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代理制度图范文 1什么是无权代理?无权代理有哪几种类型?(根本没有代理权的“代理”;超越代理权的代理;代理权终止后的代理;)无权代理,顾名思义,是指没有代理权的代理。 代理人为被代理人进行代理活动时拥有代理权是代理行为有效成立的首要条件,无权代理虽然具备代理成立的其它要件,但唯独欠缺代理权这一根本要件。 因此,代理人没有代理权却以“被代理人”的名义进行民事活动,在民法上就称之为无权代理。 无权代理有三种类型第一种是根本没有代理权的“代理”,即当事人实施代理行为,根本未获得被代理人的授权。 第二种是超越代理权的代理。 即代理人虽然获得了被代理人的授权,但他实施的代理行为,不在被代理人授权的范围之内。 就其超越代理权限所实施的代理行为,成立无权代理。 例如甲厂委托乙某代理其向丙厂购买电视,并签定了授权委托书,乙某在完成代理事项后见空调市场前景不错,遂擅做主张以甲厂名义与丙厂订立了空调买卖合同,此时,乙某擅做主张与丙厂订立合同的行为就属于超越代理权的代理。 第三种无权代理就是代理权终止以后所进行的代理。 即代理人获得了被代理人的授权,但在代理证书所规定的期限届满后,代理人继续实施代理的行为,就其超过代理权存续期限所实施的代理行为成立无权代理。 2什么是表见代理?表见代理与有权代理有什么不同?表见代理属于无权代理的一种,属于广义的无权代理,表见代理是指行为人没有代理权,但交易相对人有理由相信行为人有代理权而与其实施法律行为,法律行为的效果直接由被代理人承担。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六十五条第3款规定“委托授权不明的,被代理人应当向第三人承担民事责任,代理人负连带责任,我国合同法第四十九条规定“行为人没有代理权、超越代理权或者代理权终止后以被代理人名义订立合同,相对人有理由相信行为人有代理权的,该代理行为有效。 这些都承认了表见代理制度,以保护动态交易安全。 表见代理虽然发生法律行为的效果直接归属与被代理人的效力,但表见代理与有权代理有着根本的不同。 二者的根本区别在于有权代理是代理人在代理权限内以被代理人名义进行民事法律行为,而表见代理本质上属于无权代理,代理人或者自始没有代理权,或者超越代理权,或者代理权已经终止,仅仅因无权代理人与被代理人之间存在某种密切关系,从客观上给善意第三人造成错觉,使第三人相信他有代理权而与之进行民事行为,从而法律上规定表见代理产生与有权代理相类似的法律后果。 另外,被代理人承担表见代理的民事责任后,如给被代理人造成损失的,可以向表见代理人追偿,而有权代理中被代理人承担了代理行为的法律后果后,即使给被代理人造成损失的,也不能向代理人追偿。 当然,如果代理人滥用代理权或者代理人没有尽到应尽的职责,特别是故意行为造成的被代理人的损失的,被代理人当然可以要求代理人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3表见代理的构成要件有哪些?表见代理的构成要件包括一般要件和特别要件。 表见代理属于广义的无权代理,但仍然需要具备代理的一般要件,即 (1)无权代理人须以被代理人的名义进行民事活动,能够证明自己接受了被代理人的委托,为被代理人代行民事事务; (2)行为人一般具有相应民事行为能力,一般应是完全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以及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所为的行为,一般是无效的民事行为,一般不能成立代理行为,也就不能构成表见代理; (3)无权代理人所为的民事行为应上向相对人为意思表示或者手领相对人的意思表示。 构成表见代理除了需要具备上述的代理的一般要件外,还需具备特别要件 (1)须行为人不具有代理权。 成立表见代理的第一要件是行为人无代理权。 如果行为人有代理权,则属于有权代理,不发生表见代理的问题。 (2)须有使相对人相信行为人具有代理权的事实和理由,这是成立表见代理的客观要件。 这一要件是以行为人与被代理人之间存在某种事实上的或法律上的联系为基础的。 被代理人与代理人之间在客观上有某种较为紧密的联系,因客观情由掩盖了无权代理人无权代理的实质,给他人以假象,致使善意第三人确信无权代理人具有代理权。 (3)第三人善意且无过失,这是表见代理成立的主观要件,即第三人不知道行为人所为的行为系无权代理行为。 如果第三人主观上有恶意,即明知行为人没有代理权仍与之实施民事行为,这种情况就失去了法律保护的必要,故表见代理不能成立。 民法通则第六十六条第4款规定第三人知道行为人没有代理权、超越代理权或者代理权已经终止还与行为人实施民事行为给他人造成损害的,由第三人和行为人负连带责任。 (4)须行为人与相对人之间的民事行为具备民事法律行为成立的有效要件。 表见代理发生有权代理的法律效力,因此,保健代理应具备民事法律行为成立的有效要件,即不得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等。 