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18讲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课件.ppt_第1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18讲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课件.ppt_第2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18讲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课件.ppt_第3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18讲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课件.ppt_第4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18讲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单元基因的本质与表达 轻轻松松读教材提纲挈领学要点 01回扣教材夯实基础 一 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1 体内转化实验 1 实验原理 型肺炎双球菌使人患肺炎或使小鼠患败血症 2 过程 3 结论 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 含有某种促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的 2 结论 才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 二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1 原理 t2噬菌体以自己的dna为模板 利用 合成自身组成物质而实现增殖 2 方法 用35s标记一部分噬菌体的蛋白质 32p标记另一部分噬菌体的dna 3 t2噬菌体 1 结构 由 外壳和核酸组成 2 生活方式 3 繁殖 3 噬菌体侵染细菌 5 结论 dna是遗传物质 三 rna是遗传物质的相关实验1 实验过程及结果 1 格里菲思用肺炎双球菌在小鼠身上的实验没有证明哪一种物质是遗传物质 2 32p 35s标记的噬菌体浸染实验分别说明dna是遗传物质 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3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4 注射r型菌和加热后的s型菌后小鼠死亡 从小鼠体内只能分离出活的s型菌 思维判断 5 噬菌体增殖过程中所需的氨基酸 核苷酸 酶 能量 核糖体全来自细菌 答案 1 2 3 4 5 考点分类抓基础点点击破我能行 02整合考点破解疑难 特别提醒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 其蛋白质变性失活 使生命特性丧失 但其内部的dna在加热结束后 随温度的恢复又逐渐恢复其活性 应用训练1 如下图是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的部分研究过程 能充分证明 dna是遗传物质 而蛋白质等其他物质不是遗传物质 的是 a b c 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理解以及对照性实验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 审题时要注意题干中的实验变量和不变量各是什么 实验 中活的r型细菌在s型细菌的dna作用下 转化为s型细菌 说明s型细菌的dna肯定进入了r型细菌中 并实现了对其性状的控制 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为了排除其他物质是遗传物质的可能性 还要设计一系列对照实验 题中的 均分别与 构成对照实验 说明s型细菌的蛋白质 多糖荚膜等都不能使r型细菌发生转化 即证明了rna 蛋白质和多糖荚膜等其他物质不是遗传物质 答案 d 应用训练2 用下列哪种情况的肺炎双球菌感染健康小鼠会使之生病和死亡 a 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b 缺乏多糖荚膜的r型活细菌c 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和缺乏多糖荚膜的r型细菌的混合物d 既缺乏多糖荚膜又加热杀死的r型细菌 解析 根据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原理及结果分析 当高温杀死的s型细菌和缺乏多糖荚膜的r型肺炎双球菌混合感染时 活的无荚膜肺炎双球菌 无致病能力 能吸收加热杀死的有荚膜肺炎双球菌的dna 从而转化成活的有荚膜肺炎双球菌 有致病能力 导致小鼠生病并死亡 答案 c 注 上清液中含未侵染的t2噬菌体和侵染后t2噬菌体外壳 沉淀物中含被感染的细菌 特别提醒噬菌体侵染细菌后 合成子代噬菌体蛋白质外壳所需的原料 氨基酸全部来自细菌 而组成子代噬菌体的dna既有来自侵入细菌的亲代噬菌体的 也有利用细菌体内的原料 脱氧核苷酸新合成的 应用训练3 用32p 35s标记的噬菌体去侵染大肠杆菌 在产生的子代噬菌体的组成成分中 能够在dna中找到32p 而不能在蛋白质中找到35s 此实验不能说明 a dna能产生可遗传的变异b dna能自我复制c dna是遗传物质d dna能控制蛋白质合成 解析 32p是dna的特征组成元素 35s是蛋白质的特征组成元素 在子代噬菌体的组分中有32p而无35s 说明侵入大肠杆菌体内的噬菌体dna不但能够复制 