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 价格理论需求、供给与市场价格在第一章导论中,已知微观经济学就是关于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的“微观经济学的内容”部分中,有四个层次都涉及到供求两个方面,同时也知道了价格理论是微观经济学的核心与基础理论。市场经济通过价格机制来配置资源,而价格由供需关系来决定的,需求与供给的理论是微观经济学的基础理论。本章结构: 第一节:需求理论 第二节:供给理论第三节:均衡理论及其运用 第四节:弹性理论 第一节 需求理论本节结构:一、需求、需求表与需求曲线二、需求定理和需求定理例外三、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四、影响需求的因素与需求函数 五、需求量的变动与需求的变动一、需求、需求表与需求曲线(一)需求指在某一特定时期和一定市场内,在每一种价格水平上消费者愿意并能够购买的商品和劳务的数量。 理解:1、有一定的条件:不仅包括一定的市场空间,还包括影响市场需求的其他因素(如其他相关商品的价格、消费者的收入水平和偏好等)保持不变; 2、限定了特定的时间范围一定的时期内:一般指一年,这在统计学上称为中期水平;3、涉及两个变量:该商品或劳务的销售价格与此价格下对应的人们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数量;4、是两种条件的统一:消费者购买意愿和购买能力;5、区分需求与需求量:需求强调的是价格与需求量的关系,并不是一个单一的数;反映商品的需求的形式有三种:需求表、需求曲线与需求函数。如:描述某消费者对某种食物的需求状况,我们可以说在10元的价位上,消费者的需求量为100个,当价格下降到8元时,消费者愿意购买的数量从100个增加到140个.,以此类推,不同的价格及与之相对应的购买量就构成了消费者对某商品的需求。需求量指按照某种给定的价格,人们愿意并能够购买的某种商品的特定数量。如,在上例中,在8元的价位上,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量为140个;需求量强调的是消费者愿意并能够购买的数量,而不是实际购买的数量。补充概念:需求价格:消费者购买一定量商品所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二)需求表当用表格的形式来表示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需求价格与需求量之间的关系时,这个表格就是需求表。或:表示一种商品的价格与需求量之间关系的表格就是需求表。举例:教材表2-1(苹果)价格与数量的组合价格需求量a1.8100b1.975c2.050d2.140e2.225从表中可以看出:需求量随着价格的变化而不断变化。人们购买苹果的数量与苹果的价格紧密相关,这个关于苹果的价格与需求量的表格就是苹果这种商品的需求表。 从数量上看,随着商品价格提高,对商品的需求量是不断下降的(这也是经济学的理性人的假设的原因)。这个道理很明显,也是我们每个人消费的习惯,作为消费者,总是希望用最低的价格购买到所需要的商品。(三)需求曲线把需求表中关于商品的价格与需求量关系的一组组数据所对应的点描绘在平面坐标系中,再把这些点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所得到的曲线就是需求曲线。即:平面坐标系中描绘点用曲线将点连接起来需求曲线或:表示一种商品的价格与需求量之间关系的图形就是需求曲线。注意:在需求理论和供给理论中,坐标的横轴是数量、纵轴是价格,这与以往的自变量和因变量的位置不同。P(元)QO举例2: (1)不同价格条件下A与B对冰激凌的需求情况(需求表):价格与数量的组合价格需求量(A)需求量(B)市场的需求情况(A+B)a012719b0.510616c1.08513d1.56410e2.0437f2.5224g3.0011(2)将A与B的需求量与价格所对应的点描绘出来就可以得到其需求曲线:41P(元)QOP(元)QO补充:个人需求与市场需求 A、B的需求 市场的需求P(元)QO 二、需求定理和需求定理例外(一)需求定理小结从两个例子可以看出:在数量关系上:当P逐渐上升时,消费者愿意购买的商品的Q是逐渐下降的;反之也可以说当商品的价格下降时,消费者愿意购买的商品的数量是逐渐增加的。因为两者是朝着相反的方向变动,因此可以说商品的P与Q之间为负相关关系;(注意:只能称互相关,而不能说两者呈负比例的关系)在图形上:由于存在着商品的P与Q之间存在着的负相关关系,使需求曲线呈现向右下方倾斜的趋势。根据几何知识可知:这样的曲线的斜率是负值。即:商品的自身价格与需求量之间都存在着如下的关系:商品的P与Q呈反方向变动,即价格上升,需求量减少;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商品的P与Q之间为负相关关系,表现为需求曲线的向右下方倾斜。