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苏北农民工子女教育权益保障困境与对策.doc_第1页
浅析苏北农民工子女教育权益保障困境与对策.doc_第2页
浅析苏北农民工子女教育权益保障困境与对策.doc_第3页
浅析苏北农民工子女教育权益保障困境与对策.doc_第4页
浅析苏北农民工子女教育权益保障困境与对策.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析苏北农民工子女教育权益保障困境与对策浅析苏北农民工子女教育权益保障困境与对策摘要:伴随着改革开放与中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农民工问题日益凸显,其中农民工子女教育权益保障问题倍受关注,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已成为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特有的社会现象,当前其现状仍不容乐观,存在着众多的问题,尤其是教育公平问题。本文通过对当前苏北农民工子女教育权益文献研究与一些调查研究,从社会学方法论角度揭示苏北农民工子女教育的当前困境与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此问题的具体方法。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问题研究对当前中国社会问题的解决具有重要意义。关键词:农民工子女 教育权益保障 困境 对策 社会工作介入第一章.绪论1.1农民工子女教育权益保障问题的形成背景随着社会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农民从农村转移到城市,成为现代化城市建设的建设者,同时形成特殊的阶层农民工阶层。他们工作不稳定,收入较低,维权意识较低,“边缘化”是农民工典型的特征。他们处于文化素质偏低的阶层,家庭教育落后,拥有的社会资源少,缺乏社会教育,在加上城乡文化不适与文化冲突,导致了农民工的弱势地位,因此农民工权益问题越来越突出,另一方面,由于农民工权益的受损,户籍制度的制约,而且农民工子女只能依靠他们父母,从而导致农民工背后的农民工子女权益也遭受到损害,尤其是教育权益的损害,这也是当前中国特有的社会现象,是当前社会发展必然的结果。首先,它是城市建设的要求,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建设迫在眉睫,而城市建设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而且农村劳动力的大量富余,这是农民工进城的动力。其次,它是经济发展的要求,新世纪是产业化、结构化经济发展的时代,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迫切需要自由工人,而且近年来,随着户籍制度的不断弱化,农民工的自由大大增强,这是其经济发展的要求。“据2006年3月16日中国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显示截止2005年11月1日0时,中国总人口数大约为130628万,流动人口为14735万,跟随父母进城的流动人口近2000万,他们当中的失学率高达9.3%,即有大约100万名适龄儿童不能及时入学”,这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总的来说,是由中国当前具体国情造成的。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民工子女教育成长问题日益突出。1.2文献回溯1.21国外关于其的研究成果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问题是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特有的社会现象,所以在国外资料上查不到有关于这方面的研究,且在国外没有“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这个词语,所以在国外没有有关农民工子女教育权益的研究,只有关于“学校教育”的研究。但其实质上也就中国的“义务教育”的研究。如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提出的“泛智教育理论” 强调把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 (单中惠和杨汉麟,2000),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提出的以“教育心理学化”为前提,强调在一切知识中都存在着一些最简单的要素,主张简化教学方法,促使人的基本能力全面和谐的发展(陈柏华,2003)。美国的“人本主义教育理念”及“实用主义教育理论”。但其对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研究则没有。1.22国内关于其的研究成果在20世纪及以前还没人研究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问题这个课题,但在20世纪中期乡村建设派晏阳初等人研究过“乡村教育”问题。