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_第1页
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_第2页
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_第3页
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_第4页
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库尔勒第四中学20162017学(上)高二年级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考试范围:选修一 试卷页数:2页 考试时间:90分钟 班级: 姓名: 考号: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4分)材料一明治维新不是由于社会内在的成熟而引起的革命,而是由于外部压力所产生的立足于民族主义的“文化革命”。一位被恢复权力的年轻天皇的诏书被用来加强服装、发型的变化以及法律的变化;在这些变化中,新的学校制度的创立,西方音乐、文学和会计的采用,以及新银行、新工厂的建立,与一支近代军队、一部宪法和一个新的政治秩序的建立同时并进,都是革命的目的。 美弗兰克吉布尼明治:一次文化革命 材料二 维新派的目标正是我们的目标,他们的计划好倒是好,就是有些不切实际和操之过急。然而,距今大约三十年以前,绝大多数局外人不也是这样评论日本的明治维新,而明治维新不是扫除了日本的旧秩序吗?不打破鸡蛋就不可能做成煎鸡蛋卷。 -泰晤士报主编姬乐尔致该报驻北京记者莫理循的信(1898年11月25日)1、依据材料一,概括明治维新的特点。(8分)2、日本明治维新是“由于外部压力所产生”,俄国1861年改革某种程度上则主要是由于“社会内在的成熟引起的”,请结合史实加以说明。(6分)3、材料二中“不打破鸡蛋就不可能做成煎鸡蛋卷”的含义是什么?(2分)戊戌变法未能“打破鸡蛋”的根本原因是什么?(4分)4、为了“打破鸡蛋”,明治政府在政治方面采取了哪些改革措施?(4分)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一 食贱则农贫,钱重则商富;末事不禁,则技巧之人利,而游食者众之谓也。故农之用力最苦而赢利少,不如商贾技巧之人食贵则田者利,田者利则事者众;食贵籴(即买米)食不利,而又加重征,而民不得无(不)取其商贾技巧而事地利也。 商君书 材料二 熙宁四年(1071年),司农寺拟定的免役法规定:废除原来按户等轮流充当衙前等州、县差役的办法,改由州县官府出钱雇人应役,各州县预计每年雇役所需经费,由民户按户等高下分摊。原不负担差役的官户、女户、寺观,要按同等户的半数交纳钱,称助役钱。 1、据材料一、二,指出商鞅和王安石在惠农方面的具体做法。(4分)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次变法结果的异同。(8分)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4分)材料一 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於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 史记商君列传材料二 富强者并兼山泽,贫弱者望绝一廛,致令地有遭利,民无余财。或争亩畔以亡身,或因饥馑以弃业,而欲天下太平,百姓丰足,安可得哉?今遣使者循行天下,与牧守均给天下之田。魏书高祖纪上材料三 旧无三长,唯立宗主督护。所以民多隐冒,五十、三十家方为一户。(李)冲以三正治民,所由来远,于是创三长之制而上之。 魏书李冲传1、据材料一、二,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在土地问题上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简要分析采取这些措施的不同原因。(8分)2、材料一、三都涉及到政治上的改革,分析其作用方面的共同点。(6分)3、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都是历史上成功的改革。结合材料和所学分析改革成功必须具备哪些要素?(10分)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材料一 康有为在受光绪皇帝召见时称:“泰西讲求三百年而治,日本施行三十年而强,吾中国国土之大,人民之众,变法三年,可以自立,此后则蒸蒸日上,富强可驾万国”-(摘自戊戌变法)材料二 戊戌变法期间,光绪皇帝工计发布变法诏令184条,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对此,时任海关总税务司的赫德指出:“他们把足够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在思想上引发了极大震动,不仅顽固派坚决反对,而且不少维新派人物如唐才常 黄遵宪也难以接受,帝党领袖翁同龢也斥之为“说经家一野狐也”。因此,他的著作出版不久,即被光绪皇帝下令毁版。