由于这种现象普遍存在,因而便把这种规律性的关系称作需求规律或需求定理。需求规律或需求定理: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自身价格与需求量之间是反方向变动关系,即需求量随着商品自身价格的上升而减少,随着商品自身价格的下降而增加。强调:这里的商品的P为商品自身的价格,这从以上的两个例子中可以看出,因为影响商品需求的因素除了商品自身的价格以外,还有其他因素,比如:消费者的收入(同方向变动)、消费者的偏好(同方向变动)、其他商品的价格和无差异的商品,这些不同的因素对商品的需求的影响都是不同的。这也是需求定理为什么要假设其他条件不变的原因。关于其他因素对需求的影响,具体内容在将在“影响需求的因素”部分讲解。(二)需求定理例外定理表示的是一种现实中存在的普遍现象,但普遍存在并不是说绝对存在,什么事情都有例外。需求定理也不例外。那么在什么情况下,商品的价格与其需求量之间不是反方向变动的关系呢?1、炫耀性商品。如首饰、豪华轿车、知名品牌的鞋或衣服等,这些商品在价格高时消费者购买的需求反而更高,而在价格下降时需求却降低。反映了人们追求精神享受的需要和攀比心理。举例:红旗牌轿车(营销的错误定位使该品牌逐渐退出了炫耀性商品的行列)动机决定行为。消费动机决定消费行为。消费不仅要满足物质欲望,还要满足精神欲望,而有些消费品在满足消费者的物质需求的同时,还能满足其精神需求,成为其炫耀自己身份地位的载体。用于满足消费者这种消费需求的商品就是炫耀性商品。在这个意义上,汽车也有着这样的功能。车的功能主要有两种:一是作为交通工具,二则是用于炫耀身份,如英国的劳斯莱斯、德国的奔驰、宝马、美国的凯迪拉克等。在我国,具有炫耀商品性质的汽车主要是以前的红旗牌轿车,它在我国有着较长的历史,但现在的红旗车的定位与以前相比有了很大的变化。红旗轿车之所以能够成为炫耀性商品,一是因为其做工精细(许多零件由高级工人手工制作)、成本高、产量少,从而价格比较高,二是使用的限制(特别是文革以前,据说只有正部级以上的干部才有资格乘坐)。但是,后来红旗轿车改变了其营销的定位,将自身从炫耀性商品降为普通商品,企业开始大批量地生产,并且也改变了其原来的外形,使用机械化的生产方式代替手工制作,也降低了销售价格,在市场上作为普通消费品与其他品牌的汽车展开竞争。但是其作为普通汽车,与90年代的捷达、富康、桑塔纳等相比,价格比较高、而性能又不见得好多少。作为炫耀性商品,一旦价格下降,其作为炫耀性商品就失去了竞争优势,从而使红旗轿车在1999年的销售量同比下降77.19%。2、低档生活必需品(也称吉芬商品)(Giffen Goods)(1)为什么称吉芬商品?1845年,英国经济学家吉芬在爱尔兰饥荒时发现,马铃薯的价格上升,需求量反而增加。这种需求量随价格的上升而增加的商品与需求定理不相同,因此就成了经济学上的“吉芬之谜”,而具有这样的特点的商品也叫做“吉芬商品”。(2)原因:低档生活必需品的特征是指在生活极度困难的时候,用平时比较低档的商品当作主要的生活来源,当这类商品的价格上升的时候,人们反而会大量购进这些商品以备生活的需要。这种情况除了吉芬发现的灾荒时的土豆外,我们可以想象到的还有60年代国家自然灾害时的情况。 3、投机性商品。如股票、期权、古董等。在进行股票的投资时,有“买涨不买跌”的原则,也就是价格看涨时购买的人反而较多。另外需求规律也不适用于特殊的事物:如结婚蛋糕、钻戒、外科手术等关系到心理因素和生命健康的事物。补充:商品的无差异性对需求定律的作用案例:有一出版商发行了1000份投资报告,最初决定每份售价为10美元,但是却只售出了一小部分,于是出版商决定采取一些措施改变销售量较低的状况。最后,出版商决定将这份报告重新编排成特殊的行政报告,并且当作稀缺商品将每份报告的价格提高到100美元,令人吃惊的是,这份报告的价格提高后,竟然所有都销售出去了。问:这件事情是否反映了需求规律的特殊性呢?分析:价格提高的同时,对于商品本身,我们有没有发现什么不一样的地方?报告被出版商修改了,从以前的一般商业报告变成了行政报告,这里,商品的性质发生了变化,这就违背了需求定理的前提之一产品无差异。当产品有所差别后,消费者会认为这份报告与之前的那份报告有所不同,新报告比以前的要好。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在商品的内容不变时,只改变商品的外包装便得到了多得多的收益,正是利用了需求规律的特征,使得在不同的价位上,消费者的购买量都比以前的多,因此此时的需求曲线实际上是向右边移动了的。(与专业相联系)这也是营销中可以借鉴的案例。这种营销手段对于高产品差异度、高品牌忠诚度的情况非常有用。例如,消费者不可能抵制住名牌香水的价格的上涨。三、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 需求定理表示的是在其它因素既定条件下,商品的价格与需求量之间的反方向变动关系的规律性。