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绒服的介绍.doc_第1页
羽绒服的介绍.doc_第2页
羽绒服的介绍.doc_第3页
羽绒服的介绍.doc_第4页
羽绒服的介绍.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羽绒服的介绍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羽绒服装的要求,检验(测试)方法、检验分类规则,以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等全部技术特征。本标准适用于以纺织物为原料,以羽绒为填充物,成批生产的各种服装。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起随后所有的修改单(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种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使用与本标准。GB 250 评定变色用灰色样卡GB 251 平定沾色用灰色样卡GB/T 1335(所有部分) 服装号型GB/T29101997 纺织品 二组分纤维混纺产品定量化学分析方法GB/T29111997 纺织品 三组分纤维混纺产品定量化学分析方法GB/T2912.11997 纺织品 甲醛的测定 第1部分游离水解的甲醛(水萃取法)GB/T39201997 纺织品 色牢度试验 耐摩擦色牢度GB/T39211997 纺织品 织物拉伸性能 第1部分: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率的测定 条样法GB5296.4 消费品使用说明 纺织品和服装使用说明GB/T54531997 纺织品 织物透气性的测定GB6529 纺织品的调湿和试验用标准大气GB/T75731987 纺织品 水萃取液PH值的测定GB/T84271998 纺织品 色牢度试验 耐人造气候色牢度:气FZ/T A200191999 毛机织物缝口脱开程度试验方法FZ/T80001 水洗羽毛羽绒试验方法FZ/T80002 服装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FZ/T81002 水洗羽毛羽绒3 要求33.3.3.1 衬布采用适合面料的衬布,其收缩率应与面料相适宜。3.3.3.2 缝线采用适合所用辅料、里料质量的缝线。钉扣线应与的色泽相适宜;钉商标线应与商标底色相适宜(装饰线除外)。3.3.3.3 纽扣及附件采用适合所用面料的纽扣(装饰扣除外)及附件。纽扣及附件经洗涤和熨烫后不变形、不变色。3.4 填充物的规定3.4.1 成品的含绒量不低于50%,其偏差比FZ/T81002规定的指标增加一个百分点。3.4.2 成品的充绒量允许偏差为-5%。3.4.3 羽绒品质中的含绒量、蓬松度、耗氧量、清洁度、异味及微生物(嗜温性需氧菌、粪链球菌、亚硫酸海员的梭状芽胞杆菌、沙门氏菌)的指标按FZ/T81002的规定执行。3.5 经纬纱向技术规定3.5.1 前身经纱以门襟线为准,不允斜。3.5.2 后身经纱以背中线为准,倾斜不大于1.0cm,大衣倾斜不大于1.5cm,条格料不允斜。3.5.3 袖子经纱以前袖中线为准,大袖片倾斜不大于1.0cm;小袖片倾斜不大于1.5cm(特殊工艺除外)。3.5.4 前身顺翘(不允许倒翘),后身、袖子、前后裤片允许程度按表1规定。 