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认识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组以慢性血葡萄糖水平增高为特征的代谢疾病群。其由于体内胰岛素缺乏或拮抗胰岛素的激素增加,或胰岛素在靶细胞内不能发挥正常生理作用而引起的葡萄糖、蛋白质及脂质代谢紊乱。主要分为四型: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特殊类型和妊娠期糖尿病。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内分泌科沈洁 临床表现(一)代谢紊乱症候群:多饮、多尿、多食和体重减轻(“三多一少”),部分患者伴有皮肤瘙痒及食物模糊。 (二)并发症和伴发病 (1)急性并发症 1、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内科常见急症,一旦出现,应积极治疗。常由于感染、胰岛素治疗中断或不适当减量、饮食不当、创伤、手术、妊娠和分娩等诱发。 多数患者在发生意识障碍前数天有多尿、烦渴多饮及乏力,随后出现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常伴有头痛、烦躁、嗜睡和呼吸深快,呼气中伴有烂苹果味,也有部分患者以腹痛为首要表现。 实验室检查可显示尿糖、尿酮体阳性,血糖多为16.733.3mmol/l,血酮体升高,并有酸中毒表现。血钾可正常或偏低,治疗后出现血钾下降。 出现DKA的患者应及时到医院就诊,主要的治疗有小剂量胰岛素滴注和大量输液消酮治疗。 2、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 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简称高渗性昏迷,常见于老年人。常由于感染、急性胃肠炎、胰腺炎、脑血管意外、严重肾脏疾病、血液或腹膜透析、静脉内高营养、不合理限制水分,以及某些药物如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噻嗪类利尿剂和B受体阻断剂等诱发。 起病前多有多尿、多饮,伴有食欲减退,随即出现嗜睡、幻觉、抽搐等神经精神症状,最后陷入昏迷。无深大呼吸。 实验室检查显示尿糖强阳性,但无酮症或较轻,血糖常升高至33.3mmol/l以上,同时伴有血钠明显升高。 本病病情危重,应及时到医院就诊。治疗原则同糖尿病酮症酸中毒。(2)慢性并发症 糖尿病若不积极治疗控制控制血糖,会导致多种慢性并发症出现。主要有以下几种:大血管病变:主要表现为大、中动脉的粥样硬化,引起冠心病、缺血性或出血性脑血管疾病、肾动脉硬化、肢体动脉硬化等。 糖尿病肾病:常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常见于病史较长,未积极控制血糖的患者。其发展主要分V期:期:肾脏体积增大,肾小球滤过增加;期:肾损害无临床表现,尿白蛋白正常,运动后尿白蛋白增加;期:早期糖尿病肾病,肾小球滤过率开始下降,出现微量白蛋白尿;期:临床糖尿病肾病,尿白蛋白排出量24h,尿蛋白总量0.5g/24h;期:终末期肾衰,表现为尿毒症、肾病综合征、高血压、视网膜病变及肾功能损害。治疗主要为:饮食调节,控制蛋白质摄入量;降糖治疗(选用胰岛素等);控制高血压; 肾病综合征可给予利尿,防治并发症,防治感染,禁用激素;肾衰治疗(可作腹膜透析、血液透析、肾移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超过10年,大部分患有均有视网膜的病变,是失明的主要原因之一。主要表现为视力下降。按眼底表现分为二型六期:单纯型包括三期:期有微动脉瘤或并有小出血点。期有黄白色“硬性渗出”或并有出血斑。期有白色“软性渗出”或并有出血斑。增殖型也有三期:期眼底有新生血管或并有玻璃体出血。期眼底有新生血管和纤维增殖。期眼底有新生血管和纤维增殖,并发视网膜脱离。