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物理二轮复习:专题二物理实验_第1页
高三物理二轮复习:专题二物理实验_第2页
高三物理二轮复习:专题二物理实验_第3页
高三物理二轮复习:专题二物理实验_第4页
高三物理二轮复习:专题二物理实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南开中学 高三物理学案 出题人 wn 审核人 yjm 1 专题二 物理实验专题二 物理实验 1 在研究弹簧的形变与外力关系的实验中 将弹簧水平放 置测出其自然长度 然后竖直悬挂让其自然下垂 在其下 端竖直向下施加外力 F 实验过程是在弹簧的弹性限度内 进行的 用记录的外力 F 与弹簧的形变量 x 作出 F x 图线 如图所示 由图可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 k N m 图 线不过原点的原因是由于 2 某同学用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已知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的频率为 50Hz 当地重力加速度大小为 g 9 80m s2 实验中该同学得到的一条点迹清晰的完整纸带 如图乙所示 纸带上的第一个点记为 O 另选连续的三个点 A B C 进行测量 图中给出了这 三个点到 O 点的距离 hA hB和 hC的值 回答下列问题 计算结果保留 3 位有效数字 1 打点计时器打 B 点时 重物速度的大小 vB m s 2 通过分析该同学测量的实验数据 他的实验结果是否验证了机械能守恒定律 简要说明 分析的依据 3 在 探究单摆的周期和摆长的关系 实验中 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和 填选项序号字母 A 悬线越短越好 B 悬线上端固定且摆角要小 C 摆球应在竖直平面内摆动 D 摆球摆至最高点时开始计时 2 以摆球通过平衡位置时开始计时 用停表记下摆球通过平衡位置 N 次所用的时间 t 则单 第二南开中学 高三物理学案 出题人 wn 审核人 yjm 2 摆周期 T 用米尺量出悬线的长度 L0 用游标卡尺量出摆球的直径 d 则摆长 L 3 根据记录的数据 在坐标纸上以 T 为纵轴 L 为横轴 作出 T L 图像 发现图线是曲线 然 后尝试以 T2为纵轴 L 为横轴 作出 T2 L 图像 发现图线是一条过原点的倾斜直线 由此得出 单摆做简谐运动的周期和摆长的关系是 A T B T2 1 1 C T LD T2 L 4 在 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的实验中 某同学的实验情况如图甲所示 其中 A 为固定 橡皮筋的图钉 O 为橡皮筋与细绳的结点 OB 和 OC 为细绳 图乙是在白纸上根据实验结果 画出的图 1 图乙中的 是力 F1和 F2的合力的理论值 是力 F1和 F2的合力的实际测 量值 2 在实验中 如果将细绳也换成橡皮筋 那么实验结果是否会发生变化 答 选填 会 或 不会 为什么 答 3 本实验采用的 科学方法是 A 理想实验法 B 控制变量法 C 等效替代法D 建立物理模型法 5 如图甲所示 某组同学借用 探究 a 与 F m 之间的定量关系 的相关实验思想 原理及 第二南开中学 高三物理学案 出题人 wn 审核人 yjm 3 操作 进行 研究合外力做功和动能变化的关系 的实验 1 为达到平衡阻力的目的 取下细绳及托盘 通过调整垫片的位置 改变长木板倾斜程度 根据打出的纸带判断小车是否做 运动 2 连接细绳及托盘 放入砝码 通过实验得到图乙所示的纸带 纸带上 O 为小车运动起始 时刻所打的点 选取时间间隔为 0 1s 的相邻计数点 A B C D E F G 实验时小车所 受拉力为 0 2N 小车的质量为 0 2kg 请计算小车所受合外力做的功 W 和小车动能的变化 Ek 补填表中空格 结果保留至小数点 后第四位 O BO CO DO EO F W J0 043 20 057 20 073 40 091 5 Ek J0 043 00 057 00 073 40 090 7 分析上述数据可知 在实验误差允许的范围内 W Ek 与理论推导结果一致 3 实验前已测得托盘质量为 7 7 10 3kg 实验时该组同学放入托盘中的砝码质量应为 kg g 取 9 8m s2 结果保留至小数点后第三位 6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利用气垫导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在气垫导 