自觉而系统的研究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之后。学界公认的对农民工子女教育的研究起源于1995年1月21日一位记者发表在中国教育报上的文章,而进入研究热潮是2002年之后,就整体而言可以分为如下几个阶段:1995-2001年为开始阶段,发表的文献较少,研究方式较为粗浅,2002-2003年为发展阶段,基于访谈,问卷调查的普及,发表的文献开始增加,但还不多,2004至今为繁荣阶段,其文献数量迅猛增长。从中国期刊网收录的论文数量看,发表的成果呈线形增长趋势。下面讲述国内主要研究成果:开始阶段研究论文较少,从中国期刊网收录的论文看没有几篇,这个问题尚未引起学界足够的重视,一般不是研究的中心和重点,只是作为调查的一个相关部分或仅在对策中简单提及而已。发展阶段研究论文开始增多,有几十篇,这阶段主要从教育学的角度研究,而且基本上从学校教育的角度分析,对农民工子女就学问题的全局性探讨,如2002年杜文平“流动人口子女价值观存在的问题及教育干预研究”。 主要分析了小学五年级的流动人口子女的价值观、 存在的问题和所开展的相应的教育干预。与此同时,相关的理论阐释也弥补了前一阶段现象分析过于单薄的不足。繁荣阶段研究多元化,方法交叉。研究内容主要有农民工子女“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维度的研究,关于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当前主要研究“学校教育”方面,“尤其是从义务教育角度,而对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研究相对较少,从现状和原因的分析,入学方式,解决途径等角度研究,区域总体状况的调查报告研究。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农民工子女教育是城乡和谐的基础(张迎宪,2005);徐东(2007)通过调研指出城市目前没有足够能力承受农村流动人口子女的城市义务教育;其次,需求分析的文献相对较少,如李群、吴晓欢、米红(2005)结合农民工提出应有顺序有步骤地建立和完善相应的农民工保险制度。无可否认从满足制度需求和保障这些制度供给都是长期的过程,这也凸显出我国城乡分割问题解决的长期性、阶段性和“供需”补平动态性。形成了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人口学、政治学等多学科交错研究的局面,在探讨农民工子女教育的解释上,形成了多重解释范式,有公平论、制度论、社会控制论、文化冲突论、结构变迁论、社会排斥论,以及新近出现的社会地位论、公民资格论等。但从学者研究的实践看,公平论和制度论仍是理论研究和指导经验研究的主要解释范式。在研究方法上,以调查研究为主从发表的文章类型,对现实状况进行程度不等地调研后而作,这方面的主要成果如赵娟,张翠娥和关颖分别对南京市,武汉市和天津市区域内的民工(流动人口)家庭进行了抽样调查,归纳出民工子女(流动人口子女)教育的状况与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解决建议。”这些文章虽然为研究提供了大量丰富的实例,却使研究容易停留在描述性的层次上面,缺乏解释,研究者常常没有将自己的特定研究置于理论发展的线索中去,往往叙说了一种现象,而无法去理解这种现象,从而使民工子女家庭教育问题不能成为一个真正有“意义”的问题。【4】1.3研究目的及研究方法“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研究,是当前党中央与政府的现行的政策所推动的,16大上,党中央高度关注农民工子女教育权益的保障的解决。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决定指出,要重视解决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问题”。针对论题,宏观把握,系统考察,探讨规律,揭示关联。在此总体思路下,按照课题设计,争取系统清晰地呈现中国农民工子女教育权益保障的整体状况与客观面貌,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认识及措施。本文采用理论研究为主,通过现有资料的研究来揭示农民工子女接受教育问题,再加上一定程度的问卷社会调查,补充需要的资料。正文第2章苏北农民工子女教育权益保障问题的困境与问题表现2.1教育公平问题困境教育公平是社会的公平价值在教育领域的表现,同时教育本身就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手段。当前,教育公平已成为各国的共识,由于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国情的存在,教育公平问题已成为我国教育界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教育机会平等问题是教育公平的最重要的内容。其分为学校教育教育的公平,家庭教育的教育公平,社会教育的教育公平。2.11学校教育教育不完全平等2.111.学校教育起点上的机会不完全平等.