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二商鞅变法 选修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专题二商鞅变法 1 知道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改革的基本史实 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 2 了解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和内容 认识其特点 3 探讨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 一 商鞅变法的时代背景1 客观背景 变法改革成为时代的迫切要求 1 随着诸侯争霸 战国初年 逐渐形成了 个较为强大的诸侯国 原有的 统治秩序已经瓦解 社会结构处于大变动之中 各国都面临着政治 经济制度的重建 2 随着 私有化 新兴地主阶级的经济实力越来越强 他们不断要求政治权利 废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 以维护自己的利益 七 宗法 土地 3 形成了中国思想史上的第一次思想解放高潮 有力地推动了当时的社会变革和文化发展 2 主观条件 1 秦献公 秦孝公相继进行社会改革 并向全国发出 吸引各方有识之士到秦国效力 2 商鞅来秦并得到秦统治者的赏识 二 商鞅变法的目的 内容1 目的 商鞅变法以 农战 和 法治 为中心 其根本目的是为了实现富国强兵 百家争鸣 求贤令 2 内容 1 第一次变法 实行什伍 连坐制度 以 为一伍 两伍为什 什伍之内相互有告奸 举盗的责任 隐瞒不告的 要 奖励耕织 重农抑商 凡是尽心耕作 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 可以免除 凡是从事工商业或做事懒惰而致家境贫困的人 全家没入 为奴婢 不准商人私贩粮食 提高对商人的 标准 以优惠政策吸引他国的老百姓来秦国开垦荒地 五家 同罪连坐 赋税徭役 官府 收税 奖励军功 按军功大小给予爵位 军功越大 爵位越高 没有军功不再授爵位 对于私斗者 按罪处罚 2 第二次变法 废井田 开阡陌 在全国范围内废除井田制度 实行 制度 推广县制 废除分封制 以县为地方行政单位 把全国分为 县 后来 在新兼并的地区设郡 统一度量衡 塞私门之请 移风易俗 禁止私下里的 之风 及时奖赏对国家有贡献的人 在社会习俗方面 禁止父子兄弟共居 奴隶主贵族 土地私有 四十一 请客行贿 三 商鞅变法的评价1 历史作用 秦国的崛起 1 政治上 世卿世禄制向 制度的转变 使统治集团内部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成为秦统治支柱 逐步建立起中央集权政治体制 2 军事上 从 夷狄遇之 到 之国 提高了秦军战斗力 为秦统一中国奠定基础 3 经济上 从根本上确立了土地 社会经济不断发展 赐爵 军功地主 虎狼 私有制 2 历史局限性 1 轻视教化 轻罪重罚 加重剥削压迫 如 刑法严酷 连坐法 2 改革不完全彻底 如 按爵位等级占有田宅和奴隶 公开承认占有奴隶的合法性 3 重农抑商政策 压制工商业发展 违背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律 阻碍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4 文化高压政策不利于思想文化发展 摧残了文化 加强专制统治 导致民族创新意识窒息 一 春秋战国时期 为什么会出现变法改革的潮流 1 生产力的发展是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变法风潮出现的根本原因 春秋战国时期 铁器和牛耕的出现与推广是生产力发展的显著标志 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进一步削弱了人身依附关系 引起了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化 经济基础的变化 导致上层建筑的改革 新兴地主和自耕农要求打破束缚 进一步解放生产力 进行变法是满足他们要求的最有效的途径 2 战争的频繁也对各国提出变法革新的要求 为了在战争中把握主动 避免失败或被别国兼并 各国都致力于富国强兵 很多国家都进行了改革变法 3 法家思想的推动 在春秋战国时期的 百家争鸣 中 法家提倡顺应社会发展形势 主张以法治国 为各国推行变法改革提供了思想理论武器 在这种形势下 各国相继出现受到国君支持 由新兴地主阶级领导的变法 其中以秦国的商鞅变法效果最为显著 实际上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也是各国针对社会转型所作出的应对 二 关于战国时期各国变法的相同点1 背景相同 都是在封建土地私有制代替奴隶主土地国有制的基础上进行的 都是在愈演愈烈的争霸战争推动下产生的 2 目的相同 各国统治者变法的目的都在于发展封建经济 实现富国强兵 达到对内巩固统治 对外争取兼并战争胜利的目的 3 代表的利益相同 各国的变法都代表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 4 指导思想相同 各国的变法都是在法家思想的指导下进行的 5 措施相同 