治疗主要为: 积极控制糖尿病。药物保守治疗。激光治疗。玻璃体切割术。 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早期最多见的神经病变,临床上表现为肢体感觉异常,四肢远端有本体觉、位置觉、振动觉、温度觉异常,常有共济失调、踏棉絮感,四肢蚁走感,或手套、袜套样感觉,随后可伴有深部钝痛与痉挛样痛,即痛性神经病变,疼痛呈持续性、自发性或疼痛过敏。治疗主要以控制血糖、营养神经及改善循环为主。 糖尿病足:糖尿病人常因足部感染引起足及下技坏疽,称为“糖尿病足”。表现为足部麻木,感觉迟钝、发冷、疼痛等。一旦发病,由于其治疗复杂,困难大,会面临截肢等后果。因此糖尿病足部病变是糖尿病最可怕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是截肢、致残的主要因素。主要表现就是足部溃疡,常合并有细菌感染化脓现象,严重的可演变成足部坏疽。治疗主要为控制血糖、换药、负压吸引、或截肢等综合治疗。 诊断: 1、具有典型症状,空腹血浆葡萄糖7.0 mmol/l或OGTT2h血浆葡萄糖11.1 mmol/l或任意时间血浆葡萄糖水平11.1 mmol/l。 2、没有典型症状,有空腹血浆葡萄糖7.0 mmol/ll或任意时间血浆葡萄糖水平11.1 mmol/l及OGTT 2h血糖11.1mmol/l两者以上者可以确诊为糖尿病。 治疗: 1、糖尿病健康教育 2、饮食治疗 3、体育锻炼 4、自我监测血糖 5、口服药物治疗 6、胰岛素治疗糖尿病治疗的5驾马车 每一个对自己健康关注的人,尤其是年龄超过45岁的中老年朋友,都应该知道糖尿病治疗的“5架马车”。我们知道,糖尿病是一个长期存在的慢性病,一旦诊断明确,它将伴随你的一生。糖尿病的治疗,不仅仅是降低血糖。如何控制和驾驭糖尿病这个恶魔,需要技巧和方法。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向红丁教授提出:想要管理好你的糖尿病,必须驾驭好5架马车,它们分别是(1)糖尿病教育。(2)血糖监测。(3)饮食治疗。(4)运动治疗。(5)药物治疗。下面分别叙述之: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茅江峰(1)糖尿病教育是治疗糖尿病的基础。患者可以通过讲座形式、电视节目、参加糖尿病病人联谊会等,接受糖尿病有关的知识,掌握对付糖尿病的先进武器,逐步改正以前不良习惯,摆脱疾病带来的负面情绪,建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有组织的全面的糖尿病教育,能够帮助患者全面认识糖尿病,帮助患者学会如何控制饮食,如何锻炼,如何用药,如何应对低血糖反应,如何应对急性并发症,如何防止和处理慢性并发症等,帮助患者学会正确应对疾病对生活、学习、工作造成的不良影响。就像中国武术中的最高境界太极拳,不管疾病有多厉害,我自有办法将其一一轻松化解,谈笑间灰飞烟灭。管理和治疗糖尿病也是一门需要通过学习而掌握的艺术。学好了,终身收益。 (2)血糖监测:我们常把糖尿病比作是“甜蜜蜜的杀手”,它躲在暗处,难以觉察。没有摸清敌人的底细,如何战胜敌人?!将敌人暴露在阳光下最好的办法就是血糖监测。多次监测血糖不高,说明敌人已经被我方炮火“暂时压制下去”。多次查血糖偏高,提示我军的进攻方案尚需进一步改变。监测血糖需要技巧。口服降糖药物治疗的患者,每月监测3-4次空腹(早上6-7点)和餐后(从第一口饭开始后的2小时)血糖即可了解血糖波动的大致情况。而对于一个接受胰岛素治疗的患者,需要监测每天至少5次血糖,包括空腹、三餐后2小时和睡前的血糖。这种全天的血糖监测,我们称之为“血糖谱”。患者可以每个月完整地监测2-3天,根据血糖谱的情况,调整胰岛素用量。如若不然,仅仅根据偶尔一个点的血糖值来调整胰岛素用量,往往会因为没有完全摸清敌情而导致战斗失败。患者仅仅根据1-2次的血糖值而要求医生调整治疗方案,这样很可能误导医生而达不到好的治疗效果。 一般在血糖稳定期间,监测次数可以适当减少。