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技术总结报告.docx_第1页
实习技术总结报告.docx_第2页
实习技术总结报告.docx_第3页
实习技术总结报告.docx_第4页
实习技术总结报告.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顶岗实习技术总结报告 系别 交通与测绘工程系专业 工程测量班级 测量(17)班学号 07Y033021717姓名 卜栋指导老师 田萍完成时间 2010年6月7日 前言 为期三个月的顶岗实习开始啦!本次的实习很重要因为我们要以一个学生的身份走上社会,把我们的理论知识很好的雨实践相结合,以便更好的走上社会,走上岗位。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能力,并对现场施工有一定程度的认识,使其更好、更快的走上工作岗位。通过实习队施工准备工作,对人力、资金、材料、机械和施工方法等进行合理安排,对协调各种工序之间,资源与时间之间,各项资源之间的合理关系,要有全面了解。熟悉并掌握桥梁各部分的施工方法,施工工艺。了解工程中常见问题及其处理方法,了解有关大型桥梁施工新工艺及新方法。掌握施工现场对大小临时设施的设计,检算及施工。充分认识进行工期,成本,质量控制的必要性及精心组织,严格管理,全面协调施工中各种关系。通过实习不仅可以使学生将所学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与生产实际结合起来,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临近毕业,学校借助于校外企业或实习基地,安排学生顶岗实习,进行真正意义上的就业培训,使学生全方位熟悉相关岗位能力的要求,使学生在专业知识、职业素质和技能诸方面达到预期的要求,在培养锻炼学生的综合技能的同时,让他们去接触社会、了解社会、适应社会,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素质。目录前言2第一章 工程概况4第一节 公司简介4第二节 工程简介5第二章 实习内容5第一节 导线复测5第二节 导线加密10第三章 监控量测方案19第四章 工程放样25第五章 实习体会28 第一章 工程概况第一节 公司简介中铁十二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是经山西省工商行政管理局注册,建设部批准的铁路工程施工总承包一级、铁路工程施工总承包二级、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总承包二级、铁路路基工程专项承包一级、桥梁施工总承包、土石方工程专项承包一级、桥梁工程专项承包一级、隧道工程专项承包一级、水工隧洞工程专项承包三级资质的施工企业。公司于1997年通过了ISO9000国际质量体系认证,2003年5月取得了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证书及OHSAS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证书。 近年来,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建筑市场,公司以市场为导向,积极稳妥地进行企业内部改革,成功地完成了公司制改革,建立起完善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从根本上转换了经营机制。在“内强管理、外拓市场、滚动发展”的经营思想指导下,积极开拓建筑市场,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近三年中,累计签订工程合同金额达44亿元,完成产值37亿元,实现利润总额1005万元。截止2003年底,公司在建工程26项,合同额22.2亿元,分布在全国18个省市第二节 工程简介改建铁路西安至安康线增建二线XKS-2标段里程范围:K103+350DK164+260,线路长度60.04km。起点为营镇车站(不含),终点为东坪(东坪乾佑河特大桥安康端台尾)。我公司二项目部承担XKS-2标的DK119+247DK128+467段的桥梁、路基、涵洞、隧道工程施工任务,全长9.2km;其中车站1个,隧道4592m/6.5座,桥梁1288m/6座,涵洞16座。主要工程内容为本范围迁改、路基、桥涵(不含预制梁架设)、隧道、轨道(不含正线铺轨)、通信信号及信息、电力及牵引供电、房屋、其他运营生产设施、大临设施和过渡工程等。项目总投资: 2亿元。