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北省宣化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一、单选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36.0分)1. 下列关于蛋白质组成的细胞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A. 由蛋白质和糖类组成的结构具有识别信号分子的作用B. 由蛋白质和DNA组成的结构具有遗传信息载体的功能C. 由蛋白质和RNA组成的结构具有合成蛋白质的功能D. 由蛋白质和脂质组成的结构具有流动性的功能特点2. 下列实验中的试剂不必混合后再使用的是()选项实验名称试剂1试剂2A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CuSO4溶液NaOH溶液B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分布甲基绿吡罗红C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CaCO3SiO2D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盐酸酒精A. AB. BC. CD. D3. 将酵母菌置于下列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测得细胞呼吸产生的CO2量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 在一定条件下,酵母菌的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能同时产生CO2B. 在一定范围内,随温度升高细胞呼吸速率加快C. 20条件下,酵母菌在前6小时消耗的葡萄糖的量一定比后6小时消耗的多D. 40条件下,培养酵母菌6小时,培养液中葡萄糖可能已经被消耗完4. 下列关于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 参与体液调节的化学物质需要体液传送,而神经调节不需要B. 神经系统的某些结构也能释放激素C. 单细胞动物和一些多细胞低等动物只有体液调节D. 神经系统既能调控激素调节,又受激素调节的影响5. 研究人员调查了某湖泊某种鱼的数量、体色基因(S-s)和鳍形基因(Q-q)频率,统计数据如表,下列错误叙述的是()数量(条)SQ2010年400026%66%2012年395026%63%2014年320025%48%2016年210027%32%A. 2010年时鱼种群的基因库与2016年相等B. 影响鱼的数量减少的基因可能是Q基因C. 2014年时,基因型为s的鱼数量约为1800条D. 标志重捕法调查鱼种群密度时,发现第二次捕捞更难,则鱼的实际数值小于计算数值6. 果蝇的体色和眼色各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利用“灰身红眼灰身红眼”研究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F1雌蝇中出现了黑身,雄蝇中白眼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体色和眼色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B. F1雌蝇中不会出现白眼果蝇C. F1雄蝇中黑身果蝇占D. F1随机交配,则F2雌蝇中灰身果蝇占、雄蝇中白眼果蝇占二、探究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59.0分)7. 某同学以菠菜的绿叶为材料,制备了完整叶绿体悬浮液,并均分为两组,进行如下实验:组别加入物质条件实验现象A组DCPIP溶液适宜温度和光照等条件产生气泡,DCPP溶液变为无色B组适量磷酸、NaHCO3(CH2O)/C3比值增高(注:DCPIP氧化态为蓝紫色,被还原后为无色。)请分析回答:(1)分离获得完整叶绿体需要用到的方法是_和过滤。(2)A组气泡中成分是_,DCPIP溶液由蓝紫色变无色的原因是_。(3)B组(CH2O)/C3比值增高原因是磷酸有利于光反应阶段中_(过程),进而促进暗反应中_(过程)。8. 某种致病性极强的细菌外毒素由a和B两个亚单位组成,其中B亚单位无毒性,但能促进亚单位进入小肠上皮细胞发挥毒性,导致肠黏膜细胞分泌大量的HCO3-、水等进入肠腔而发生剧烈腹泻、代谢性酸中毒(血浆pH7.35)。请回答下列问题:(1)外毒素进入宿主细胞后引起_免疫,感染的宿主细胞的被清除过程属于细胞生命历程中的_过程。(2)研制疫苗时,可选择该细菌的减毒外毒素或_(填“a”或“B”)亚单位。(3)根据题中信息可知,人体发生代谢性酸中毒的原因是:_,导致代谢产生的酸性物质(如无氧呼吸产生的_等)无法被缓冲对中和。9. 研究发现,鸽群越大越能在较远的距离发现猛禽接近,及早逃飞。请回答:(1)鸽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_,其中鸽群的性别比例是通过影响_来间接影响该特征的。(2)请推测:鹰对鸽群发起攻击的成功率与鸽群的密度成_(“正相关”、“负相关”)。(3)若鹰的数量上升,则鸽群数量可能的变化是_,这体现了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作用是_。10. 用野生型果蝇培育出两个果蝇突变品系-黑檀体和黑条体,两个品系都是由于染色体上基因隐性突变所致,且这2个突变品系与野生型都只有一对等位基因存在差异。