表1 单位为%面料等 级优等品一等品合格品什色345色织或印花、条格料22.533.6 对条对格的规定3.6.1 面料有明显条、格在1.0cm及以上的按表2规定。表2部位对条对格的规定备注前身条料顺直、格料对横,互差不大于0.3cm格子大小不一致,以前身三分之一上部为准袋、袋盖和大身条料对条、格料对横,互差不大于0.3cm格子大小不一致,以袋的中心前部为准领角条格左右对称,互差不大于0.3cm阴阳条格以明显条格为主袖子两袖左右顺直,条格对称,以袖山为准,互差不大于0.1cm裤侧链侧缝袋口下10cm处格料对横,互差不大于0.5cm前后档缝条料对称、格料对横,互差不大于0.5cm 严重缺陷数=0 重缺陷数1 轻缺陷数3合格品:严重缺陷数=0 重缺陷数0 轻缺陷数10或 严重缺陷数=0 重缺陷数1 轻缺陷数6或 严重缺陷数=0 重缺陷数2 轻缺陷数25.4.2 批量判定优等品批:外观样本中的优等品数90%,一等品、合格品数10%。理化性能测试达到优等品指标要求。一等品批:外观样本中的一等品以上的产品数90%,合格品数10%(不含不合格品)。理化性能测试达到一等品指标要求。合格品批:外观样本中的合格品以上产品数90%,不合格品数10%(不含严重缺陷不合格品)。理化性能测试达到合格品指标要求。当外观缝制质量判定与理化性能不一致时,执行低等级判定。5.4.3 抽验中各外观批量判定数符合本标准规定,为判定合格的等级品批出厂。5.4.4 抽验中各外观批量判定数不符合本标准时,应进行第二次抽验。抽验数量增加一倍,如仍不符合本标准规定,应全部整修或降等。6 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按FZ/T80002执行附 录 A(规范性附录)缝口脱开程度测试方法本试验方法参照采用FZ/T200191999毛机织物缝口脱开程度测试方法A.1 原理在垂直于织物接缝的方向上施加一定的负荷,接缝处脱开,测量其脱开的最大距离。A.2 施加的负荷面料、里料负荷为100N5N。A.3 设备与材料A.3.1 普通家用、工业用缝纫机,缝纫针选用适合所用衣料的型号。A.3.2 缝纫线选用适合所用衣料质量的缝线。A.3.3 织物强力机上、下夹钳距离为10.0cm,下夹钳无载荷时下降速度为5.0cm/min,预加张力重锤为2NA.4 试验环境调湿和试验用标准大气,温度20.C2C,相对湿度60%70%.A.5 试验要求与准备A.5.1 成品取样尺寸5.0cmX2.0cm(包括夹持部位),其边缘应与缝迹垂直.A.5.3 将剪好的试样对折,在平行于折痕印1.3cm处用缝纫机缝妥.并将缝线打结牢固,最后沿缝合处将试样打开.A.6 试验步骤A.6.1 将强力机的两个夹钳分开至10.0cm,两个夹钳边缘必须相互平行且垂直于移动方向.A.6.2 将试样固定在夹钳中间(试样下端先挂上2N的预加负荷钳,再拧紧下夹钳),使借风与夹钳边缘相互平行.A.6.3 以5.0cm/min的速度逐渐增加其负荷,面料、里料至100N5N,停止下夹钳的下降,然后在强力机上垂直量取其接缝脱开的最大距离。见图A.1。A.7 计算求出三块试样或成品三块试样缝口脱开的平均值,单位为厘米(精确至0.05cm)。3.6.2 倒顺毛、阴阳格原料,全身顺向一致(长毛原料,全身上下顺向一致)。3.6.3 特殊图案面料以主图为准,全身顺向一致。3.7 色差规定袖缝、摆缝的色差不低于34级,其他表面部位不低于4级。由多层面料或覆粘合衬所造成的色差不低于34级。套装中上装与裤子的色差不低于34级。3.8 外观疵点规定以棉布、涤棉等为面料的成品各部位疵点允许存在程度按表3规定。以尼丝纺为面料的成品各部位疵点允许存在程度按表4规定。成品各部位划分见图1a)、图1b)、图1c)、图1d)。