教育起点公平是教育公平的最直接的反映 ,亦即入学的公平,它是人们在接受教育时所最先触及到的与 自己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教育问题 ,教育起点公平直接决定了个体在进入教育机构受教育后个人能力的发展和潜力的发挥。教育起点公平指个人受教育权利的平等 ,即指个人有平等的享受教育的权利 ,有平等进人教育领域接受教育的权利 。当前苏北城市化发展较快,农民工大量涌入城市,而且大量农民工子女也涌入城市,由于城乡二元结构的存在,以及现行的学校教育的片区化,而且各学校教学的差异,造成事实上的教育起点的不公平,农民工子女处于社会弱势地位,农民工子女要进入好的学校就读,需要交纳择校费,而其家庭负担不了,只能读普通学校,造成教育起点上的不公平。据调查,不在片区的农民工子女要进入学校就读,要花费其普通学费的十几倍以上甚至百倍的择校费,令大部分农民工子女望而却步。收费问题带来的后果之一就是部分学生会因为家庭经济承受能力有限或家庭经济情况不好而导致失学、辍学。尽管苏北各教育局规定各市属和区属学校都被要求接纳外来农民工子女入学,可是,学校收费实行的双轨制。把前来就学的农民工子女被视为择校生,向他们收取高于当地户籍人口子女的学费,如借读费、择校费等。现实的情况是只有很少部分农民工家庭能交得起高额的费用。【1】据调查,大部分学校存在这个问题。2.112.学校教育过程中的不平等,在学校教育的不断进行中,其教育机会也是不平等的,苏北已经就学的农民工子女依然面临着一些学习、心理和社会问题。文化背景反差大 心理压力重,农民工子女不容易与城市的同龄儿童和谐相处,他们常常受到来自同学有意无意的排斥,致使他们宁肯回到民工子弟学校与自己熟悉的孩子在一起,也不愿在歧视与冷落中学习和生活。农民工子女要从一种文化背景融人到另一种文化背景中 ,他们必须从语言 、举止 、观念等方面都逐步适应大都市新文化 这种强烈的反差所形成的冲击 ,给其身心发展带来的特殊影响是显而易见的。【1】另一方面,学校教育过程中,与其他城市孩子相比,农民工子女所拥有的学习资源,所享有的教学资源明显差距很大。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所得到开拓的视野也 差距很大,造成农民工子女在学校教育过程中的事实上的不平等。2.113.学校教育结果的不平等,近年来,从高考的统计分析看,苏北农民工子女高考升学率明显低于城市,虽然这是由多方面因素所决定的,但是教育机会的不公平肯定占了很大一部分。从教育结果看,在苏北的广大地区,部分落选农民工子女进入职业教育,其余人只能参加工作。城乡教育结果差距较大。再加上性别差异及性别歧视的存在,造成了教育结果的不平等。2.12家庭教育缺乏在家庭教育方面,家庭不仅有繁殖的功能,更重要的是要担负起教育后代的责任,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由于苏北农民工子女家庭资源比城市人缺乏,而且农民工家庭经常性流动频繁,农民工子女经常换学校,对农民工子女的学习产生不良影响。农民工的素质较低,农民工子女家庭教育方式落后,以及有的农民工子女家庭分居两地,缺乏对孩子的教育,任其自我成长,从而组成一定的同辈群体,亦而形成一定的群体亚文化,这种亚文化一般是有害的,对青少年的成长有害,因而家庭教育与家庭文化对农民工子女的成长具有重要作用。据调查表明,农民工子女家庭客观环境较差,对其接受义务教育过程中的弱势地位起强化作用。而家庭主观环境不一,其中,父母教育期望呈现积极功能,而父母与子女交流及性别观念,对儿童教育不利。尤其令人担忧的是,有的农民工家庭流动频繁,其子女在校学习的巩固率不高。其表现为(一)家庭教育环境处于较低层次,家庭教育环境是家庭给下一代提供的一种教育机会,即由于父母的文化程度、职业状况、家庭的地理环境及经济状况等主客观因素而生成的“代际转让机会” (二)对子女的教育期望与教育投入存在巨大反差,为了就是给孩子提供一个更好的学习机会,希望孩子长大后有出息。(三)教育方式上专制与放任并存。【3】2.13社会教育的缺失困境,社会教育是教育的高级阶段,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越来越需要更多的技术工人,需要能力强,懂得多,人际广的全方面人才,但是苏北农民工由于政策的支持力度不够,以及苏北农民工子女自身的家庭情况,及其所涉及的人际关系较少,造成社会教育的缺失,农民工子女缺乏社区教育,缺乏锻炼其能力的场所。表1 农民工子女家庭人际关系图父母亲人氢组其他农村朋友农民工子女家庭老板工友结识的其他城市朋友同学再者,农民工子女一般学历不高,社会化程度一般较低,而且在社会上,要进一步社会化,需要更多的社会资源,而农民工子女家庭所拥有的社会资源有限,无法进一步社会化,造成农民工子女许多问题,特别是农民工子女的犯罪率较高,导致农民工子女的进一步社会化权益受损,尤其是社会化失败后,缺乏再社会化的所需资源与环境。在调查中,几乎所有的孩子觉得比起进城以前更难交朋友,更难与人相处,感到孤独、自卑。当问及是否参加过任何形式的社区活动时,所有的孩子都表示从未听说或参加过。2.2教育经费及其师资不足,学生素质偏低。随着人们对 “民工潮” 引发的农民工子女教育这一社会问题的日益关注,两地政府为此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 在具体的操作中, 如果地方政府按照本市均教育经费拨款标准,用在农民工子女身上的教育投入是一笔巨大的开支,仅仅靠当地政府,其压力很大。