在药物调整期间,血糖监测次数增多,甚至每天监测8-9次血糖。中国有句古语“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监测血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血糖监测的过程中,需要每年监测血压、体重、血脂的变化,并根据监测的结果调整降压和降脂治疗方案。 (3)饮食治疗:无论对1型还是2型糖尿病患者,饮食治疗是最重要的治疗措施,它贯穿于整个糖尿病的治疗过程,是糖尿病综合治疗的基础。没有正确的饮食方案,服用再多的药物,注射再多的胰岛素,血糖控制都不会满意。饮食有以下原则:少量多餐,总量控制,固定热量,品种繁多,搭配合理,蔬菜为主,鱼肉适当。保持体重适中,避免营养过剩和不足。建议患者购买一本糖尿病饮食治疗的书籍,学做几个可口的营养搭配合理的小菜,在改善血糖控制同时,还能一饱口福。 饮食中,还应兼顾高血压、高脂血症和高尿酸血症的防治。低盐低脂饮食是最适宜的膳食方案,动物内脏和海鲜也是少吃为好。饮食方案的制定比较简单,但是执行起来却困难重重。我们首先应该有一个健康饮食的意识,然后逐渐渗透到一日三餐当中去。一口不能吃成一个胖子,慢慢改嘛。有人做过研究,对一群长期饮食偏咸的人群,给予清淡饮食。在刚刚开始的2-4周,这些人很不习惯清淡饮食,食欲下降。但是在1-2个月以后,他们就接受清单饮食,并且对过咸的食品产生排斥。因此,对于饮食的调整,不能指望在1-2天内做出完全的改变,但是只要努力,经过1-2个月时间的适应,有可能形成新的健康的饮食习惯。 (4)运动治疗:糖尿病的5架马车中,运动治疗是一辆比较难以驾驭的马车。对于中年朋友来讲,工作紧张,生活劳累,哪里有时间一周锻炼3次,并且每次运动时间需要超过40分钟。对于老年人,跑步锻炼远不如在家休息舒服,更何况抱孙子都忙不过来。但是,让我们来看一下那些长期坚持锻炼的人是怎样看待体育运动的。“天天跑步,哪一天不跑步,浑身都不舒服,没劲儿。”“锻炼惯了,哪一天不出去溜溜,闷得慌。”可见,体育锻炼是一种习惯,一旦养成这种习惯,不锻炼也不行。就像一个习惯于骑马的人,不让他骑马,反而不适应了。所以,对于糖尿病患者,不妨先强迫自己接受痛苦的锻炼,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期”,相信你也会喜欢上每天溜溜弯的生活,也会喜欢快步行走时带来的健步如飞的感觉,喜欢运动带来的青春般的活力。关于如何选择运动强度和运动方式等问题,可以参看本书减肥运动有关的章节。 (5)药物治疗: 无以记数的降糖药物充满市场,很多药物还标榜能够“彻底根治糖尿病”,所以,对降糖药物的选择,不可不慎。首先,患者应该到正规医院就诊,明确诊断,请医生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帮助选择药物。根据血糖控制情况调整口服药物治疗,有时候,较早的选择胰岛素治疗是一种更高明的选择。其次,通过学习,识别广告的真伪,防止被欺骗上当。每位患者都希望能够根治糖尿病,不法分子就是利用患者的这种急切求治心理和对糖尿病的无知,大举推销它们“祖传”或是“最新研制”的神丹妙药,而且大获成功。试想如果真存在一种非常有效的降糖药物,在当今信息和科技高度发达的社会,从美国上市到中国上市,之间相差不会超过1年。也就是说,如果有好药出现,正规医院完全应该能够买到这个药品。 药物的选择应该根据个人经济情况而定,一味追求最新、最贵、最好的药品,不仅造成经济上的沉重负担,而且可能出现新药的不良副作用。一个药物使用时间越短,出现临床问题的可能性就越大。所以,在选择口服药物时,应该如实向医生介绍您的经济情况,每月能够承担的药费能力,协同商议后,选择最适宜的、而不是最贵的药物。总之,同时驾驶好5架马车需要的不仅仅是勇气和毅力,还需要知识和技巧,需要一种和疾病斗争的乐观的大无畏精神和宽广的胸襟。相信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您一定能够掌握驾驶技巧,轻松地驾驶这5架马车,像圣诞老人一样快乐的飞上天空,顺利的跑完人生之路。 