但是为什么会存在这种商品的自身价格与需求量间的反方向变动关系?可以用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来解释。1、收入效应:指货币收入不变的情况下商品价格的变化对其需求量的影响。其他商品的P 不变 实际货币收入不变 要达到以前的消费的消费水平则在收入不变的情况下,实际支出商品自身的P 变化(e.g. )实际收入 D 即收入不变时商品自身价格的上升会导致需求量的下降(反方向变动的关系) 举例:其他W:400有1000.00 该W:600(P60,Q=10)若该商品的P到100.00 消费水平不变时,用于购买该商品的支出变为10010=1000计划用于购买此W的收入600用于购买该商品的实际支出大于计划的支出(1000600=400),当P100时,Q6,相对来说,实际收入 注意:教材上只说了P引起消费者收入 Q 收入效应实际上同样道理,P引起消费者收入Q收入效应2、替代效应 :指在消费者的实际收入不变的情况下,某种商品价格变化,使消费者在替代品中的选择方向上发生变动,从而对该商品的需求Q产生影响。替代品(Substitution Goods):若两种商品可以互相替代来满足同一种欲望,则两种W互为替代W。参考:替代品(教材P27)“影响D量的因素之中相关W的价格”部分W价格 相对来说,替代品的P的价格替代品的P不变消费者用替代品的代替该W 对该商品的D下降举例:肥皂与洗衣粉肥皂P 用多买肥皂来代替洗衣粉 肥皂D 洗衣粉P 或:肥皂P用多买洗衣粉代替肥皂 肥皂D洗衣粉P结论:收入不变时商品价格的变化会导致替代品价格的相对变化,从而引起商品的需求量与自身价格的反方向变动关系。小结:从分析中可知,收入效应使价高时少买,价低时多买,强调的是一种W价格的变动对实际收入水平的影响;替代效应使价格上升的商品需求量减少,使价格下降的商品需求量增加,强调的是一种W价格的变动对其他W相对价格水平的影响。 两者的共同作用形成了商品的P与Q的反方向的变动关系。四、影响需求的因素与需求函数在前面分析商品价格与需求的关系时,特别指出了需求与价格之间呈现负相关关系的前提是影响商品需求的其他条件不变,而只考虑了商品自身的价格变动对商品需求量的影响。下面就来分析一下还有哪些因素会影响到商品的需求。(一)影响需求的因素1、商品自身的价格反在需求表、曲线及需求函数部分已经分析:商品自身的价格与需求量是反方向变动的关系。2、相关商品的价格(1)互补品的影响反互补品:指两种或以上的商品能同时满足一种欲望,这些商品之间是互为补充的。举例思考:汽油与汽车,磁带与录音机(用分析法来理解互补品之间价格与需求的关系) 汽油P上升对汽车的消费会由于汽油的价格上升而带来额外的成本对汽车的购买下降(2)替代品的影响正替代品指能相互替代来满足同一欲望或具有相似或相同功能的商品。举例思考:日用品肥皂与洗衣粉、食品不同的肉类、大米、饼干等、交通公路铁路或飞机举例(价格与需求之间的关系):火车和飞机之间的替代关系 在2006年7月以前,四川到西藏都只有汽车和飞机两种交通工具可以选择。在7月开通川藏铁路线后,对汽车和飞机都造成了一定的需求压力。在9月13号至22号左右的这段时间里,成都到拉萨的机票首次把折扣降到了历史的最低点5折左右。3、收入正一般情况下,收入增加时,人们会增加对某商品的购买量,收入减少时则相对减少。特例:如吉芬商品等低档消费品。在本章第四节的弹性理论收入弹性部分,将有一种商品的需求量会随着收入的增加反而减少低档消费品,如收入比较低时会选择在小商店购买衣服,随着收入的增加则可能到专卖店或商场购买,从而以前在小商店购买的商品衣服就属于低档消费品,这类商品的需求量会随着收入的增加反而减少。4、偏好正在同等的市场条件下,同样的价格、商品质量下,消费者之所以选择购买不同的商品,是因为个人的好恶的影响。在经济学上,称为消费者的偏好。偏好怎么影响商品的需求量?思考:问:在超市购物时,大家一般会选择什么样的生活日用品?如洗发水?排除价格的影响,在不同品牌与外包装之间每个人都有某种倾向性的喜好,那么这种喜好就是消费者的偏好,会直接影响着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量。5、人口数量与结构见教材P286、政府的消费政策或社会时尚政府的消费政策一般是通过控制银行的存款利率或准备金率、税收的优惠、国际贸易的政策等方面来影响消费的。而消费政策影响的多是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环节或国民经济的主要方面。举例:近年来国家对房地产行业的政策调整。今年上半年,国家又调整了二手房转让的费率,通过税收的手段规定购买期限在5年内的房子转让时税收与以前相比有所增加,以达到抑制房地产投资过热,使房价涨幅过快的现象。7、消费者的预期 消费者的预期包括对收入的预期、对政府政策的预期以及对商品自身和相关商品变化的预期都会影响到消费者的购买决策,从而影响商品的需求。比如:如果消费者预期某商品的价格会在下个月上涨,那么他就会在现时多购买该种商品以便减少下月购买该商品的支出。