由于国家拨款经费不能满足实际需求, 学校还需自筹一部分经费, 而学校则把这种经济负担转嫁到学生身上,给经济生活原本就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工带来沉重的负担,造成部分农民工子女为此失学、 辍学。仅仅依赖当地政府解决农民工子女的就学问题也难免力不从心。【2】再者,由于教育投入所需资源多,而且见效慢,相对于经济建设,其投入的资金就很少了。在地方上,地方政府, 宁愿将教育经费用于提高本地区教育质量,也不愿接收农民工子女入学。而且我国各地区,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而苏北地区在江苏省内是一个较贫穷的地区,教育投入就更少了。另一方面,由于苏北的较为落后,农民工子女就读的学校师资力量也较弱,其教师来源参差不齐,有的是从农村教师转化而来,有的是“支援苏北计划”而来的大学生,其理论丰富但教育经验不足,这不利于教学的连贯性与完整性,而且师资水平不高,其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的好坏,是学生生存与发展的基础。这也造成农民工子女的素质偏低,其素质偏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他们家庭一般处于流动中,从而学习缺乏系统性与连贯性,而且其学校教学质量得不到保障,其家庭教育层次低,疏于管教,经济基础差,缺乏良好的学习氛围等造成农民工子女的素质较低。表2你与班里城市之中的孩子相比最缺少什么?最后,农民工子女的流动性较大,不利于教学工作的开展,通过本次调查,笔者发现有55%的农民工子女有过转学的经历,而且各自掌握的知识参差不齐,给教学工作带来了很大的不便。【3】2.3教育过程中农民工子女的弱势地位。在整个教育过程中,苏北农民工子女经济来源很少,其依靠的家庭资源较少,社会地位较低,见识较低,自身所处的形势对其不利,自身觉得其低人一等,而且城市人也轻视农民工,甚至整个城市人的歧视,他们把农民工贴上低人一等的“标签”,甚至是农民工子女,觉得他们地位是低下的。另一方面,缺乏专门的法律保护农民工的合法利益,而且其也没“勇气”去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也可以说,这是社会上不良文化造成的。第3章. 苏北农民工子女教育权益保障问题原因分析苏北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既有城乡二元结构和户籍制度的影响,又有教育管理体制的因素影响,也有各方的思想观念的原因,还有农民工子女自身的原因,下面从制度性原因和文化角度及其自身情况分析。3.1制度性原因分析通过笔者的调查分析,制度性原因是导致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重要因素。其中包括城乡二元结构与户籍制度,管理体制的不合理,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完善等。3.11城乡二元结构导致的城乡地位差距建立在户籍制度基础上的二元化社会管理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民工子女教育权益的保障。其中,户籍制度是国家社会行政管理的一项基本制度,中国人口采取的户籍制度管理产生城乡分割,造成城乡差异。户籍管理制度的主要职能在于证明公民身份、维护社会治安秩序,本身并不具备歧视性质。但在户籍制度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系列社会制度,却人为地利用了城镇和农业户口的区分,在二者之间建立起一道屏蔽作用的藩篱,众多的制度性障碍使户籍成为区分社会地位和身份的重要标签。【4】尽管法律规定公民一律平等,但与拥有城镇户口的城市居民相比,拥有农业户口的农民从出生之日起,便被人为地安排在低于城市居民一等的境地。在二元化管理体制下,农民工子女享受不到公平的国民待遇,从某个意义上说,国民待遇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最基本的公平待遇。在此种体制下,社会保障缺位,农民工子女自身的弱势地位,造成社会分层的农民工子女的弱人一等,其背后隐藏着事实上的社会的不平等。社会分层具体表现为人们在社会地位方面的差异。这些导致苏北农民工子女教育权的不平等,其社会保障权益得不到保障。3.12管理体制的不合理由于政府对于社会管理和服务的严重缺失。面对农民工子女,城市只想获取外来农村劳动力,不愿承担社会服务的义务。对农民工实行很强的控制,造成农民工子女教育得不到政府的有效管理,政府在农民工这个群体中规定了群体规范,但由于农民工子女地位的弱势,造成政府在这个群体中管理缺失。管理体制中的社会组织结构,也不利于农民工子女教育权益的保障。现在农民工子女输出地教育管理部门对农民工子女学校的关心不足,缺乏与流入地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3.13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完善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迫切要求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而由于我国的历史传统的存在,导致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完善,社会保障是现代国家与文明社会的标志,切实关系到广大群众的利益。