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布袋和尚诗偈中为人处世的哲理护眼色:绿 橙 棕 黑 字体:粗体 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13-8-18 12:16:53 繁體版布袋和尚是五代的一位高僧。法名契此,又号长汀子。明州奉化(浙江)人。以神异著称,他在江浙一带化缘,出入市镇乡村。经常肩上背一个布袋并手拿锡杖及佛珠,身材矮胖,面容慈祥、笑容可鞠、大腹便便,人称布袋和尚。布袋和尚性格乐观恢谐、宽容大度、随遇而安、席地而卧。能不气不恼地笑对一切欺辱羞骂,从来不计较别人也不报复别人,更不与人争长论短。而且还能示人吉凶,无不灵验。所以人们也都非常喜欢他,便称他为“欢喜佛”。后梁末年,契此和尚坐化于明州岳林寺前,示寂前曾留下一偈:“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时时示世人,世人自不识”的诗偈,时人认为他是弥勒菩萨的化身。在中国多数汉传佛教寺院里所供奉的大肚弥勒,即为他的造像。布袋和尚曾作有许多诗偈,阐述他对佛法的理解和对为人处世的独特观点。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他的部分诗偈。布袋和尚一次外出化缘,有居士问他:“和尚何姓?何年月日生?法腊几何?”师云:“你莫道我姓李,二月八日生,只这布袋与虚空齐年。”居上因谓师曰:“和尚此去,若有人问,只恁么对,不可堕他人是非。”师答以偈曰:是非憎爱世偏多,仔细思量奈我何。宽却肚皮常忍辱,豁开心地任从他。若逢知己须依分,纵遇冤家也共和。要使此心无挂碍,自然证得六波罗。这首诗偈表达了布袋和尚看破人我是非,不染指是非恩怨,忍辱宽容的哲理思想。其中“是非憎爱世偏多,仔细思量奈我何”告诉我们世事纷繁复杂,人与人之间往往会因为见解和自身修养水平的不同,对于不符合自己心愿的人产生怨恨心理。这些憎恨,既有同事之间因为名利等方面的争端引起嫉妒乃至暗中加害,也有因恋情失败产生的怨恨心理。人世的许多悲剧莫不由怨恨产生。总之,人世间因各种原因引起的恩恩怨怨实在太多。恩爱的夫妻可能转瞬间变成陌路,患难之交的朋友也可能分道扬镳。世事变幻不定。对于人世这么多的是非恩怨,布袋和尚却不去计较分别,因为他已经将世事看得很淡了。所以有爱时不洋洋自得,恨来时亦坦然处之。时刻以平常心来对待,是非憎爱自然也无法左右自己了。后面的几句诗偈告诉人们,为人心量要大,对他人过分的言行要学会宽容对待。即使对那些曾与你结怨的冤家,你也应当以宽容之心宋对待,天长日久,那些冤家会从你的宽容中幡然省悟,对自己错误行为感到羞愧,他们会对你倍加尊敬。作为修行之人应当具备忍辱宽容的心量,就是俗世中人,这也是一种必备的基本修养。如菜根谭中说:“处世让一步为高,退步即进步的张本:待人宽一分是福,利人实利己的根基。”这两句话是对契此和尚忍辱宽容思想的最好注解。其实,我们在平日生活中若能够不计个人恩怨,以责人之心责己,以宽容之心待人,你最终就会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宽容。布袋和尚在本偈中告诉人们为人处世应当具备的态度:对待知己之人,也应当讲究分寸,若过分亲密,时间一长也会由亲变疏;对于冤家对头,也不必整天咬牙切齿,适当学会以和善的态度来与他们相处,你会发现,他们对你的态度会明显改善。久而久之,就会与你和睦相处了。人只有放下世间的是非爱憎,才能不受这些问题的困扰,从而能够在与人和平共处中悟道成佛了。有居士问布袋和尚:“和尚有法号否?”师又答以偈曰:我有一布袋,虚空无挂碍。打开遍十方,八时观自在。