请回答:(1)选择_果蝇通过一次杂交判断这对相对性状的遗传方式,若实验预期为_,则可推测野生型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2)经大量实验,实验结果不支持上述推论。为进一步确定突变品系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关系,可利用黑檀体和黑条体果蝇杂交,统计子代的性状及分离比。若F1未出现野生型,则可以推测黑檀体与黑条体基因的关系是_基因。若F1表现为野生型,F2野生型和突变型的比例接近于_,可知控制黑檀体与黑条体的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若F1表现为野生型,F2野生型和突变型的比例接近于_,说明控制黑檀体与黑条体的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注:不考虑交叉互换)11. 淀粉酶可以通过微生物发酵生产。某科研小组想利用诱变育种的方法获得淀粉酶高产菌株,从而提高酶的产量。实验步骤:第一步:将菌株分为两组,甲组用一定剂量的诱变剂处理,乙组不处理做对照。第二步:配置_(固体、液体)培养基,该培养基的碳源应为_。第三步:将甲、乙两组的菌株采用_方法进行接种,以便使菌落分布较均匀,然后放在相同且适宜条件下培养。第四步:菌落形成后加入_染色,比较两组菌株菌落周围透明圈的大小。预期实验结果:a若甲组中绝大多数菌落周围的透明圈大小与乙组相同,则说明诱变具有_。b若_,则说明诱变具有不定向性。从甲组培养基中筛选菌落周围透明圈最_的菌株进行鉴定。2018年11月一对基因编辑先天免疫艾滋病的双胞胎婴儿在中国诞生。其基因编辑免疫艾滋病的原理:CCR5基因是HV病毒入侵机体细胞的主要辅助受体之一,通过基因敲除技术让CCR5基因失效,从而产生对支滋病的免疫作用。该成果有望让那些感染艾滋病毒的夫妇有机会生一个能免于感染艾滋病的孩子。请回答:(1)CCR5基因在_(“T细胞”、“B细胞”、“T细胞和B细胞”)中能表达。(2)医学专家首先要卵子捐献者注射_,已获得足够数量的卵子。在体外受精前,需要对精子进行_处理。(3)基因敲除是把Cas9蛋白和特定的引导序列通过_技术导入到还处于单细胞的受精卵里,使CCR5基因失效。(4)早期胚胎发育的过程大致为:受精卵_囊胚原肠胚,囊胚中的_层细胞将发育成胎膜和胎盘。(5)中国政府对设计试管婴儿的态度是:_。答案和解析1.【答案】D【解析】解:A、细胞膜外侧蛋白质与多糖结合形成糖蛋白,具有识别信息分子的作用,A正确; B、染色体是由蛋白质和DNA组成的,染色体是遗传信息的主要载体,B正确; C、核糖体是由蛋白质和RNA组成的,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C正确; D、蛋白质和脂质组成的生物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功能特点是选择透过性,D错误。 故选:D。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和体现者,有的蛋白质是结构蛋白,有的蛋白质具有运输功能,有的蛋白质具有催化功能,有的蛋白质具有调节功能,有的蛋白质具有免疫功能。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理解蛋白质功能多样性,举例说明结构蛋白的功能,区分生物膜的结构特点和功能特点,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并结合实例进行分析、推理、判断。2.【答案】C【解析】解:A、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产生砖红色沉淀,需要将试剂1和试剂2混合后使用,错误;B、观察DNA和RNA的分布,需要使用甲基绿吡罗红混合后染色,DNA可以被甲基绿染成绿色,RNA可以被吡罗红染成红色,错误; C、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CaCO3的作用是防止叶绿体中色素分子被破坏,SiO2的作用是帮助研磨,两者不必混合,分别加入即可,正确; D、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的解离液:混合的盐酸和酒精,它们会把细胞杀死,并使染色体中DNA与蛋白质的联系削弱使之分开,错误。 故选:C。提取光合色素试剂的作用: 用天平称取5 g绿色叶片,剪碎,放入研钵中。向研钵中放入少量二氧化硅和碳酸钙,加入10 mL无水乙醇(也可用丙酮),迅速、充分地研磨。在玻璃漏斗基部放一块单层尼龙布,将漏斗插入试管。将研磨液倒入漏斗,及时用棉塞塞严盛有滤液的试管。 剪碎和加二氧化硅的作用:利于研磨充分 加入碳酸钙的原因:防止色素破坏。研磨时会破坏溶酶体,溶酶体里面的有机酸会流出来而色素中有Mg,碳酸钙能和酸反应,防止酸和镁反应,破坏了色素。 加入无水乙醇(丙酮)的原因:光合色素易溶于无水乙醇等有机溶剂中,可以用无水乙醇提取绿叶中的光合色素。 迅速研磨:防止乙醇挥发和色素的破坏。 单层尼龙布的作用:过滤、去除杂质。 用棉塞塞严的原因:防止乙醇(丙酮)挥发、提取液变少、变干。考查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分布、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试剂的使用方法。3.