品根据指导性计划出口,国家只下达这些产品的总出口指标,其余产品全由市场决定。各省市和部委逐步被批准建立自己的外贸公司,广东和福建还享受一些特殊的外贸政策。1988年开始推行承包责任制,生产企业和外贸公司独立经营,自负盈亏。摘编自赵志芳中国工业化的历史变迁与对外贸易政策(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关税战的目的和影响。(10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政府在建国初期与20世纪80年代外贸体制的差异及原因。(15分)42.(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此画作于1912年4月20日,题为atwork on the great picture,收录此画者为此画注释:孙中山先生正心手相应注其全神于丹青颜曰“神州”其中一重要人物名曰“社会主义”下图意味深长使后之读革命史者阅之感慨神往。据一千九百十二年中国历史插画五十式幅注:图中画板下的英文单词为celestial utopia(乌托邦天堂)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试阐述该漫画的内涵并加以论述。 45.(15分)【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晚清之际,西方列强携海上之势东来,撞开中华国门,凯觑南海诸地,激起了晚清政府有识之士的海权意识。1902年,在清政府阻止日本对东沙群岛的谋夺行为后,两广总督张人骏派广东水师提督李准前往东、西沙群岛巡视勘察,“并伤海防总办刘冠雄,在该岛东沙岛设立旗台,派水师驻守。1910年分别设立“筹办西沙岛事务办”“管理东沙岛委员会”,同时增派驻守人员。政府派水师不断巡视洋面,1909年张人骏再派广东水师提督李准等巡视西沙群岛,对该群岛进行深入调查。李准等率领170余人乘伏波、深航、广金三艘军舰,6月5日到达西沙群岛。他们先后巡视了伏波、甘泉等14岛,对其地理地形、物产资源、有无泉水等情况逐一考察,军舰每到一处皆勒石命名、鸣炮升旗,重申中国主权。在这次巡视中,随船的测绘委员和海军测绘学堂学生绘制了西沙群岛总图和西沙各岛的分图,并对部分岛礁以官方名义重新命名,废除西方殖民者所起的岛礁名称,沿用渔民对一些岛礁的传统命名。这些举动使国际社会普遍承认西沙群岛为中国领土,各国航海之书都称其为中国领土。1907年两广总督张人骏与日本交涉东沙岛时,他搜集到许多有关东沙群岛属于中国的历史文献和图籍,如王之春的国朝柔远记等,让日本人哑口无言,只好承认东沙岛是中国领土。晚清政府维护南海权益之举,是与当时对国际法中有关领土主权的认识分不开的。摘编自郭渊晚清政府的海洋主张与对南海权益的维护(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政府维护南海权益的措施。(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政府维护南海权益的历史意义。(7分)46.(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二战后,德国多位总统和总理,在承认德国发动侵略战争的国家责任上,基本立场是一致的。日本政坛极少数有识之士曾明确承认日本在二战中发动侵略战争,但却遭到日本右翼势力攻击,或被现任首相否定。对欧洲国际军事法庭的“纽伦堡审判”,德国政坛高端官员至今未发表否定审判结果、为纳粹战犯开脱罪责的言论,还制定了禁止为纳粹战犯和侵略战争翻案的法律。1953年8月,日本通过对战争犯罪受刑者赦免的决议,陆续释放在东京审判中被判处监禁、仍服刑的13名甲级战犯以及其他战犯。此后又给予东条英机等7名甲级战犯,以“公务死亡”的抚恤待遇,将东条英机等7名甲级战犯牌位安置于靖国神社内,奉为日本的“靖国之神”“昭和殉国者”予以纪念。1985年5月8日德国总统魏茨泽克发表演讲:“5月8日是解放之日,我们大家从纳粹独裁统治下解放出来。”据此德国将二战纳粹德国投降日设为德国“解放日”,每年予以纪念。反观日本对二战的纪念,日本将其投降的1945年8月15日,称为“终战日”,而不称为“投降日”,德国较客观地书写二战史,向国民进行二战史教育,还与波兰、法国等国家建立联合编写历史教科书的机制。日本右翼势力篡改历史教科书是其歪曲事实的一贯伎俩。摘编自马海伟等德日对待二战的不同态度及原因剖析(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德日两国对待二战的不同态度。(7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德日两国对待二战态度不同的原因。(8分)47.(15分)【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玄奖(602-664年),唐代僧人,于贞观元年一人西行,十余年中,行程五万里,历经艰辛,到达印度佛教中心那烂陀寺求取真经。前后十七年学遍了当时大小乘各种学说,带回国600多部经论,与其弟子共翻译佛经1300多卷,与鸡摩罗什、真谛并称为中国佛教三大翻译家。由他口授而成的大唐西域记,记述了他西游亲身经历的110个国家及传闻的28个国家的山川、地邑、物产、习俗等,成为研究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典籍。鉴真(688-763年),唐代僧人,深明佛学,50余岁时,受日本邀请,决心东渡。