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龙冉教育-做家长满意的专业化个性化辅导学校 龙冉教育个性化辅导教案教师: 李庚飞_ 学生:_ 时间: _2013_ 年 7 月 19_日 _10 时至_11:20_时一、授课目的与考点分析:六年级古诗词(下册)七年级上册二、授课内容: 题破山寺后禅院练习题破山寺后禅院 唐 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2010年 二模 徐汇卷7.诗中的“万籁”是 (2分)8下列正确的一个选项是( )(2分)A诗人在颔联中运用了对仗的手法,抒发对竹径、花丛、树木等美景的赞叹。B颈联写出诗人身处自然环抱的佛门,心中尘世杂念受到洗涤的空灵心境。C尾联笔锋一转,点明悠扬的乐器声给如此寂静的禅院带来了灵动的生机。D这首诗咏的是佛寺禅院,抒发了诗人一心参禅朝圣的愿望。2010年 市调研B卷7.从体裁看,这是一首五言 (2分)8下列不正确的一个选项是( )(2分)A“通幽处”写出环境的凄清,表现诗人心情的落寞。B“钟磬音”是以声衬无声,突出禅院的安静。C这首诗描写了古寺肃静、幽深的环境氛围和美好的山水。D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寄情山水的隐逸情怀。2011年 二模 卢湾卷7.诗中的“万籁”是 8.下列对于题破山寺后禅院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A.这首诗以清晨游寺后禅院为线索,描写了古寺的曲折脱俗、鸟语花香。B.颔联中“幽”和“深”两字写出了后禅院因少人问津而显得荒凉冷僻。C.颈联中“空”字表现出诗人面对清澈潭水,俗念全消的自由、超脱之感。D.诗歌表达了诗人进入深山古寺后,时有发现,流连忘返的愉悦兴奋之情。2011年 二模 静安卷7.诗中的“万籁”是 8.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A.“初日照高林”一句中初升的太阳令整个画面显得活泼而富有生机。B.“潭影空人心”的含义是清澈的潭水能令人忘却所有的事情,内心只余空白。C.“但余钟磬音”,这里凸显钟磬的声响主要是为了点出“古寺”,首尾呼应。D.作品中自然界的山水花鸟与古寺禅房和谐地融为一体,给人以清幽脱俗之感。2012年 一模 松江卷7.诗歌中最能体现古寺环境氛围的两个字是“ ”“ ”(2分)8.下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2分)A.首联交代了时间和地点,突出了诗人出游之心切。B.颔联描写了后禅院的环境,禅房了花木长势茂盛。C.颈联借景抒情,表达诗人愉悦、宁静的内心感受。D.尾联以声衬静,营造出佛门圣地忘情尘俗的意境。2012年 一模 金山卷7.由本诗衍化出的成语有“ ”“ ”(2分)8.下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2分)A.这是唐代诗人常建游历破山寺所写的一首题壁诗。B.全诗描写了古寺凄清、寂寥、荒凉的环境特点。C.全诗表达了诗人游览名胜的喜悦和对高远境界的追求。D.尾联以钟磬音响轻轻回荡来映衬山寺宁静的气氛。题破山寺后禅院练习答案2010年 二模 徐汇卷(答案:自然界一切声音、B)2010年 市调研B卷(答案:律诗、A)2011年 二模 卢湾卷(答案:自然界的一切声音;C)2011年 二模 静安卷(答案:自然界的一切声音;D)2012年 一模 松江卷(答案:幽、寂;B)2012年 一模 金山卷(答案:曲径通幽、万籁俱寂;B)过零丁洋中考试题集萃1、诗中第二联 , 运用比喻的方法 , 将国家命运与个人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诗人以“风飘絮”形容国势如柳絮飘散 , 无可挽回 , 以“雨打萍”比喻2.对尾联“人生自古谁无死 , 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一名句从抒情方法和内容上作简要分析。3“辛苦遭逢起一经”中“一经”指的是 。(1分)4用你自己的话描述“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的打萍”所反映的国家和作者个人的境遇。(2分)5反复诵读诗中具有丰富内涵的画线句,写出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2分)6诗中以“风飘絮”、“雨打萍”的形象比喻,抒写了 的悲哀;借 和 两个地名,暗示了形势的险恶和作者境况的危苦。(2分)7结合我国历代名人志士对待生死的价值观,举例谈谈你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理解。(2分)1.(1 分 ) 自己身世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依 , 时起时沉。( 意思相近即可计 1 分,不够准确酌情扣分)2.(3 分 ) 这一句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 (1 分 ), 表明了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 (1 分 ), 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 (1 分 ) 。 ( 意思相近即可计分 , 不够准确酌情扣分3儒家经典(1分)4大宋的江山支离破碎,像那被风吹散的柳絮;自己的一生时起时沉,如同水中雨打的浮萍。(2分)5舍生取义的高尚情操。(2分)6国破家亡 惶恐滩 零丁洋(2分,第1空1分,第2、3两空各0.5分)7人难免一死,为拯救祖国而死,一片丹心垂于史册,映照千古,诗句表明了诗人舍生取义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如: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慨。(2分,意近即可。其他符合要求的答案亦可)泰州市2006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语文试题(B卷)阅读过零丁洋,完成下列两题。(5分)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辛苦遭逢起一经”中“一经”指的是 。(1分) (2)用你自己的话描述“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的打萍”所反映的国家和作者个人的境遇。(2分) (3)反复诵读诗中具有丰富内涵的画线句,写出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2分)儒家经典(1分)(2)大宋的江山支离破碎,像那被风吹散的柳絮;自己的一生时起时沉,如同水中雨打的浮萍。(2分)(3)舍生取义的高尚情操。(2分)过零丁洋 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首联写了作者个人和国家的两件大事:因科举而走入仕途和国家危急存亡关头,起兵勤王抗元。“风飘絮”、“雨打萍”分别比做国家形势危急和个人命运漂浮无根,其作用是形象地写出了国事到自身艰辛危苦。画线句写的很是巧妙,试作分析。答:诗歌很巧妙地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的险恶来暗示诗人处境的艰危。对尾联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一名句从抒情方法和内容上作简要分析。答:这一句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表明了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2010年湖北荆门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14、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回答问题。(共5分) 过零丁洋文天祥(1)诗中颔联句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试具体分析。(3分)(2)诗中尾联句直抒胸臆,请你从内容上作简要分析。(2分)【答案】比喻(1分)。宋王朝的支离破碎像那被风吹散的柳絮,自己的一生时起时沉,如同水中被雨打的浮萍(1分),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国家和个人的命运和遭遇(1分)。人难免一死,为拯救国家而死,一片丹心永垂于史册,(1分)诗句表明诗人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了诗人的民族气节(1分)。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过零丁洋 文天祥1、 本诗体现主旨的句子是哪两句?简述本诗的情感变化的线索。主旨句:-情感线索:-2、 简析本诗三、四句在写作上的主要特点。-3、诗中第二联,运用比喻的方法,将国家命运与个人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诗人以“风飘絮”形容国势如柳絮飘散,无可挽回,以“雨打萍”比喻-4、对尾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一名句从抒情方法和内容上作简要分析。-1、主旨句:末尾的两句。情感线索:前六句是反复渲染激愤悲苦的情调,后两句逼出激情慷慨的绝唱。(答先激愤后激昂即可)2、比喻、虚实结合 3、自己身世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依,时起时沉(意近即可)4、这一句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表明了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意思相近即可)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一1本词的作者是 代 (人名),这首词体现了作者 的词风。2对“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学会拉满月一样的弓箭,西北的人都看着我射下天狼星。B学会拉满月一样的弓箭,向西北看过地区,射下天狼星。C学会拉圆月般的雕花的弓箭,在西北地区,射杀敌人。D将要把好弓拉得同圆月一样,瞄准西北的侵略者,射杀打败他们。.