【答案】C【解析】解:A、在一定条件下,酵母菌能进行无氧呼吸,也能进行有氧呼吸,CO2产生的场所分别为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A正确; B、一定温度范围内,呼吸酶的活性随着温度升高而升高,细胞呼吸速率随之加快,B正确; C、20下,随着CO2产生量的增多,酵母菌无氧呼吸速率增大,不知道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的比率,因而无法确定消耗的葡萄糖量,C错误; D、40条件下,6h和12h产生的CO2量相同,所以可能是葡萄糖被消耗完,D正确。 故选:C。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微生物,在氧气充足的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在无氧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氧气不充足时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酵母菌有氧呼吸的反应式是:C6H12O6+6O2+6H2O6CO2+12H2O+能量, 无氧呼吸的反应式是:C6H12O62CO2+2C2H5OH+能量。有氧呼吸第二阶段产生二氧化碳,场所在线粒体基质,无氧呼吸酵母菌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场所是细胞质基质,故有氧与无氧条件下酵母菌均可产生二氧化碳。4.【答案】A【解析】解:A、参与体液调节的化学物质需要体液传送,神经调节过程中神经递质的传递也需要组织液的传送,A错误; B、神经系统的某些结构也能释放激素,如下丘脑的神经分泌细胞能分泌抗利尿激素和促激素释放激素,B正确; C、单细胞动物和一些多细胞低等动物没有形成神经系统,所以不存在神经调节,只有体液调节,C正确; D、神经系统既能调控激素调节,又受激素调节的影响,D正确。 故选:A。1、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比较: 比较项目神经调节体液调节作用途径反射弧体液运输反应速度迅速较缓慢作用范围准确、比较局限较广泛作用时间短暂比较长2、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之间的关系:一方面大多数内分泌腺都受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另一方面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本题考查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区别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考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注意相近知识点的总结;明确生命活动调节以神经调节为主,难度不大。5.【答案】A【解析】解:A、由表格信息可知,2010年和2016年的种群数量不同,因此基因库大小不同,A错误; B、由表格可知,在这几年中S基因频率几乎不变,Q的基因频率逐渐降低,因此种群数量减少的原因可能是Q基因,B正确; C、由于这几年中S、s的基因频率相对稳定,因此存在遗传平衡,S=25%,s=75%,ss的基因型频率是75%75%,2014年ss的数量是320075%75%=1800,C正确; D、标志重捕法调查鱼种群密度时,发现第二次捕捞更难,第二次捕获的标记个体数目减少,估算值偏大,鱼的实际数值小于计算数值,D正确。 故选:A。种群基因库是指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有的基因数,基因库大小与种群数量有关;基因频率是种群基因库中某基因占该基因及其等位基因的比例,自然选择通过定向改变种群基因频率而使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进化。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理解基因库、基因频率的概念,学会应用遗传平衡计算基因型频率,理解掌握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的误差分析,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并结合表格信息进行推理、判断。6.【答案】D【解析】解:A、由于控制体色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而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所以体色和眼色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A正确;B、由于父本是红眼,所以F1雌蝇中不会出现白眼果蝇,B正确;C、F1雌蝇中出现了黑身,说明亲本灰身都是杂合体,则F1雄蝇中黑身果蝇占,C正确;D、亲本的基因型是AaXBXb和AaXBY,F1中A的频率为,a的频率为,B的频率为,b的频率为,F1随机交配,则F2雌蝇中灰身果蝇占,雄蝇中白眼果蝇占,D错误。故选:D。假设体色的基因是A、a,控制眼色的基因是B、b,灰身红眼()与灰身红眼()杂交,F1雌蝇中出现了黑身,雄蝇中白眼占,出现了性状分离,说明灰身对黑身为显性,红眼对白眼为显性;又眼色有性别差异,说明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亲本的基因型是AaXBXb和AaXBY。