第二南开中学 高三物理学案 出题人 wn 审核人 yjm 4 轨上相隔一定距离的两处安装两个光电传感器 A B 滑块 P 上固定一宽度为 d 的遮光条 若 光线被遮光条遮挡 光电传感器会输出高电压 两光电传感器采集数据后与计算机相连 滑 块在细线的牵引下向左加速运动 遮光条经过光电传感器 A B 时 通过计算机可以得到如 图乙所示的电压 U 随时间 t 变化的图线 1 实验前 接通气源 将滑块 不挂钩码 置于气垫导轨上 轻推滑块 当图乙中的 t1 t2 选填 或 时 说明气垫导轨已经水平 2 滑块 P 用细线跨过气垫导轨左端的定滑轮与质量为 m 的钩码 Q 相连 将滑块 P 由图甲所 示位置释放 通过计算机得到的图像如图乙所示 若 t1 t2 m 和 d 已知 要验证滑块和 钩码组成的系统机械能是否守恒 还应测出 和 写出物理量的名称及符号 7 在 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 的实验中 1 利用甲图装置 小车在橡皮筋的作用下运动 下列 4 条纸带中最符合实验要求的是 第二南开中学 高三物理学案 出题人 wn 审核人 yjm 5 2 某同学对该实验进行了更改 如图乙 把橡皮筋的固定点改为 A 点 操作如下 a 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在一块平板上 让纸带的一端夹在小车后端 另一端穿过打点计时器 将平板安装有打点计时器的一端适当垫高 调整高度 直至轻推小车后小车 b 将橡皮筋固定在小车前端 拉长橡皮筋使小车位于靠近打点计时器处 记下小车位置 接通打点计时器电源 释放小车 c 用 2 条 3 条 4 条 5 条 6 条橡皮筋分别代替 1 条橡皮筋重做实验 d 在上述实验中打出的 6 条纸带中 分别找出小车开始近似做匀速运动的点 并分别测出匀 速运动时的速度 v1 v2 v3 v4 v5 v6 相关数据见下表 实验次数条数速度 m s 1速度平方 m2 s 2 111 281 64 221 753 06 332 104 41 第二南开中学 高三物理学案 出题人 wn 审核人 yjm 6 442 265 11 552 687 18 662 968 76 请把操作步骤 a 补充完整 用 W0表示一条橡皮筋做的功 请在坐标纸上画 W v2图像 根据你画的 W v2图像 你认为该同学第 次实验操作出现了问题 问题在于该次实 验时小车释放的位置距离较 选填 远 或 近 8 在 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 实验中 实验装置如图 1 下列说法哪一个是错误的 填选项前的字母 A 调节光源高度使光束沿遮光筒轴线照在屏中心时 应放上单缝和双缝 B 测量某条干涉亮纹位置时 应使测微目镜分划板中心刻线与该亮纹的中心对齐 C 为了减少测量误差 可用测微目镜测出 n 条亮纹间的距离 a 求出相邻两条亮纹间距 x 第二南开中学 高三物理学案 出题人 wn 审核人 yjm 7 a 1 2 测量某亮纹位置时 手轮上的示数如图 其示数为 mm 9 一块玻璃砖有两个相互平行的表面 其中一个表面是镀银的 光线不能通过此表面 现 要测定此玻璃的折射率 给定的器材还有 白纸 铅笔 大头针 4 枚 P1 P2 P3 P4 带有刻度的直角三角板 量角器 实验时 先将玻璃砖放到白纸上 使上述两个相互平行的 表面与纸面垂直 在纸面上画出直线 aa 和 bb aa 表示镀银的玻璃表面 bb 表示另 一表面 如图所示 然后 在白纸上竖直插上两枚大头针 P1 P2 位置如图 用 P1 P2的连 线表示入射光线 为了测量折射率 应如何正确使用大头针 P3 P4 试在题图中标出 P3 P4的位置 然后 移去玻璃砖与大头针 试在题图中通过作图的方法标出光线从空气到玻璃中的入 射角1 与折射角 2 简要写出作图步骤 写出用 1 2 表示的折射率公式为 n 第二南开中学 高三物理学案 出题人 wn 审核人 yjm 8 10 在 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 的实验中 有以下器材 A 待测干电池组 E 电动势约为 4 5V 内阻 r 约 2 B 电压表 量程 3 V 内阻很大 C 电流表 量程 0 5 A 内阻很小 D 滑动变阻器 0 20 E 电阻箱 R0 0 999 9 用作定值电阻 F 电键 导线若干 1 图甲中 电阻箱面板显示其阻值 R0 2 图乙为用以上器材连接的不完整的电路 为完成实验 请在乙图中补画出一根导线构成 完整实验电路 3 利用实验测得的多组电压表示数和对应的电流表示数 绘出了如图丙所示的 U I 关系图 第二南开中学 高三物理学案 出题人 wn 审核人 yjm 9 线 若图线在 U 轴的截距为 U0 