他排除千难万险,历时12年,经6次努力,最终到达日本。鉴真是我国第一位到日本开创佛教律宗的大师,他弘扬佛法,传律授戒,纠正日本佛经中的错漏,是日本佛教走上正轨,便利了政府对佛教的控制。鉴真熟识医术,传播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留有鉴上人秘方一卷,因此,被誉为“日本汉方医药之祖,鉴真本人也是书法名家,其“请经书贴”被誉为日本国宝。此外,在建筑、雕塑、艺术乃至日常生活等方面,鉴真东渡对日本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摘编自袁行需等主编中华文明史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玄奘和鉴真远行的背景。(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玄奘和鉴真贡献的异同。(9分)历史参考答案24D【解析】从“出身于“夷狄”地区的舜与文王,因为他们的观念和行为合乎中国的规范,也成为公认的圣人,受到祭祀”说明了“夷狄”地区的舜与文王也成为了“中国”的祖先,促进了民族融合,有助于华夏民族的发展,故D项正确;宗法制遭到破坏主要体现为嫡长子继承制到破坏,材料中没有体现,故A项错误;礼乐制度的世俗化是指“礼”教与“乐”教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材料中没有体现,故B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涉及“族权”与“王权”的关系,故C项错误。25A【解析】从材料“岁终奉其成功,以效于君”“战斩一首者,赐爵一级,欲为官者五十石官。”中可以看出,战国时期选官标准发生变化,不是按照血缘关系,而是按照才能和军功,这表明战国时期官僚政治已经出现,故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选官标准的变化,没有体现出实用人才得到重视,故B项排除;材料反映的是选官制度变化,没有涉及到社会的流动,故C项排除;材料没有涉及到兼并战争,故D项排除。【点睛】“岁终奉其成功,以效于君”“战斩一首者,赐爵一级,欲为官者五十石官。”是解题的关键。26B【解析】从西汉惠帝鼓励盐铁民间生产,东汉一直允许私人生产和销售盐铁可知B项正确;“放弃抑商政策”、“ 盐铁自由经营” 、“工商业者地位得到根本性转变”三个说法均与汉代史实不符,ACD三项错误。27B【解析】康熙帝儒学治国让黄宗羲觉得他能“行中国之道,是中国之主”,可知B项正确;黄宗羲认可康熙的行为,与思想界的“民主”无关, A项不符合题意;“统治者”行孔孟圣学,不能说明其注重的是“思想传承”,C项错误;材料中既没有黄宗羲的“限制君权”思想,也没有康熙帝对这种思想的实践,D项错误。【点睛】黄宗羲反对君主专制,推崇儒学,体现了社会转型时期的思想界承古又萌新的特点。28D【解析】本题的解题关键词语是“推寻本原,何尝不以有司虐用其民,鱼肉日久,激而不复反顾? ”意思是说农民起义是因为官吏长时间鱼肉百姓,所以D项是正确项。自然灾害频仍材料无从体现,故A项错误;材料强调官吏本身的不作为造成民众参加太平天国运动,社会治安混乱是其表现,故B项错误;土地兼并严重材料无从体现,故C项错误。29A【解析】从材料“18751878年的丁戊奇荒,造成1000余万人饿死,2000余万灾民逃荒”中可以分析出,“丁戊奇荒”造成了社会大的灾荒,这说明当时清政府的社会备荒制度不完善,救灾和防灾措施不完善,故A项正确,C项错误;B项说法错误,错在“最早”;D项说法错误,错在“已施行”。点睛:材料“18751878年的丁戊奇荒,造成1000余万人饿死,2000余万灾民逃荒”是解题关键信息;从中分析出答案。30B【解析】据材料针对钱玄同提出了“废孔学、废汉文、灭道教”等过激主张,陈独秀对此虽表理解但并不予支持,这表明陈独秀肯定钱玄同反封建的热情,但认为“废孔学、废汉文、灭道教”的主张过激,因此可以判断,陈独秀对传统文化理性批判,B正确;据所学可知,在新文化运动期间,陈独秀宣传民主、科学,提倡新道德,这与当时儒家学说是不一致的,A错误;据材料没有体现马克思主义学说,C错误;材料说的是对中国传统文化,没有涉及对西方文明的态度,D错误。31A【解析】邓小平复出后首先在科技教育领域中采取了一系列新措施,包括会见美籍华裔科学家和美目科学家代表团等,事实上表明科技领域已成为我国走向对外开放的先导,A项符合题意;中美正式建交于1979年,时间不符,B项不符合题意;1978年12月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时间不符,C项不符合题意;中美间分歧不会因为科技界交流而消除,故D不符合题意。32B【解析】古希腊由若干城邦国家组成,并非统一的政治实体,排除A;奥林匹克赛会可以增进希腊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缓解希腊各城邦间的矛盾,强化了希腊人的集体认同感,排除C,选B;因为参与奥林匹克赛会的主要是地中海沿岸的希腊各城邦,参与范围狭小,不能说加强了古希腊与世界的联系,排除D。