要求:熟悉各因素对需求的影响,各因素与需求变动的方向是同向还是异向,特别是前3个:商品自身的价格、互补品与替代品的价格、消费者的收入,这几个方面在以后的学习中还会涉及到。(二)需求函数(教材P28) 从需求表中可得到商品的价格与需求量之间的一种负相关关系,如果用函数的形式来表达这种商品的价格与需求量的关系,就成了需求函数。回顾:对需求规律的分析中已知,在商品的价格和需求量之间,是由于价格的变化而导致的需求量的变动,因此,在两者中,能不能确定哪个是自变量、哪个是因变量?1、只考虑商品自身价格与需求量的关系,在价格与需求的关系中,自变量是价格,因变量是需求,用D对某商品的需求;P商品的价格;Q在既定的价格条件下所对应的商品的需求数量,用公式来表示两者的关系为:QD = b*P+ a(线性关系,当然,P与Q也可以为非线性关系)可以看出:斜率为负值,也反映了两者的反方向变动的关系也可以记为:QD =f(P),表示商品需求量与其本身价格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 2、但是影响商品需求量的因素除了商品自身的价格外,还有其他几种因素,当把这些因素全部考虑进去的时候,因此可以把需求函数引申至多变量的情况。同样地,所有的影响因素都是需求函数的自变量,需求为函数的因变量。其中:Px商品自身的价格;Py相关商品的价格(互补品和替代品);Y/M消费者的收入;T消费者的偏好();E消费者的预期(Expection)由此可得完整的需求函数:D=F(Px、Py、Y/M、T、E)而一般情况下,对需求影响最大的是商品自身的价格,因此,需求函数也可以记为Dx=f(Px)。为作图理解的方便,需求D也可以写为Q,因为用纵轴表示需求量,Qd=f(P)。五、需求量的变动与需求的变动(结合教材上的图形理解)(一)需求量的变动指在非价格因素不变的情况下,由于商品自身价格的变动而导致的需求量的变动。表现为:同一条需求曲线上,不同价格水平下点的位置的移动。又叫“点移动”。需求曲线前面的例子(冰激凌):P变化所引起的W的需求量的变化,这些不同Q的变化都表现为在需求曲线上点之间的变化。简单地说:需求量的变化就是在不考虑除价格外的其他因素的条件下,由于W的自身的P变化所引起的需求量的变动。(二)需求的变动指在商品自身价格不变的情况下,由于其他非价格因素的变化而导致的需求的变动。表现为需求曲线位置的平行移动。又叫“线移动”。现在考虑其他因素的变化对需求的影响举例:收入 不论对应于W的P的哪个点,需求都会,在图上就表现为整个D曲线的向右上方移动,D1 D2互补品价格的变化:汽油P 汽车D ,需求曲线变动 此时市场上对汽车的需求 ,表现为曲线的整体移动课堂练习题:1、下列事件对X产品的需求会有什么样的影响?(1)产品x变得更流行;(2)产品x的替代品y的价格上升;(3)预计居民的收入将上升;(4)预计人口将有一个大的增长。2、对黄瓜需求的变化,可能是由于: A、消费者认为黄瓜的价格太高了 B、消费者得知黄瓜有益健康C、消费者预期黄瓜将降价 D、种植黄瓜的技术有了改进曲线上的点移动还是曲线移动小结:区分需求量还是需求变动的关键 由自身P引起的是需求量的变动 由其他因素引起的是需求的变动特别说明:S曲线右移; S 曲线左移 第二节:供给理论本节与上节在框架结构上相同,涉及的问题也是关于供给的一些概念、供给定理、函数、影响供给的因素与供给变动和供给量变动的区分。在理解时可与需求理论联系起来。本节结构:一、供给、供给表、供给曲线二、供给定理与供给定理例外 三、影响供给的因素与供给函数四、供给量的变动与供给的变动 一、供给、供给表、供给曲线(一)供给指在一定时期内,在某一市场上、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上生产者愿意并且能够生产和销售的商品数量。理解:1、有一定的条件:不仅包括一定的市场空间,还包括影响市场需求的其他因素(如其他相关商品的价格、消费者的收入水平和偏好等)保持不变; 2、限定了特定的时间范围一定的时期内:一般指一年,这在统计学上称为中期水平;3、涉及两个变量:该商品或劳务的销售价格与此价格下对应的生产者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数量;4、是两种条件的统一:生产者生产的意愿和能力;5、区分供给与供给量:供给强调的是价格与供给量的关系,并不是一个单一的数;反映商品的供给的形式有三种:供给表、供给曲线与供给函数。(将在下面依次讲解)供给量指按照某种给定的价格,生产者愿意并能够生产的某种商品或劳务的特定数量。强调的是生产者愿意并能够提供的数量,而不是实际生产的数量。补充:供给价格:生产者为提供一定量商品所愿接受的最低价格。(二)供给表指用表格形式列出某种商品的供给价格与供给量之间的关系。或:表示一种商品的价格与供给量之间关系的表格就是供给表。