如果不具备民事法律行为的有效要件,也不能成立表见代理。 4表见代理产生的原因是什么?我国民法通则未对表见代理作出明确具体的规定,但通过对实践中经常发生的关于表见代理的案件进行分析,可以大致归纳为以下几个原因 (1)被代理人以书面或口头形式直接或间接地对相对人表示无权代理人为自己的代理人,而事实上他并未对该无权代理人真正授权。 相对人信赖被代理人的表示而与该无权代理人进行交易行为。 例如甲厂的经理曾多次在公共场合向乙厂的经理表示,丙某是甲厂的销售业务代理人,而事实上甲厂并未授权给丙某,但乙厂基于对甲厂的信赖而相信丙某就是甲厂的代理人而与其签定合同,此时就构成了实践中比较常见的表见代理。 (2)被代理人将有证明代理权存在意义的文件如介绍信、印章、证明和盖有公章的空白合同交予或出借给他人,使其以代理人的身份进行民事活动。 介绍信、印章、证明和盖好公章的空白合同,从本质上讲,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授权委托书,但在实践中却约定俗成的起到了代理权的证明作用。 被代理人把这些文件借给他人使用进行民事活动,尽管他并没有授予他人代理权,但在客观上足以使第三人相信持有这些文件的人有代理权而与之为民事行为。 (3)委托授权不明和代理人超越代理权限而实施的无权代理。 被代理人在进行委托授权时应当在委托授权书中明确具体的规定代理事项、代理期限等事项。 实践中多数情况下因代理行为产生的纠纷都与授权不明有关系。 例如,某药品公司委托业务员王某购买药材甲,但王某考虑到购买药材乙可以得到一笔回扣而与对方签定购销合同,此时,王某的行为就可以表见代理论。 (4)被代理人知道他人以本人的名义实施民事行为而不作否认表示。 我国民法通则第六十六条第1款规定“本人知道他人以本人名义实施民事行为而不作否认表示的,视为同意。 “被代理人”知道他人没有代理权却以本人名义实施民事行为,应当作出明确表示,是否表示反对,以表明本人对该项无权代理行为的态度。 如果“被代理人”表示否认,该无权代理成为确定无效的代理行为,代理行为对被代理人自始没有法律约束力,由“代理人”承担无权代理的法律后果;如果被代理人明确表示承认,代理人正式获得代理权,由原无权代理转为有权代理,从而被代理人承担由此产生的法律后果。 但是,被代理人明知他人以本人的名义实施民事行为没有表示否认,法律上推定被代理人对无权代理人的代理行为予以承认,并承担该项行为的法律后果,成立表见代理。 5表见代理的法律效力如何?表见代理尽管属于广义的无权代理,但是,表见代理成立后,即在第三人与被代理人之间产生法律关系。 被代理人受到无权代理人与第三人之间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的约束,承担由此产生的权利义务,不得以无权代理人的行为属于无权代理或者以本人无过失为由,对抗善意第三人。 合同法第四十九条规定“行为人没有代理权、超越代理权或者代理权终止后以被代理人的名义订立合同,相对人有理由相信行为人有代理权的,该代理行为有效”。 表见代理终究属于广义的无权代理,法律使之具有与有权代理相类似的法律后果,是出于对善意第三人利益的保护以及保护动态交易的安全。 例如,甲公司委托业务员乙到某地采购电视机,乙到该地发现丙公司的VCD机畅销,就用盖有甲公司公章的空白合同与丙公司签定了购买500台VCD机的合同,双方约定货到付款。 货到后,甲公司拒绝付款一起纠纷。 此案就涉及到了表见代理及其法律后果的问题。 此案中乙购买VCD机的行为没有代理权,但由于其具有甲公司盖有公章的空白合同书,具有外表授权的特征,而使丙公司相信其有代理权并与其签定合同,乙的行为构成表见代理,所以产生有权代理的法律后果,因此,甲公司应接受获取并向丙公司付款,如若甲公司因此受到损失,有权向乙追偿。 6无权代理的效力如何?根据民法通则第六十六条的规定,无权代理行为“只有经过被代理人的追认,被代理人才承担民事责任。 未经追认的行为,由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 但是,“本人知道他人以自己的名义实施民生行为而不作否认表示的,视为同意”。 由此可见,无权代理的效力分为无权代理的生效和无权代理的无效两种情况。 (1)无权代理的生效。 无权代理的生效是指通过被代理人的追认,可使无权代理行为中欠缺的代理权得以补足,转化为有权代理,发生法律效力。 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在无权代理中被代理人享有的追认权。 被代理人所享有的追认权的性质属于形成权,即只须被代理人依自己的意志作出单方的意思表示,便可使原法律关系发生变化,从而引起某种民事权利义务的产生、变更或者消灭。 追认的行为是单方法律行为,追认的表示具有溯及力,通过追认权的行使,无权代理行为自始有效。 (2)无权代理的无效。 无权代理的无效是指被代理人对无权代理行为不作追认,从而使无权代理行为不产生法律效力,无权代理行为自始无效。 