在城市中,由于农民工子女的弱势地位,导致城市社会保障中一般只有城市人才有享有社会保障,而农民工子女的教育权益得不到很好的保障。其社会保障的保护功能与促进功能得不到有效的发挥,导致一系列的教育不公平。3.2农民工子女所处的文化环境造成的,在城市社会中,形成农民工子女低人一等的亚文化,其价值观就是不合理的,这种文化的价值观的不合理,导致城市各种教育中,指导思想的不正确,进而造成农民工子女教育的不公平性。另一方面,由于农民工子女所处的文化环境的不公平性,其社会资源肯定分配不合理,教育投入不足,加上农民工子女地位的弱势,也造成教师力量的不足,学生的素质较低,文化的教化功能没有得到有效的发挥。第4章. 苏北农民工子女教育权益保障问题的对策分析4.1从社会排斥论与结构功能主义分析角度论述提升农民工子女的地位。中华女子学院的石彤等认为,社会排斥是指某些个人、家庭或社群缺乏机会参与一些社会普遍认同的社会活动,被边缘化或隔离的系统性过程,这个过程具有多维的特点,并表现为被排斥者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及心理诸方面的长期匮乏,清华大学李斌博士撰文指出,社会排斥理论主要研究社会弱势群体如何在劳动力市场以及社会保障体系中受到主流社会的排挤,而日益成为孤独、无援的群体,并且这种排挤如何通过社会的“再造”而累积与传递。社会文化、社会结构、国家政策、现存的意识形态等多方面的因素制造了社会排斥,而社会流动率则反映社会排斥的程度,社会排斥是由于社会结构的不平等所造成的。而农民工子女处于社会弱势地位,是被边缘化的群体,所以其是受排斥的,所以我们要积极改革政治经济制度,多方面、多角度提高农民工子女的地位,加强平等公平思想教育。加强进一步社会化的力度,增强农民工子女的自身能力与素质,从而提高农民工子女的地位,进一步降低户籍制度对农民工子女的影响。农民工子女教育权益是一个系统工程,其中组成他的各个部分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既可以包括教育起点上的公平,教育过程中的平等,教育结果的公平,又可以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公平,其中每个部分都关系到农民工子女教育权益保障的成败。所以我们处理好每个部分的平衡发展,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所采取的政策要与其实际情况相一致。4.2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面对不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要加强国家立法,从而加强其法律保障,从制度上加以保障农民工教育权益。建立公平与效率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政府财政投入,扩大社会保障的覆盖面,宣传教育农民工子女加入社会保障体系,同时要减轻农民工子女家庭负担,重视社会保障人才的培养工作。4.3在社会政策方面,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加强法制的作用。需要相关政策的大力支持,“国务院2001 年5 月22 日发布中国儿童发展纲要的主要目标为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保障所有儿童受教育的权利。保障农民工适龄子女基本能接受九年义务教育,保证其获得健康成长和平等发展的机会”。这一系列政策的颁布和实施都为农民工子女教育保障的建立奠定了基础。这表明在社会政策方面,我们要充分发挥政府的政策引导作用及其主导作用,4.4在社区教育方面,发挥社区的辅导作用,发展社会教育。现在,社区发展迅速,已成为解决社会问题的重要力量,要解决农民工子女教育权益,必须依靠社区力量解决问题,社区教育已成为解决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的重要途径,要加强社区建设,配合社区工作方法发展社区教育,例如,建立专门的社区机构专门帮助其辖内农民工子女解决其教育问题。引入社区帮扶,丰富家庭教育支持资源,社区在农民工子女家庭教育中也应当担负起重要的支持与帮扶角色。4.5在家庭教育方面,发挥家庭教育作用,要加强农民工子女家庭的教育功能,(1).开拓苏北媒体资源,形成良好氛围,针对当前媒体资源在苏北农民工子女家庭教育中作用较弱的情况,首先,应充分利用大众媒体资源等现代传媒方式深入宣传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传播成功的教育方法和经验,普及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科学知识。(2).改善家教方式 融洽父母与子女的关系。首先,要明确了解与子女经常沟通的重要性,使其能体会到父母对他们的关心,渐渐融洽与子女的关系。其次,父母学会平等对待子女。再次,从自己的职业特点、家庭条件等实际情况出发,有意识地改善家庭环境,让孩子拥有自己学习的“空间”,同时,既要关注孩子的学习,更要将家庭教育的重点放在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上,放在对孩子的优良人格和良好道德的培养上。