每个独立部位只允许疵点一处,未列入本标准的疵点按其形态,参照表3和表4的相似疵点执行。表3疵点名称各部位允许存在程度1号部位2号部位3号部位粗于二倍粗纱3根不允许12cm2.14cm粗于三倍粗纱4根不允许不允许11.5cm经缩不允许不明显长2cm,宽0.5cm颗粒状粗纱不允许不允许不允许色档不允许不影响外观不宽于0.2cm污渍不允许不影响外观不大于0.2cm2 表4疵点名称尼丝纺原料各部位允许存在程度1号部位2号部位3号部位缺经(纬)不允许不允许不允许纬档不允许不影响外观不宽于0.2cm污渍不允许不影响外观不大于0.2cm2 3.9 缝制规定3.9.1 表面横向绗线规定见表5。表5部位名称表面绗线对格规定搭门左右前身绗线,互差不大于0.4cm无搭门左右前身绗线,互差不大于0.3cm 袖底缝绗线对齐,互差不大于0.6cm摆缝绗线前后对齐,互差不大于0.6cm裤下档缝绗线前后对齐,互差不大于0.8cm3.9.2 表面纵向绗线左右对称。3.9.3 针距密度按表6规定。表6项 目针距密度备 注明暗线3cm 1216针特殊情况除外绗线3cm 912针锁眼1cm不少于14针细线钉扣每眼不少于8根线细线包缝3cm 912针3.9.4 各部位缝制线路顺直、整齐、平服、牢固。主要表面部位缝制皱缩按羽绒服装外观疵点及缝制起皱五级样照规定,不低于3级。3.9.5 上下线松紧适宜,无断线。起落针处应有回针。3.9.6 领子平服,领面松紧适宜。3.9.7 绱袖圆顺,两袖前后基本一致。3.9.8 商标、号型标志、成分标志、洗涤标志的位置端正、清晰准确。3.9.9 各部位缝纫线迹30cm内不得有两处单跳和连续跳针,链式线迹不允许跳针。3.11.1 各部位熨烫平服、整洁、无烫黄、水渍、亮光。3.11.2 覆粘合衬部位不允许有脱胶、渗胶及起皱。3.12 理化性能要求3.12.1 色牢度规定成品耐洗色牢度、耐湿度、耐光色牢度允许程度按表8规定。表8 单位为级项目色牢度允许程度优等品一等品、合格品耐洗变色434沾色434耐湿摩擦沾色434耐干摩擦沾色434耐光变色4注:蚕丝面料的色牢度按丝绸服装标准考核。3.12.2 缝制强力规定成品主要部位缝子纰裂允许程度不大于0.4cm。成品裤后裆缝接缝强力不小于80N。3.12.3 成品释放甲醛含量成品释放甲醛含量300mg/kg。3.12.4 成品PH值允许程度在4.09.0。3.12.5 成品所用原料的成分和含量应与使用说明上标注的内羽绒服的洗涤方法有局部除污和整件洗涤两种。局部去污:用气油、三氯乙烯或去污剂去污。整件洗涤:将羽绒服在冷水中浸泡10分钟,取出后在洗涤液中拎涮几次,然后用清水漂洗。洗涤液浓度约为每千克水加入25克洗衣粉,忌用碱性过强的洗衣粉或皂液浸洗,以免羽绒脱脂结块。此外,羽绒服不宜久泡,以免引起羽绒蛋白纤维的分解而产生异味,如用洗衣机脱水,需将拉链拉拢。羽绒服忌暴晒和开水浸泡。对热敏性化纤织物,尤其尼丝纺等,忌高温熨烫或与100以上的高温接触,以防织物收缩变硬、变脆甚至熔融。收藏时应放驱避剂(樟脑丸等)。 衡量羽绒的重要指标(1)、充绒量:充绒量不是衡量羽绒品质的指标,它是指一件羽绒服填充的全部羽绒的重量。一般户外羽绒服的充绒量根据目标设计的不同在250450克左右。 (2)、含绒量(down content):含绒量是羽绒里面绒的比例,一般以百分数的形式表示。户外羽绒服的含绒量一般在80以上,这个数据表面其中绒的含量是80,羽则占到20。 (3)、蓬松度(fill power):蓬松度是度量羽绒保暖程度的重要指标,指的是在一定条件下每一盎司(30克)羽绒所占体积立方英寸的数值。如一盎司的羽绒所占的空间为600立方英寸则称该羽绒的蓬松度为600。