与被代理人享有追认权相对应的是善意第三人享有撤回权,即第三人通过行使撤回权来确定无权代理行为无效。 第三人行使撤销权的意思表示应当在被代理人作出追认的意思表示之前作出,经撤销的无权代理行为不得再作追认。 例如,大学生张某的室友知道张某想要买一辆旧的自行车,一天见李某有一台质量较好、价格便宜的二手车要出售,便未经张某的同意,以张某的名义向李某购买了这辆自行车。 在这个小案例中,张某的室友未经张某同意以其名义购买自行车的行为属于无权代理,此时如果张某及时向李某表示追认,则该无权代理行为生效;反之则该无权代理行为自始无效。 7什么是被代理人的追认权?所谓追认,是指被代理人作出的使无权代理行为的效力被认可为自己的意思表示,确认该行为自始对自己具有约束力的一种补全措施。 通过被代理人行使追认权,可使无权代理行为中所欠缺的代理权得到补足,转化为有权代理,发生与有权代理同样的法律效果。 追认行为具有代理权的事后授权性质。 被代理人对于无权代理行为既可以事后追认,只有经过被代理人追认,被代理人才能承担代理的法律后果。 被代理人也可以拒绝承认,由无权代理人承担代理行为的法律后果。 这是法律赋予被代理人任意选择的权利。 8被代理人的追认权有哪些特征?被代理人的追认权具有如下特征 (1)追认是被代理人事后承认无权代理行为对本人产生有权代理的法律效力,因此,“追认”须以行为人无代理权为前提。 无权代理在被追认前对被代理人并不发生法律效力,如果行为人原本就有代理权,就失去了“追认”的法律前提。 赋予被代理人以追认的权利,正是为了使这种无权代理行为的效力得以确定,以维护社会经济秩序稳定和交易安全。 (2)追认权是一种形成权。 形成权是当事人一方可以依自己的意志使原法律关系发生变化,即引起某种民事权利义务的产生、变更或者消灭的权利。 而无权代理行为在被带列宁作出明确的意思表示之前,其效力处于悬而未定状态,被代理人追认,无权代理转化为有权代理,若拒绝追认,成为确定的无权代理。 (3)追认是单方法律行为,无权代理人与第三人所实施的民事行为,被代理人是否追认,完全取决于被代理人的单方意志,勿需征得无权代理人或者第三人的同意。 无权代理行为,被代理人一经追认,就发生应有的法律效力。 (4)追认后的无权代理与有权代理的法律效力相同。 无权代理人在与第三人实施民事行为时并没有代理权,但是如果经过被代理人事后的追认,则产生与有权代理相同的法律效果,而且这种法律效力不是从被代理人追认时开始,而是溯及到行为开始之时。 例如,王某未经李某的委托授权,于xx年11月4日以李某的名义与张某签定了一份买卖电视的合同,李某于xx年11月10日知道后表示追认,承认这份合同有效。 此案中,由于李某的追认这份电视购销合同发生法律效力,而且合同从xx年11月4日起就对李某和张某产生法律约束力,而不是从xx年11月10日。 9.在实践中,被代理人行使追认权应注意哪些问题?在实践中,被代理人行使追认权并不是不受任何限制,因此,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被代理人行使追认权的时间限制。 第一,被代理人行使追认权应当在善意第三人行使撤销权之前作出追认的意思表示,善意第三人对无权代理行为可以行使撤销权,因此,因此追认权不能对抗撤销权,一旦第三人先与被代理人追认而行使撤销权,被代理人自然丧失追认权。 第二,被代理人追认权的行使,还要受到善意第三人催告权的限制。 善意第三人在被代理人行使追认权之前,可以向被代理人发出催告,并要求其在合理期限内作出是否追认的意思表示,被代理人应在善意第三人要求的合理期限内及时行使,不及时行使,视为拒绝追认。 我国合同法第四十八条第2款规定,相对人可以催告被代理人在一个月内予以追认。 被代理人未作表示的,视为拒绝追认。 (2)被代理人行使追认权应当向第三人作出追认的意思表示。 10.对于无权代理,被代理人有哪些追认方式?被代理人追认权的行使,有明示和默示两种方式。 (1)所谓明示的方式,是指被代理人以明确的意思表示对无权代理行为予以承认。 例如,被代理人向相对人发出通知,作出追认的意思表示。 追认一般应当是明示的,其具体方式可以是口头的,也可以是书面或者其他方式。 (2)作为默示的方式,是指被代理人虽然没有明确表示承认无权代理行为对自己的效力,但以特定的行为,如以履行义务的行为对无权代理行为予以承认;或是被代理人明知他人以自己的名义实施民事法律行为,但不作否认表示。 我国民法通则第六十六条规定本人知道他人以本人名义实施民事行为而不作否认表示的,视为同意。 所谓视为同意,即视为追认。 11.在代理人无权代理的情况下,第三人作为利害关系的一方,享有哪些权利?由于代理为特殊的民事关系,涉及到三方当事人的利益,关于无权代理,法律为保护本人的利益,使其有追认权,为保护无权代理之相对人的利益,法律规定善意第三人有催告权和撤销权。 (1)善意第三人享有催告权。 催告权是善意第三人享有的催告被代理人在一定期限内对无权代理行为是否追认的权利,催告是为了使无权代理行为及早地得到确定,避免因被代理人的长期拖延追认从而使善意第三人遭受损失而赋予善意第三人的一项权利。 (2)善意第三人享有撤销权。 