本题考查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和伴性遗传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7.【答案】离心 O2 光反应阶段产生的H使DCPIP还原 ATP的形成 C3的还原形成(CH2O)【解析】解:(1)分离获得完整叶绿体需要用到的方法是差速离心和过滤。(2)A组可以进行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气泡中成分是O2,DCPIP氧化态为蓝紫色,被还原后为无色溶液,DCPIP由蓝紫色变无色说明被还原了,原因是光反应阶段产生的H使DCPIP还原。 (3)B组(CH2O)/C3比值增高原因是磷酸有利于光反应阶段中ATP的形成,进而促进暗反应中C3的还原形成(CH2O)。ATP的形成需要游离磷酸,适量磷酸能够加快光反应的速率,生成ATP供暗反应使用,因此实验组中光反应速率高,ATP生成多,促进暗反应中(CH2O)合成。 故答案为: (1)(差速)离心 (2)O2 光反应阶段产生的H使DCPIP还原 (3)ATP的形成C3的还原形成(CH2O)因为该实验分为两组,一组为实验组,另一组为对照组,并仅在实验组中加入适量适量磷酸、NaHCO3,所以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适量磷酸、NaHCO3对光合作用的影响。获取细胞器叶绿体需要先破碎细胞,然后用差速离心和过滤将其分离出来、磷酸有利于光反应ATP的形成,NaHCO3可以分解产生CO2、充足的ATP会促进暗反应的C3还原形成(CH2O)。本题考查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之间的关系,光反应和暗反应的之间的关系,要结合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观点去理解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8.【答案】细胞 细胞凋亡 大量的HCO3-分泌到肠腔 乳酸【解析】解:(1)因为细胞外毒素亚单位进入小肠上皮发挥毒素,因此会引起细胞免疫,感染的宿主细胞的被清除过程属于细胞生命历程中的细胞凋亡过程。 (2)根据提供信息已知,有毒,没有毒,但是能够使得进入细胞并产生严重的后果,所以制备疫苗时应选毒素的亚单位。 (3)根据题中信息可知,人体发生代谢性酸中毒的原因是:大量的HCO3-分泌到肠腔,导致代谢产生的酸性物质(如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等)无法被缓冲对中和。 故答案为: (1)细胞 细胞凋亡 (2) (3)大量的HCO3-分泌到肠腔 乳酸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区别: 源头不同:体液免疫源头是B细胞,细胞免疫源头是T细胞。 作用物质或细胞不同:体液免疫的作用物质是特异性抗体,细胞免疫的是效应T细胞和淋巴因子。 作用对象不同:体液免疫的作用对象是侵入内环境中的抗原,细胞免疫的是被抗原侵入的宿主细胞(即靶细胞)。 作用方式不同:体液免疫的作用方式是浆细胞产生的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细胞免疫的作用方式有两种: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促其裂解淋巴因子,促进免疫细胞发挥作用。此题主要考查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难度适中。9.【答案】种群密度 出生率 负相关 先下降后上升,最后趋于稳定 信息能调节生物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解析】解:(1)鸽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种群密度,其中鸽群的性别比例是通过影响出生率来间接影响该特征的。 (2)鸽群越大越能在较远的距离发现猛禽接近,及早逃飞,可见鹰对鸽群发起攻击的成功率与鸽群的密度成负相关。 (3)鹰的数量上升,会导致鸽子数量下降;鸽子数量下降会导致鹰的数量下降;最后二者的数量都会区域稳定,故鹰的数量上升,则鸽群数量可能的变化是先下降后上升,最后趋于稳定。这体现了生态系统的信息能调节生物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的作用。 故答案为: (1)种群密度 出生率 (2)负相关 (3)先下降后上升,最后趋于稳定 信息能调节生物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一、种群:在一定空间和时间内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种群是生物进化和繁殖的基本单位。 二、种群的特征: (1)数量特征(核心问题): 种群密度: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决定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因素; 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一般根据年龄结构) (2)空间特征:指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布局。 (3)遗传特征:遗传的单位,繁殖的单位。