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 仅供参考 学习资料 60 TB359 02 A03 17 宁夏灵武电厂二期宁夏灵武电厂二期 2 1000MW2 1000MW 工程工程 勘察设计投标阶段勘察设计投标阶段 第第 2 2 卷卷 第第 3 3 分分卷卷 第第 1 17 7 册册 空冷系统设计 布置方案 研究专题报告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西北电力设计院 2007 年 5 月 西安 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 仅供参考 学习资料 宁夏灵武电厂二期 2 1000MW 工程 勘察设计投标阶段 投标文件总目录 第 1 卷商务部分 第 2 卷技术部分 第 1 分卷工程技术方案说明及投资概算 第 1 册工程技术方案说明 第 2 册投资概算 第 2 分卷技术部分附图 第 3 分卷专题报告 第 4 分卷其它文件和资料 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 仅供参考 学习资料 宁夏灵武电厂二期 2 1000MW 工程 勘察设计投标阶段 第 2 卷 第 3 分卷 专题报告目录 第 1 册主厂房布置专题报告 60 TB359 02 A03 01 第 2 册高温高压管道专题报告 60 TB359 02 A03 02 第 3 册高压加热器配置专题报告 60 TB359 02 A03 03 第 4 册给水泵配置专题报告 60 TB359 02 A03 04 第 5 册汽轮机旁路系统专题报告 60 TB359 02 A03 05 第 6 册热力系统优化专题报告 60 TB359 02 A03 06 第 7 册主机选型专题报告 60 TB359 02 A03 07 第 8 册烟风系统及辅助设备型式专题报告 60 TB359 02 A03 08 第 9 册引风机动 静叶可调方案比较专题报告 60 TB359 02 A03 09 第 10 册等离子点火专题报告 60 TB359 02 A03 10 第 11 册烟气脱硝系统论证专题报告 60 TB359 02 A03 11 第 12 册输煤系统方案优化及主要设备选择专题报告 60 TB359 02 A03 12 第 13 册除渣系统方案选择专题报告 60 TB359 02 A03 13 第 14 册石子煤系统方案选择专题报告 60 TB359 02 A03 14 第 15 册凝结水精处理方案专题报告 60 TB359 02 A03 15 第 16 册主机背压选择专题报告 60 TB359 02 A03 16 第 17 册空冷系统设计 布置方案研究专题报告 60 TB359 02 A03 17 第 18 册全厂水量平衡及节水措施专题报告 60 TB359 02 A03 18 第 19 册辅机及汽动给水泵冷却方式研究专题报告 60 TB359 02 A03 19 第 20 册主厂房通风方案论证专题报告 60 TB359 02 A03 20 第 21 册屋顶式空调机在电厂集控室空调中的应用 60 TB359 02 A03 21 第 22 册运煤系统除尘设备的优化选择 60 TB359 02 A03 22 第 23 册发电机出口安装断路器及起 备电源引接专题报告 60 TB359 02 A03 23 第 24 册750kV 接线方案 设备选型及布置专题报告 60 TB359 02 A03 24 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 仅供参考 学习资料 宁夏灵武电厂二期 2 1000MW 工程 勘察设计投标阶段 第 2 卷 第 3 分卷 专题报告目录 第 25 册1000MW 机组主变选型及 A 排外布置优化专题报告 60 TB359 02 A03 25 第 26 册1000MW 机组封闭母线选型专题报告 60 TB359 02 A03 26 第 27 册百万机组对电网的影响专题报告 60 TB359 02 A03 27 第 28 册厂用高压电压等级选择专题报告 60 TB359 02 A03 28 第 29 册电厂实施 绿色照明 专题报告 60 TB359 02 A03 29 第 30 册厂用电系统控制组网专题报告 60 TB359 02 A03 30 第 31 册全厂实施节能环保节电措施专题报告 60 TB359 02 A03 31 第 32 册保护及 CT PT 选型优化专题报告 60 TB359 02 A03 32 第 33 册直流系统规划专题报告 60 TB359 02 A03 33 第 34 册UPS 选型及规划专题报告 60 TB359 02 A03 34 第 35 册全厂自动化系统规划专题报告 60 TB359 02 A03 35 第 36 册仪控系统技术条件专题报告 60 TB359 02 A03 36 第 37 