撤销权是指第三人在无权代理行为效力未确定之前,撤销自己与行为人所为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权利。 设立第三人的撤销权,正是为了使第三人与被代理人能有同等的权利,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撤销权属于一种形成权,第三人撤销权的效力在于,在本人对无权代理行为未予追认前,善意第三人可以行使撤销权,消灭该无权代理行为。 12.善意第三人行使撤销权应注意哪些问题?善意第三人行使撤销权应当受到以下几点限制 (1)第三人撤销权的行使必须上在无权代理行为的效力确定之前。 如果被代理人已经作出追认的意思表示,第三人则不能再行使撤销权。 (2)第三人在与无权代理人进行民事行为时必须是处于善意,即第三人不知道无权代理人所进行的民事活动是无权代理。 如果第三人知道代理人没有代理权、超越代理权或者代理权已终止而仍故意与之进行民事行为,第三人就没有撤销权,而且根据民法通则第六十六条规定,如果给他人造成损害的,还要由第三人和无权代理人承担连带责任。 (3)撤销的内容原则上须及无权代理行为的全部,不能撤销对自己不利部分而保留有利部分,也不允许第三人只撤销其义务部分保留其权利部分,但如果行为内容是相互独立可分的,也可以行使部分撤销权。 (4)撤销的意思表示,原则上应向被代理人表示,但向无权代理人进行撤销的意思表示应同样有法律效力。 另外,撤销的方式可以是口头的,也可以是书面的,应以具体情况而定。 (5)撤销权的行使,并不影响善意第三人要求无权代理人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民法通则第六十六条规定“未经追认的行为,由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 13.无权代理人对相对人的责任?按照民法通则第六十六条的规定,无权代理行为,本人不予追认的,有行为人(无权代理人)承担民事责任。 即应由该无权代理人对相对人承担民事责任。 这里所谓的民事责任,是指有该无权代理人自己作为当事人履行该民事行为中对相对人的义务,或者不能履行时对善意相对人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但在相对人属于恶意即明知代理人无权代理的情形,无权代理人可以不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14.恶意相对人在无权代理中的责任?按照民法通则第六十六条第4款的规定,相对人明知代理人没有代理权仍与之实施民事行为,因此给他人(本人)造成损害的,由该恶意相对人与行为人负连带责任。 15.符合哪些条件无权代理人应承担法律责任?无权代理人承担法律责任的要件包括 (1)须无权代理行为已经发生。 这一点包含两层含义,其一是无权代理行为人在实施所谓的代理行为是并没有代理权、超越代理权或者代理权已经终止,其二是无权代理行为人与第三人已经实施了民事行为,如果无权代理人仅有与第三人为民事行为的意思表示,而没有实施该行为,则不构成无权代理。 (2)无权代理行为发生后,被代理人拒绝追认,不承担无权代理的法律后果。 如果被代理人事后进行了追认,相当与无权代理人取得了代理权,则行为人与第三人实施的民事行为自始有效,由被代理人承担代理行为的法律后果,也就不产生无权代理人的法律责任问题。 (3)须第三人为善意。 即第三人不知道行为人没有代理权、超越代理权或者代理权已经终止而与之进行民事行为。 如果第三人明知行为人是无权代理人而仍与之进行民事行为,则第三人无权要求无权代理人承担民事责任。 16.实践中无权代理产生的原因有哪些?实践中无权代理产生的原因主要有 (1)口头授权的广泛使用是无权代理产生的原因之一。 民法通则第六十五条规定“民事法律行为的委托代理,可以采用书面形式,也可以采用口头形式,法律规定用书面形式的,应当采用书面形式。 我国合同法第十条也规定“当事人订立合同,有书面形式、口头形式和其他形式。 法律允许口头授权,又因为实践中对于一般小额的民事活动采用口头形式方便简单,导致口头授权的广泛采用。 而口头授权也有很多弊端,口头授权没有代理的授权凭证,因此,一旦产生纠纷,被代理人就容易推卸责任,从而损害第三人的利益。 因此产生的纠纷,无据可查,不利于纠纷的及时解决。 (2)单位疏于管理,出具介绍信、证明以及盖有公章的空白合同书,是产生无权代理的另一重要原因。 授权委托书是授予代理人代理权限的正式书面文件,它载明了代理人的姓名、职务、代理事务、代理权限、代理权的起止时间等等。 而介绍信、证明等不是授权委托书,它所载事项既不能确定具体的代理权限,也不能证明代理关系的存在。 而在实践中一些单位对介绍信、空白合同、专用章管理不严,或者被借用,使之流入社会,引起大量的纠纷,有时甚至被用作诈骗的手段,严重扰乱了社会经济秩序。 代理的常见典型案例1章春芳诉章建华代理纠纷案【案情摘要】原告章春芳,女,38岁,在上海制药机械二厂工作被告章建华,男,44岁,在上海市食品进出口公司活畜禽经营部工作原告章春芳诉称被告因工作原因经常往返于广州、上海。 