糖尿病患者应知的治疗要点 患糖尿病虽然是一件遗憾的事情,但幸运的是它是一种可以控制的慢性疾病,糖尿病的威胁主要来自各种慢性并发症,大量的研究证实,长期稳定、正规的治疗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慢性并发症的出现。在长期的治疗过程中,患者的理解与配合是治疗能否取得良好及预期效果的关键。北京协和医院中医科张晓阳一饮食治疗饮食治疗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础,是贯穿糖尿病预防与治疗全过程的措施。饮食治疗的目的是在保证正常生命需求的前提下,纠正代谢紊乱、减轻胰岛细胞负荷、保持理想体重、预防并发症。糖尿病饮食原则:平衡、多样、营养合理平衡:就是指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三者搭配平衡合理,脂肪一般占总热量的2030或稍低;蛋白质占总热量的1220;碳水化合物占总热量的5565。美国糖尿病学会(ADA)在2006年发布的针对2型糖尿病的治疗指南对饮食治疗的规定:碳水化合物的摄入为总热量的45%65%,总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不能低于130g/d。蛋白质摄入应占平均能量摄入的15%20%,但肾病患者蛋白质摄入比例不能超过总热量的10%。脂肪应占总热量的25%35%。多样:就是指各种食物如谷薯类、蔬菜水果类、肉禽鱼乳蛋豆类、油脂类要适当摄入,不可偏食。营养:就是指要注意食物中的各种营养成分,如植物纤维、维生素、无机盐、矿物质钙等。饮食治疗的目的,不是把患者变成苦行僧,而是根据患者的病情、治疗需求、生活方式、文化背景、社会经济地位、个人饮食爱好等情况,为患者制定合理的饮食方案。饮食治疗主要涉及饮食的总热量、碳水化合物的含量、食物血糖生成指数、中医辨证施食等四方面的内容。1饮食的总热量计算理想体重的简单公式是:身高(cm)105标准体重(kg)。标准体重10为理想体重;超过20为肥胖;低于20为消瘦。糖尿病人每日饮食的总热量,是跟据患者的体重、体力活动、病情等因素计算所得。每克脂肪产热9kcal、每克蛋白产热4kcal、每克碳水化合物产热4kcal。2碳水化合物的含量碳水化合物是我们日常主食谷薯类的主要成分,由于碳水化合物被人体吸收后,成为餐后血糖升高的主要因素,因此,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是糖尿病饮食治疗的重点所在。由于谷类食物是我们日常饮食中的主要成分,所以,在进行饮食治疗时,最先被要求减少的也是谷类食物。只有了解此类食物中所含的碳水化合物量,才可能有针对性的做好饮食控制。如果只将碳水化合物类食物(主食)减到极少量(12两),而放松对脂肪、蛋白质(如肉、蛋、奶等)高热量食物的控制,也难以收到良好效果。因为,如果总热量超标,单一严格的碳水化合物控制方案,也达不到控制体重在理想状态、减轻胰岛素抵抗、纠正代谢紊乱的目标。合理的碳水化合物摄入量对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改善葡萄糖耐量均有益处。同时主食类食品富含淀粉多糖、膳食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并且由于其体积大、饱腹感强对控制总食量、总热量及体重有良好的效果。3食物血糖生成指数血糖生成指数(GI)是食物的一种生理学参数,是衡量食物引起餐后血糖反应的一项有效指标。它表示含50g有价值的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和相当量的葡萄糖或白面包在一定时间内(一般为2小时)体内血糖应答水平百分比值,公式如下:GI 一般认为:当血糖生成指数在55以下时,该食物为低GI食物;当血糖生成指数在5575之间时,该食物为中等GI食物;当血糖生成指数在75以上时,该食物为高GI食物。