举例:见教材表2-2(苹果)价格与数量的组合价格供给量a1.825b1.940c2.050d2.175e2.2100从表中可以看出:供给量随着价格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生产者生产苹果的数量与苹果的价格紧密相关,这个关于苹果的价格与供给量的表格就是苹果这种商品的供给表。 从数量上看,随着商品价格提高,生产者愿意提供的商品的数量是不断增加的。供给也有个人的供给与市场的供给,市场的供给也使个人的供给之和。(三)供给曲线把供给表中关于商品的价格与供给量关系的一组组数据所对应的点描绘在平面坐标系中,再把这些点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所得到的曲线就是供给曲线。或:表示一种商品的价格与供给量之间关系的图形就是供给曲线。小结:在数量关系上,当商品的价格上升时,生产者愿意提供的商品数量是逐渐增加的,反之,当商品的价格下降时,生产者愿意提供的商品数量就是逐渐减少的。商品的P与S之间为正相关关系;在图形上,由于商品的P与S之间存在着的正相关关系,使供给曲线呈现向右上方倾斜的趋势。根据几何知识可知:这样的曲线的斜率是正值。二、供给定理与供给定理例外(一)供给定理商品的价格与供给量之间都存在着如下的关系:商品的P与Q之间为正相关关系,商品的P与Q呈反方向变动,即价格上升,供给量增加;价格下降,供给量减少;表现为供给曲线的向右上方倾斜。由于这种现象普遍存在,因而把这种商品的价格与供给量之间的变动规律称为供给规律或供给定理。供给规律或供给定理:在其它因素既定条件下,商品供给量与商品的自身价格之间呈同方向变动关系,即供给量随着商品本身价格的上升而增加,随着商品本身价格的下降而减少。强调:这里的商品的P为商品自身的价格,这从以上的两个例子中可以看出,因为影响商品供给的因素除了商品自身的价格以外,还有其他因素,比如:消费者的收入(同方向变动)、消费者的偏好(同方向变动)、其他商品的价格,这些不同的因素对商品的供给的影响都是不同的。(二)供给定理例外与需求定理一样,供给定理也有例外,就是说存在着价格上涨而供给减少的情况。这包括两种:1、供给固定的商品。如古董、土地等。2、由于特殊的限制条件而导致的供给与价格反方向变动。典型:劳动的供给由于人们的时间限制,人在劳动之余必须要有休闲来完成劳动的再生产(可结合政治经济学上关于劳动的资本部分的内容)。因此,在劳动力的价格工资上涨的时候,人们愿意多提供劳动以获得更多的收入,这时劳动力的供给与价格是正相关关系;但当劳动时间延长到人们无法恢复体力或者人们的收入能满足劳动者的需求时,他便不愿意在一定的工资标准上再多提供劳动,相反还有可能出现劳动力的供给下降的情况。PQS三、影响供给的因素与供给函数(一)影响供给的因素1、商品自身的价格同在供给表、供给曲线部分已经分析:商品自身的价格与需求量是同方向变动的关系。2、相关商品的价格分析思路:X的价格变化导致对Y的需求增加Y的价格变化导致Y的供给变化(1)互补品的影响反互补品:指两种或以上的商品能同时满足一种欲望,这些商品之间是互为补充的。举例思考:汽油与汽车,磁带与录音机关系:用分析法来理解互补品之间价格与供给的关系 汽油P上升对汽车的消费会由于汽油的价格上升而带来额外的成本消费者对汽车的购买下降导致汽车的价格下降生产者愿意供给的数量减少(2)替代品的影响同替代品指能相互替代来满足同一欲望或具有相似或相同功能的商品。举例思考:日用品肥皂与洗衣粉、食品不同的肉类、大米、饼干等、交通公路铁路或飞机 关系:肥皂的价格上升对洗衣粉的需求增加以替代对肥皂的需求 洗衣粉的价格上升生产者愿意供给的数量增加(教材案例:摩托车与电动自行车)3、生产的技术水平同技术水平提高同样的资源可以生产出更多的产品,市场价格一定时,生产者愿意多供给;或者由于技术水平的提高,企业可以在给定的资源条件下使单位成本下降增加供给4、生产要素的价格水平反生产要素的价格水平上升生产同样多的产品的成本增加,市场价格不变时,生产者的利润减少供给减少5、生产者的目标和对未来价格的预期6、其它经济因素,如政府政策、银行利率、创新活动等因素的影响。(二)供给函数指某商品的供给量与影响商品供给量的各因素之间的函数关系。与需求函数相似,供给函数中也要确定自变量与因变量。供给由于这些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变化,根据函数的构成原则可知:这些因素是供给函数的自变量,供给为函数的因变量。1、只考虑商品自身价格与供给量的关系,Qs=f(Px)2、考虑所有因素对商品的供给的影响:其中:Px商品自身的价格;Py相关商品的价格(互补品和替代品);T技术水平;P生产要素的价格;E生产者的预期(Expection)由此可得完整的供给函数:QS=F(Px,Py ,T ,PM,E)而一般情况下,对供给影响最大的是商品自身的价格,因此,供给函数也可以记为Qs=f(Px)四、供给量的变动与供给的变动(一)供给量的变动指在非价格因素不变的情况下,由于商品自身价格的变动而导致的供给量的变动。表现为:同一条供给曲线上,不同价格水平下点的位置的移动。又叫“点移动”。