招标文件要求2009年10月1日开工, 2012年8月31日竣工,工期为35个月。XKS-2标段地处的营镇至旬阳段(K119+247至襄渝线K128+467)为秦岭南部中低山河谷区。由河流阶地、峡谷及中低山等地貌组成。营镇至甘溪段为乾佑河、旬河峡谷区,山高谷深,坡面陡峻,自然坡度3050,个别地段形成高约百米的悬崖,相对高差300500m,断续有基座阶地发育;甘溪至旬阳为旬河宽谷,相对高差100300m,河床宽阔,两岸阶地发育,人口集中,多为耕地,植被茂密。给测量外业带来很大的困难业主单位:西安铁路局;设计单位: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监理单位:北京方达工程管理有限公司.项目经理:田旭东,项目党工委书记:黄景云,项目总工:李和平。第二章 实习内容第一节 导线复测一、测区既有资料改建铁路西安至安康线增建二线XKS-2标控制桩表改建铁路西安至安康线增建二线XKS-2标水准点表改建铁路西安至安康线增建二线XKS-2标平面图改建铁路西安至安康线增建二线XKS-2标纵断面图二、主要技术规范和精度指标(一)执行的主要技术规范、标准工程测量规范 (GB50026-93);新建铁路工程测量规范 (TB10101-99);(二)平面控制测量精度指标表1-1导线测量角度外业观测技术要求项目仪器型号测回数半测回归零差2C较差同一方向各测回间较差DJ2481310表1-2导线测量距离外业观测技术要求仪器精度等 级同一测回各次读数互差(mm)测回间读数较差(mm)往返测平距较差(mm)10152三、平面控制网复测(一)平面控制网等级平面控制网采用全站仪附合导线测量方式布网,按新建铁路工程测量规范中导线测量精度要求执行,导线网采用边联结方式构网,形成曲线切线边一点对构成一个段落的多段落带状网。 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1/6000 方位角闭合差25(二) 导线测量时应满足下列要求 觇标采用仪器配套棱镜和觇标组合,光学对中器对中,对中误差小于1mm。水平角和距离观测应在大气稳定和成像清晰的气象条件下进行观测,视线超越的高度及旁离障碍物的距离均不宜小于1.5m。 导线测量水平角观测应观测4测回,半测回归零差不大于8,2C较差不大于13,同一方向各测回间较差不大于10的要求。 用于气象改正的温度、气压数据,在每测站测定一次,气象观测时待气压计、温度计与周围环境一致后测、记气象数据,气压计、温度计避免受日光暴晒和辐射。测距边气象改正、加常数改正通过全站仪设置来自动进行。(三)仪器出测前自检进行仪器的检验与校正工作,应先做一般性检查,即安置仪器后,检查仪器与三脚架头的连接是否牢固,架头有无晃动现象;脚螺旋的转动是否平稳,松紧度是否适中,照准部的旋转是否灵活,制动螺旋、微动螺旋是否有效;望远镜调焦对光是否正常,有无跳动现象,成象是否清晰;度盘刻划是否清楚等。还要检验以下几种几何关系是否符合要求。照准部水准管轴垂直于仪器的竖轴;望远镜视准轴垂直于仪器的横轴;横轴垂直于竖轴;此外,为了迅速照准目标,还要求十字丝竖丝垂直于横轴;为了准确求得竖直角,还要求竖盘没有指标差;为了仪器对中正确,要求光学对中器的视准轴应该与仪器的竖轴中心重合。(四)外业数据采集本次外业数据采集使用索佳SET2X、索佳SET2130R两台全站仪分两段进行施测。观测时严格按工程测量规范中导线观测要求,并参照新建铁路工程测量规范要求执行。观测作业基本要求接到观测任务后,做好观测人员培训和仪器准备工作,检查所用仪器及相关配件的完整与完好性,确保进入测区的正常使用。为确保“对中”及“整平”的准确性,棱镜基座使用有用于精平的管水准器的光学对中器,并注意光学对中器的检验校正。在运输或观测过程中有剧烈震动的基座均在当时或当天予以检校。在外业观测前按作业技术要求设置好仪器的各项作业技术参数。作业间歇期间,仪器设有专人维护保管,并在作业前充足电池,将仪器及其附件装于专用仪器箱中。为保证观测中仪器的安全,仪器管理实行个人负责制,做到责任分明。当出现特殊情况需要重新调配人员时,由调度人员做出统一安排。主要作业技术指标为便于内业平差处理和成果的比较分析,在全站仪观测时控制点的编号和原控制网的编号一致。全站仪观测的主要技术指标如下: 测回数4 半测回归零差8 2C较差13 同一方向各测回间较差10 测回间读数较差15mm(五)外业数据质量分析外业数据采集结束后应对采集数据进行计算并检核观测成果的质量。外业观测数据按工程测量规范要求,进行半测回归零差、2C较差、同一方向各测回间较差、测回间读数较差进行检核。对于超限测站要分析原因有必要时重新测量。(六)平面控制网平差及精度分析首先应进行曲线切线边一个点对构成一个段落的平差,起算数据为曲线切线边控制桩,计算导线方位角闭合差及导线全长闭合差是否满足新建铁路工程测量规范中导线精度要求。