由于食物的血糖生成指数受食物中碳水化合物的类型、结构、食物的化学成分和含量以及食物的物理状况和加工制作过程的影响,因此,它和食物的碳水化合物的含量不一定完全相关。低GI的食物在胃肠中停留时间长,吸收率低,葡萄糖释放缓慢、进入血液后的峰值低;高G I的食物进入胃肠后消化快、吸收率高,葡萄糖释放快、进入血液后的峰值高。4中医辨证施食上面所讲的饮食控制都是依据现代营养学的研究来进行的,其实中医在糖尿病的饮食治疗方面具有近两千年的历史。如唐代的孙思邈就将饮食控制疗法放在治疗消渴病(糖尿病)的首位,他说:“能慎此者,虽不服药而自可无他,不知此者,纵有金丹,亦不可救,深思慎之。”现代中医的饮食治疗,在借鉴现代营养学研究的基础上,根据每个患者的病证类型,辨证施食,指导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控制,不仅有利于患者的血糖控制,而且还有助于纠正患者失衡的阴阳、调整脏腑功能、恢复正常的生理状态。现代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的基础证型是气阴两虚、内热伤津,常见的病邪是湿热、瘀血。因此,中医的饮食治疗讲究的是:清热而不伤气,滋阴而不助邪。利用天然食物的寒热、温、凉属性,纠正机体的阴阳偏差,达到阴阳平衡的目标。主食食品中小麦、小米性微寒;稻米性温,平时应将这些主食搭配进食为宜。猪肉性凉;鲤鱼性平,宜于阴虚内热的患者进食。牛、羊、鸡肉、草鱼、鲫鱼、鳝鱼、虾性温热,宜于阳虚的患者进食。鸡蛋味甘、性平,能镇心,安五脏;牛奶味甘、微寒,补虚羸,止渴,养心肺,解热毒,润皮肤;非常适宜于糖尿病人食用。黄豆性温,但血糖生成指数很低,做成豆浆后可适当饮用。蔬菜中芹菜、苦瓜、丝瓜、白菜、莴笋、茄子、冬瓜、菠菜等均性平或微寒,适宜于糖尿病患者食用。胡萝卜、南瓜、韭菜性温阴虚的患者不宜食用,胡萝卜的血糖生成指数71、南瓜的血糖生成指数75均不宜多食。水果中苹果、桃、梨、李、樱桃、柑、柚、葡萄的血糖生成指数均低于50,是糖尿病患者宜于食用的水果;但其中李、樱桃性温热,故阴虚内热的患者不宜多食。猕猴桃、芒果、香蕉、杏、菠萝、西瓜等血糖生成指数在5272之间,糖尿病患者要谨慎食用,其中杏、芒果、菠萝性温热,有助湿生热之弊,食用更要谨慎。另外,荔枝性热,糖尿病人也要少食。炒制的干果类食品,如花生、瓜子、腰果、开心果等由于含碳水化合物很少,虽血糖生成指数并不高,但由于含脂肪较多,加之经过炒制后,性温燥,食用后易损伤人体津液,故阴虚内热的患者不宜食用。调味品中葱、姜、蒜、辣椒等均为辛热之品,食之有助热伤阴之弊,故应当慎用。每日三餐热量的分配一般为早餐1/5、午餐2/5、晚餐2/5;或早、中、晚各1/3。对于饮食总量控制较好、但餐后血糖波动较大的患者,可将全日饮食总量分45次食用,有时就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在饮食治疗过程中,当体重持续下降致标准体重以下、甚至消瘦水平时,说明总热量控制过严,已出现营养不良。应该及时调整饮食治疗方案。二运动运动疗法是糖尿病治疗方案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运动可以改善胰岛素的敏感性、改善血压和血脂、加强心血管系统的功能、控制体重,经常性的运动还有利于血糖的控制、减少降糖药物的用量。糖尿病患者的运动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1安全性:由于许多糖尿病患者存在并发症,有增殖型视网膜病变的患者有发生玻璃体积血的可能;有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有发生下肢(特别是足部)外伤的危险。而运动有可能诱发冠心病患者发生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因此,所有糖尿病患者在运动前都要做相应的检查及评估,在医生的指导下制定合理的运动方案。