她闻悉广州录像机价格低于上海,遂委托被告章建华代购。 为此交付被告人民币2600元,要求被告在四种型号中任选一台录像机。 数日后,被告交付给她录像机一台,她发现外观不好,商标贴纸折叠脱落,无产品说明书,经试放发现性能异常,请人打开机盖,发现内部零件锈迹斑斑,由此判定该机是旧机器、废机器、“海水机”,无修理和使用价值。 经她与被告交涉无结果,为此起诉要求被告退回录像机价款人民币2270元。 审理中,原告变更诉讼请求,要求被告赔偿录像机修理费人民币1500元。 被告章建华辩称原告主动要求他代购录像机,他按原告的委托要求,经挑选试放完好才购下录像机,原告得录像机时放弃试放要求。 现银货两讫,自己得代理行为已完车。 至于原告所称该机内部质量问题,他无义务予以确保,故不同意原告的赔偿要求。 【审理】上海市黄浦区人民法院经审理查明被告章建华是原告章春芳母亲家的邻居。 被告因工作经常往返于广州上海。 原告耳闻广州市场上录像机价格低于上海,遂于1991年10月3日交付被告人民币2600元,委托被告从松下J 20、日立 747、东芝 95、TV660四种型号的录像机中,任选购一台新录像机,对质量、外观等并无其他要求。 10月9日,被告以广州市效区市场上的录像机价格较市区低,遂邀同事李茂章一起前往广东省增城县新塘镇购德松下J20录像机一台,经当场试放,未发现质量问题,遂付款人民币2270元。 商店出具发票,但无保修卡。 10月12日,被告在原告母亲家将录像机交付原告,并提出由原告当场开机试放。 原告表示无此必要。 双方当场按发票和车票结清了货款以及被告自广州市区至增城县新塘真的车旅费共计2285.60元。 被告找回原告314.40元,原告当即以20元左右德礼品酬谢被告,并将录像机取回家。 现原告称,取回录像机当天即发现商标纸脱落,经试放发现有马达声响,图象有规则的抖动等,她认为是自己不懂录像机性能而未调试好;第二天,又发现录像机外壳光洁度不好,也不在意,并请来同事帮助调试,情况依旧;第三天,她将录像机送往修理部,修理部的人告知该机已启封过。 她要求将机盖打开,发现机内磁鼓等零件以锈,修理部的人遂告知该机已无使用价值。 10月15日,原告找被告交涉,要求被告去出售商店调换。 被告主张原告方同行,愿负相关的车旅费,未被原告接受。 被告称,他根据原告要求去出售商店要求调换,遭拒绝。 故只得将录像机重新交给原告。 以后,原告向被告提出修理该录像机需修理费人民币1000多元。 被告方考虑到邻居关系,同意补偿200元,原告未能接受。 黄浦区人民法院根据上述事实和证据认为,原、被告是委托代理关系。 被告在原告的授权范围内,为原告代购录像机,在此过程中未发现被告不履行职责或与他人串通,故意损害原告利益的行为,且被告已将该机交付原告,原告也已付清了价款,至此,被告的代理事务已完成,双方的委托代理关系即告终止。 原告提出录像机外观质量问题,因其发现后未及时向被告提出异议,对此可视为接受。 至于原告提出录像机内部零件质量问题,因原告未能举证证明被告有与他人恶意串通故意损害原告利益的行为,故应由原告向出售商店交涉。 再则,由于原告未能举证证明被告交付给她的录像机是旧机器,废机器,故其要求被告赔偿修理费1500元缺乏法律依据,不予支持。 据此,判决如下原告章春芳要求被告章建华赔偿录像机修理费人民币1500元不予支持。 案件受理费人民币由章春芳负担。 【分析】本案是一起因代理而产生的纠纷案,主要涉及了关于代理的一些基本知识。 民法通则六十三条第2款规定“代理人在代理权限内,以被代理人的名义实施民事法律行为。 被代理人对代理人的代理行为,承担民事责任。 由此可见,代理包括三方当事人一是被代理人,也就是本人;二是代理人,即运用自己的能力帮助被代理人的人;三是代理人实施民事行为的相对人。 代理包括三种委托代理,法定代理和指定代理。 本案就属于典型的委托代理。 委托代理有如下特点 (1)代理人以作出意思表示为职能; (2)代理人得以被代理人得名义进行活动; (3)代理行为的法律效果直接归属于被代理人。 本案中,被告接受原告的委托在广州为原告购买录像机一台,因而具有了代理权。 被告又是在原告授权的范围内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即为原告购买了松下J20录像机一台,也符合原告的要求,没有滥用代理权和超越代理权,因此被告的行为是有权代理,那么由此产生的法律效果就直接归属于被代理人即原告。 2李凌与李小明法定代理关系纠纷案【案情摘要】李凌与林红于1994年结婚,1996年生育一子李小明,1998年李凌与林红协议离婚,李小明由李凌抚养。 2000年李小明在与邻居小孩玩耍过程中将一男孩张明新打伤,张明新共花去治疗费3000余元。 张的父母多次找李凌商议解决,但李凌称“这孩子我管不了,有什么事你们找他妈妈去吧,我不为他惹的事操那个心。 张明新的父母遂起诉至县人民法院,要求予以赔偿,县人民法院在开庭前通知李凌到庭,但李凌拒不到庭。 县人民法院认为此案中的一些问题必须李凌到庭才能查清,遂延期审理,又向李凌送达两次传票,要求其到庭,李凌仍予以拒绝。 县人民法院遂对其拘传。 