家长与学校都应主动积极地互动,形成科学长效协调的沟通机制,也可以开办家长学校,提高家长家庭教育能力引导家长确立正确的家庭教育思想、观念,学习、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规律、原则和方法;引导家长了解和掌握不同年龄阶段孩子的生理、心理、思想、品德特点,指导家长有针对性、注重实效地进行家庭教育;引导家长民主、平等地处理与孩子之间的关系,在对孩子进行教育培养的同时,注意向孩子学习;引导家长提高自身修养,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以自身美好的言行影响孩子。54.6社会服务与社会工作介入,社会工作是以利他主义为指导,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的方法,帮助人们解决个人、群体(特别是家庭)和社区的问题的一门学科。其特征是提供服务,它有其特定的学科价值理念和独特的方法。4.61社会工作方法的介入社会工作本质上是一种助人活动。社会工作是真善美的统一体,助人自助,改善受助者的生活环境,最大限度的适应环境是社会工作的基本理念。社会工作方法的不断发展完善,使得在解决此问题时,不仅有理论的指导,也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可以使用,从而使问题有望得到有效解决。社会工作发展至今,已经形成了个案工作、团体工作、社区工作和社会行政等基本方法。这些方法大多数情况下都不是独立进行的,而是综合运用的过程。1个案社会工作是由专业社会工作者通过直接的、面对面的沟通与交流,运用各种科学知识与专业技术,对个人和家庭提供心理调整和环境改善等方面的支持和服务。【6】这种方法强调环境改善,助其自助,可以为农民工家庭及个人直接提供个案服务,运用专业的个人服务技巧与方法,协助他们改善人际协调能力,增强其适应社会的能力。运用行为治疗法,人本治疗法等理论模式及同感,尊重,诚等专业态度,提高农民工子女解决其自身教育权益保障的能力与信心。2小组工作是社会工作的基本方法之一,其特征通过群体的组织动员与群体活动发挥服务对象的潜能,发展健康人格,不断提高他们的社会功能。从而解决问题。农民工群体内部互动频率高,相互支持的机会多。在社会工作者的指导协助下,可以发展家庭教育互助小组、亲子关系改善小组或学习小组,社会教育合作小组,学校学习小组等等。在其中学习各种教育的技能、正确树立教育的观念、分享教育的经验,更好懂得互相理解与关爱。【7】3社区工作也是社会工作的基本方法之一,社区具有社会化功能,社会控制功能,以及具有分配资源目标与发展居民目标,农民工子女家庭也是社区的一员,目前,各大中城市都已形成了农民工的聚落或社区。【8】以社区为平台开展对农民工家庭开展社会工作已经成为大势所趋。首先,将农民工流动子女的家庭教育纳入社区家庭教育工作范围;其次,充分利用所在社区的学校资源,针对农民工流动子女较为集中的学校,协助加强家校沟通;再次,支持并鼓励农民工流动子女积极参加社区活动,提高他们对社会的认识和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5】4社会行政是一个双向的过程,一方面通过将社会政策转化为社会服务的过程,另一方面运用其积累的经验修改政策。运用社会工作行政的方法,呼吁政府适时建立超越户籍的社会保障体系,尽快出台涉及农民工及其子女相应法律法规,切实维护城市农民工及其子女教育的合法权益,为农民工流动子女的健康成长营造一个和谐的家庭与社会环境。【5】运用各种社会工作方法,完善农民工子女自身维护其合法的教育权益,提高其自身的能力与信心,尽量不要产生自卑感,希望社会给予更多的关注,发挥社会工作者在其中的作用,进而保障农民工子女的教育权益。结语面对农民工子女的教育权益得不到很好的保障,城乡二元化结构的存在,管理体制不合理,社会保障体制不健全等,造成了农民工子女教育权益受损,农民工子女自身弱势地位,这些迫切要求采取多角度,多方位的方法解决此问题,它直接关系到和谐社会的建设。注释:【1】邓美娇 罗志坚 对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省思【J】景德镇高专学报 2005年01期【2】黄志法; 傅禄建; 上海市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调查研究报告 ,上海教育科研, 1998年 01期【3】黄志法; 傅禄建; 上海市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调查研究报告 ,上海教育科研, 1998年 01期。【4】刘晶. 太原市农民工子女教育保障研究 山西财经大学 2008【5】 农民工流动子女的家庭教育问题与社会工作的介入对成都市郊农民工家庭调查的思考 糜薇 法制与社会 2008年第9期【6】个案社会工作 张雄 编 华东理工大学 1999年12月 第1版第16页【7】小组社会工作 吕新萍范明林冯喜量刘继同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5年07月版第18页【8】社区工作夏建中 主编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6月版第514页参考文献论文类:1 邓美娇罗志坚 对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省思【J】 景德镇高专学报 2005年01期2李红 许继光 丁威 和谐社会呼唤教育公平J .