另外,低到中等强度的运动可在运动中和运动后降低血糖的水平,有诱发低血糖的危险,因此,要根据情况调整胰岛素或促胰岛素分泌剂的用量,或在运动前或运动中补充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运动前应适当补充水分。2运动时间:运动的最佳时间是在餐后1小时开始,使用胰岛素或促胰岛素分泌剂的患者应避免在空腹时运动,否则可能诱发低血糖反应。也可在运动前检查血糖,如血糖低于100mg/dl(5.6mmol/L),应马上补充不少于15克的碳水化合物,待血糖恢复致100mg/dl以上再开始运动。3运动量:运动治疗的原则是适量、经常性、个体化。每日至少3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中无暇与他人说话)的运动,如快走、慢跑、骑自行车、游泳等。4运动心率的控制:一般是(220年龄)70在正常成人,能使心输出量增加的最高心率为160180次/min,心率超过这一限度时,每搏出量往往会明显减少,因此心输出量反而减少。训练有素的运动员,心率储备也增加,表现为心率可增快至200300次/min才开始出现心输出量的下降。由于糖尿病患者可能存在自主神经病变,形成固定心率;另外,有些患者服用受体阻滞剂,影响心率变化,故此两类患者均不宜用上述方法制定运动量。美国匹森堡大学Krisk教授对运动干预的观点是: 运动量应从小到多逐渐增加; 强调做一些运动比不做好; 不强调单一运动的强度和时间,提倡适合于个体病人具体情况的各种运动,点点滴滴累计各种运动的总量,总量越多效果越好,犹如“积鱼成鲸”。 不仅强调项目性的运动。而且应将工作的、业余的、职业性的、家务性劳动的增加都计算在内,计算器可能是最简便有效的帮手。他对人们的忠告是:每天至少进行30分钟运动,视各自背景情况而定。三药物治疗糖尿病药物治疗的目的就是希望通过药物的持续治疗,纠正代谢紊乱,控制血糖达到理想的目标,以防止急性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慢性并发症的风险。因此,就需要经常监测不同时段(如空腹、早餐后、午餐前、午餐后、晚餐后、临睡前)的血糖值,以便及时调整用药,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由于治疗是否达标是决定能否降低糖尿病并发症危险的关键所在,因此,定期复查上述各项指标就显得尤为重要。治疗中的药物调整一定要以上述各项指标为依据,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任何盲目的自行调整药物的做法,都可能是危险的或不正确的。做好血糖监测让血糖更平稳血糖监测是糖尿病综合治疗中的一个重要部分,自我血糖监测是目前评估血糖水平的关键措施。血糖监测选择的时间通常是三餐前、三餐后2小时、睡前及夜间。糖友进行多个时间的血糖监测,对于控制糖尿病病情和预防慢性并发症有着重要意义。一、监测空腹血糖的意义 美国糖尿病学会(ADA)以空腹血糖作为糖尿病选择性诊断标准,而不是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的餐后2小时血糖。因为餐后血糖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空腹血糖相对于餐后血糖更稳定且重复性较好。空腹血糖作为一天中血糖变化的起点,同餐后血糖有着密切关系。空腹血糖对于餐后血糖水平具有预测作用。因此,无论是血糖监测还是血糖控制,都应当从空腹血糖开始。二、监测餐后血糖的意义 2005年中国心脏调查发现,中国冠心病住院患者中多数合并糖代谢异常,若不进行糖耐量试验,仅依靠检测空腹血糖,将有874糖调节异常者和80糖尿病患者被漏诊。而且,大多数无“三多一少”症状的老年糖友仅表现为餐后高血糖。因此,监测餐后血糖一方面可以了解血糖的控制情况,另一方面,对于预防心脑血管疾病也有一定意义。三、监测方案要因人而异,在刚刚开始用药时一天要测血糖7次,即三餐前、三餐后2小时、睡前。必要时,还要测凌晨23时的血糖。这样可以了解血糖在一天中不同时间段的情况,患者和医生就能对血糖控制情况有一个更全面的认识,从而对治疗方案作出有针对性的调整,使血糖尽快降下来并保持平稳。