简单地说:供给量的变化就是在不考虑除价格外的其他因素的条件下,由于W的自身的P变化所引起的供给量的变动。(二)供给的变动指在商品自身价格不变的情况下,由于其他非价格因素的变化而导致的供给的变动。表现为供给曲线位置的平行移动。又叫“线移动”。小结: 曲线上的点移动还是曲线移动1、区分供给量还是供给变动的关键 由自身P引起的是供给量的变动 由其他因素引起的是供给的变动S曲线右移特别说明:S曲线左移 2、比较影响D与S的因素及与D、S的关系DS商品自身的价格因素与Qd的关系因素与Qs的关系互补品的价格负正替代品的价格负负政府政策正正预期正正消费者的偏好正生产要素的价格负生产的技术水平正强调:需求定律:价格上升,需求减少;价格降低,需求增加需求与价格呈负相关关系; 供给定律:价格上升,供给增加;价格降低,供给减少供给与价格呈正相关关系。两者强调的都是价格变化对需求或供给的影响,但反过来,当供给或需求发生变化时,价格的变化则不相同:需求增加,价格上升;反之则下降价格与需求呈正相关关系;供给增加,价格下降;反之则上升价格与供给呈负相关关系。强调的都是需求或供给的变化对价格的影响。阅读材料:案例2-1(教材33)第三节:均衡理论及其运用在学习了需求理论和供给理论后,下面就来分析市场价格是怎么由供给与需求来共同决定的、以及均衡价格的运用和变动情况。本节结构:一、均衡价格及其形成二、均衡价格的变动 (一)需求变动对均衡价格的影响(二)供给变动对均衡价格的影响(三)需求和供给同时变动对均衡价格的影响三、价格政策的运用 (一)支持价格(二)限制价格一、均衡价格及其形成(一)均衡价格(Pe)回顾:均衡,在导论部分中曾学过均衡的分析方法。(均衡指经济现象或过程中各种对立的、变动着的力量处于一种力量相当、相对静止、不再变动的境界。)市场上的商品的价格是由供求双方的相互作用决定的,一般地,把供求均衡时的价格称为均衡价格,把供求均衡时的产销量称为均衡数量。供求均衡(Equilibrium of Supply and Demand):当市场上供给和需求这两股相反的力量达到势均力敌时的一种状态。均衡价格(Equilibrium Price):指一种商品需求与供给相等时的价格,由供需双方共同决定的价格,也可理解为相对于一定的交易量,供求双方都能够接受的交易价格。表现为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交点上对应的价格,这时,商品的需求量等于该商品的供给量,供给价格等于需求价格市场上既无剩余也无短缺。均衡数量(Equilibrium Quantity):商品的需求量等于该商品的供给量时的数量,也可理解为相对于一定的交易价格,供求双方都能够接受的交易量。(二)均衡价格的形成Q3PQSDPePeVEP2P1Q4Q2QeQ1 1、当PPe:设P=P1Pe时,此时,Qd= Q1, Qs= Q2,且有Q2 Q1,说明SD,生产者必须想办法降低销售价格,以增加产品的销售,从而必须使P1下降,一直到P=Pe时,达到均衡,此时S=D。这里的Q2Q1部分为超额供给的部分。2、当PPe:设P=P2Pe时,此时,Qd= Q4, Qs= Q3,且有Q4 Q3,说明SD,市场的价格低于均衡价格,消费者的需求大于供给,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这样,生产者就可以把市场价格提高到Pe,以增加利润。这里的Q4Q3部分为超额需求的部分。注意三种错误:1、需求与供给均是曲线,而非曲线上的点;2、供给量等于需求量时,价格不一定相等PQSP2DP1Q3、供给价格等于需求价格时,供给量也不一定等于需求的数量 PQSQ2DP1Q1 供求定律(规律)市场上尽管存在着供求不相符的情况,但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会自发地调整,从而在大多数自由的市场上都可以达到供求的均衡。运用:以公式说明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决定 根据供求定律,设: QD= 2002P, QSP=40+P 均衡条件QD = QS,有2002P=40+P,得P=80;Q=40 注意:在经济分析中与数学的习惯相反,以横轴代表因变量,以纵轴代表自变量。这样函数Qd=abP实际上是P=a/b1/bQd的反函数。如需求函数Qd= 200-2P,可写成P=1001/2Qd 。阅读材料:案例2-2(教材35)课堂练习题:1、已知某一时期内某商品的需求函数为Qd=50-5p,供给函数为Qs=10+5p。(1)求均衡价格Pe和均衡数量Qe,并作出几何图形;(2)假定供给函数不变,由于消费者收入水平提高,使需求函数变为Qd=60-5P。求出相应均衡价格Pe和均衡数量Qe,并作出几何图形。二、均衡价格的变动供求均衡的条件是假定供给和需求都不发生变动,即假定除商品自身的价格外其它一切影响供给量和需求量的因素均不变。