本题考查了种群的特征,生态系统的功能等知识点,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难度适中。10.【答案】野生型雄性和黑檀体雌性 子代雄性都为黑檀体(或黑条体)、雌性都为野生型 等位 9:7 1:1【解析】解:(1)已知条件野生型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X之上,说明这个隐性突变在性染色体上,使用测交的方法,杂交方式如下述操作,野生型雄性与黑檀体(或黑条体)雌性实验,结果预期就应当是子代雄性都为黑檀体(或黑条体)、雌性都为野生型。 (2)已知野生型基因不在X染色体上,而是在常染色体上,利用黑檀体和黑条体果蝇杂交: 若F1未出现野生型,则可以推测黑檀体与黑条体基因的关系是互为等位基因。 若F1表现为野生型,控制黑檀体与黑条体的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则F2野生型和突变型的比例为9:7。 若F1表现为野生型,控制黑檀体与黑条体的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F2野生型和突变型的比例为1:1。 故答案为: (1)野生型雄性和黑檀体(或黑条体)雌性 子代雄性都为黑檀体(或黑条体)、雌性都为野生型 (2)等位 9:7 1:11、研究性状:基因的分离定律:1对;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2对或n对(n2)。 2、等位基因对数:基因的分离定律:1对;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2对或n对。 3、等位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基因的分离定律:位于1对同源染色体上;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分别位于2对或2对以上同源染色体上。 4、细胞学基础(染色体的活动):基因的分离定律: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交叉互换。 5、遗传本质:基因的分离定律:等位基因分离: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重组互不干扰。 联系: 在形成配子时,两个基因定律同时其作用。在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上等位基因都要分离;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分离定律是最基本的遗传定律,是自由组合定律的基础。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或称基因的独立分配定律,是遗传学的三大定律之一(另外两个是基因的分离定律和基因的连锁和交换定律)。它由奥地利遗传学家孟德尔经豌豆杂交试验发现。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上决定相对性状的基因在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本题主要考查基因分离与自由组合定律,基因的分离定律研究的是1对性状;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研究的是2对或2对以上独立遗传的性状,解答本题时可根据实验结果逆推实验步骤。11.【答案】固体 淀粉 稀释涂布平板法 碘液 低频性 甲组中极少数菌落周围的透明圈与乙组相比变大或变小 大【解析】解:要获得淀粉酶高产菌株,选择培养基中的碳源应为淀粉,并且选择培养基一般为固体培养基。将甲、乙两组的菌株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方法进行接种,以便使菌落分布较均匀,然后放在相同且适宜条件下培养。碘液可以鉴定淀粉,菌落形成后加入碘液染色,比较两组菌株菌落周围透明圈的大小。 a若甲组中绝大多数菌落周围的透明圈大小与乙组相同,则说明诱变具有低频性。 b若甲组中极少数菌落周围的透明圈与乙组相比变大或变小,则说明诱变具有不定向性。 产生的淀粉酶越多,淀粉分解量越高,因此从甲组培养基中筛选菌落周围透明圈最大的菌株进行鉴定。 故答案为: 固体 淀粉 稀释涂布平板法 碘液 低频性 甲组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石材矿山安全责任合同规范文本
- 2025新版停车场租赁合同协议
- 2025合同样本:股权质押合同官方范本
- 2025商品房买卖合同模板
- 多项目管理规划标准化工具
- 回填土施工协议
- 叙事作文跑步比赛300字14篇范文
- 工厂设备采购及安装维护协议
- 小区装修管理培训课件
- 产品委托加工协议书样板
- 2025年课标卷高考地理真题(解析版)
- 《劳动与技术》一年级上册教案
- 2024年湖南省双峰县卫生局公开招聘试题带答案
- 英语教学课件Unit1 SectionB 3a-self-check课件人教九年级Unit 1 How can
- 2025年内江市中考数学试题卷(含答案)
- 20G361预制混凝土方桩
- 2025届新高三开学摸底考试卷-化学(14+4模式)(新高考解析版)
- 极地平流层云形成与臭氧损耗-洞察阐释
- DB31/ 642-2012金属热处理加工工序能源消耗限额
- 2025四川农商联合银行信息科技部社会招聘笔试历年典型考题及考点剖析附带答案详解
- 五年级安全家长会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