各国的变法基本上都围绕着两个方面进行 一是变革旧的经济基础 二是改革旧的上层建筑 以建立适应新兴地主阶级和巩固统治需要的新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6 影响相同 各国的变法都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效 促进了政治的进步和经济 军事的发展壮大 三 商鞅变法如何体现了新兴地主阶级的意志 商鞅变法体现了新兴地主阶级的意志 突出表现在其变法的内容上 1 奖励军功 按军功受爵 贵族无军功不再受爵 增强了地主阶级的政治地位和经济实力 同时打击了奴隶主旧贵族势力 2 废分封 行县制 是向建立中央集权制度迈出的重要一步 是打破 封国 巩固新的土地所有制的政治保障 3 废井田开阡陌封疆 废除井田制 以法律形式确立土地私有制度 既废除了奴隶制的经济基础 又满足了地主阶级的经济要求 4 重农抑商 奖励耕织 统一秦国度量衡等 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 壮大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力量 四 商鞅变法的特点有哪些 1 商鞅变法是春秋战国时期实行最彻底 对旧贵族打击最严重 变法措施最全面 为期最长久 影响最深远的改革 2 商鞅变法以法律形式废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 发展封建经济 增加政府收入 富国强兵 建立起新型的地主阶级统治秩序 3 商鞅变法的许多措施如 重农抑商 废分封 行县制 等不仅为秦国完成统一奠定了雄厚的经济基础和国家治理基础 对日后中国历史的发展也有重大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秦孝公任商鞅 鞅以三晋地狭人贫 秦地广人寡 故草不尽垦 地利不尽出 于是诱三晋之人 利其田宅 复三代无知 使其 务本于内 而使秦人应敌于外 故废井田 制阡陌 任其所耕 不限多少 数年之间 国富兵强 天下无敌 通典 食货 材料二齐之技击不可以遇魏氏之武卒 魏氏之武卒不可以遇秦之锐士 荀子 议兵 请回答 1 根据材料一 并结合所学知识 分析商鞅为什么要 诱 三晋之人 三晋之人为什么会受商鞅之 诱 结果如何 2 根据材料一 并结合所学知识 分析材料二说法的原因 解析 本题意在考查学生阅读史料 理解材料 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同时需要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 准确 合理的解读 第 1 问的回答要精读史料 最大限度的提取有效信息并进行归纳 第 2 问考查商鞅变法的影响 答案 1 因为要发展农业生产 增强经济实力 利其田宅 废井田 开阡陌 奖励耕织 免除徭役 经过几年的努力 秦国达到了国富兵强的目的 2 是商鞅变法实行的二十等爵制 废除世卿世禄制等奖励军功措施的结果 使三晋之人为秦所用 而秦得以专心应敌于外 1 2011 连云港模拟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 正度量 调轻重 决裂阡陌 教民耕战 是以兵动而地广 民休而国富 故秦无敌于天下 战国策 秦策三 材料二商君教秦孝公以连什伍 设告坐之过 燔诗书而明法令 塞私门之请 而遂公家之劳 禁游宦之民 而显耕战之士 孝公行之 主以尊安 国以富强 八年而死 商君车裂於秦 韩非子 材料三行之十年 秦民大悦 家给人足 太史公曰 商君 其天资刻薄人也 史记 商君列传 材料四秦孝公用商君 坏井田 开阡陌 急耕战之赏 虽非古道 犹以务本之故 倾邻国而雄诸侯 然王制遂灭 僭差亡度 庶人之富者累钜万 而贫者食糟糠 有国强者兼州城 而弱者丧社稷 前汉书 卷二四食货志上 请回答 1 摘录材料中最能反映商鞅变法促进社会转型的语句 不得大段抄写 2 根据材料概括商鞅变法的积极影响 3 上述材料是从哪些角度来批评商鞅及其变法 任选一角度 举材料中的一例说明 4 你认为应该如何正确评价历史上的改革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商鞅变法的理解和认识 并进而上升到对历史上改革的评价问题 本题解题的关键在于不要脱离材料去谈 那样容易偏离题目要求 答案 1 材料一中的 决裂阡陌 材料四中 坏井田 开阡陌 即废除井田制 2 国力增强 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3 从商鞅的性格 措施及其影响 材料三 天资刻薄 性格 材料四 然王制遂灭 僭差亡度 措施 庶人之富者累钜万 而贫者食糟糠 影响 4 把改革放到特定的历史条件下 运用生产力的标准 顺应历史发展趋势 2 2010 济南统考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读图材料二秦孝公用商鞅 坏井田 开阡陌 急耕战之赏 虽非古道 尤以务本之故 倾邻国而雄诸侯 汉书 食货志 材料三太史公曰 商君 其天资刻薄人也 迹其欲干孝公以帝王术 挟持浮说 非其质矣 且所因由嬖臣 及得用 刑公子虔 欺魏将卬 不师赵良之言 亦足发明商君之少恩矣 余尝读商君开塞耕战书 与其人行事相类 卒受恶名于秦 有以也夫 史记 商君列传 请回答 1 材料一反映了商鞅变法的哪些内容 2 材料二对商鞅变法的哪些措施给予了充分肯定 3 材料三评价商鞅的标准是什么 你是否同意 