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三年级语文试卷.doc_第1页
2010年三年级语文试卷.doc_第2页
2010年三年级语文试卷.doc_第3页
2010年三年级语文试卷.doc_第4页
2010年三年级语文试卷.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0年三年级语文试卷一、卷面分。(8分) 学校 班级 姓名 学号 1、卷面书写。(5分)2、抄写。(3分)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二、看拼音,写词语。(10分)hung kng dng sh i shng zh lio g dng to( ) ( ) ( ) ( ) ( )lng zho do y xn wn lio ku p b( ) ( ) ( ) ( ) ( )三、选择正确的读音。(用“”表示)(6分)似( s sh )乎 系( j x )鞋带 曾( cng zng )母暗沙 曲( q q )折 难( nn nn )过 难以计数( sh sh )四、按要求答题。(20分)1填字成词,并从中选一个说一句话。(5分)气象( )( ) 流连( )( ) 星( )棋( )( )( )无常 一( )千( ) 若隐( )( ) 2照样子,写词语,并填空。(3+2=5分)乌黑 金灿灿 ( )的迎春花,( )的桃花,( )的梨花,引来一群美丽的蝴蝶。小河河面映着( )的天空,再加上岸边( )的柳树,真像一幅美丽的图画。3写出四个“有”字开头的成语。(2分) 4把下列省市全称和对应的简称用线连起来。(3分)河南 贵州 广东 重庆 河北 江西 安徽皖 粤 冀 豫 赣 黔 渝5你的家乡春节习俗有 、 、 。(3分)6按要求写句子。例:京杭大运河像一条绸带,飘落在大地。(比喻句) (2分)五、按课文内容填空。(11分)1 ,路上行人欲断魂。 ,牧童遥指杏花村。清明2万里长城,东起西到京杭大运河北起南到它们都是中华民族的祖先创造的。这样的奇迹还有 、 。3终于有一天,雪儿 。啊!我为雪儿欢呼!你看它 ,在蓝天中 。4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眼前的云雾,刚刚还是 ,转眼间就变成了 ;明明是一匹 ,还没等你完全清楚,它又变成了 五、快乐阅读。(8+12=20分)(一)南沙是祖国巨大的蓝色宝库。她拥有难以计数的珍贵的海洋生物,蕴藏着极为丰富的矿产资源,贮存了用之不竭的海洋动力。仅曾母暗沙,就以丰富的石油储量而享有“第二波斯湾”的美誉。1、用波浪线画出这段话的中心句。这句是把 比作 。2、为了说明南沙是巨大的蓝色宝库,作者从 、 、 等三方面来说明的。南沙享有“第二波斯湾”的美誉是为了说明 。3、“难以计数”表示数量很多,这段中 、 这两个词也表示数量很多 。竹 子竹,是极平凡的,然而,竹子和人们生活息息相关。青青翠竹,全身是宝。竹干既是建筑的材料,又是造纸的原料;竹皮可编织竹器;竹茹可供药用;竹笋味道鲜美,助消化。翠竹不愧是“绿色的宝矿”。然而,我更喜欢竹子那顽强不屈的品格,它和松、梅被誉为“岁寒三友”。自古至今,为诗人所题咏,画家所描绘,艺人所雕记得,游人所向往。当残雪还没有融化时,新竹就悄悄地在地下萌芽了。春风一吹,它就像一把利剑,穿过顽石,刺破土层,脱去层层笋衣,披上一身绿装,直插云天。暑往寒来,迎风斗寒,经霜雪而不凋,充分显示了竹子不畏困难、不怕压力的强大生命力,这是一种人们看不见而确实存在的品格。我想,竹子品格体现的不正是我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不屈不找的民族精神吗?我们每个人,需要的不也是这种精神吗?1用“”画出文中的比喻句。(1分)2将划“”的句子改成陈述句。(1分) 3这篇短文写了竹子的 两个方面,重点写了竹子的 。(3分)4作者从 、 、 、 等的作用写了竹子的“全身是宝”。(4分)5“岁寒三友”是指 、 、 。(3分)六、作文。(25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