开庭以后,李凌到县人大常委会控告法院限制其人身自由,理由是张明新受伤并非他所致,他没有法律责任,法院的拘传是错误的,要求予以道歉并赔偿他的精神损失。 【分析】本案涉及到代理中关于法定代理的问题。 所谓法定代理,是指代理人根据法律的直接规定而成为代理人的代理。 法律设置法定代理制度主要是为了保护无民事行为能力和限制行为能力人设置的。 我国民法通则第十四条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行为能力人的监护人是他的法定代理人。 民法通则第十六条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是未成年人的监护人。 本案中,李凌与林红离婚,李小明与李凌共同生活,李凌自然就成为李小明的法定代理人。 代理李小明参加诉讼即是他的权利,同时也是他的职责和义务。 因此本案中李凌声称不上他打伤的人他管不了李小明的说法是不成立的,也是推卸不了责任的。 我国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以下简称民通意见)第一百五十八条规定“夫妻离婚后,未成年子女侵害他人权益的,同该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应当承担民事责任”据此,李凌不但要代理李小明参加诉讼,而且还要就李小明的侵权行为承担赔偿责任。 正是鉴于李凌和李小明之间的法定代理关系,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一百一十二条的规定“给国家、集体、他人造成损害的未成年人的法定代理人,如其必须到庭,经两次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也可以适用拘传。 因此,本案中人民法院的拘传是合法的。 3刘力、刘巍代理刘虹诉讼纠纷案【案情摘要】张军与刘虹于1980年结婚。 婚后因一直未能生育子女造成刘虹与其公婆之间的关系紧张。 由于长期心情郁闷,精神抑郁,刘虹于1988年患精神分裂症,完全丧失了行为能力。 1990年张军向市人民法院起诉要求与刘虹离婚。 因刘虹母亲早逝,市人民法院遂通知刘虹的父亲刘力代理刘虹参加诉讼。 而刘力声称,他现在已另有妻室子女,不能作为刘虹的代理人,但他可以让刘虹的哥哥刘巍作为刘虹的代理人,刘力告知刘巍后,刘巍表示拒绝,二人遂申请刘虹住所地居民委员会解决。 【分析】本案所涉及的是指定代理的问题。 民法通则第十四条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行为能力人的监护人是他的法定代理人。 第十七条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由下列人员担任监护人(一)配偶;(二)父母;(三)成年子女;(四)其他近亲属;(五)关系密切的其他亲属、朋友愿意承担监护责任,经精神病人的所在单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同意的。 对担任监护人有争议的,由精神病人的所在单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在近亲属中指定。 对指定不服提起诉讼的,由人民法院裁决。 由此可见,我国法律规定有权指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的代理人的一是人民法院,二是精神病人所在单位,三是精神病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第十六条规定“对于担任监护人有争议的,应当按照民法通则第十六条第三款或者第十七条第二款的规定,由有关组织予以指定。 未经指定而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第十七条也规定“有关组织依照民法通则规定指定监护人,以书面或者口头通知了被指定人的,应当认定指定成立。 被指定人不服的,应当在接到通知的次日起三十日呃逆向人民法院起诉。 逾期起诉的,按变更监护关系处理。 本案中刘力、刘巍都上刘虹的监护范围内的近亲属,二人对担任监护人发生争议,刘虹住所地居民委员会有权予以指定,被指定为监护人的人如果对指定不服,可以在法定期间即接到通知的次日起三十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4王立生代理行为无效案【案情摘要】王立生是某单位后勤处的负责人。 1995年9月,其亲戚家的一头牛得了一种传染病,且使其它15头牛全部被传染,王立生利便用职权之便以该单位食堂的名义买下其亲戚家中16头病牛,随后又找人将该16头病牛全部杀掉,并把牛皮送其亲戚,牛肉运回本单位食堂,其亲戚送给他1000元作为酬谢。 由于牛肉感染病毒,本单位职工食用后发生9人中毒,食堂只好将剩余的牛肉倒掉,造成经济损失20000余元。 有人将此事向单位反映后,单位责令王立生追回牛肉款。 