对于超限段落要分析原因,段落划分是否合理;尽量避免在结构物中间进行分段处理。导线方位角闭合差及导线全长闭合差全部满足规范要求后才能采用经鉴定通过的专业平差软件进行严密平差。平面控制网严密平差利用武汉大学测绘学院研制的“科傻系统(COSA)系列软件-科傻地面控制测量数据处理系统”软件进行。统计各段落角度闭合差、导线全长闭合差精度数据,分析平面控制网的外业数据质量是否可靠,如果各项指标满足规范要求,在此基础上才可以进行严密平差。(七)平面控制网复测成果及结论角度闭合差、导线全长闭合差计算完成后选择标石完好的曲线切线边控制桩为已知点进行严密平差,得到平面控制网中各点的工程独立坐标成果。统计严密平差计算后精度数据, 通过对上述平面控制网平差精度分析,才能得到如下结论:平面控制网是否满足方位角闭合差25、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1/6000的精度要求。(八)数据记录、计算和成果取位原始观测值必须在现场记录清楚,不得涂改或凭记忆补记。注明观测者、记录者、观测日期、起讫时间、使用的仪器和觇标类型,并应详细记载观测时的特殊情况。数据记录计算和成果取位应满足表1-3要求:表1-3 数据记录计算和成果取位项 目角度()边长及坐标(mm)附 注记 录0.11.0坐标值不允许出现负值计 算0.010.1成 果0.10.1(九)提交成果 改建铁路西康增二线XKS-2标DK103+350DK128+350段平面控制网复测技术方案 改建铁路西康增二线XKS-2标DK103+350DK128+350段平面控制网复测报告 改建铁路西康增二线XKS-2标DK103+350DK128+350段平面控制点坐标成果 附件:角度闭合差、导线全长闭合差报告,导线严密平差报告四、 高程控制网复测(一)水准控制测量精度指标水准控制测量精度指标见表1-4。表1-4 三角高程测量的技术要求仪器测 回 数指标差较差值()测回差值()对向高差较(mm)附、闭合差( )中丝法三丝法J2310103030(二)复测方案设计布网情况改建铁路西康增二线XKS-2标水准路线原则上都沿既有铁路方向敷设,点间距为2Km左右。整个标段的水准点复测分两段进行复测。水准观测按附合水准测量办法,依据新建铁路工程测量规范中水准测量技术要求按水准路线往返施测,过程中采用设计院提交的与相邻标段水准点作为起闭点与中间水准点进行联测,测量时严格按照新建铁路工程测量规范关于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执行。 在水准测量工作间歇时,首先选择在水准点上结束观测,当在水准点上结束观测条件确实不具备时,则选择两个坚稳可靠、光滑突出、便于放置标尺的固定点作为间歇点。间歇后,先进行间歇点高差检测,只有当检测结果符合限差要求,才从间歇点开始观测。否则从前一水准点起测。 外业数据质量分析本次水准高程控制网共复测铁道第一勘察设计院埋设的四等水准点18个,其各测段均按新建铁路工程测量规范水准测量规范要求进行了往返测量,水准测量作业结束后统计各测段往返测高差之差是否满足新建铁路工程测量规范水准测量的限差要求(30 mm),否则应分析原因,必要时要重测该段水准路线。 高程控制网复测数据处理和平差相邻水准点间的高差计算时,取符合规范要求的往返观测值的平均值作为最终成果。以本标段的FBM56、DBM71两个水准点作为起算点,采用武汉大学科地面控制测量数据处理系统平差软件,对本标段水准点进行严密平差计算,并进行各水准点高程的比较。水准复测评判方法及标准水准复测就是逐点复核相邻水准点之间的高差,通过复测高差与设计高差进行比较确认设计单位所交的高程控制点精度是否满足精度要求,点位是否稳固可靠。新建铁路测量规范要求复测高差值与设计高差值之差小于30,认为设计单位所交水准点精度满足规范要求,采用设计单位勘测成果。 数据记录、计算和成果取位表1-5 水准测量计算取位往(返)测距离总和(km)往(返)测距离中数(km)各测站高差(mm)往(返)测高差总和(mm)往(返)测高差中数(mm)高程(mm)0.010.10.010.010.10.1关于标段搭接为了保证相邻标段的平面及高程正确衔接,本次复测时根据现场交桩时相邻标段签订的共用桩协议向相邻标段延伸复测一对控制桩点、一个水准点,做为双方单位的共用桩。在标段搭接地段,平面控制桩采用曲线切线边上 (K103+500K103+800、JD73-1JD73-2)作为相邻一标与二标、二标与二标三项目共用点,高程采用FBM56、DBM71作为相邻一标与二标、二标与二标三项目共用点。标段间书面确认搭接桩点与采用成果资料。测量人员、仪器安排测量人员、仪器安排见表1-6。 