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06年 01期3 陈 凡.教育公平:现状、原因及对策分析 J . 青海社会科学2004年01期4 刘晶. 太原市农民工子女教育保障研究 山西财经大学 20085 孙红玲. 浅论转型时期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公平问题J. 教育科学, 2001年01期6 吕景城. 对推进我国“教育公平”的现实思考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4年01期.7 郝加华 ,我国农民工子女教育平等权研究 ,法制与社会, 2008年 23期。8糜薇 农民工流动子女的家庭教育问题与社会工作的介入对成都市郊农民工家庭调查的思考 ,法制与社会, 2008年第9期。9 黄志法; 傅禄建; 上海市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调查研究报告 ,上海教育科研, 1998年 01期。10 杨 素 苹,社会转型时期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探析 ,现代中小学教育 2004年 06期。著作类【1】个案社会工作 张雄 编 华东理工大学 1999年12月 第1版【2】小组社会工作 吕新萍范明林冯喜量刘继同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5年07月版【3】社区工作21世纪社会工作系列教材夏建中 主编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6月版【4】 通识社会学 尹保华 魏晨主编 吉林人民出版社 2004年版Analysis the peasant laborer childreneducation security in trouble and the solution2006 Grade of social Work, DaiZhengDongAbstractAlong with the Chinas reform and opening and process of citying, the peasant laborer problem appears usually. and follow with this, the problem of the peasant laborer child education attract a lot of attention. The problem of the peasant laborer child education is the own social phenomenon of socity-transitional era of Chinese Mainland. The current its situation is not optimistic, and there are many problem about it,and especially it is the problem of equal access to education. This article take the ways of Literature and any survey research to the north of jiangsu peasant laborer children education security ,analyzed has affected the education security in trouble countermeasure on disputes by sociology ,based on this and proposed solved the concrete method. The research tothe problems of the peasant laborer children education security has great means to solve social problems of china Key words the peasant laborer children education security in trouble countermeasure on disputes附录苏北农民工子女教育权益保障状况调查问卷-省-市-区-学校-年级-访员姓名: 访员编号: 问卷编号:访问时间: 年 月 日 时 分 至 时 分再访时间: 年 月 日 时 分 至 时 分再访原因:复核员姓名: 复核时间: 年 月 日登录员姓名: 登录时间: 年 月 日属于私人、家庭的单项调查资料,非经本人同意,不的泄露。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亲爱的同学:您好! 我们是徐州师范大学的学生。为了了解一些农民工子女教育权益保障状况,找出一些影响农民工子女教育权益保障状况的因素,从而促进大农民工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