-摘自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等 材料三 戊戌变政,首在裁官。京师闲散衙门被裁者不下十余处,连带关系因之失职失业者将及万人,朝野震骇,颇有民不聊生之戚。 -摘自梦蕉亭杂记1、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康有为希望“变法三年可以自立”的历史背景。(6分)2、戊戌变法的失败有多方面的原因。根据上述材料,分析维新派在变法中的失误之处。(8分)五、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6分) 材料一 公元前361年秦孝公上台时,各诸侯大国把秦视为“戎、狄”,甚至会盟都不要秦参加。秦孝公决心变法图强,宣布“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这样,商鞅来到秦国。公元前359年,秦国的变法开始,这期间一切变法措施仍是由孝公推行。到公元前356年,孝公将主持变法的实权交给商鞅,商鞅立即实施大规模的改革。 -据林剑鸣秦史稿 材料二 1831年3月1日,由辉格党人控制的格雷内阁向议会提交了以议席调整和选举资格为核心内容的议会改革方案,拉开了英国议会选举制度改革的序幕。表2出示的是该方案在议会最终得以通过的大致过程。 时间 重大事件 1831年3月 议会改革方案仅以一票优势通过下院审议。 1831年4月6月 格雷内阁提请国王解散下院重新选举。议会改革方案在辉格党占绝对优势的新议会下院顺利通过。 1831年10月 以土地贵族与国教神职人员为主的上院以41票多数否决方案。 1831年12月 下院再次通过议会改革方案,并提交上院。 1832年5月 上院企图以新议案否定改革方案,引发格雷内阁集体辞职。国王威廉四世被迫召回格雷内阁,并要求上院作出妥协。 1832年6月 议会改革方案终获上院表决通过。 -据英国议会改革研究:从1789到1832 材料三 改革开放以来上海大事 (据李正图浦东开发开放模式研究等) 1、从材料一提取相关信息,说明秦孝公作为改革者的“勇气与智慧”。(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的特点(4分),并指出这次改革的主要意义。(4分) 3、根据材料三描述上海改革开放的进程。(8分)结合国内外形势,概括说明1990年前后党中央决定加快上海改革开放进程的原因。(6分)高二年级第一次月考历史答案1、24分(1)特点:外部因素引起;以天皇为旗帜,排除阻碍改革的势力;文明开化,脱亚入欧;全面学习西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教育、社会生活等领域;具有鲜明的民族主义特点等。8分(2)日本:黑船来航,受到西方侵略,面临沦为殖民地的危机。2俄国:农奴制阻碍经济发展,危机四伏;克里米亚战败暴露俄国落后;农奴起义;出现要求变革的呼声等。4(3)2含义:必须改变旧的政治制度,改革才能成功(或“改革必须除旧才能立新”)。4根本原因:资产阶级维新派力量弱小(或“民族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封建顽固势力强大。(4)4改革措施:废藩置县,建立中央集权;废除等级制度,取消武士特权,实现四民平等。212分(1)做法:商鞅:提高粮食价格以增加农民收入,对工商业征收重税。王安石:减轻农民差役负担,保证农民生产时间。(4分) (2)同:一定程度上都遭到顽固派反对,但都取得成效。(4分)异:最终结果不同。商鞅变法废除了奴隶制度,从根本上改变了社会性质。王安石变法随着王安石下台而废除,最终失败了。(4分)3、24分(1)8分,商鞅变法:废井田、开阡陌,确立土地私有制;孝文帝改革:采取均田制。原因:商鞍变法:井田制崩溃;孝文帝改革:土地兼并严重。(2)6分,都打击了旧势力;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统治。(3)10分,顺应历史潮流;最高统治者支持;措施合理有效;改革者注重策略;改革者坚持改革、锐意进取、勇于斗争的精神等。4、14分(1)西方和日本变革取得成功;甲午战败,中国民族危机加深;康有为希望通过变法,独立自强,尽快摆脱被瓜分的命运。6 (2)变法过程中急于求成;变法内容上贪大求全;触动了既得利益者,树敌太多;变法理论有偏激之处,内部意见分歧。8526分(1)说明:承认落后,决心改革;用高官厚禄招揽人才;亲自主持,启动改革;重用(将变法实权交给)商鞅,深化改革。(每点2分,共4分,任答2点即可) (2)特点:以选举制度的改革为核心;改革势力与保守势力(上院与下院)斗争激烈;斗争始终在代议制框架下按政治运作规则(解散下院提前大选、内阁集体辞职等)进行;国王发挥了调解人的作用。(每点2分,共4分,任答两点即可)意义:使工业资产阶级进入议会,推动了英国代议制的发展和民主化进程;(2分)有利于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或适应了城市化发展的需要)。(2分) (3)进程:1978年,改革开放启动;(2分)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启动(或上海成为首批沿海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