表1-6 复测测量人员、仪器安排表序号工区名称里 程测量人员仪器安排备 注1一项目DK103+350DK119+738工程师1人、测工11人SET2130R越野车2台2二项目DK119+738DK128+542工程师1人、测工7人SET2X越野车2台提交成果 改建铁路西康增二线XKS-2标DK103+350DK128+350段高程控制网复测技术方案 改建铁路西康增二线XKS-2标DK103+350DK128+350段高程控制网复测报告 改建铁路西康增二线XKS-2标DK103+350DK128+350段水准点成果 附件:水准网严密平差报告六、复测报告的附件施测单位的测绘资质证书。仪器鉴定证书。人员资质证书。原始数据记录。第二节 导线加密一、执行的技术规程、规范新建铁路测量规范 TB10101-99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01全球定位系统(GPS)铁路测量规程BT10054-97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CH1002-95测绘产品质量评定标准CH1003-95二、平面坐标与高程系统 采用1954年北京坐标系统 高程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三、平面控制测量 平面控制网设计改建铁路西康增建二线工程XKS-2标段平面控制网原则上沿线路方向布设,为便于施工放样,保证施工测量的精度,我们在设计院所交平面控制桩基础上,又加密82个控制点(约200米一个点),作业过程严格按照C级导线精度要求进行。测区所有控制点均埋设在稳固可靠且不易被施工破坏的地方,各点之间通视条件良好,控制点覆盖整个管区。 GPS控制网的布设GPS加密控制网的布设既要考虑施工放样的方便,又要考虑GPS观测对控制点的要求。桥梁的控制网一般沿线路两边交替式布设,由三角形、大地四边形等强度较高的网形构成,联系网一般为四边形,但联系边较长的则构成三角形或大地四边形。具体观测采用大地四边形同步图形扩展方式进行布网,相邻同步环之间由2个公共测站相连,每个同步环由68个测站组成,每时段至少观测60分钟。 选点和埋石加密控制点一般沿线路两边50200m的范围内布设,在两个设计控制点间插入一点或多点,保持点与点之间通视。在选点之前,我们首先现场勘查设计院中边桩位置,然后沿线在合理位置选择加密点,保证了所选加密点在规定范围内。控制点编号时严禁在同一个工程中出现编号一样但实际桩位不一样的现象,防止用错资料,所有的导线加密控制点和水准基点应绘制示意图或点之记,便于寻找和防止用错。选点工作通常应遵循的原则: 观测站应远离大功率的无线电发射台和高压输电线,以避免其周围磁场对GPS卫星信号的干扰。 观测站附近不应有大面积的水域或对电磁波反射或吸收强烈的物体,以减弱多路径效应的影响; 观测站应设在易于安置接收设备的地方,并且视野要开阔,在视野周围障碍物的高度角,根据情况一般应小于1015; 观测站应选在交通便利的地方,并且便于用其它测量手段联测和扩展; 对于基线较长的GPS网,还应考虑观测站附近应具有良好的通讯设施和电力供应,以供观测站之间的联络和设备用电; 一般控制点应选择在便于使用、保存、和不易被扰动的地方。控制点标石一般应采用现场灌注混凝土的方法埋设,埋设深度应在冻结线以下0.5m;当覆盖层较薄或风化层不深时,应埋至弱风化层或基底岩石完整处;当控制点位于基岩裸露完整区域时,可在裸露的基岩上可刻划“”,并用红油漆标注并注明点号。 水准基点可设置在导线控制点上,也可以另外单独加设在岩石或建筑物上,但应以施工方便为主,一般距线路中心50100m为宜,岩石上的水准点应凿成凸出球面,外刻凹槽圆圈加“”记号,加填红油漆,旁边刻划或写明编号;建筑物基础或顶面边上的水准点其表面为坚实、光洁的水平面时,应在周围刻成矩形凹槽加填红油漆,并在旁边刻划或写明编号。 对于路基、桥梁控制网的选点,一般沿线路两边50200m的范围内,保持点与点之间通视。 外业数据采集本次GPS控制网加密外业数据采集使用8台天宝(Trimble)双频GPS接收机。观测时严格按新建铁路测量规范中C级导线,并参照全球定位系统(GPS)铁路测量规范要求执行。采用静态定位技术施测,同步作业图形之间采用边连结的方式,并做到有较强的图形结构,确保该网的高精度和高可靠性。为便于整个GPS网的内业平差处理和成果的比较分析,在GPS观测时控制点的编号和原控制网的编号一致。GPS观测的主要技术指标如下: 同步观测健康卫星数4,几何图形强度因子PDOP6。 卫星截止高度角为15, 观测时段长度60分钟。 平均重复设站次数1 , 卫星历元采样间隔为15秒。 天线对中精度2mm,对天线高量测三次,并取均值作为天线高,保证天线高度读数的准确无误。外业记录包括:工程名称、点号、观测者、记录者、接收机类型与编号、观测日期、观测时间段、天线高、卫星状况等。