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定电镀废水中氰化物含量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doc_第1页
测定电镀废水中氰化物含量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doc_第2页
测定电镀废水中氰化物含量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doc_第3页
测定电镀废水中氰化物含量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doc_第4页
测定电镀废水中氰化物含量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测定电镀废水中氰化物含量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权威资料 本文档格式为WORD,若不是word文档,则说明不是原文档。 最新最全的 学术论文 期刊文献 年终总结 年终报告 工作总结 个人总结 述职报告 实习报告 单位总结 摘要:文章通过历年来对电镀废水中氰化物的分析工作总结经验,针对氰化物毒性强、易逸散的特点,从氰化物分析测定的准备、采样、蒸馏、比色测定及后期处理等方面将应该注意的问题加以阐述,以提高分析质量和保障分析人员安全。 关键词:氰化物;测定过程;冷凝水流量;保证试剂 X830 A 1009-2374(2013)06-0041-03 含有氰化物的电镀废水排入江河或渗入地下会污染环境,氰化物中除少数稳定的复盐外,多有剧毒。特别是氰化氢,仅需0.06克就能使人致死,因此我们在操作过程中应特别警惕。 电镀废水中含氰的化合物可分为简单氰化物和络合氰化物两类。简单氰化物多为碱金属的盐类,它们和酸一起蒸馏时,容易游离出剧毒的氢氰酸(HCN),络合氰化物中的氰与金属离子配位结合较为牢固,但多数这类络合氰化物加酸蒸馏时亦会变成氰化氢被蒸出。 在我们目前的测定废水中氰化物的方法中,通常所用的为硝酸银滴定法和比色法,但无论是哪种测定方法,我们所取得的废水样均需经过预蒸馏以除去其中的干扰物质,硝酸银滴定法一般用于测定电镀废水中CN-大于1mg/L时,我们可以用此方法测定浓度较大的处理前废水;对于浓度较小的处理后的电镀废水,我们化验室一般采用异烟酸-吡唑啉酮比色法。对此操作过程,我们根据历年的经验,总结出以下几方面值得注意的问题: 1 在采样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通常我们可以用蒸馏预处理的方法除去干扰物,但同时也使一些有机与无机的还原性物质馏出,如活性氯等氧化性物质、S2-等还原性物质、亚硝酸离子等,因此,必须在蒸馏前加以排除: (1)由于我厂含氰废水采用漂白粉处理,因此,废水中可能含有活性氯,活性氯可以在蒸馏过程中继续破坏氰化物,但由于我厂在处理Cr2-时采用的是投加Na2S2O5,Na2S2O5可还原活性氯,通常废水中活性氯极少,无需处理。而亚硝酸离子多存在于食品加工行业和印染业的废水中,在我厂电镀废水中也极少,也无需处理。 (2)我厂处理电镀废水采用的是Na2S2O5,在反应后S2-离子进入水体,S2-离子易与CN-反应生成硫氰酸,影响测定结果,针对这一问题,我们采用将水样pH值调节至11,反复加粉状PbCO3过滤,除去S2-离子,并使用乙酸铅试纸测试,直到试纸不变色为止。再加少许浓NaOH使水样pH值大于12,这样既可以避免S2-离子的影响,也使水样中HCN不易 挥发。 (3)由于氰化氢易挥发,我们在采样时应给采样瓶加一瓶塞或盖子,取样后及时封住瓶口,并保证在48小时内测定完成,这样可减少氰化物的流失,保证测定结果的准确性。 2 在预蒸馏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确定蒸馏瓶的气密性。如果蒸馏瓶的磨砂活塞与瓶口接触不紧密,则会使在蒸馏过程中产生的HCN不能完全被吸收而蒸发到空气中,这样既会使测定结果不准确,又对操作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危害,因此在选择蒸馏瓶时一定选用合格的产品,如若磨砂面有轻微磨损,则可在磨砂瓶塞上涂抹少许凡士林,以阻断蒸汽外逸。 (2)确定蒸馏瓶与冷凝管接口处的紧密性,其原因和处理方法同上。 (3)在馏出液吸收瓶内,我们加入10mL2%的NaOH溶液作为吸收液,冷凝管下端必须位于吸收液液面以下,如果冷凝管下端长度不够,可加一段用橡皮管连接的玻璃管,但同时也不能使冷凝管下端与吸收瓶底部接触过严,一是要保证吸收完全,二是不能影响馏出液的排出。另外,吸收瓶瓶口与冷凝管之间要留一定空隙,如果两者之间接触过于紧密,会使吸收管内压力太大,阻碍馏出液的排出。 (4)冷凝水流量要掌握适度,通常馏出液以34mL/min的流速为佳,我们的吸收管内原有10mLNaOH吸收液,最后需要获得100mL溶液,则馏出液体积为90mL,可算出最佳蒸馏时间为: 90/490/3=22.530(min) 通常我们控制蒸馏时间在25min左右,如冷凝水流过大,则冷凝温度较小,馏出液流速就太快;如水流过小,则蒸汽不能迅速得到冷凝,又会使蒸馏瓶内蒸汽压过大,当瓶内压力达到一定程度时,将会使蒸汽从瓶口和接口处喷出。 (5)在吸收瓶中,液面快到100mL时,应停止蒸馏,此时应先拿掉蒸馏瓶,再撤掉电炉。因为如果先撤掉电炉,蒸馏瓶受冷,瓶内压力减小,则紧密的蒸馏通道会使吸收瓶内的馏出液被倒吸回蒸馏瓶内,影响整个测定过程。 