33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主义制度战胜了封建制度,工业革命进一步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同时资本主义的弊端也暴露出来了,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因此在材料中说“它还造就了将运用这武器来反对他自己的敌人现代的工人,即无产者”,从而资本主义国家进行一系列的改革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故D选项正确;材料内容揭示了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而“同时它还造就了将运用这武器来反对他自己的敌人现代的工人,即无产者”,可推知材料体现了资本主义制度存在的问题而不是肯定资本主义的积极作用,故A选项错误;自由主义指的是追求保护个人思想自由的社会、以法律限制政府对权力的运用、保障自由贸易的观念、支持私人企业的市场经济,材料内容没有体现自由主义内容,故B选项错误;材料内容体现了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会带动无产阶级力量的壮大,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必将引发社会变革,没有提到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故C选项错误。34A【解析】从材料中的“英国人花了好长时间才意识到,贫困不是客观规律,而是工业革命的失误”来看,英国人认识到工业革命带来的贫富分化现象是不正常的,即社会文明进步应当注重社会整体均衡发展。故答案为A项。材料反映的是英国人对贫富分化现象严重的反思,排除B项;材料没有反映工业革命对城市化进程的影响,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英国人认识到贫富分化是工业革命的失误,即认为工业革命应推动社会整体均衡发展,排除D项。35A【解析】据材料信息“不能再相信人类是一个单独的创造行为的成果”可知,达尔文的进化论学说否定了神创论,故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自然选择法则,故B项错误;达尔文的论断并非强调生物界各物种的联系,故C项错误;达尔文的进化论学说也不能说明生物学取得显著成就,故D项错误。41.42、【答案】内涵:本图反映了中华民国成立以后,孙中山先生希望通过“民生主义”建设民国,构建一个理想的乌托邦。(3分)阐述:1905年,同盟会建立,孙中山先生提出三民主义思想。其中民生主义是指社会革命,其内容是“平均地权”“核定地价、上涨归公”。孙中山吸收了西方资产阶级革命后出现社会问题的经验教训,提出社会革命与政治革命并重,在民国建立后用民生主义来指导民国建设、发展民生,希望“毕其功于一役”。但民生主义没有反映农民对土地的迫切愿望,无法满足农民对土地的要求,资产阶级的革命纲领没能改变中国近代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无法完成民族独立和富强的革命任务(9分)【解析】作为论证题型,解题时首先要明确要求,即“阐述该漫画的内涵”并对其进行评述。通过阅读,可根据材料孙中山绘制的“神州”蓝图,及其中一重要人物 “社会主义”和“意味深长使后之读革命史者阅之感慨神往”等信息,结合所学找到中心问题:这幅图中关注的是中华民国成立后的国家建设和孙中山的民生主义理念。然后在解答时注意开门见山地阐述主题,也就是图片的内涵。接下来结合所学知识,对1912年的民生主义进行解读和评价,从题目所要求的“述”,进而对这一观点的产生、本质和作用进行辩证的“论”。在回答时需要注意按要求分步骤书写,从内涵、概念到其因果利弊,论从史出,逻辑清晰,用词准确。45.【答案】(1)主张:设置机构,实行行政管辖;军事巡视,表明主权;寻找历史证据,强化主权归属;绘制地图,重新命名,强化国人海权意识。(2)历史意义:收回部分国家主权;有利于外交的近代化;为后世维护国家主权提供历史依据。【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中“派广东水师提督李准前往东、西沙群岛巡视勘察”可概括为实行军事巡视,表明主权;“1909、1910年分别设立“筹办西沙岛事务办”“管理东沙岛委员会”,同时增派驻守人员”体现晚清政府设立机构,实行行政管辖;根据“随船的测绘委员和海军测绘学堂学生绘制了西沙群岛总图和西沙各岛的分图,并对部分岛礁以官方名义重新命名”概括为绘制地图、重新命名,强化国人海权意识;“搜集到许多有关东沙群岛属于中国的历史文献和图籍”体现了寻找历史证据,强化主权归属。第(2)问,可以从对当时和长远两个角度分析历史意义。首先有利于收回部分国家主权;从材料中“晚清政府维护南海权益之举,是与当时对国际法中有关领土主权的认识分不开的”可见,有利于外交的近代化;从长远角度来看,可以为后世维护国家主权提供历史依据。【点睛】近几年全国新课标卷的改革题一般都由两问组成。第(1)问基本上都是归纳改革的措施,第(2)问大都是分析改革的作用、影响。归纳措施时主要从材料中提取关键信息作答,分析影响时一定要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46.【答案】(1)态度:在承担战争责任方面:德国承认发动侵略战争的责任,日本右翼势力回避战争的侵略性;在对待军事法庭的审判方面:德国肯定并维护军事法庭的审判结果,日本否定审判结果并挑战审判的公正性,包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