采用北京标准时BTS记录,并与协调世界时UTC进行换算。 数据处理5.1 数据取位数据记录计算和成果取位应满足下表要求:项 目角度()边长及坐标(mm)附 注记 录0.10.1坐标值不允许出现负值计 算0.010.01成 果0.10.15.2 基线解算外业数据采集结束后应对采集数据进行计算并检核观测成果的质量。首先应使用采用美国Trimble公司的“Trimble Geomatics Office”软件进行解算,基线解算结果应满足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C级导线规定的指标要求,并且相互独立基线构成异步闭合环的闭合差一般应满足以下各式要求:Wx3 Wy3Wz3 W 3式中: n - 闭合环边数 Wx、Wy、Wz - 坐标分量闭合差 W - 环的全长闭合差- 标准差,其中a取8mm,b取1ppm基线观测值重复边长度检核,应满足下式要求:ds2式中: dS - 基线较差 - 相应等级规定的精度 GPS网平差计算和精度评定6.1 GPS网平差采用软件控制网平差包括三维无约束平差和二维约束平差,平差数据采用基线向量的双差固定解进行。网平差和坐标转换均利用武汉大学测绘学院研制的“科傻系统(COSA)系列软件之四 -“GPS工程测量网通用平差软件包(简称COSAGPS)”软件进行。6.2 三维无约束平差首先进行三维无约束平差,以检定基线向量网自身的内符合精度及其系统误差和粗差。三维无约束平差计算后精度统计如表1。表1 三维无约束平差精度统计表投影带中央子午线经度投影面高程基线向量最弱边相对中误差最弱点位中误差 (cm)H3H41/26000X061.67由控制网三维无约束平差精度统计数据可知:本次复测控制网的基线向量网自身的内符合精度高,基线向量没有明显系统误差和粗差,基线向量网的质量是可靠的,在此基础上可以进行二维约束平差。6.3 二维约束平差在确认复测精度满足要求时的前提下,进行GPS控制网的二维约束平差,GPS控制网的二维约束平差,做到和设计时施工控制网的平差方案基本一致为好,包括中央子午线的确定,投影面的选择等,以便成果的比较和分析。6.3.1平差时均选用设计院提供稳定可靠的控制点作为平面基准点全线进行二维坐标约束平差。GPS网平差采用1954年北京坐标系统,中央子午线经度为1090500,投影面大地高800m,高程系统采用国家1985年高程基准。GPS控制网平差约束点坐标L0=1090500点 名坐 标X(m)Y(m)JD50-2104116.2139500297.5564JD50-3104197.1349500054.9354JD52-1107450.9526499023.3203JD52-2107434.5948498766.4606JD53-2108040.3332498578.0005DZD53-1108508.4835498630.4681ZD53-1109710.9731498587.9801ZD54-1112405.3496497647.5794JD55-1113363.1726496648.1211ZD55-1114647.8291496518.9399JD56-1117076.3515496528.7463ZD56-1118553.0635495976.0535ZD56-1-1119479.2804495157.4782ZD56-3120106.7808494937.9282JD58-1120824.3203494416.6271JD58-3121152.6657494129.5113ZD58-1121360.8247493972.7741124+203.30122085.4498493427.1478124+403.22122245.1579493306.8925JD70-1122987.0617492748.2620JD70-3123653.4613492713.1817JD70-1-2123969.5451492701.7363JD71-2124757.4887492944.6050JD72-1125139.7991493015.3451JD73-1126157.594493480.1400JD73-2B126464.4088493111.24676.3.2精度分析经过对二维约束平差精度统计数据可知:基线向量最弱边相对中误差、最弱基线向量坐标方位角中误差全部满足新建铁路测量规范中相关指标要求。