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优设计】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5章 第2讲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及稳定性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 .ppt_第1页
【全优设计】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5章 第2讲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及稳定性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 .ppt_第2页
【全优设计】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5章 第2讲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及稳定性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 .ppt_第3页
【全优设计】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5章 第2讲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及稳定性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 .ppt_第4页
【全优设计】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5章 第2讲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及稳定性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 .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讲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信息传递及稳定性 一 物质循环 1 概念 无机环境生物群落 2 范围 整个 3 特点 4 碳循环 生物圈 即时训练1若用甲代表大气中的co2 乙代表生产者 丙代表消费者 丁代表分解者 则甲 乙 丙 丁在碳循环中的关系是 答案 d 解析 解题的突破口在于大气中的co2与生产者之间的联系 生产者可以利用co2合成有机物 同时又可通过呼吸作用释放出co2 所以甲与 乙之间存在着双向箭头的关系 即时训练2下列有关碳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光合作用是co2进入生物群落的唯一途径 b 动物细胞的无氧呼吸是大气co2的产生途径之一 c 没有分解者 碳循环仍可保持平衡状态 d 初级消费者通过消化系统摄入生产者合成的含碳有机物 答案 d 解析 在碳循环过程中 co2通过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进入生物群落 动物细胞只能通过有氧呼吸产生co2进入大气 分解者的分解是大气中co2的主要来源 在保持碳循环的平衡方面有重要作用 二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比较 同时 食物链与食物网 物质 能量 能量 物质 即时训练3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叙述 不正确的是 a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独立进行的两个过程 b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相互依存的两个过程 c 物质循环的进行需要能量的推动 d 能量流动的载体是各种有机物 答案 a 解析 物质是能量的载体 能量是物质循环的动力 两者不可分割 不能独立进行 即时训练4下图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过程示意图 请据图回答 1 由图可见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是 2 从性质上看 能量流动不同于物质循环的特点是 3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顺利完成必不可少的生物是 填图中字母 4 若在该生态系统中喷施ddt 则体内ddt浓度最高的生物是 填图中字母 答案 1 能量流动伴随着物质循环而进行 两者互为因果 相辅相成 不可分割 2 单向不循环 逐级递减的 3 a c 4 b 解析 物质是能量的载体 能量是物质循环的动力 两者不可分割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顺利完成必不可少的生物是分解者和生产者 1 信息的种类 三 信息传递 物理 化学物质 续表 行为 2 信息传递的作用及应用 生命活动 种间 繁衍 即时训练5雌蚕蛾能释放一种性引诱剂 可以把3km以外的雄蚕蛾吸引过来 虽然每只雌蚕蛾所释放的性引诱剂的数量不足0 01mg 但雄蚕蛾仍能对其作出反应 有趣的是雄蚕蛾对密封在玻璃瓶中的雌蚕蛾虽然看得见 但却无动于衷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使雄蚕蛾作出反应的性引诱剂属于化学信息 b 体现了信息的传递有益于种群的繁衍 c 说明生态系统中的信息都是由生物产生的 d 说明性引诱剂具有高效性 答案 c 解析 生态系统中传递的信息包括物理信息 化学信息 行为信息等 并非都是由生物产生的 微量的性引诱剂就可引起同种雄蚕蛾作出反应 说明性引诱剂具有高效性 四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 概念 生态系统所具有的 自身 相对稳定的能力 2 生态系统稳定性的调节 是一种自我调节 其调节基础是 3 表现 保持或恢复 结构和功能 负反馈调节 4 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 1 控制对生态系统的干扰程度 适度利用 不应超过生态系统的 能力 2 对利用强度大的生态系统 应实施相应的 投入 保证生态系统内部 的协调 自我 调节 物质和能量 结构和功能 即时训练6天然牧场的一小片区域被作为牧草留种区 为了防止鸟啄食草子 人们用网把留种区罩了起来 后来发现留种区的草几乎被虫吃光 而其他区域却安然无恙 此现象给我们的启示是 a 食草昆虫具有超强的繁殖能力 b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有赖于完整的营养结构 c 草原鸟类的主要食物来源是昆虫 d 牧草的种类单一会导致害虫的大发生 答案 b 解析 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的高低取决于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大小 而自我调节能力依赖于完整的营养结构 题干中的实例人为地缩短了食物链 破坏了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影响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即时训练7下列曲线表示四个不同的自然生态系统在受到同等程度的外来干扰后 初级消费者数量的变化情况 其中抵抗力稳定性最高的生态系统是 答案 c 解析 c图中 种群数量在受到干扰后开始波动最小 随后又在一定的 数量范围内保持动态平衡 说明其抵抗力稳定性较高 考点一碳循环 1 大气中的碳元素进入生物群落 是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 主要途径 或硝化细菌等的化能合成作用完成的 2 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循环的主要形式是co2 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中的传递主要沿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 传递形式为有机物 3 大气中co2的主要来源 易错提示碳循环图解中 大气中的co2通过生产者的固定进入生物群落 生产者的呼吸作用可向大气中释放co2 因此双向箭头指向co2库和生产者 生产者 消费者的遗体 遗物可被分解者分解 因此有较多箭头指向的是分解者 据此可区分生产者 消费者 分解者 co2库 例1 右图表示生物圈中碳元素的循环过程 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 过程代表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b 图中a b分别代表消费者和生产者 c 温室效应主要是由 过程造成的 d 农业生产中的中耕松土可以增大 过程 解析 a b c分别是分解者 生产者和消费者 过程代表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表示呼吸作用 农业生产中的中耕松土使土壤中空气充足 可增大 过程 答案 c 1 信息传递的方向和范围 信息传递存在于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之间 把生态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联系成一个整体 而且具有调节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作用 考点二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2 信息传递与能量流动 物质循环的比较 易错提示 1 信息传递往往是双向的 2 信息既可来自生物 也可来自无机环境 3 细胞与细胞之间也有信息传递 但不属于生态系统的范畴 例2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特征的描述 正确的是 a 生态系统的物理信息都来源于无机环境 b 植物都通过化学物质传递信息 c 信息沿食物链从低营养级向高营养级传递 d 信息可以调节生物种间关系 解析 生态系统的物理信息来源于无机环境和生物 植物通过化学物质或物理途径传递信息 即化学信息和物理信息 信息传递是双向的 既能从低营养级向高营养级传递 也能从高营养级向低营养级传递 答案 d 1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 结构的相对稳定 生态系统中动植物种类及数量一般不会有太大的变化 相关种群数量一般保持动态平衡 可用下图曲线表示 2 功能的相对稳定 生物群落的能量输入与输出保持相对平衡 物质的输入与输出保持相对平衡 考点三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反馈调节有负反馈和正反馈之分 负反馈调节是普遍存在的调节方式 二者比较如下 2 稳定性调节 负 反馈调节 易错提示捕食关系 甲状腺激素与促甲状腺激素含量的关系 血糖浓度与胰岛素 或胰高血糖素 的关系 血浆渗透压与抗利尿激素的关系都可以用下图表示 例3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 错误的是 a 在一块牧草地上播种杂草形成杂草地后 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 b 在一块牧草地上通过管理提高某种牧草的产量后 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 c 在一块牧草地上栽种乔木形成树林后 其恢复力稳定性下降 d 一块弃耕后的牧草地上形成灌木林后 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 统的成分越单纯 营养结构越简单 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小 抵抗力稳定性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