传说布袋和尚在浙江一带化缘时,每天身上背着一个大布袋,不论别人给他什么东西,他都笑而纳之。奇怪的是,这个布袋好像很大,里面装再多的物品永远也装不满。所以布袋和尚在本偈中说这个布袋打开可以足遍十方,可见布袋之大,难以想象。布袋和尚的这首偈语的本意不在于此,而是旨在告诉人们为人的道理:一个人为人处世,应当具有像布袋一样的心量,无论世间善恶美丑等各种东西都能容纳得下,并且能够对此心无挂碍,你就会生活洒脱自在。布袋和尚另外一首诗偈中说:老拙穿衲袄,淡饭腹中饱,补破好遮寒,万事随缘了。有人骂老拙,老拙只说好,有人打老拙,老拙自睡倒。涕唾在面上,随他白干了,我也省气力,他也无烦恼。这样波罗蜜,便是妙中宝,若知这消息,何愁道不了?在我们纷繁复杂的尘世上,总有一些人整天无事生非,今天道东家的长,明天说西家的短,仿佛除了他本人以外,人世间没有一个完美的人。这些人不只是评论别人的不是,有时还会搬弄是非,挑拨离间,使本来关系融洽的人,因挑拨而心存隔阂。不仅如此,他们有时还会无中生有地捏造事实,以诽谤他们看不惯的人,使人每天处于他们的造谣中伤之中而不能自拔。对于这些是是非非,大多数人通常会采取以牙还牙的方式来报复对方。这样一来,你可能因发泄了心中的不满,得到一时之快。但同时也增加了对方的憎恨之心。他们也会以同样的方式报复你,使你因此受到更大的伤害。也有的可能会因双方互不相让,致使本来很小的矛盾不断激化,最终造成人们都不愿看到的悲剧。古人云:“小不忍则乱大谋”,人若是不能忍受一时之辱,往往会做出过激的行为,既伤害了别人,也给自己带来了莫大的痛苦,造成得不偿失的后果。这种以怨报怨的方式,不但不能使是非恩怨得到有效的化解,反而会使积怨越来越深,久而久之便会造成严重的后果。与其两败俱伤,倒不如采取忍辱宽容的态度来对待这些无中生有,诽谤别人的人。契此和尚的这首诗偈告诉我们,要想做一个心无烦恼的人,就应当学会少欲知足,一切随缘。为了更好地与人相处,我们应当学会以忍辱宽容的心态来对待伤害我们的人。如果我们都能以弥勒菩萨的忍辱精神来对待外宋的伤害,不仅可以避免许多不必要的伤害,而且还能够使你生活得平静安乐,无忧无恼。居士又问布袋和尚:“有行李否?”答以偈曰:一钵千家饭,孤身万里游。睹人青眼在,问路白云头。这首诗歌表达了契此和尚旷达潇洒、逍遥自在,不为物役的洒脱自然的生活态度。佛家历来主张人们应当清心寡欲,认为一个人如果减少对物质的欲望,自己便会生活得心无挂碍,轻松自在。世间之人,对物质的追求往往贪多勿得,被名闻利养所累而不得自由。契此和尚以一钵一袋的化缘经历告诉人们,人只有少欲知足才会活得悠然自得。首两句“一钵千家饭,孤身万里游”形象地写出了作者淡泊处世的简单生活。布袋和尚居无定所,所乞无类,为求正果虽孤身万里亦无所惧。无居所,无定食,放下杂念超然入世,方能修得悟彻圆明,了然生死。这是一位游方者生活的真实写照。这首诗偈还反映了对世态炎凉的感受。“睹人青眼在”表达了作者对人情冷漠的失望,世人执迷不悟如是,值得青眼相加的人太少,欲度化此凡尘众生,可谓艰难。诗句中的“青眼”是指人高兴时眼睛正着看,黑色的眼珠在中间。比喻对人的喜爱和重视(跟“白眼”相对)。契此和尚在游方化缘的过程中,经常受到别人的冷眼相待,甚至连他问路,世人也是不理不睬。但契此和尚并不以为意,反而将此作为度化世人的一个契机。他把自己所化得的食物都留给那些生活困苦的人,以此使那些冷眼之人得到感化。后面的“问路白云头”,写得颇有些矫矫不群,豁然间展开了全诗的境界,深远幽邃。居士又问:“弟子愚鲁,如何得见佛性?”以偈答曰:即个心心心是佛。十方世界最灵物。纵横妙用可怜生。一切不如心真实。布袋和尚回答弟子的偈语十分巧妙。他的这种“即心是佛”的主张,正是禅宗顿悟成佛思想的体现。禅宗要学徒断除对外境的攀缘分别之心,但凡内观自心,心若清净,自己本具的真如佛性就会显现。