四、GPS控制网加密成果控制点加密成果L0=1090500 H0=800m点 号加 密 坐 标备 注X(m)Y(m)X30121206.4658494060.0593X28121760.4864493716.5515D10107332.8483499067.6722D09107245.3562499142.2408D06104375.5544500174.5912D08105027.6855499885.9526D05104220.3267500015.1949X25122497.9419493081.2238X26122361.7243493239.1309X24122599.0254493066.0969X23122708.2385492937.7543X22122924.6112492952.9240X32120670.5859494432.6413X33120728.7361494506.3856X34120807.8477494581.4894X31120909.2293494271.8463X35120664.2055494656.9915X20123012.4756492841.7259X19122962.0579492738.5925X17123853.4141492784.0645X18123814.1155492655.4607X14124268.8852492892.9403X15124121.2083492889.5929X13124443.8933492926.6034X12124474.9992493004.9890X08125006.5207493053.3037X02126094.9624493510.3426X03126152.3239493154.5299X01126309.5804493395.6753X11124536.5761492848.4755X21122836.5946492858.0631X37119306.9599495339.6536X38119359.7759495454.7813X39119242.0804495444.2761X41119101.5806495548.7604X40119327.7788495578.8434X36120518.3396494551.8761D12109137.1751498660.3809D11109074.9447498531.9320D13109196.5558498514.9172D01103416.7208500042.1462D02103596.8555500095.6125D19112731.8482497211.9421D18-1112723.3426497271.2164D04103928.1131499989.2179X05125126.3951492893.0459X06125159.3354493059.5376H4113840.8937496565.9819X42119193.3556495672.1907X46118766.6731495648.2239X44118958.0336495599.8062X43119048.6559495580.2093D15111009.6829498364.2426D18111058.3352498160.9081X45118866.9995495624.7327X16124007.8228492860.3109H2113785.3576496522.2625H1113885.0617496467.5467H3113895.0139496551.3511X09124636.2285492949.1337X07124953.4306492918.4291D22116885.0906496466.4768D21116821.5256496467.8829X10124594.5159492804.6756D16111143.7190498384.9188D14110950.0148498185.5971五、总结改建铁路西康增建二线工程XKS-2标段施工控制网复测及加密工作,其观测精度的高低,质量的好坏将对该工程施工控制网的精度评价和施工放样等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从承接项目开始,有关工程技术人员高度重视,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在加密GPS网的网形设计、外业施测、内业平差计算和成果整理等方面严格把关,严格按照有关规范的要求进行,保证了本工程外内业工作的顺利完成,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果。在地势复杂,测量环境困难,施工条件差的地段,做好“整体布网,分部控制的原则”的测量技术设计是保证测量作业有条不紊地实施的重要前提,是保证工程施工精度及进度的重要重要环节。该工程属重大工程,工期紧,精度要求较高,应重视其各点位的稳定性监测,必要时应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全面复测工作,从而确保该工程的施工质量。另外,在施工期间应切实做好各控制点的保护工作。 