为什么 解析 本题考查商鞅变法内容 进而涉及到对商鞅个人的评价 对历史人物的评价 主要应该是两个基本观点 一是实践的观点 二是生产力的观点 即评价商鞅就应该看他的具体实行的措施 实践 是否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这是评价的标准 答案 1 奖励耕织 统一度量衡 2 废除井田制 重农抑商 奖励耕战 3 司马迁把人的品行作为评价标准 把个人的好恶作为评价标准 不同意 因为我们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不仅要看其个人人品 更要是依据他对历史发展所起的作用 即是否有利于人类社会文明的演进 是否有利于社会的进步 3 2010 南通三模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令既具 未布 恐民之不信 己乃立三丈之木於国都市南门 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 宗室非有军功论 不得为属籍 有功者显荣 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 集小乡邑聚为县 置令 丞 凡三十一县 为田开阡陌封疆 而赋税平 史记 商君列传 材料二富强者并兼山泽 贫弱者望绝一廛 致令地有遭利 民无余财 或争亩畔以亡身 或因饥馑以弃业 而欲天下太平 百姓丰足 安可得哉 今遣使者循行天下 与牧守均给天下之田 魏书 高祖纪上 材料三旧无三长 唯立宗主督护 所以民多隐冒 五十 三十家方为一户 李 冲以三正治民 所由来远 于是创三长之制而上之 魏书 李冲传 请回答 1 据材料一 二 简述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在土地问题上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 简要分析采取这些措施的不同原因 2 材料一 三都涉及政治上的改革 分析其作用方面的共同点 3 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都是历史上成功的改革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改革成功必须具备哪些要素 解析 第 1 问 材料的阅读理解障碍较小 第 2 问首先要准确把握材料信息 在此基础上再联系所学知识概括作答 第 3 问提醒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要重视渗透情感 态度 价值观 也要注意归纳整理相关重大历史事件的基本要素 基本规律 答案 1 商鞅变法 废井田 开阡陌 确立土地私有制 孝文帝改革 采取均田制 原因 商鞅变法 井田制崩溃 孝文帝改革 土地兼并严重 2 都打击了旧势力 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统治 3 顺应历史潮流 最高统治者支持 措施合理有效 改革者注重策略 改革者坚持改革 锐意进取 勇于斗争的精神等 4 文物是形象的历史 人们从商周的青铜器不仅看到了那一时期的各种器皿 兵器和工具 而且了解到当时的冶炼技术 生产水平 文字 艺术和社会生活等各种情况 观察下列商鞅变法时期的几幅图 根据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1 从图一和图二中你能得到哪些历史信息 这些信息说明的问题是什么 2 据图二中的牛耕图 一般史学家认为这是农民在私田上进行耕作 你认为这种观点是否正确 为什么 3 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 请你给商鞅变法一个合理的评价 解析 本题以两幅文物图创设新情境 涉及变法的背景 内容和影响各个方面 解题要注意读懂两幅图的内在含义 图一反映了生产力的发展 图二反映了变法的内容 可以回答第 1 题 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微波固化环氧树脂性能研究
- 医疗机构感染控制与预防措施
- 新能源汽车用零部件生产制造项目规划设计方案
-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与辅导方案
- 商品展示与陈列技巧培训教材
- 餐饮企业成本控制及供应链管理方案
- 水工建筑物设计技术方案
- 高校学生创新实践项目管理方案
- 第9课 物联网协议 作业练习 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下册信息技术浙教版
- 起诉委托书标准模板及应用指导
- 资方合作协议合同协议
- 《铁路旅客运输》课件
- 2025年4月12日乌鲁木齐市人才引进面试真题及答案解析
- 高性能材料有限公司年产4.5万吨电子级异丙醇扩建项目环评资料环境影响
- Creo数字化建模技术(微课版)课件 2.0 Creo 6.0草绘环境
-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 国家安全与青年担当
- 第十四章其他原因引起的语言障碍讲解
- 船舶机舱进水的应急处理
- 大学生化学实验竞赛试题及答案
- 班级管理(延边大学)知到智慧树章节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