若被外境所转,自己就会每天生活在烦恼痛苦之中而不得自在,更谈不上见性成佛了。布袋和尚认为纵然“十方世界最灵物,纵横妙用可怜生”,也不如反观自心来得真实。层士又曰:“和尚此去,须止宿寺舍,莫依族舍而住。”答以偈曰:我有三宝堂,里空无色相。不高亦不低,无遮亦无障。学者体不如,求者难得样。智者解安排,千古无一匠。四门四果生,十方尽供养。弟子劝告布袋和尚,应到寺院之中投宿,不到世俗人家去,免得被世人所轻慢。布袋和尚以这首偈语回应了弟子。他认为自己有一个三宝堂屋,这个堂屋内空没有色相,既不高也不低,四周也没有任何遮挡。布袋和尚所说的自己居住的屋子是无形五色的,他所说的堂屋是人心量的屋子,若人心量宽容,足可以容纳任何事物。诗愒接着说,这个堂屋是学者的身体比不上的,求法之人也难以得到具体的模样。这种堂屋具有大智慧的人才知道如何去安排,不需要工匠的雕琢,一个人若拥有了这样的堂屋,就能够修得正果,得到十方的供养了。居士听过布袋和尚的偈语,又作礼曰:“愿和尚再留斋宿,以尽弟子恭敬之意。”是夕,师复书一偈于居士之门曰:吾有一躯佛,世人皆不识。不塑亦不装,不雕亦不刻。无一块泥土,无一点彩色。工画画不成,贼偷偷不得。体相本自然,清净常皎洁。虽然是一躯,分身千百亿。布袋和尚所说的一躯佛,就是指的自性佛,这个自性佛是人人本具的。这一躯佛不用雕塑也不用装饰,没有泥土和色彩,没有形象和声音,技术再高超的画工也难以描摹出其形象,最擅长偷盗的窃贼也难于施展其法术。这个清净佛性本来具足,清净皎洁,只是因为有的人不能够见自本性,于是便有了烦恼痛苦。布袋和尚认为,这种佛性虽然无形无像,但却可以分身千百亿度化众生。布袋和尚一次接受农家的斋供养,农夫问他如何是道,他答曰:手捏青苗种福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六根清净方成道,退步原来是向前。这首诗偈实写插秧,虚写禅者的修持。诗人将插秧这一平常的劳动来比喻为修道,认为人若能达到心底清净,没有污染,修道者的内心就会像插秧时见到的水中天一样清净明澈,这时人就回归到了本来面目,得大自在。诗歌的最后一句告诉我们,作为劳动,插秧的后退其实是在前进。其中蕴涵的人生哲理是:我们在为人处世时,应当学会宽容别人,凡事退让一步为高。当你宽容了别人,你就会得到别人善的回报,自己也会成为一个受人欢迎、有所成就的人。一次,布袋和尚路过集市,见市人挤挤。叹曰:奔南走北欲何为,日岁光阴顷刻衰。自性灵知须急悟,莫教平地陷风雷。俗话说“世间熙熙皆为利来,世间攘攘皆为利往”。世间之人整天为了生计而奔忙,但光阴如梭,在人还没有忙出名堂的时候,不觉人生已经老态龙钟了。如果一个人不知道觉悟自心,便只有在轮回之中流转,不能得到解脱自在。布袋和尚意即劝人在为利益而忙的同时,要为自己的将来集聚资粮,不能永在生死轮回中沉浮。布袋和尚在集市上作了上首诗偈之后,又作偈云:趣利求名空自忙。利名二字陷人坑。疾须返照娘生面。一片灵心是觉王。布袋和尚认为世人每天忙忙碌碌不过是在追名逐利,其实名利是一个陷人坑,一个人一旦被名利所束缚,便永远难于从这个陷人坑中走出来。这样的人永远也活不出生活的乐趣。因为名利容易滋长一个人的贪心,人有了贪心就会造作恶业,给自己和他人带来痛苦。对此,布袋和尚提出了自己的解决办法“疾须返照娘生面,一片灵心是觉王。”所谓“娘生面”是禅宗的名词,意思是自己的本来面目,清净佛性,这是禅宗学徒经常要参的一个话头。一旦人能够觉悟到自己的本来面目,就不会再迷惑颠倒了,自己就是一个大彻大悟的人了。一次,乡人问师:“何常持布袋?”答曰:“包纳乾坤。”曰:“意趣若何?”师答以偈:圆觉灵明超太虚。目前万物不差殊。十方法界都包尽。惟有真如也太迂。当有乡人问布袋和尚常持布袋做何用处时,布袋和尚回答说:“包纳乾坤”。