二1词作描写的主要事件是 2下列对词句理解,不妥当的项是( )A“老夫聊发少年狂”,一个“狂”字笼罩全篇,抒写了作者胸中雄健豪放的一腔磊落之气。B“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是描写作者跟随孙权射虎的壮举场面。C“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虽有身世之感慨,实际上乃是渴望得到朝廷重用。D“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表达了自己强国抗敌、渴望报效朝廷的壮志豪情。.三1“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借用冯唐持节出使云中郡的典故,含蓄地表达了作者 的愿望。2下列对这首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作者在上片生动地描写了一幅出猎场面,气势浩大,气氛热烈。B全词纵情恣意,随性挥洒,是一首豪放之作。C作者在词中抒发的是强烈的爱国热情和无畏的英雄气概。D作者在词中提到孙郎,赞美了孙郎亲自射杀老虎的豪气。.四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千骑卷平冈”一句,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出猎场面的壮观B“亲射虎,看孙郎”理解时应倒置,即“看孙郎,亲射虎”。C词的上片抒发作者的胸襟抱负,下片表达作者的爱国热情。D“江城子”是这首词的词牌名,“密州出猎”是词的题目。2“老夫聊发少年狂”中的“狂”可解释为 。.五1“天狼”在文中的意思是 。 2下列对本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作者围绕“狂”字,通过描写密州出猎的壮观场面以表现自己高超的射雕技术。B. 本词从一个侧面表现了作者在密州为官时和百姓们的和谐关系。C. 词中,作者以魏尚自比,表达了渴望得到朝廷信任并委以重任的心情。D. 本词词风豪放,抒发了作者愿献身国家、立功边疆的满腔豪情。.六1“太守”指 2关于整首词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词的上片描绘了打猎的壮阔场面,下片抒发由打猎激发起来的胸襟抱负,表现了词人志在沙地为国的爱国热情和英雄气概。B下片“酒酣胸胆尚开张”等三句,是词人自我感情的剖白,意味我酒意正浓,心高胆壮,虽然有了些许白发,但又有什么关系呢?C“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句中作者以冯唐自喻,表达了渴望得到朝廷重用,能立功边疆的迫切心情。D“天狼”指天狼星,古代一般用以代表贪婪掠夺,词中隐指西夏。“射天狼”意为要狠狠地打击西北方的敌人。.七1“孙郎”借指 2关于整首词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这是首典型的豪放词。 B“太守”是苏轼的好朋友。C上片写出猎,下片写请战,场面热烈,情豪志壮。D“老夫聊发少年狂”中的“狂”字,贯穿全篇。.八1与“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表达的思想感情或意境不同的一项是( )A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B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C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D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2试对“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这句话作简要赏析。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一1本词的作者是 代 (人名)2下列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浓睡不消残酒”的解释是沉睡了一夜,酒还是没有全醒。 B.“却道海棠依旧”中的“道”可解释为“说”。 C.“知否”连续重复是因为卷帘人没有理睬自己。 D.“应是绿肥红瘦”贴切地描摹出春末夏初景物的特点。 .二1全词构思精巧,语言清新,尤其是“ ”,别致而贴切地描摹出 的景色,历来为人们所传诵。2关于这首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昨夜雨疏风骤”中“疏”是稀疏、疏远的意思。B“却道海棠依旧”解释为(侍女)却说海棠花依然如旧。C“知否,知否?”与“应是”照应,用纠正侍女的疏漏,来表达伤春之情。D小令写法别致,虽只六句,却几度转承,意境层层叠进,表达了作者伤春惜花之情。.三1用自己的话说说“雨疏风骤”描绘了怎样的情景?答: 2. 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述说“海棠依旧”的是“卷帘人”。 B“绿肥红瘦”指春色怡人适于观赏。 C诗歌运用了寓情于景的方法。 D诗歌抒发了作者的惜春之情。.四1从词中看,“绿肥红瘦”的原因是“ ”。