第三章 监控量测方案一、编制依据1、西安至安康增建二线隧道设计文件;2、现行有关标准;3、西安至安康增建二线工程动态施工的要求;4、根据隧道的围岩条件、支护类型和参数、施工方法、隧道埋深以及其它特殊要求所确定的量测目的进行编制。二、工程概况我项目部隧道共6.5座,包括:新寨子沟隧道1238米、马房子河隧道1344米、茨沟1号隧道138米、茨沟2号隧道131米、新三官庙隧道811米、姜家沟隧道335米、新渡船口隧道955米,共长4952米。其中级围岩847m,占隧道总长的17.1%,级围岩1057m,占隧道总长的21.3%,级围岩2055m,占隧道总长的41.5%,V级围岩993m,占隧道总长的20.1%。三、量测目的西安至安康增建二线围岩监控量测细则适应隧道工程动态施工的管理要求,是按照新奥法原理进行隧道施工的“眼睛”。通过施工现场的监控量测,来判断围岩的稳定性、支护(衬砌)的可靠性、二次衬砌合理施作时间,以及修改施工方法、调整围岩级别、变更支护设计参数提供依据,指导日常施工管理,确保施工安全、施工质量以及工程工期。四、监控量测内容、方法、仪器西安至安康增建二线监控量测按照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TB101212007)、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相关要求和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的要求,并结合工程规模、地质条件、隧道埋深、施工方法及其他特殊要求确定现场量测项目。量测项目主要包括洞内观察、水平净空收敛、拱顶下沉量观测、地表下沉,在断层破碎带增加隧底上鼓等量测项目。 必测项目1、洞内观察洞内观察分为开挖工作面地质观察和初期支护状况观察两部分。 开挖工作面观察应在每次开挖后进行,以便及时掌握围岩的稳定情况,为施工安全提供直观的必要信息。每天安排专人进行观察,观察内容包括:地质描述,开挖工作面的稳定状态、顶板有无坍塌现象;涌水情况、涌水位置、涌水量、水压;是否有底板隆起现象等,并及时绘制开挖工作面地质素描图、填写开挖工作面地质状态记录表和施工阶段围岩级别判定卡。 初期支护状况观察应每天至少进行一次,主要观察内容包括喷射混凝土、锚杆、钢架,观察是否发生锚杆松动、拉断或垫板脱离的现象;喷射砼是否发生裂纹、剥离或剪切破坏现象以及钢架支护工作状态等。观察范围在工作面及初期支护后的地段进行。2、净空水平收敛量测该项目主要是用于围岩稳定性判别及位移分析,贯穿于隧洞施工的全过程,为预测和反馈提供参数,为二次衬砌提供依据,是各项量测的重点。量测采用反射片配合全站仪无棱镜测距的方法,初始读数应在开挖后12h内读取,最迟不得大于24h,而且在下一循环开挖前获取初读数。根据围岩情况每550m设一个断面,在围岩变化处(断层地带)要加设断面。具体量测断面间距和每断面测点数量见表1。测点埋设必须牢固可靠、易于识别,并注意保护,严防爆破损坏。测点采用22钢筋,长20厘米,端部焊接55cm钢板,将反射片贴上;观测时要保证反射片清洁,以保证观测精度。3、拱顶下沉拱顶下沉量测应与净空水平收敛量测布置在同一量测断面进行。拱顶下沉量测采用反射片配合全站仪无棱镜测距的方法。其它注意事项同水平净空量测。具体量测断面间距和每断面测点数量见表1。表1围岩级别断面间距(m)每断面测点数量拱顶下沉51点5101点10301点30501点说明:在围岩变化及围岩破碎带加设测量断面净空量测测线数见表1-1一般地段特殊地段全断面法一条水平侧线台阶法每台阶一条水平测线每台阶一条水平侧线,两条斜测线分部开挖法每分部一条水平侧线CD或CRD法上部,双侧壁导可坑法左右侧部,每分部一条水平侧线,两条斜测线,其余分部一条水平测线以上量测桩点埋设如图1 选测项目1、围岩内位移:观测围岩内部位移情况,从而获得围岩内部应力变化信息。量测方法为在断层破碎带地段处。我部配合科研单位进行量测。其他项目如围岩压力、锚秆内力、支扩及衬砌的应力、钢支撑的应力等项目的量测,我部量测小组为配合人员。 量测仪器及精度(如表2)五、量测频率、结束标准以及初期支护极度限相对位移 量测频率量测频率根据位移速度和量测断面距开挖面距离而定,按表3和表4规定进行。表2序号监测项目测设仪器测设精度数量1洞内外观察现场观察、数码相机2台2净空变化全站仪1秒2台3拱顶下沉全站仪2秒2台4地板上鼓电子水准仪0.3mm/2套当按表3和表4选择量测频率出现较大差异时,宜取量测频率较高的作为实施的量测频率。 按位移速度规定量测频率表 表3位移速度(mm/d)量 测 频 率52次/d151次/d0.511次23/d0.20.51次/3d0.21次/7d按开挖距离规定量测频率表 表4量测断面距开挖面距离(m)量 测 频 率(0-1)B2次/d(1-2)B1次/d(2-5)B1次/23d5B1次/7d说明:B为隧道开挖宽度 结束标准1、根据位移速度判别:一般地段:位移变化速度持续1.0mmd时,围岩处于急剧变化状态,应加强初期支护系统:位移变化速度0.2mmd时,围岩基本达到稳定。