册控制系统新技术应用专题报告 60 TB359 02 A03 37 第 38 册厂区总平面布置优化专题报告 60 TB359 02 A03 38 第 39 册保证施工进度的关键要素专题报告 60 TB359 02 A03 39 第 40 册厂区竖向布置优化专题报告 60 TB359 02 A03 40 第 41 册主厂房结构型式专题报告 60 TB359 02 A03 41 第 42 册地基处理方案选择专题报告 60 TB359 02 A03 42 第 43 册烟囱结构型式及防腐措施选型论证专题报告 60 TB359 02 A03 43 第 44 册集控室布置及装修专题报告 60 TB359 02 A03 44 第 45 册脱硫系统是否设置旁路系统的专题报告 60 TB359 02 A03 45 第 46 册脱硫系统布置方案专题报告 60 TB359 02 A03 46 第 47 册经济效益分析专题报告 60 TB359 02 A03 47 第 48 册电厂的环保特色专题报告 60 TB359 02 A03 48 第 49 册二期工程与一期工程结合与协调专题报告 60 TB359 02 A03 49 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 仅供参考 学习资料 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 仅供参考 学习资料 批 准 雷克昌 审 核 徐陆 校 核 杨平正 编 制 姚冬梅 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 仅供参考 学习资料 目 录 1 1 概述概述 1 1 2 2 常规气象条件常规气象条件 1 1 2 1 气候概况 1 2 2 常规气象参数统计 2 2 3 多年逐月气象资料 13 3 3 空冷器布置空冷器布置 1313 3 1 环境风对空冷系统的影响 13 3 2 空冷系统数值模拟试验简介 14 3 3 一期空冷系统简介 20 3 4 本期空冷系统设计 21 4 4 1000MW1000MW 机组空冷系统设计需要解决的其它技术问题机组空冷系统设计需要解决的其它技术问题 3030 4 1 主机方面 30 4 2 直接空冷系统 ACC 30 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 仅供参考 学习资料 1 概述 本工程系扩建电厂性质 一期安装 2 600MW 燃煤空冷机组 汽轮机 排汽冷却系统采用机械通风空冷凝汽器系统 ACC 本期建设规模为 2 1000MW 燃煤空冷机组 根据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查意见 汽轮机排汽冷 却系统仍采用 ACC 系统 电厂预留再扩建条件 电厂年利用小时数为 5500 小时 该厂址位于灵武市以北 西邻灵临公路 东靠秦渠 南距灵武市中心 直线距离约 6 0km 该厂址地貌属于山前冲洪积扇与黄河阶地交接部位 厂址自然标高 1113 0 1117 0m 黄海高程 下同 地形平坦 地势开阔 场地大致由 东向西微倾 最大高差约 4m 自然坡度约 0 3 2 常规气象条件 2 1 气候概况 本区深居大陆腹地 东边为毛乌素沙漠 西边隔黄河川道是腾格里沙 漠 为典型的大陆性季风气候 表现为降水少 蒸发大 日照充足 温差 大 春季多风而干旱 冬季寒冷而漫长 夏季多偏南风 冬季多偏北风 年平均气温为 8 8 极端最高气温为 41 4 极端最低气温为 28 0 全年降水量为 203 4mm 降水量集中在 7 8 9 三个月 这三个月降水量 为全年降水量的 64 灵武气象站位于灵武县城西 3km 处国营灵武农场场部 郊外 于 1953 年 3 月设站观测 其地理位置为东经 106 18 北纬 38 07 观测 场海拔高度 1115 9m 电厂厂址位于气象站东北约 5km 处 由于厂址距气 象站较近 又同处黄河川道 无山体阻挡 故认为灵武气象站资料可直接 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 仅供参考 学习资料 移用于灵武电厂 即灵武电厂空冷气象条件可根据灵武气象站资料统计求 得 2 2 常规气象参数统计 灵武气象站基本气象要素年值统计表 项 目单位数值发生日期 平均气压 hPa889 8 极端最高气压 hPa915 41975 11 22 极端最低气压 hPa867 11996 3 15 平均气温 8 8 最热月平均气温 23 6 最冷月平均气温 8 1 极端最高气温 41 41953 7 8 极端最低气温 28 01954 12 28 平均水汽压 hPa7 9 最大水汽压 hPa30 51977 8 1 最小水汽压 hPa0 1 1960 1 3 1979 2 6 平均相对湿度 57 年平均降水量 mm203 4 一日最大降水量 mm95 41970 8 1 