3 氢化钾标准溶液配制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氢化钾标准溶液的配制是一个繁复的过程,且其直接影响测定结果的准确性。配制氢化钾标准溶液过程简单如下: NaCl基准液AgNO3标定液KCN贮备液 KCN中间液KCN标准液 上式说明:NaCl基准液用于标定AgNO3的浓度,用铬酸钾溶液作指示剂,滴定终点为黄色转为砖红色。AgNO3溶液用于标定KCN贮备液浓度,用试银灵作指示剂,滴定终点为黄色转为橙色。KCN贮备液用于配制KCN中间液,KCN中间液又用于配制KCN标准液。因此,它们是紧密相关的一条关系链,其中以NaCl为此链的起始,是最关键的一环。如果在配制NaCl时浓度发生偏差,则下面的每一种试剂的浓度精确性都难以保证,因此,应注意: (1)配制NaCl标准溶液。NaCl必须要求用优级纯,即基准物质,又叫保证试剂(Guaranteed Reagents)。NaCl是整个配制氢化钾过程的基准,因此必须保证它的精确度,否则将影响以后其他溶液的标定质量。 (2)配制氢化钾标准溶液所用的滴定管、移液管等要求校正合格,在每一步操作中要求操作精确。 (3)氢化钾作为剧毒品,在配制过程中,所用氢化钾移液管必须与其他分开放置,避免污染,用后一定放于新制漂白粉溶液中浸泡。 4 在比色测定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将氰化物的馏出液与标准溶液一起比色测定。其反应原理是: 在中性条件下,氰化物中加入氯胺T后生成氯化氰,氯化氰再与异烟酸作用,经水解后生成戊烯二醛,最后与吡唑啉酮缩合,生成蓝色染料,其色度与氰化物的浓度成正比。在波长638纳米处比色测定。在此过程中,应注意以下问题: (1)操作应迅速准确。每加入一种试剂,均应立即塞上塞子,避免氰化氢逸出,并摇动混匀,使其充分反应。 (2)吡唑啉酮溶液的配制,要求用无色的二甲基甲酰胺,如二甲基甲酰胺已变色,则不能使用。 (3)异烟酸与吡唑啉酮均应新配,我们在实验中发现,如若异烟酸与吡唑啉酮不新鲜,生成的蓝色染料与新配制试剂生成的有明显差异,其吸光度在波长638纳米处不是最大,而是在638纳米 之外。 (4)每次用移液管移取一定量氰化钾标液时,在放液之前,均应用吸滤纸吸掉沾在管外壁上的液体后再放液,这样可避免将过多溶液带入。 (5)在夏天温度较高时,我们可让比色管在空气中放置40min后比色;但如果气温较低,则必须将比色管置于25oC35oC的水浴中,放置40min后再比色。我们不能图快,因为此反应缓慢,生成的蓝色染料至少在40min后才趋于稳定,如果反应不完全,则测定结果不准确。 5 测定工作完成后应注意的问题 在我们的氰化物测定工作经过基准试剂配制、采样、预蒸馏、比色测定后,我们应对剩余试剂及所用器皿进行规范处理。 (1)未用完的氰化钾溶液应放回由双人双锁保管的药品柜中,待下一次测定时标定使用,这样既避免剧毒物质的流失,同时也节省药品,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2)所有接触氰化物的容器均需使用新鲜漂白粉溶液浸泡处理,经破氰处理后再用水冲洗干净,并单独摆放,最好不做其他化验使用。 (3)所有含氰废液均需经破氰处理后再排入下水道,处理方法同上。 6 其他 在氰化物的测定过程中,我们还需用到一种叫丙酮的物质,此物质易挥发、易燃,其蒸气与空气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丙酮虽然不如氰化物毒性强烈,但也属有毒有害物质,它能作用于我们人体,刺激呼吸道黏膜,引起慢性中毒,对于我们长期从事此项监测工作人员的伤害不容忽视,因此在使用此物质时,应远离火源,并在取用后尽快盖严,避免不必要的伤害。 氰化物的测定一定要有良好的通风设施,监测人员应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如:预蒸馏时配戴口罩,接触氰化物时配戴橡皮手套。 7 结语 氰化物的测定是一项繁杂而精细的工作,它要求我们监测人员必须耐心细致、一丝不苟,有敬业精神。同时也应该认识到这项工作的特殊性,有自我保护意识,做到安全操作。 作为一位环保技术人员,我们除应具备一定的环保知识外,更应在实践工作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积累知识,一方面可以保证工作的顺利进行,另一方面也可以不断提高业务水平。 参考文献 1 魏复盛,等.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指南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0. 2 都昌杰.实用环境检测水质分析手册M.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1994. 3 编写组.污染源统一监测分析方法M.北京:技术标准出版社,1994. 4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环境水质监测质量保证手册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87. (责任编辑:秦逊玉) 阅读相关文档:统计三大职能在林场产业发展中的应用 HXD1C型机车运用三年来的使用效果分析 自动变速器驻车锁止机构分析 TTYJ900型运架一体机出隧道口零距离预制砼梁架设方案与应用 饮用水的臭氧氧化技术分析 泔河泵站改造计算机监控系统设计分析 管壳式冷凝器工艺设计要点分析 从快递业系统角度看物流企业竞争机制创新 论实验室pH(酸度)计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