2、根据位移时态曲线的形态判别:当围岩位移速率不断下降时(du2d2t0),围岩进入危险状态,必须立即停止掘进,加强支护。3、断层带:除满足上述要求外,必要时加强初期支护强度和刚度,严格控制过大变形。4、各量测项目在持续变形基本稳定2周后结束,软弱围岩大变形地段位移长时间不能稳定时,延长量测时间。 初期支护极限相对位移(按单线隧道进行)如表单线隧道初期支护极限相对位移(%) 表围岩级别埋 深(m)(2U0/3)应采取特殊措施U0/3U2U0/3加强支护UU0/3可正常施工注:U0为允许最大位移量,U为实际位移量 数据统计和分析将量测记录及时记录入计算机系统,根据记录绘制纵横断面地表下沉曲线和洞内各测点的位u-时间t的关系曲线见图2.图2 位移u-时间t关系曲线图若位移-时间关系曲线如上图中b所示出现反常,表明围岩和支护已呈不稳定状态,应加强支护,必要时暂停开挖并进行施工处理。当位移-时间关系曲线如上图中a所示趋于平缓时,进行数据处理或回归分析,从而推算最终位移和掌握位移变化规律。回归分析函数在下列函数中选择:对数函数:u = a+b/lg(1+t)或u = alg(1+t)指数函数:u = ae-b/t 或 u= a(1-e-b/t)双曲函数:u =t/a+bt 或 u= a1-(1/(1+bt)2式中:a、b回归常数;t初读数后的时间(d);u位移值(mm)。各测试项目的位移速率明显收敛,围岩基本稳定后,才能进行二次衬砌的施作。 监控量测与信息反馈程序框图3七、量测管理 成立监控量测小组在各隧道施工现场组织3人成立量测小组,受项目总工领导,组长负责测点埋设、日常量测和数据处理工作,并及时进行信息反馈。量测小组成员由熟悉量测工作的专业人员组成,严格按量测计划的内容及有关规范要求进行,测得的数据要及时计算并报告量测结果,以便实现信息管理,及时指导施工。量测记录要正规,资料要齐全,计算要准确,并为竣工文件积累资料。 监测的动态管理为更好地做好监控量测工作,在施工中认真处理好管理地段、管理基准和管理水平三个方面的问题。为了尽早地了解到隧道最终稳定时的位移值,以便提前采取施工措施确保最终位移值在允许范围之内,我们将在各断面理论计算分析和持续量测的前提下选择距开挖工作面1B和2B的量测断面为管理地段,建立该地段的管理量测和管理基准。施工中,将管理地段上的管理基准分成若干等级范围,将允许值的三分之二作为警告值,允许值的三分之一作力基准值,将允许值和警告值之间称为警告范围。实测值入此范围,则需商讨和采取施工对策,预防最终值超限:警告值和基准值之间称为注意范围,当实测值在基准值以下时,说明隧道和围岩是稳定的。具体做法如图4。 特殊说明及注意事项: 在施工初期阶段,或地质较差时,或位移量及变形速度较大时适当增加量测断面及量测频率。 测点设置应可靠,并应妥善保护,测量仪器使用前应严格标定。 各测量项目应尽可能布置在同一断面,测量点应尽可能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地方,以便测量数据的分析及为以后的工作提供经验。 对量测资料的整理: 绘制位移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绘制位移速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绘制位移量与开挖面距离关系的曲线;找出位移一时间回归曲线,求出最终净空位移量; 当隧道水平位移收敛速度为0.10.2mm/天,拱顶下沉位移速度为0.1mm天可以认为围岩己基本稳定;对于类围岩,二次衬砌按承受部分围岩压力设计,应根据量测结果确定二次衬砌施作的适当时间,施作过早可能使二次衬砌承受过大的荷载,施作过迟则可能使初期支护破坏。 在监测过程中,若发现净空位移量过大或收敛速度无稳定趋势时,应停止洞内开挖,对结构应采取补强措施: 增加喷混凝土厚度,或加长加密锚杆,或加挂更密更粗的钢筋网; 通过反分析较核二次衬砌强度后提前施作二次衬砌; 提前施作仰拱。 若发现净空位移收敛速度具有稳定趋势时,应据此求出隧道结构初期支护及二次衬砌上的最终荷载,以便对结构的安全度作出正确的判断。 若经过对各种量测数据联合反分析后,发现初期支护或二次衬砌结构安全系数较大,在经过设计人员同意后,可对下一段与此地质类型相近的支护参数作适当调整。 对围岩类别的变更及对支护参数的调整均必需有相应的量测数据并得到设计方同意。 量测工作应按计划实施,不得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