最大一小时降水量 mm32 31999 7 2 最大 10 分钟降水量 mm15 51999 7 2 年平均蒸发量 mm1774 4 年最大蒸发量 mm2055 41972 年最小蒸发量 mm1508 81988 平均风速 m s2 5 最大风速 m s21 0NW1993 4 23 极大风速 m s27 71993 5 6 最大积雪深度 cm131963 4 5 最大冻土深度 cm1091968 3 平均雷暴日数 d15 8 最多雷暴日数 d30 平均沙暴日数 d6 8 最多沙暴日数 d50 平均大风日数 d12 1 最多大风日数 d80 年最多冻融循环次数 times85 2000 年 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 仅供参考 学习资料 根据灵武气象站 1956 2000 年共 45 年历年最大风速资料系列 采用 极值 型法统计计算 求得五十年一遇最大风速为 24 2m s 相应风压为 0 37kN m2 根据灵武气象站 1953 2000 年共 48 年历年极端最低气温资料 进行 P 型频率统计 求得平均极端最低气温为 X 21 8 Cv 0 13 Cs 4Cv 三十年一遇极端最低气温为 27 6 相应风速为 12m s 根据灵武气象站多年风向资料统计 全年主导风向为 N 和 SSE 夏季 和冬季主导风向分别为 N SSE 和 N 根据灵武气象站多年实测的风向频率资料统计并绘制了灵武气象站全 年 夏季 冬季风向玫瑰图 详见附图 W 02 W 03 W 04 依据近 10 年 的逐时资料统计并绘制了典型年 6 8 月风速 3m s 风向玫瑰图 典型年 风速 3m s 风向玫瑰图 典型年风速 5m s 且气温 26 风向玫瑰图 近 10 年风速 3m s 风向玫瑰图 近 10 年 6 8 月风速 3m s 风向玫瑰 图 近 10 年风速 5m s 且气温 26 的风向玫瑰图 详见附图 W 05 W 06 W 07 W 08 W 09 W 10 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 仅供参考 学习资料 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 仅供参考 学习资料 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 仅供参考 学习资料 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 仅供参考 学习资料 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 仅供参考 学习资料 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 仅供参考 学习资料 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 仅供参考 学习资料 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 仅供参考 学习资料 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 仅供参考 学习资料 2 3 多年逐月气象资料 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 仅供参考 学习资料 灵武气象站逐月气象要素统计 月份 平均温度 平均相对湿度 平均气压 hPa 平均风速 m s 1 8 154894 42 7 2 4 250892 42 7 33 350889 92 9 411 045887 43 0 517 346885 72 8 621 652883 12 5 723 662881 22 4 821 968884 32 2 916 167889 71 9 109 264894 02 1 111 262895 92 7 12 6 060895 42 7 3 空冷器布置 3 1 环境风对空冷系统的影响 环境风对空冷系统的影响 表现为空冷平台上部的热空气 在侧向风 吹过空冷凝汽器的影响下 回流到空冷平台下部风机进口处 使风机进口 气温升高从而降低空冷器的冷却效果 为降低热风回流的影响 在空冷平 台四周设置了挡风墙 另外 直接空冷的布置 考虑了环境大风对系统散 热的影响问题 空冷凝汽器布置在汽机房A排外 平行于A排柱布置 从空冷器散热考 虑 空冷系统的总体布置主要考虑环境风对空冷器的影响 它与地形地貌 及周围建筑物的布置有关 按照国内外的风洞试验结果和实际运行经验 一般情况空冷器的正面 锅炉房的反方向且平行于主厂房A排 应垂直于 全年 特别是夏季的主导风向 并应垂直于全年 特别是夏季风速大于 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 