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第三单元教案_第1页
小学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第三单元教案_第2页
小学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第三单元教案_第3页
小学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第三单元教案_第4页
小学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第三单元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 学科 第10 册第 3单元 设计者: 杨新跳 2016年4/5月 小学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第三单元教案单元主题: 巨龙腾飞教材分析:本单元由高峡出平湖西部大开发日新月异的交通3篇课文组成。第1课高峡出平湖,通过三峡工程的成功建设,说明目前我国的经济实力、综合国力已达到相当的水平,同时,通过对长江母亲河的回顾与展望,说明了三峡工程造福于人类的伟大意义。第2课西部大开发重在让学生了解西部地区,认识开发西部地区的重要意义,懂得实施西部大开发是党中央实现全中国共同富裕的伟大举措。第3课日新月异的交通则告诉我们,交通有着悠久的历史,又是与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有着密切的关系,让学生认识身边交通的发展并将交通的学习进一步向更多样的交通工具以及古今交通变化等方面拓展,从而从历史发展的进程中理解交通与人们生活方式、交往方式的关系。教学目标:1.了解三峡工程的概况,知道三峡工程是祖国建设中的一项伟大成就,它具有防洪、发电、航运等综合功能。2.引导学生关注三峡工程,收集相关资料,认识三峡工程建设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3.知道西部地区包括的12个省、市、自治区,了解西部风景优美且蕴藏着宝贵的自然资源。4.了解西部地区人民生活还不富裕,懂得开发西部是为了协调东西部的平衡发展,使东西部获得双赢,其最终目的是真正实现全国人民共同富裕。5.培养学生收集、运用资料的能力。6.初步知道我国交通发展上的巨大变化,感知交通与经济、生活的密切联系,了解家乡四小时公路交通圈。7.感受祖国交通迅速发展,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8.能看懂简单的交通图。教学重点:1.了解三峡工程的概况,知道三峡工程是祖国建设中的一项伟大成就,它具有防洪、发电、航运等综合功能。2.初步知道我国交通发展上的巨大变化,感知交通与经济、生活的密切联系,了解家乡四小时公路交通圈。3.感受祖国交通迅速发展,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4.知道西部地区包括的12个省、市、自治区,了解西部风景优美且蕴藏着宝贵的自然资源。教学难点:1. 初步知道我国交通发展上的巨大变化,感知交通与经济、生活的密切联系,了解家乡四小时公路交通圈。2.引导学生关注三峡工程,收集相关资料,认识三峡工程建设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3. 让学生理解三峡船闸通航的过程。教学准备:1.收集相关三峡工程的资料,2. 了解西部风景优美且蕴藏着宝贵的自然资源。3. 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交通飞速发展的现状4.教学课件。教学时间:6课时计课时:1314课时1. 高峡出平湖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三峡工程的概况,知道三峡工程是祖国建设中的一项伟大成就,它具有防洪、发电、航运等综合功能。2.过程与方法:了解三峡工程的概况,知道三峡工程是祖国建设中的一项伟大成就,它具有防洪、发电、航运等综合功能。3.情感与态度:引导学生关注三峡工程,收集相关资料,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教学重点: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为建立新中国浴血奋战的英勇事例。教学难点:了知道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教学准备:.1.收集相关三峡工程的资料,. 2.教学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录像导入1.教师播放三峡大坝合龙等反映三峡历史瞬间的录像。2.学生交流感受。二、了解三峡1.三峡工程曾经是几代人的强国之梦。你知道哪几位伟人提出了他们对三峡的伟大设想?为什么这些伟大的设想直到1994年才真正开始实行?2.交流。3.小结:正是由于综合国力的日益增强,才使三峡工程这个伟大的梦想得以实现。 三、船过三峡1.同学们一定知道语文课中的有一篇课文船过三峡吧,还记得课文中是怎样来描写三峡的水的急和船的险吗?2.这么急的水船要过三峡是多么危险,那么,科技人员是怎样让万吨巨轮通过三峡的呢? 学生小组交流。3.小组演示船闸通航的过程。4.观看三峡船闸通航过程的录像。学生思考演示是否正确。5.学生交流观看录像后的感受。四、课外延伸1.参观家乡的水利工程。2.学生向家人讲述三峡船闸通航的过程。 第二课时一、谈话引入 长江是我国的第一大河,它是孕育中华民族古老文明的摇篮,可是千百年来,它也给我们炎黄子孙带来了无穷的灾难。二、回望母亲河1、生阅读教科书中的内容,划出数据,想想从中得到的信息。2、同学们,再让我们亲临洪灾的现场,去体会长江曾经给人们带来的灾难。学生观看反映长江洪灾的录像。3、学生谈感受。4、学生交流长江作为“黄金水道”的作用并没有发挥到最大的原因。5、教师引导学生交流兴建三峡工程的作用。三、展望母亲河1、三峡工程的投入既能治理长江的洪水灾害,又能发挥巨大的经济效益。2、学生自学教科书中“展望母亲河”的内容。3、小组交流三峡工程带来的经济效益。 (1)发电。 (2)使长江成为名副其实的“黄金水道”。 (3)带动长江三峡库区的经济。新|课 |标 |第 |一| 网四、总结板书设计: 1、高峡出平湖 (1)防洪,(2)发电,(3)航运, (4)其他(如旅游、环保等)教学反思 累计课时:1516课时2.