在这条件下,供需相等时就达到了市场的均衡,这知产生了商品的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但是,一旦市场中的某些因素使供给关系或需求关系发生变化时,原来的供求均衡就被破坏,均衡价格就会出现波动,均衡数量也会发生变化,从而达到新的均衡。由于均衡价格和数量由供需两方面组成,所以需求的变化或者供给的变化都会导致均衡价格的变化。因此,下面从需求变动、供给变动以及供需同时变动等3个方面来分析均衡价格的变动情况。 分析各因素对供需和均衡价格的影响时,有3个步骤:A、确定影响因素是影响需求还是供给;B、分析这种因素使需求或供给曲线移动的方向,是向左还是向右移动;C、用供求分析图说明这种移动如何改变原来的市场均衡。(一)需求变动对均衡价格的影响 回顾:需求理论中分析了影响需求的各种因素(商品自身的价格负、互补品的价格负、替代品正、收入正、偏好、预期及政府政策等);需求量变动与需求变动的区别。1、需求的增加对均衡价格的影响举例:考虑天气变热的情况对冰激凌消费的影响(三步分析法)A、确定影响的方面:天气变热增加了消费者对冰激凌的需求,因此这个因素的变化影响的是需求曲线;B、变化方向的确定:需求增加需求曲线向右平行移动;C、作图可知:需求增加使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都增加。2、需求的减少对均衡价格的影响举例:考虑收入变化收入减少对某种消费品的影响A、确定影响的方面:收入减少使消费者减少了对商品的需求,因此这个因素的变化影响的是需求曲线;B、变化方向的确定:需求减少需求曲线向左平行移动;C、作图可知: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都减少。(二)供给变动对影响均衡回顾:供给理论中分析了影响供给的各种因素(商品自身的价格正、互补品的价格负、替代品正、生产的技术水平正、生产者的预期及政府政策等);供给量变动与供给变动的区别。供给的变动:若社会与经济发生巨大变化引起供给的激烈变动,称为供给震荡(supply shock)。1、供给的增加对均衡价格的影响(三步分析法)举例:考虑技术进步对某种消费品供给的影响A、确定影响的方面:技术进步降低了生产的成本,使生产者愿意在现有的市场价格条件下增加商品的供给,因此这个因素的变化影响的是供给曲线;B、变化方向的确定:供给增加供给曲线向右平行移动;C、作图可知:均衡价格 ,均衡数量 。2、供给的减少对均衡价格的影响(三步分析法)举例:考虑政府政策的变化如税收水平提高对某产品供给的影响A、确定影响的方面:税收水平提高增加了生产者生产的成本,在市场价格不变的情况下,生产者将决定减少生产,因此这个因素的变化影响的是供给曲线;B、变化方向的确定:供给减少供给曲线向左平行移动;C、作图可知:均衡价格 ,均衡数量 。(三)供求同时变动对均衡价格的影响(作图分析)1、供求同方向变动的影响(Simultaneous Shift of Supply and Demand)(对Q的变动确定)A、供给与需求同时增加:供给的变化需求的变化S增加P下降,Q增加 两者的共同作用,则有Q增加,而P的变化情D增加P上升,Q增加 况则取决于S、D之间变动的幅度。若S增加的幅度 D增加的幅度,则P下降,Q增加与S变动对均衡P、Q的影响相同;若S增加的幅度 D增加的幅度,则P上升,Q增加与D变动对均衡P、Q的影响相同;B、供给与需求同时减少:需求的变化供给的变化S减少P上升,Q减少 两者的共同作用,则有Q减少,而P的变化情况则取D减少P下降,Q减少 决于S、D之间变动的幅度。4.供求相反方向变动的影响(对P的变动确定)A、供给增加而需求减少:需求的变化供给的变化 S增加P下降,Q增加; P下降,但Q的变动情况则取决于S、D的变化D减少P下降,Q减少; 幅度;B、供给减少而需求增加:供给的变化需求的变化S减少P上升,Q减少;D增加P上升,Q增加 P上升,但Q的变动情况则取决于S、D的变化幅度;小结:供求反方向变动时,均衡价格的变动方向与需求的变动相同。(四)供求定理规律(The Law of Supply and Demand) 也是从以上分析中可得到的结论(教材38) 1、需求的增加会引起均衡价格上升,供给(均衡)数量增加;需求的减少会引起均衡价格下降,供给(均衡)数量减少, 因此,需求的变动总是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同方向的变动。 2、供给的增加会引起均衡价格下降,需求(均衡)数量增加;供给的减少会引起均衡价格上升,需求(均衡)数量减少,供给的变动总是与均衡价格呈现反方向变动,而与均衡数量呈同方向变动。3、供求同向变动时,对均衡产量的影响确定:供求同时增加时,均衡产量增加;供求同时减少时,均衡产量减少,但均衡价格不定。4、供求反向变动时,对均衡价格的影响确定:均衡价格与需求变化方向相同,而均衡产量不定。 补充材料:人死画值钱物品的价格由供需关系共同决定分析对于生活中存在的某些现象。