仅供参考 学习资料 3m s的主导风向 同时还应考虑大风和高温的不利组合对空冷器的影响 尽量避免主导风向 特别是大风和高温的不利组合 从炉后吹来的最不利 风向 其它风向的影响应分析对系统的影响程度 考虑相应的防范措施 3 2 空冷系统数值模拟试验简介 3 2 1 空冷系统数值模拟试验的目的 灵武电厂原规划容量为 6 600MW 燃煤空冷机组 为保证机组的安全 运行 宁夏灵武电厂委托北京大学力学系和北京方达时空数字仿真技术研 究所进行宁夏灵武电厂空冷系统数值模拟试验 以评估环境对空冷系统造 成的影响 同时对避免或减少不利风向 风速 气温对空冷系统的影响 提出建议性防治措施 试验具体进行了以下工况的计算 1 提出风向 风速 气温的不同组合时 对空冷系统的影响程度 给出换热效率 引起的风机进口温度升高值和影响面积 或风机台数 2 对空冷系统机组 规划空冷系统机组布置给出建议 给出环境 风对空冷系统影响的有利风向区域 较有利风向区域 不受影响风向区域 不利风向区域 较不利风向区域 3 通过计算对空冷平台高度 风机风量和挡风墙高度及布置方式 提出建议 4 通过计算对整个电厂总体平面布置提出建议 3 2 2 数模试验中的术语和约定 1 总体布局方案名称的约定 2 4 由南至北分别为 2 600MW 机组 4 600MW 机组 由西向东 依次为锅炉房 汽机房 空冷平台 2 4 方案设计示意图如下 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 仅供参考 学习资料 图 3 1 4 2 由南至北分别为 4 600MW 机组 2 600MW 机组 由西向东 依次为锅炉房 汽机房 空冷平台 2 4 镜像 由南至北分别为 2 600MW 机组 4 600MW 机组 由东 向西依次为锅炉房 汽机房 空冷平台 整体顺时针 南偏西 10 度 2 4 镜像 方案设计示意图如下 图 3 2 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 仅供参考 学习资料 4 2 镜像 由南至北分别为 4 600MW 机组 2 600MW 机组 由东 向西依次为锅炉房 汽机房 空冷平台 整体顺时针 南偏西 10 度 2 风向名称的约定 主导风向 正北风 次主导风向 南偏东 22 5 度风 炉后风 指从锅炉房后向换热平台方向吹过去的风 3 坐标系和风向角的约定 下图为对 2 600MW 机组进行单独计算时的风向角的约定 为显示清 楚起见 特意采用了 2 600MW 4 600MW 镜像的设计方案图 图 3 3 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 仅供参考 学习资料 3 2 3 试验结论 根据北京大学力学系 北京方达时空数字仿真技术研究所所作的 宁 夏灵武发电厂直接空冷系统数值模拟报告 及其评审会会议纪要 得出以 下结论 1 灵武电厂空冷系统受环境影响比较大 导致灵武电厂空冷系统 效率降低的一个主要原因是炉后风的影响 特别是 210 220 度炉后风 SSE 风 次主导风向 在此风向下 当风速达到 6 米 秒以上 且环 境温度较高 32 时可能出现安全事故 根据气象资料显示 该地区 高温大风的天气出现较多 是灵武电厂最大的隐患 2 数值模拟计算的主要有 2 4 由南至北 主厂房 A 排朝东 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 仅供参考 学习资料 扩建方向朝北偏东 方案 4 2 南至北方案及 2 4 和 4 2 两 种方案的相应镜像方案 共四种方案 通过各方案比较 认为 2 4 布 局方案较优 3 对于上述 2 4 方案及 2 4 镜像方案 计算结果表明 在较为不利的次主导风向 小风 4m s 情况下 以 2 4 设计方案换热效 率高 相比 2 4 镜像方案高出约 12 6 随着风速增大 两种设计方案的 区别就十分明显 在大风 14m s 且较为不利的次主导风向情况下 仍 以 2 4 设计方案换热效率最高 2 4 方案比 2 4 镜像方案换热效 率高约 8 7 4 2 4 镜像方案逆时针旋转10 15度后 换热效率提高约 3 5 考虑布置上的规整性 对于 2 4 镜像方案建议采用逆时针旋 转10度为宜 原 2 4 镜像方案设计示意图如下 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 仅供参考 学习资料 图 3 4 5 2 4 镜像方案逆时针旋转10度 即 主厂房正南正北布局 后 比 2 4 方案换热效率低约4 在主导风向下 逆时针旋转10度后的 2 4 镜像方案示意图如下 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 仅供参考 学习资料 图 3 5 6 2 4 布局方案为最优方案 但考虑铁路的走向 电厂总体 布局等因素 确定灵武电厂总平面按 2 4 镜像方案 即 