羽绒的蓬松度越高,说明在同样充绒量下的羽绒可以固定更大体积的空气层来保温和隔热,所以羽绒的保暖性越好。蓬松度在国内不是一个硬性指标,而且测量的相对误差也较大。羽绒服面料基本要求(1)、防风透气:大部分的户外羽绒服都具有一定的防风性。透气是户外服装的统一要求,但是很多驴友却往往会忽视羽绒服面料透气的重要性。一件不透气的羽绒服在高山上产生的结果往往是致命的。 (2)、防绒:增强羽绒面料的防绒性有三种方式,一是在基布上覆膜或者涂层,通过薄膜或涂层来防止漏绒,当然首要的前提是透气的,并且不会影响面料的轻薄和柔软程度。二是将高密度织物通过后期处理,提高织物本身的防绒性能。三是在羽绒面料里层添加一层防绒布,防绒布的好坏将直接影响整衣的品质。 (3)、轻薄柔软:在装备轻量化的今天,羽绒服的面料的轻薄程度将直接影响一件羽绒服的整体重量,而且柔软的面料,对于本身就臃肿的羽绒服而言,会增强羽绒服穿着的舒适度。另外一方面,轻薄柔软的面料有助于更好的发挥羽绒的蓬松度,因此保暖性也会更高。 (4)、防水:主要针对专业型羽绒服,在酷寒环境下直接外穿的,羽绒服的面料要直接代替冲锋衣使用。 容相符。4检验(测试)方法4.1 检验工1 检验工具4.1.1 钢卷尺4.1.2 案枰4.1.3 验针机 4序号部位名称测量方法1衣长由前身肩缝最高点捋平量至底边,或由后领中垂直量至底边。2胸围扣上纽扣(或合上拉链)前后身推平,沿袖窿底缝下2cm水平横量(周围计算)。3领大领下口捋平横量。4袖长由袖子最高点捋平量至袖口边中间。连肩袖由后领中沿肩袖缝交叉点量至袖口边中间。5总肩宽由肩袖缝的交叉点推平横量。6裤长由腰上口沿侧缝捋平量至裤脚口。7腰围扣好裤扣,沿腰口中间捋平横量(周围计算)。注:有特殊需要的按企业规定。4.3 成品的含绒量和充绒量的测定。4.3.1 成品的含绒量要求按3.4.1规定,成品中的羽绒品质按3.4.3规定,测试方法按FZ/T80001规定。4.3.2 成品的充绒量允许偏差按3.4.2规定,测试方法按附录C规定。4.3.3 取样:整件成品的填充物。4.4.6 整烫外观按3.11规定。4.5 理化性能指标测定4.5.1 成品耐湿摩擦色牢度、耐干摩擦色牢度、耐洗色牢度、耐光色牢度允许程度按3.12.1规定,测试方法分别GB/T3920、GB/T3921、GB/T8427规定。4.5.2 成品缝子纰裂允许程度按3.12.2规定,测试方法按附录A规定。取样部位按表10规定。表10取样部位名称取样部位规定袖窿缝后袖窿弯处摆缝袖窿处向下10cm裤后缝后龙门弧线二分之一为中心下裆缝下裆缝上三分之一为中心4.5.3 裤后裆缝的接缝强力按3.12.2规定,测试方法按GB/T3923.1规定,取样部位见附录B。4.5.4 成品释放甲醛含量允许程度按3.12.3规定,测试方法按GB/T2912.1规定。4.5.5 成品PH值允许程度按3.12.4规定,测试方法按GB/T7375规定。4.5.6 成品所用面料透气性的测试方法按GB/T5453规定。4.5.7 成品所用原料的成分和含量的测试方法按GB/T2910、GB/T2911等规定。4.5.8 尚未体积的理化性能测试取样部位,可按测试项目在成品上任意选取有代表性的试样。5 检验分类长呢高频检验分为出厂检验、一般型式检验和型式检验。5.1.1 出厂检验按第3章规定,3.12除外。5.1.2 一般型式检验按第3章规定,3.12.2除外。5.1.3 型式检验按第3章规定(只在质量仲裁等情况下使用)。5.2 质量等级和缺陷划分规则5.2.1 质量等级划分成品质量等级划分以缺陷是否存在及其轻重程度为依据。抽样样本中的单件产品以缺陷的数量及其轻重程度划分等级,批等级以抽样样本中单件产品的品等数量划分。