而且能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从而形成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 因此可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在整个过程中 不能证明dna能产生可遗传的变异 答案 a 应用训练4 有人试图通过实验来了解h5n1型禽流感病毒侵染家禽的过程 设计实验如下图 一段时间后 检测子代h5n1病毒的放射性及s p元素 下表对结果的预测中 最可能发生的是 解析 考查病毒的增殖以及dna分子的半保留复制 由于子代病毒的蛋白质外壳均为新合成的蛋白质 其中的s元素应均为35s 所以所有的子代病毒均有放射性 加入khpo4及h5n1病毒培养一段时间后 新病毒的dna中应该有32p 转移至另一试管中培养一段时间后 由于dna分子的半保留复制 新合成的子代病毒的dna应多数含有31p 少数含有32p 答案 d 方法规律 1 生物的遗传物质是核酸 dna或rna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是针对整个生物界而言 2 蛋白质不可能是遗传物质的原因 不能进行自我复制 而且它在染色体中的含量往往不固定 分子结构也不稳定 易变性 不能遗传给后代 应用训练5 2012 广州模拟 以下与遗传物质相关的叙述 正确的是 a 豌豆的遗传物质是dna和rnab 甲流病毒的遗传物质含有s元素c t2噬菌体内 碱基a c g参与组成的核苷酸有6种d 可利用同位素示踪法证明dna以半保留的方式复制 解析 有细胞的生物遗传物质一定是dna 只有某些病毒遗传物质是rna 豌豆作为高等植物遗传物质一定是dna s只存在于病毒的蛋白质中 而蛋白质不作为甲流病毒的遗传物质 t2噬菌体内只有dna 所以碱基a c g参与组成的核苷酸有3种 答案 d 高端突破巧思维攻艰克难攀高峰 03探究命题剖解实验 导例 如果用3h 15n 32p 35s标记噬菌体后 让其侵染细菌 在产生的子代噬菌体的组成结构成分中 能够找到的放射性元素为 a 可在外壳中找到15n和35s 3hb 可在dna中找到3h 15n 32pc 可在外壳中找到15n和35sd 可在dna中找到15n 32p 35s 解析 3h 15n既可标记在噬菌体的dna分子上 又可标记在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上 而32p只能标记在噬菌体的dna分子上 35s只能标记在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上 因为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中 只有其dna进入了细菌细胞 蛋白质外壳没有进入 子代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外壳大都以细菌的成分为原料合成 所以在产生的子代噬菌体的结构成分中 只能找到噬菌体的dna分子上带3h 15n和32p 完全没有35s 答案 b 方法规律 噬菌体亲子代个体与细菌之间的同位素标记关系 噬菌体等病毒都是严格在活细胞内寄生并繁殖的 人工提供的培养基不能直接培养 并标记 病毒 必须用活细胞 寄主 培养 并标记 病毒 因此 标记噬菌体 必须分两步进行 解析 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时 只有32p标记的dna进入大肠杆菌 含32s的蛋白质外壳留在外面 在大肠杆菌细胞内 噬菌体dna按照自己所携带的遗传信息 利用细菌内的原料 酶 合成场所和能量复制出子代dna 并合成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 所以在释放出的子代噬菌体中 所有个体的外壳都只含有35s 只有2个个体的dna中含32p 其他个体的dna中只含31p 答案 d 理论指导 1 两个实验遵循相同的实验设计原则 对照原则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的相互对照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的相互对照 2 科学 合理的设置对照可以使实验方案简洁 明了 且使实验结论更有说服力 实验中的无关变量很多 必须严格控制 要平衡和消除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对照实验的设计是消除无关变量影响的有效方法 3 在大多数实验中需要设置对照实验 但也有例外 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物质鉴定或检测实验就可以不设对照 应用解题2 从2009年3月底开始 墨西哥 美国等国接连爆发大规模甲型h1n1流感疫情 并迅速蔓延至北美地区以外的国家 全球拉响防疫警报 某学校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发现 常见的流感病毒都是rna病毒 同时提出疑问 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还是rna 下面是兴趣小组为探究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还是rna设计的实验步骤 请将其补充完整 1 实验目的 2 材料用具 显微注射器 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核酸提取液 胚胎干细胞 dna水解酶和rna水解酶等 3 实验步骤 第一步 把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提取液分成相同的a b c三组 第二步 取等量的猪胚胎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