等到血糖平稳了,对于接受胰岛素治疗者,建议每日自测血糖至少3次,非胰岛素治疗患者的监测频率应适应治疗方案和达到控制目标的需要。一天可测4次,即空腹(早餐前)、三餐后2小时,一周只需测12天。血糖一直平稳的话,有的病人只需两周测1天即可。另外,如遇到感染、加减药物等情况和血糖波动较大的患者(经常有低血糖或高血糖时),测量血糖的次数应适量增多。 正确认识胰岛素 在医院里,有一些糖尿病患者一听说要打胰岛素,就全身发抖。一方面,他们知道胰岛素能够降低血糖。但是另一方面,他们以为注射胰岛素就像吸毒一样,一旦用上,就相当于药物成瘾,以后再也不能离开这个东西,需要终生用药。因此,有些患者宁愿死,也不愿打胰岛素。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茅江峰 如果那些患者朋友能够反过来想一想,我们天天吃饭,天天喝水,也没有人认为“我们对米饭形成依赖,对水形成依赖”。可见,是否形成依赖,并不是以你是否终生使用这种东西为依据的。胰岛素就像大米和水一样,是人体需要的必须元素,是人体内最主要的降低血糖的物质。没有胰岛素,人体不可能完整的发育和生长。 回顾人类治疗糖尿病和使用胰岛素历程,我们惊人的发现,人类使用胰岛素治疗的历史,连头带尾,总共才只有80余年的历史。很早以前,就有关于糖尿病的描述:“这是一种将身躯和四肢逐渐熔化,然后通过排尿将其排出体外的一种疾病。”在人类漫长的历史中,此病一直没能得到清楚的认识,也没有正确的治疗办法。在胰岛素发明以前,很多高血糖昏迷或者酮症酸中毒的患者,只能够眼睁睁的看着他们死去。在1922年,科学家们才发现,胰腺中有一种能够降低血糖的物质,并将其命名为“胰岛素”。这些科学家因此获得诺贝尔医学奖。从此,人类和疾病的斗争史翻开了新的一页。在1982年之前,使用的都是动物胰岛素。而我们现在使用的胰岛素,是“基因重组的人的胰岛素”,商品名“诺和灵,优泌林”,他们的成分,和人体内胰岛细胞产生的胰岛素一模一样。我们惊讶的发现,其实使用人胰岛素的历史才只有20年。在这样一个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多活一天,相当于在历史的长河中多活了上千年!也就是说,如果你出生在80年前,不管你有多大的经济实力,得了糖尿病的急性并发症,只能等死。从这个角度好好考虑一下,能够在今天用上胰岛素,是一件多么幸运和幸福的事啊。 胰岛素能够降低血糖,而血糖的良好控制,能够降低糖尿病眼底和肾脏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胰岛素是用来治疗糖尿病最有效和最猛烈的武器。目前,胰岛素治疗,不仅仅用于口服降糖药物控制血糖不佳的患者,对于一些刚刚发现的糖尿病患者,如果血糖很高,也提倡使用一段时间的胰岛素强化治疗,将血糖控制在良好的水平。最新的医学研究发现,新发现的血糖较高的糖尿病患者,如果能够采用一段时间的胰岛素血糖强化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胰岛细胞功能,对患者长期血糖的控制(不管是用口服药物还是胰岛素),都有很大好处。 因此,建议各位糖尿病朋友,我们应该全面认识胰岛素的作用。在看到胰岛素优点的同时,也应该看到它的缺点。首先是有人认为注射胰岛素不方便。但是随着医学和科技的发展,这个问题正在得到逐步解决:有的患者可以通过每天注射1-2次胰岛素而控制血糖。其次是低血糖反应:患者可以通过学习,应对这种并发症。胰岛素治疗还有一个陷阱:能够使得体重增加。一些患者用上胰岛素以后,因为担心低血糖,多次加餐,最后导致体重增加。但是我们知道,体重越大,胰岛素抵抗越重,胰岛素需要量就越大。这样,患者的治疗进入一个恶性循环:胰岛素用量越来越大,体重越来越重,血糖控制越来越困难。因此,开始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必须监测体重的变化。