主厂房正南 正北布局 出线向西设计 详见图3 5 3 3 一期空冷系统简介 根据直接空冷系统数值模拟报告及最后的评审意见 2 4 布局方 案为最优方案 但考虑铁路的走向 电厂总体布局等因素 最终确定灵武 电厂总平面按 2 4 镜像方案 即 主厂房正南正北布局 出线向西设 计 详见上图 空冷凝汽器布置在主厂房 A 排外高架平台上 平台高 45 米 每台机 由 56 个冷却段组成 56 个冷却段排成 8 列 每列由 5 个顺流冷却段和 2 个逆流冷却段组成 每台机组空冷凝汽器散热面积为 1531848 m2 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 仅供参考 学习资料 3 4 本期空冷系统设计 3 4 1 厂区平面布置 宁夏灵武电厂所处地理位置特殊 高温伴随大风气候发生频率较高 因此 整个厂区平面的布置 对空冷平台的换热效率影响很大 在设计一 期工程时 我院提供了四种初步设计方案 即 2 4 4 2 2 4 镜像 4 2 镜像 和三种方案间距 2 600MW 机组和 4 600MW 机组之间的间距 分别为 80 米 130 米 180 米 通过对这四种方案分别进行的主导风向 和次主导风向下的数模试验 得出结论如下 2 600MW 机组和 4 600MW 机组之间拖开间距越大 换热效率越高 但是不同间距下换热效率的差别 并不是很大 在大风 14m s 主导风向情况下 180 米间距换热效率比 80 米间距换热效率约可高出 3 在次主导风向下几乎没有什么差别 根据以上结论 且考虑到占地等因素 本期扩建机组主厂房与一期 主厂房按拖开 100 米布置 3 4 2 空冷系统设计 3 4 2 1 空冷系统设计气象条件 空冷系统的计算是以环境干球温度为基础的 根据近十年 1994 年 2003年 逐日定时气温统计资料进行计算 求得每年的平均小时气温 值 然后与与这十年平均气温进行比较 得出1998年的年平均气温与10年 平均气温相同 因此确定1998年为典型年 灵武气象站统计的典型年空气 干球气温 小时见下表 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 仅供参考 学习资料 表 1 典型年干球温度逐时累积频率统计表 气温分级累计时数 出现频率 气温分级累计时数 出现频率 34 9 34 0 70 1 5 9 5 0 569765 1 33 9 33 0 210 2 4 9 4 0 589867 3 32 9 32 0 470 5 3 9 3 0 614570 2 31 9 31 0 891 0 2 9 2 0 638272 9 30 9 30 0 1531 8 1 9 1 0 658375 2 29 9 29 0 2182 5 0 9 0 0 675877 2 28 9 28 0 3333 8 0 1 1 0 695079 3 27 9 27 0 4525 2 1 1 2 0 712581 3 26 9 26 0 5816 6 2 1 3 0 726983 0 25 9 25 0 7428 5 3 1 4 0 742584 8 24 9 24 0 91410 4 4 1 5 0 756786 4 23 9 23 0 112312 8 5 1 6 0 772988 2 22 9 22 0 133415 2 6 1 7 0 787689 9 21 9 21 0 155717 8 7 1 8 0 801391 5 20 9 20 0 183420 9 8 1 9 0 815193 1 19 9 19 0 212624 3 9 1 10 0 827994 5 18 9 18 0 245628 0 10 1 11 0 838295 7 17 9 17 0 277031 6 11 1 12 0 847796 8 16 9 16 0 307935 2 12 1 13 0 854797 6 15 9 15 0 336938 5 13 1 14 0 860998 3 14 9 14 0 363741 5 14 1 15 0 864698 7 13 9 13 0 389244 4 15 1 16 0 868699 2 12 9 12 0 412147 0 16 1 17 0 871499 5 11 9 11 0 435149 7 17 1 18 0 872899 6 10 9 10 0 458552 3 18 1 19 0 873699 7 9 9 9 0 480654 9 19 1 20 0 874699 8 8 9 8 0 500257 1 20 1 21 0 875599 9 7 9 7 0 523859 8 21 1 22 0 8760100 6 9 6 0 548162 6 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 仅供参考 学习资料 根据以上资料 整理出本工程空冷设计空气干球温度为14 0 夏季 保证满发气温 即夏季累计200h的空气干球温度 