在 I 轴的截距为 I0 则可以求得电池组电动势 E 内 阻 r 用给定的物理量符号表示 11 实际电压表内阻并不是无限大 可等效为理想电压表与较大的电阻的并联 测量一只量 程已知的电压表的内阻 器材如下 待测电压表 量程 3V 内阻约 3k 待测 一只 电流表 量程 3A 内阻 0 01 一只 电池组 电动势约为 3V 内阻约 1 滑动变阻器一个 变阻箱 可以读出电阻值 0 9999 一个 开关和导线若干 某同学利用上面所给器材 进行如下实验操作 1 该同学设计了如图甲 乙两个实验电路 为了更准确地测出该电压表内阻的大小 你认 为其中相对比较合理的是 选填 甲 或 乙 电路 2 用你选择的电路进行实验时 闭合开关 S 改变阻值 记录需要直接测量的物理量 电压表 的读数 U 和 填上文字和符号 3 选择下面的坐标轴 作出相应的直线图线 其中合理的是 A U I B U C R D U R 1 1 4 设直线图像的斜率为 k 截距为 b 请写出待测电压表内阻表达式 RV 12 某同学想用如图甲所示的电路描绘某一热敏电阻的伏安 特性曲线 实验室提供下列器材 第二南开中学 高三物理学案 出题人 wn 审核人 yjm 10 A 电压表V1 0 5 V 内阻约 5 k B 电压表 V2 0 15 V 内阻 30 k C 电流表 A 0 25 mA 内阻约 0 2 D 滑动变阻器 R1 0 10 额定电流 1 5 A E 滑动变阻器 R2 0 1000 额定电流 0 5 A F 定值电阻 R0 G 热敏电阻 RT H 直流电源 电动势 E 6 0V 内阻 r 1 0 I 开关一个 导线若干 1 为了保证实验的安全 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在开关闭合前应置于 选填 a 端 中 央 或 b 端 2 该同学选择了适当的器材组成描绘伏安特性曲线的电路 得到热敏电阻电压和电流的 7 组数据 如表 请你在坐标纸上作出热敏电阻的伏安特性曲线 电压 U V 0 01 02 02 43 03 64 0 电流 I mA 0 01 85 88 011 816 020 0 3 由此曲线可知 该热敏电阻的阻值随电压的增大而 选填 增大 或 减小 该同学选择的电压表是 选填 A 或 B 选择 的滑动变阻器是 选填 D 或 E 第二南开中学 高三物理学案 出题人 wn 审核人 yjm 11 4 若将该热敏电阻 RT与一定值电阻 R0和电源组成如图乙所示电路 现测得电路中电流为 15mA 则定值电阻的阻值 R0 13 某同学通过实验测定一个阻值约为 5 的电阻 Rx的阻值 1 现有电源 4V 内阻可不计 滑动变阻器 0 50 额定电流 2A 开关和导线若干以及下 列电表 A 电流表 0 3 A 内阻约 0 025 B 电流表 0 0 6 A 内阻约 0 125 C 电压表 0 3 V 内阻约 3 k D 电压表 0 15 V 内阻约 15 k 为减小测量误差 在实验中 电流表应选用 电压表应选用 选填器材前的字母 实验电路应采用图中的 选填 甲 或 乙 2 如图是测量 Rx的实验器材实物图 图中已连接了部分导线 请根据在 1 问中所选的电 路图 补充完成图中实物间的连线 3 接通开关 改变滑动变阻器滑片 P 的位置 并记录对应的电流表示数 I 电压表示数 U 某次电表示数如图所示 可得该电阻的测量值 Rx 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U 第二南开中学 高三物理学案 出题人 wn 审核人 yjm 12 4 若在 1 问中选用甲电路 产生误差的主要原因是 若在 1 问中选用乙电路 产生 误差的主要原因是 选填选项前的字母 A 电流表测量值小于流经 Rx的电流值 B 电流表测量值大于流经 Rx的电流值 C 电压表测量值小于 Rx两端的电压值 D 电压表测量值大于 Rx两端的电压值 5 在不损坏电表的前提下 将滑动变阻器滑片 P 从一端滑向另一端 随滑片 P 移动距离 x 的增加 被测电阻 Rx两端的电压 U 也随之增加 下列反映 U x 关系的示意图中正确的是 14 使用多用电表测量电阻时 多用电表内部的电路可以等效为一个直流电源 一般为电池 一个电阻和一表头相串联 两个表笔分别位于此串联电路的两端 现需要测量多用电表内 电池的电动势 给定的器材有 待测多用电表 量程为 60mA 的电流表 电阻箱 导线若干 实 验时 将多用电表调至 1 挡 调好零点 电阻箱置于适当数值 完成下列填空 1 仪器连线如图甲所示 a 和 b 是多用电表的两个表笔 若两电表均正常工作 则表笔 a 为 选填 红 或 黑 色 2 若适当调节电阻箱后 图甲中多用电表 电流表与电阻箱的示数分别如图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