王立生表示,牛肉是其亲戚的,他是代理单位购买牛肉,发生损失应当由单位负责,与其个人没有关系。 其所在单位遂起诉至区人民法院,要求王立生及其亲戚归还牛肉款。 【分析】本案所涉及的是代理行为无效的问题。 我国民法通则第六十六条第3款规定“代理人和被代理人串通,损害被代理人利益的,由代理人和第三人负连带责任。 由此可见,构成无效代理必须符合三个要件一是代理人和第三人有主观上损害被代理人的故意,即恶意通谋;二是代理人和第三人客观上都实施了损害被代理人利益的共同行为,并且实际上也给被代理人造成了损害;三是代理人与第三人恶意串通与被代理人利益受到损害之间有因果关系,以上要件缺一不可。 本案中,王立生作为单位后勤处的负责人,明知买下这16头病牛会给单位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但仍然与其亲戚通谋,具备了主观上损害本单位利益的故意。 在客观上,牛肉被本单位的职工食用后不仅造成了食物中毒,而且给本单位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20000元,损害实际发生。 在因果关系上,该单位的经济损失正是由于王立生及其亲戚的恶意串通将病牛卖给该单位食堂而直接造成的。 因此,王立生的行为虽然在形式上是代理该单位的行为,但根据民法通则第六十六条第三款的规定,在本质上是一种无效的代理行为,因而王立生应与其亲戚对该单位的损失负连带赔偿责任。 5武汉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诉陈某代理案【案情摘要】1992年11月18日,武汉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房地产公司)与武汉市某拆迁还建开发公司(以下简称拆迁公司)订立联合开发武汉市武昌区徐东路小区的合同。 据此合同,房地产公司以6000万元取得徐东路小区6万平方米商品房的所有权及销售权。 为尽快销售此商品房,1993年2月10日,房地产公司与陈某签订委托代理合同。 合同约定陈某一房地产公司经营部的名义代理销售该公司开发的徐东路小区20栋共6万平方米的商品房;最低售价为每平方米1160元,期限6个月;房地产公司按实际销售总金额的6付给陈某作销售费用;房地产公司付给陈某的报酬分两档一档从每平方米1160元至1210元,陈某获30%;二档为每平方米1210元以上,陈某获60%;整个销售工作由房地产公司总经理全盘控制;销售出的房屋尾款若不能按期到位,由陈某负责催收,房地产公司协助。 同日,房地产公司向陈某出具授权委托书称本公司徐东路小区20栋共6万平方米的商品房全权委托陈某承销,销售以本公司合同专用章并加盖受托人私章为有效,授权期为9个月。 房地产公司同时向陈某提供了合同专用章。 陈某接受委托后,即组织人员展开销售活动,并与1993年3月8日代理房地产公司与湖北省某农垦实业公司(以下简称实业公司)签订了联合开发协议,单价为每平方米1255元。 合同由陈某交房地产公司总经理签定。 1993年3月15日,陈某又代理房地产公司与湖北省某房屋开发公司(以下简称房屋公司)签订联合经营房屋开发合同,合同单价为1306元,总价款8010万余元。 此合同亦加盖房地产公司合同专用章及陈某私章。 1993年3月22日,陈某将此合同交房地产公司总经理,并按总经理的要求销毁与实业公司签订的合同的全部原件。 3月24日,总经理通知陈某前往房屋公司,告诉其房地产公司、房屋公司和拆迁公司已于3月20日另行签定合同,陈某代理房地产公司与房屋公司于3月15日签订的合同原件被销毁,陈某得到房地产公司的承诺后,将合同专用章交还房地产公司。 此后,房地产公司拒付陈某的代理费及报酬,双方发生纠纷,房地产公司向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起诉。 原告房地产公司起诉称被告利用代理合同和授权委托书赋予的身份,分别与实业公司、房屋公司订立联合经营房屋开发合同,企图私吞两份合同的差额,侵害了委托人的利益。 原告为此与被告及相对人销毁了两份合同,并解除被告的委托代理权。 原告与饿房屋公司重新订立的联合建设合同,与原告代理无关,且原告与被告签订的委托代理合同在被告履行之前已经解除。 请求确认双方签定的委托代理合同已经解除,确认被告无权要求原告支付代理费及奖励提成。 被告陈某答辩并反诉称与被告签订有委托代理合同,所有行为均系依约履行。 现原告违约拒付代理费和报酬,故反诉请求判令原告支付代理费及报酬共计496万元。 【审理】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原告房地产公司与被告陈某双方签订的委托代理合同的主体、内容符合国家法律和政策,且是双方意思一致的表示,故合同有效。 被告在代理原告与实业公司订立合同后,又以更高的价格代理原告与房屋公司订立合同,其代理行为并未损害原告的利益。 原告得知被告又以其名义与房屋公司签定合同后,不仅未作任何表示,反而要求被告终止与实业公司的合同,应视为对被告代理其与房屋公司订约行为的默认。 