西部大开发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西部地区包括的12个省、市、自治区,了解西部风景优美且蕴藏着宝贵的自然资源。2.过程与方法:了解西部地区人民生活还不富裕,懂得开发西部是为了协调东西部平衡发展,使东西部获得双赢,其最终目的是真正实现全中国共同富裕。3.情感与态度: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教学重点:了解西部地区人民生活还不富裕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四、课前准备:1.课前引导学生了解西部风景优美且蕴藏着宝贵的自然资源。2.教学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填充地图,认识西部范围 出示“中国西部示意图”,学生填图,了解西部地区包括哪些省、市、自治区。 二、走进“西部”1领略西部秀丽的风景、 师生介绍四川乐山大佛、甘肃鸣沙月牙泉、黄果树瀑布、喜马拉雅山、长江第一湾、秦始皇兵马俑、西藏布达拉宫等。 2学生诉说感受,教师小结:西部幅员辽阔,有许多美丽的风景,着实让我们赞叹。3学生选择自己搜集到的西部图片向全班同学作介绍。4西部拥有如此美丽的风光,可为什么和沿海城市在经济上有较大的差距?你对西部大开发有哪些认识?5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汇报。6小结:西部是我国资源的宝库。开发西部对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w W w .x K b 1.c o M三、课外延伸1学生继续搜集西部图片,全班编一期介绍西部风光的黑板报。2学生向朋友和家人讲述开发西部的重要性。第二课时一、复习回顾导入1你能说出西部地区所包括哪些省、市、自治区吗?2中共中央对西部地区做出了什么重大决策?二、介绍物产,了解西部资源1西部不仅有美丽的风光,而且蕴藏着宝贵的资源。请你把它告诉给大家。2学生汇报了解的西部资源,教师补充深化。(1)蕴藏着丰富的天然气。介绍 “西气东输”工程 “西气东输”骨干工程是我国西部开发的关键项目之一。这个工程将跨越4200千米的长路。初期年供气量120亿立方米,稳定供气30年。2004年1月,“西气东输”完成了向沪、浙、苏、皖、豫四省一市用户全面商业供气,标志着“西气东输”开始进入商业运营。(2)有着充足的水力资源。介绍“西电东送”工程 “西电东送”骨干工程指开发贵州、云南、广西、四川、内蒙古、山西、陕西等西部省区的电力资源,将其输送到电力紧张的广东、上海、江苏、浙江和北京、天津等地区。 (3)有许多矿产资源。各种矿产资源丰富,如鄂博稀土矿集中了全国稀土储量的90%。 3畅谈感受:现在,你觉得我国西部地区是一个怎样的地方? 三、感受贫困,探讨西部前景1.com1感受西部地区人民贫困的生活,分析原因 。2讨论:我们东部发达地区可以做些什么? 四、学习“决策”,知道东西双赢1学习“决策”,了解“西部大开发”(阅读课本50页的资料) 2讨论:实施西部大开发后,东、西部地区分别会有怎样的变化? 五、总结:西部地区将得到很大的发展,东部地区也能受益,实现双赢,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 2、西部大开发四川乐山大佛、甘肃鸣沙月牙泉、黄果树瀑布、喜马拉雅山、长江第一湾、秦始皇兵马俑、西藏布达拉宫西气东输 西部大开发教学反思:累计课时:1112课时3.日新月异的交通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初步了解日常生活中常见交通工具的特点,知道一些特定环境下特殊的运输工具。通过举例或现身说法让学生初步认识交通对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中的作用。2.方法和过程:了解中国步入全球化发展道路、走向世界的曲折历程。3.价值与情感知道我国立体交通网络框架基本形成,感受祖国交通迅速发展,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教学重点:初步认识交通对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中的作用。教学难点:感受祖国交通迅速发展,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教学准备:1.课前引导学生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交通飞速发展的现状2.制作课件。教学过程:第一教时一、数说交通工具,了解相关特点1、了解我们乘坐哪些交通工具?举例说说这些交通工具的特点和优势。2、全班交流。3、 填写书中表格。4、根据交通工具特点,设计去新三峡旅游的线路。二、 认识其它特殊的交通工具1不同地区因地理环境的不同会出现各色各样的交通工具(独木舟、木筏、竹排、背篓、背架、牦牛、骆驼、马等)2讨论分析:这些交通工具与它的地理环境有什么关系?(可阅读课本“知识窗中的内容”) 三、了解交通工具的演变1全班讨论交通工具的演变历史,以及同一种交通工具的发展。2学生交流体会。四、课后延伸学生与家长一起讨论、调查居住地交通的新变化。 第2课时一、今昔行程对比,感受交通发展 1计算时间,感受发展。假如杭州北京的距离约1490km,在以前只能靠步行出门的年代,若步行每小时走5公里,不考虑其他因素,从杭州到北京需多少时间?如果有了自行车,自行车每小时行15公里,从杭州到北京需多少时间?如果汽车每小时行80公里、火车每小时行100公里,那从杭州到北京分别需要多少时间?现在开通了空中航线,飞机每小时至少行500公里,从杭州到北京只需多少时间?2从交通工具的发展变化及刚才的计算结果中,你有什么感受?二、学会看交通图A、组织学生看图,并引导学生观察各种交通图的作用。B、出示家乡的交通图,学生学看图例。C、 学生根据教科书中提供的北京市区交通图,找出天安门、北京火车站的位置。D、师:你最想去北京的什么地方?根据北京市交通图,说说你准备怎么走。E、同桌互相交流。三、了解交通网络,激发爱国热情1了解交通网络 交通工具的演变引发了交通的飞跃发展,我们整个中国的交通都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无论是陆路、水路、航空都有了巨变,我国立体交通网络框架基本形成。 、结合P62页“中国铁路分布图”,了解我国主要铁路干线。 、读图知道几条国道公路及一些高速公路 、结合P62页航空路线图,认识几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