A、凡高的画在其生前一文不值,在其死后却卖到了天价;B、有篇美国短篇小说甚至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画家居然用宣布自己死亡、并请评论家作出正面的赞扬的办法来提高自己作品的价格,实际上也确实达到了这样的效果。 分析:画家的死对于其作品供需的影响是怎么影响其作品的价格的?A、需求方面:购买艺术品的目的是投资,画家死后,人们对其作品的收益有一种投机的预期,在评论的背后,是对作品的预期价格上升需求增加价格越发上升;B、供给方面:假死使作品的供给不变,这样在供需的共同作用下,价格上升就成为必然的现象。现实生活中有许多物品的价格令人费解,但只要用经济学的分析工具去分析,就能找到答案。课堂练习题(用三步分析法分析以下因素对于均衡价格的影响) 1、运用供求图,说明下列事件对衬衣市场的影响:(1)飓风损害棉花作物;(2)皮夹克价格下降;(3)所有大学要求早晨的自由体操要穿合适的服装;(4)发明了新织布机。作业课后练习题第三节后(教材P5152)选择题和问答题三、价格政策的运用社会必须做到公平与效率兼顾效率:市场调节 S理论、 D理论 S 、D如何决定市场的均衡市场调节促进效率均衡的自动调节市场调节的弊端:物品的P过高/过低的危害(教材P39)粮食生产 国计民生 防止谷贱伤农生活必需品的价格过高 社会安定问题(如:大米、盐)平常也耳闻某某地方大米/盐的供应不足,P ,而政府从其他地方紧急调运以维持价格稳定,安定民心等事件。公平:政府的干预 政府干预的必要性决定公平:市场的自发调节功能虽然可以使资源得到最优的配置,但对于一个国家,一个社会来讲,这种自发的调节能力却不是完全有效的,国家社会还有保持社会公平的责任,因此,必须对市场调节加以干预。干预的措施 税收: eg 对烟酒课以高税率行政手段:政府如何通过干预价格的方式来调节社会按的分配,eg 用货币和财政政策进行调节政府对P的调节的方式主要有2种:支持价格、限制价格(一)支持价格最低限价(也即生产者保护价,如粮食价格)1、含义:指政府为了扶持某种行业生产而对该行业产品规定的高于市场均衡价格的最低价格。理解:目的;对象;措施; 实施支持价格政策的原因:现有的价格太低典型:农产品市场的粮食保护价;劳动市场中的最低工资制度2、特征:P支持PePSP1PeQDQ2Q1Qe如:农产品的保护价,当收成好,农产品的S ,导致P ,影响农民收入的时候,政府就会出台政策,以保护价收购农产品,则这个保护价格就是对农产品的支持价格,有P支Pe EP支持Pe,S曲线对应的产量大于D曲线对应的产量SD3、结果:(1)Q2Q1 QsQd 供给过剩;(2)消费者会采取寻租行为,从而滋生产生腐败。(3)农产品市场上,为解决农产品过剩的情况,政府以保护价收购农产品,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政府的财政负担;CASE:国家宣布农民生产出来的农产品以保护价收购,这必然使农民的种植积极性提高,农业产量提高,但同时也会使政府的支出增加。 (4)劳动市场上,在最低工资制度方面,还会因为劳动供给的增加而产生失业等问题。CASE:以最低工资制度来分析支持价格的影响1938年,美国国会第一次以公平劳动标准法案制定了最低工资,以保证工人最低的适当生活水平。这一制度的影响(结果):供给方面: P支P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企业员工入股分红与业绩提升挂钩的股权激励合同
- 2025年绿色食品餐饮店员工综合劳动合同范本
- 2025年度绿色环保型农膜产品供销合作协议
- 2025年度国际版权授权与反垄断风险评估合同
- 2025年大数据金融风控系统开发与维护服务合同
- 2025年智能产权单位与承租方全面智能化租赁管理服务协议
- 2025年现代农业产业园土地流转与投资合作合同
- 学生安全管理协议
- 2026届黑龙江省哈尔滨六中化学高三上期末复习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无人机飞行器升级与技术革新方案
- 峥嵘岁月 课件-2024-2025学年高中音乐人音版(2019) 必修 音乐鉴赏
- GB 21258-2024燃煤发电机组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
- DB34T 4379-2023 农村房地一体不动产确权登记技术规程
- 数字媒体艺术史全册完整教学课件
- 贵州珍酒酿酒有限公司招聘笔试题库2024
- 电力建设施工技术规范 第5部分:管道及系统-DLT 5190.5
- 《矿物岩石学教学课件》1-2 矿物学
- 《信号完整性测试》课件2
- DB6101T141-2018猕猴桃水肥一体化施肥技术规程
- 制造业绿色生产与环境可持续发展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油气田站场目视化设计规定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