原告诉称被告利用两份合同私吞差价款及被告与实业公司恶意串通侵犯其利益,查无实据,不能成立。 被告依据委托代理合同以原告名义与房屋公司签订的有效合同,已完成部分代理事务。 原告在代理期间届满,被告完成全部代理事务之前撤回所授予的代理权,致使被告未能完成全部代理事务,属违约行为,应承担违约责任。 对由此给被告造成的经济损失应予赔偿。 对被告完成的部分代理事务,原告应当按委托代理合同的约定,以被告代理原告与房屋公司所订合同的价格为标准,向被告支付适当的报酬。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一百零六条第1款、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合同法第二十九条第1款(中华人民内共和国合同法是自1999年10月1日起实施,当时判案的所依据的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八条的规定,法院判决如下原告房地产公司向被告陈某支付代理费用及报酬1973402.99元,并赔偿被告经济损失216679.65元,限判决生效后10日内付清。 一审判决后,双方当事人均不服,向湖北省高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 房地产公司上诉称原判认定合同合法有效和对陈某出具放弃代理酬金的字据不予采用,是错误的。 请求确认委托代理合同无效,陈某无权追索代理酬金,应追究陈某企图侵害我公司利益的违法行为的民事责任。 陈某上诉称原判认定我仅完成部分代理事务不当,请求认定已完成全部代理事项,判令房地产公司支付全部代理费用、报酬及违约金。 湖北省高级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房地产公司与陈某签订的委托代理合同未违背法律、政策和协商一致的原则,属有效合同。 房地产公司在委托代理合同代理期间届满前撤销授予的代理权,致使陈某未完成全部代理事项,属违约行为,应承担违约责任。 对陈某由此受到的经济损失应予赔偿。 陈某依合同完成部分代理事项后,因房地产公司取消委托而丧失代理权,对应按合同取得的报酬,根据公平原则,需由房地产公司给予适当补偿。 据此,经法院主持调解,房地产公司与陈某自愿达成如下调解协议房地产公司付给陈某代理费及报酬人民币197万元,按约定期限分期支付。 【分析】本案中,原告和被告所争论的核心和前提也就是委托代理合同是否有效的问题。 只有解决了这个问题才能判断原告是否违约、被告是否完成了委托代理事务以及代理行为是否有效。 在一般情况下,委托合同是产生委托代理授权的基本原因。 本案中法院从合同主体、合同内容的合法性以及合同当事人意思表示的真实性等方面来判断原被告之间的委托代理合同是否有效。 在委托代理合同有效的前提下,原告房地产公司在委托代理合同规定的代理期限届满前撤回代理权构成了违约,应当赔偿被告陈某因此而遭受到的损失。 6某时装公司诉某百货公司拒付货款案【案情摘要】某时装公司产品积压,急于推销产品、周转资金,便号召每个职工都去销售时装,并宣布,凡本公司职工推销出去的时装一定按合同标的总额的百分比发给奖金。 该公司女职员张某有一位朋友李某在某百货公司当业务员,张某就去找李某帮忙。 某百货公司进货都得领导批准,最近某百货公司刚进了几批时装,所以领导不会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电磁辐射管理办法》
- 2025年企业信贷风险管理案例分析CCRA考试核心知识点解析与模拟题集
- 规范企业退休管理办法
- 2025年乡村物流站点招聘面试预测题解析与应对技巧
- 临床血液学与检验试题及答案2025版
- 2025年公需科目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开工第一课及复工复产考试试题(含答案)
- 基层护理面试题库及答案
- 安徽省合肥市高中数学 第二章 基本初等函数(Ⅰ)2.1.1 指数与指数幂的运算(1)说课稿 新人教A版必修1
- 国际护理考试题型及答案
- 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术后护理课件
- 美国共同基金SmartBeta布局及借鉴
- 企业劳动用工法律风险与防范
- 普通逻辑ppt课件(完整版)
-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题
- 2022年08月安徽省芜湖市招考大学生科技特派员岗位冲刺题(带答案)
- 国家城镇救援队伍能力建设与分级测评指南
- DB32∕T 4065-2021 建筑幕墙工程技术标准
- 施工现场环保工作措施
-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精美)课件 2 落花生
- 检具设计PPT.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