为29 25 3 4 2 2 空冷系统设计参数 1 1000MW 超超临界机组热力参数 主机资料不全 本文空冷系统暂按如下参数配置 1 1000MW 机组 汽轮机排汽量 1561t h THA 1714t h TRL 排汽焓 2430kJ kg 2540kJ kg 设计背压 13KPa 33KPa 设计气温 14 0 29 25 2 空冷凝汽器 以下为 1 1000MW 机组配置 冷却单元数量 每台机组配 10 列冷却单元组 每列由 8 个冷却单 元组成 每台机组共计 8 10 80 个冷却单元 管束数量 参考一期空冷系统顺逆流比值 顺流面积 逆流面积 7 75 1 本期工程每台机有 704 片顺流管束 96 片逆流管束 共计 800 片管束 空冷凝汽器总散热面积 2133220m2 顺流面积 1889423 m2 逆流面积 243797 m2 顺逆流段数比 7 75 1 迎风面面积 17344m2 迎风面风速 2 1m s 空冷平台高度 50 米 每列空冷凝汽器顶部配汽管直径 DN1600 DN3000mm 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 仅供参考 学习资料 3 风机组 空冷凝汽器每个单元配置一台轴流风机 变频调速 每台机组共配置 80 台风机 风机参数见下表 3 4 1 3 4 1 风机组设计参数一览表 顺流凝汽器逆流凝汽器 风机直径 m 9 14 9 759 14 9 75 风机速变频调速变频调速 迎面风速 m s 2 12 1 空气流量 m3 s 470 460 静压 Pa 80 9080 90 风机静压效率 60 60 风机轴功率 kW 80 80 齿轮箱效率 96 96 电机功率 kW 110110 电 压 V 380380 台 数 台 80 4 空冷系统的主要参数 通过空冷系统的计算 空冷系统的主要参数为 设计气温 14 0 设计背压 13kPa 夏季气温 29 25 低压缸出口满发背压 33kPa 3 4 3 机械通风直接空冷系统初步布置方案 机械通风直接空冷系统的布置与主厂房布置和汽机低压缸布置有关 目前主机厂提供的 1000MW 机组方案均是两根排汽管方案 根据我院 1000MW 机组主厂房布置方案 ACC 系统可采用 10 8 10 7 11 7 12 7 8 9 9 9 等多个方案 现分述如下 1 方案一 10 8 布置有 10 列 每列由 8 个冷却单元组成 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 仅供参考 学习资料 适用于每台机组配 220 250 万 m2冷却面积的空冷器布置 风机直径可选 择 9 14m 或 9 75m 该方案两台 1000MW 机组 平行于主厂房 排方向的长 度约在 222 5 没有超过 4 600MW 连续扩建空冷机组的 ACC 空冷器布置 长度 但垂直于 排方向由于比一期增加了一段风机排 初步确定宽度约 为 94 8 比一期 2 600MW 机组空冷器布置尺寸宽 17 1m 该方案主厂房长度为 211 4 米 主厂房内设备布置紧凑 空冷器长度 小于 4 600MW 空冷器布置 稍超出主厂房长度 垂直于 排方向增加了 一段风机排 从目前国内投运或正在实施的 600MW 机组直接空冷器大多为 7 列布置 也有一些为 8 列布置 理论上说 7 列或 8 列布置都是可行的 只是 8 列布置后空冷器总宽度增加了 要满足换热要求 需适当抬高平台 高度解决 那么平台高度的抬高及与一期之间空冷器换热性能的相互影响 问题 还需补充研究及通过数模试验验证 2 方案二 10 7 布置 10 列 每列由 7 个冷却单元组成 适 用于每台机组配 220 240 万 m2冷却面积的空冷器布置 风机直径可选择 9 75m 10 4m 或 11m 该方案两台 1000MW 机组 平行于主厂房 排方向 的长度约在 246 4 没有超过 4 600MW 连续扩建空冷机组的 ACC 空冷器 布置长度 垂直于 排方向的长度为 91 7 与 600MW 机组尺寸相比基本 相当 且有运行的电厂 应该说空冷器布置是比较成熟的 但当冷却面积 较大时 本方案中每个冷却单元的长宽比增加 对空气均匀分配不利 为使排汽管道与空冷器对称布置 该方案中主厂房长度将加长为 235 4 米 比方案一多 20 米 若主厂房长度不变 则排汽管道与空冷器为 不对称布置 有一侧空冷器将长出主厂房较多 排汽的均匀性稍差 3 其余方案 11 7 12 7 方案 布置 11 或 12 列 每列由 7 个冷却单元组成 为 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 仅供参考 学习资料 使排汽管道与空冷器对称布置或合理布置 该方案对主厂房长度要求较长 型的布置 若主厂房长度不变 则排汽管道与空冷器为不对称布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