当问及意趣如何时,布袋和尚以一偈语给予回答。偈语意思是说,人人都有光明无染的清净佛性,迷途之人因被妄念执着而不能证得,人若觉悟之后,看待一切事物不起分别执着之念,这时十方法界在他的眼里都没有什么取舍分别了。布袋和尚一次受关主斋供。问曰:“今日出关,何时入关?”和尚答云:“若有出入,即非禅关:若无出入,谁号禅关。有无一致,出入齐观,无为直指,菩提涅盘。”偈曰:关非内外绝中央,禅思宏深体大方。究理穷玄消息尽,更有何法许参详。所谓禅关只是为尚未证道的禅宗学徒方便而设,若人已经悟道,则出关、入关都没有存在的必要,不过徒具假名而已。禅宗的修证都是主张心清净则一切清净,内心没有妄想执着,则一切智自然智,佛性现前。佛之所以说自己说法四十九年,没有说一句佛法,就是因为佛法都是给那些钝根众生而设,目的是为了让他们通过听经闻法这样一种方式,进而修证成佛。如果人人都悟道了,这种形式上的东西就可以丢弃了。这就是这首偈语中布袋和尚所要告诉大家的道理。问师:“如何化导?”答以偈曰:肩挑明月横街去,把定乾坤莫放渠。遇圣遇凡俱坐断,寂光胜地可安居。布袋和尚的这首偈语表达了他随缘随分教化学人的方式。布袋和尚一生留给别人的印象是一个疯疯癫癫的形象,而且,对于别人对他的冷嘲热讽从来不以为意,反而还以笑脸相迎。他就是以自己忍辱宽容的方式,在随顺众生的处世中转变了众生劣根性。他的“肩挑明月横街躯,把定乾坤莫放渠”就是一种任运随缘的教化方式,不论众生有多么难度,布袋和尚都不会灰心。他认为,一个真正发大心要度脱众生的人,应该遇圣遇凡都能够同样对待,不度脱众生决不罢休,如果能够这样,那么,西方极乐净土一定会有你的安身之处。师于寺前伫立,众僧问师:“久立何为?”师曰:“我在此时个同参释迦未生的人。”众笑曰:“释尊说法利生灭度久矣。”师曰:“汝等徒知佛之灭度,焉知佛之未生。苟知未生,定知无死。只知无死二字,衲子家珍。当谛信不疑,皎然非物。尔我皆如也,否则虚生浪死。”偈曰:无生无死佛家风,不堕古今莫定踪。触处圆明常湛寂,龙华鸡足两无从。修道的目的就是为了达到不生不灭的涅盘境界,在一个人入涅盘后,还可乘愿救度众生,在娑婆与净土之间任意往来。这时,不论你走到哪里,你的湛寂圆明的佛性就能随处显现,若是证道之后,龙华会上学法和鸡足跟随迦叶学法部属于多余的了。布袋和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原创音乐作品版权授权使用合同
- 2025年度高端餐饮品牌形象宣传合作合同
- 高性能2025压路机租赁服务及性能评估合同
- 2025年度城市青年人才公寓租赁与购房合同
- 2025年城市绿化病虫害防治与生物农药使用合作协议
- 2025智能家居系统安装与租赁服务合同
- 2025年财务秘密保护与公司内部财务规范执行协议书
- 2025年瓷砖行业绿色生产技术改造项目合同书
- 2025年节能环保设备研发与市场推广合作协议
- 2025版专业医疗耗材B2C平台全程质量控制及物流配送协议
- 内审检查表-行政部(42061、13485)
- 汽车制造质量管理与控制课件:冲压生产的质量控制
- 工程交工技术文件说明
- 读书分享读书交流会《乡土中国》课件
- 《电子商务概论》(第3版)白东蕊主编 第一章电子商务概述课件
- 全业务竞争挑战浙江公司社会渠道管理经验汇报
- GB/T 42195-2022老年人能力评估规范
- GB/T 4909.4-2009裸电线试验方法第4部分:扭转试验
- GB/T 15155-1994滤波器用压电陶瓷材料通用技术条件
- 做一名优秀教师课件
- 企业标准编写模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