5.2.2 缺陷划分单件产品不符合本标准所规定的技术要求即构成缺陷按照产品不符合标准和对产品的性能、外观的影响程度,缺陷分成三类:a) 严重缺陷严重降低产品的使用性能,严重影响产品外观的缺陷,称为严重缺陷。b)重缺陷不严重降低产品的使用性能,不严重影响产品的外观。但较严重不符合标准规定的缺陷,称为重缺陷。三:有准备的整件清洗:为避免填充料受过量的碱性物质侵蚀,可选用少量中性洗衣粉或洗涤剂,用35摄氏度的温水调和,把衣物完全浸泡于洗涤液中15分钟;把衣服放在置于洗涤盆中的洗衣板或其他平板上,用软毛刷依次刷净污垢,不能用力揉搓,以防羽绒打结,然后挤出洗涤液,但不要用力拧衣服;漂洗过的羽绒服放在网兜里沥水,以免羽绒内水分过多,重量太大,晾晒时变形,至不滴水时,把衣服拿出来放在通风处晾干,不能暴晒或烘烤。将要晾干时,可用手或小木棍轻轻拍打,使羽绒恢复自然蓬松的状态。 为了避免羽绒服面料上出现皂渍,除适当地掌握洗涤液浓度外,在投漂了两次后,可在清水中放入两小汤匙食醋,食醋能够中和羽绒服内残存的洗涤液。但必须注意,加食醋的清水必须是温水,这样羽绒服中的洗涤液才会充分溶解在水中。如果洗涤后的羽绒服已有皂渍,可用干净棉花蘸上工业酒精反复擦拭,最后再用热毛巾擦一擦,皂渍便可除去。 专用清洗剂使用有讲究:据专业的纤维检验所专业人士介绍,羽绒服内的禽类羽绒为蛋白质纤维。若使用肥皂和普通洗衣粉清洗(更不能使用加酶洗衣粉),它们的PH值在11左右,具有较强的碱性,易破坏纤维表面的脂肪保护膜,并会渗入纤维内部,使羽绒失去原有的柔润、弹性和光泽,变得干燥、发硬、枯脆、老化,缩短羽绒服的使用寿命,清洗羽绒服最好选用专用的羽绒服清洗剂。由于它们呈中性,可减少对蛋白纤维的破坏作用,且具有优良的洗净力和保护调理作用,洗后能保持羽绒服面料的光泽与内部的蓬松。c)轻缺陷不符合标准的规定,但对产品的使用性能和外观影响较小的缺陷,称为轻缺陷。5.2.3 质量缺陷判定依据见表11。表11项目序号轻缺陷重缺陷严重缺陷外观及缝制质量1标志字迹不清晰;商标不端正,明显歪斜;钉商标线与商标底色的色泽不适应。使用说明内容不准确。使用说明内容缺项。2覆粘合衬部位脱胶、渗胶、起皱。3充绒量允许偏差小于-5%4表面部位有轻微污渍;附件有掉皮、锈斑、划痕;有粉印、4表面部位有轻微污渍;附件有掉皮、锈斑、划痕;有粉印、水花1.0cm的平方以上。1、2号部位表面有明显污渍,里子有明显污渍,面积大于25cm2。附件有明显掉皮、锈斑。表面部位严重污渍,面积大于50cm2。5熨烫不平;有亮光。轻微烫黄,变色。变质、残破。6轻微钻绒(缝子处除外)。有漏绒等,严重影响使用和美观表11(续)71.0cm以上线头超过5根。毛、脱、漏,表面部位在1.0cm及以下,或里子部位在2.0cm及以下。毛、脱、漏,表面部位在1.0cm以上,或里子部位在2.0cm以上。8领角(圆角)互差大于0.3cm领角(圆角)互差大于0.6cm;领面明显起,低于本标准规定。9绱领偏斜1.0cm及以内。绱领偏斜大于1.0cm。10各缝制部位起皱低于本标准规定。门、里襟严重起皱、起,低于本本标准规定。11两袋口对比互差大于0.6cm;袋盖小于袋口0.4cm;两袋高低进出左右互差小于0.8cm;袋盖宽窄大于0.4cm,嵌线宽窄大于0.3cm。嵌线、袋口严重毛出;两袋高低进出左右互差大于等于0.8cm;袋口封口严重不牢固。外观及缝制质量12绱袖不圆顺,吃势不均匀;两袖前后互差大于1.5cm;两袖长短互差大于1.0cm。绱袖不圆顺,吃势严重不均匀。13帽门、帽底对比互差大于0.6cm。14缉线明显不顺直;吐止口;接线双轨。15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