2关于这首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昨 担忧和听到回答后的夜雨疏风骤”,意思是昨夜的风来得突然,还稀稀落落的下起了雨。该句交代了担忧园中海棠的原因。B“试问卷帘人”中的“试”字,将词人关心花事却又害怕听到花落的消息,不忍亲见花落却又想知道究竟的矛盾心理,表达得贴切入微、曲折有致。C“却道海棠依旧”中“却”字,既写出了主人公原有的对海棠的担忧和听到回答后的意外惊喜及怀疑,又隐隐道出了“卷帘人”不了解主人公心思,回答是的漫不经心。D小令写法别致,虽只六句,却几度转乘,意境层层叠进,表达了作者伤春惜花之情。.五1词中“绿肥红瘦”的意思是 。2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昨夜雨疏风骤”写出了昨夜雨大风急。B.“浓睡不消残酒”表明作者一夜未眠,但仍然酒意未消。 C.这首词通篇都采用一问一答的方式,构思巧妙。D.全词作者虽然没有直接抒发情感,但字里行间流出作者的伤感情绪。.六1.这首词描写的景物有 。2.下列对这首词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消”既指酒意未消,更指消不尽的伤感和烦闷情绪。B.这首词从一般的叙述转入一问一答,然后是设问和慨叹,层层拓展、深入。C.这首词中有人物、场景,还有对白,充分显示了宋词的语言表现力和词人的才华。D.作者采用直抒胸臆的手法,表达对春光的留恋和惜别的一种伤感情绪。.七1.“浓睡”的意思是 。2.下列对“绿肥红瘦”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绿肥红瘦”回应了“海棠依旧”。B.“绿肥红瘦”说自己酒喝多了,而人消瘦了。C.“绿肥红瘦”是说海棠长得很茂盛,而人因下雨刮风失眠而消瘦。D.“绿肥红瘦”的本义是海棠 因“雨疏风骤”,叶儿茂盛,花儿凋零。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候,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一1本篇是南宋 (人名)爱国词作的名篇之一。2对这首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当年万里觅封候,匹马戍梁州”是回顾自己早年的生活。B、“尘暗旧貂裘”暗示自己收复失地的壮志未酬的内心苦闷。C、“胡未灭”中的“胡”原意是指北方少数民族,在词中指的是金。D、“心在天山,身老沧洲”指的是自己在沧州隐居,慢慢老去。.二1这首词语言明白晓畅,用典自然,如“觅封侯”,暗用 的典故。2下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当年万里觅封候,匹马戍梁州”再现了作者当年从军抗敌的情景。B、“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表明作者雄心不已,依然在前线战斗。C、“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表现作者不能报国杀敌的悲愤情感。D、“此身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既是作者内心矛盾的自白,也表现出南宋统治者的强烈不满。.三1“尘暗旧貂裘”一句借用 的典故,表现了作者 。2对词句“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放眼西北,神州沉陆,妖氛未扫。 B、作者回首人生,流年暗度,两鬓已苍。C、作者沉思往事,雄心虽在,壮志难酬。 D、作者自许自信,慷慨激昂,豪雄飞纵。.四1词的上片叙事,作者回想到的当年情景是 。2对“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的含义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表现了词人对前线的关切和对自己脱离军队的遗憾。B、表现词人难以忍受闲居家乡、不能实现壮志的痛苦。C、词人以天山指代抗金前线,以“沧州”指代闲居的湖边,发出了痛苦的呼喊。D、这些句子是作者内心矛盾的自白,同时也表达了对南宋统治者的强烈不满。.五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玉米爆炸现象的科学探秘
- 编程入门培训课程
- 数学培训汇报
- 课件模板喜庆
- 静物写生绘画课件
- 有趣的文字课件
- 防欺凌动画课件
- 课件最后致辞
- 广东护士大专自考试题及答案
- 押题宝典教师招聘之《幼儿教师招聘》模考模拟试题含答案详解【典型题】
- 2025-2026学年人教版(2024)小学美术二年级上册(全册)教学设计(附目录P144)
- 智慧校园建设“十五五”发展规划
- 流管专员笔试题目及答案
-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 营业厅安全管理规定
- YS/T 921-2013冰铜
- GB/T 28121-2011非热封型茶叶滤纸
- 低压电气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2023年廊坊市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苹果栽培学完整版课件
- 沁园春长沙完美版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