如果体重有明显增加,应该及时对饮食、体育活动和胰岛素用量进行调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治疗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治疗-降压的目标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治疗,除降血糖外,还应积极控制血压。糖尿病患者血压控制在130/80mmHg以下最好,若24尿蛋白超过1g,血压应控制在125/75mmHg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治疗-非药物治疗 非药物治疗是指对行为和生活方式的优化(1) 控制体重:糖尿病患者多伴肥胖,常导致糖耐量下降、高脂血症和高血压。饮食控制和体力活动是达到和保持体重的必要条件。(2) 优化饮食结构:限制钠盐摄入量,适量限制脂肪及胆固醇,适当吃些鱼类及大豆制品,多食含钾、镁、碘和锌量高的食物。(3) 适当运动: 坚持规律的有氧体力活动和锻炼,如散步、练太极拳,能改善血糖控制,防御内脏脂肪的蓄积,亦有利于控制体重。(4) 精神愉快:缓解心理压力,保持乐观心态。(5) 戒烟限酒:吸烟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子。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治疗-药物治疗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抑制剂常被选用做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第一线降压药,尤其是有蛋白尿的患者。它对糖代谢和脂代谢无不良影响,可增加胰岛素敏感性,改善胰岛素抵抗,使脂蛋白、总胆固醇及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下降,同时可减少降糖药物的剂量。钙通道阻滞剂(CCB):也可作为糖尿病患者的第一线降压药,对代谢无不良影响。尤其适用于有冠状动脉疾病、肾动脉狭窄、重度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及孕妇,是糖尿病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的首选药物。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基本知识问答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糖尿病的一种并发症,滋养视网膜的血管发生异常 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眼科中心徐国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成人失明的主要原因 。现在的糖尿病患者中大约有25%的病人患有不同程度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展的风险随着患者的年龄和患病的持续时间而增长。据估计有90%的糖尿病患者在其一生中会经历一定程度的视网膜病变,但是只有一小部分患者会出现严重的视力问题,失明者就更少了。什么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的一种并发症,引起滋养视网膜的微血管发生异常改变。这些微血管变脆,液体渗漏,甚至出血,不再能为视网膜的提供正常的必须的营养,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的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可能导致严重的视力损害,甚至失明。什么是视网膜?视网膜是位于眼球后部的一层薄薄的感光组织。光线进入眼球,通过角膜和晶状体聚焦到视网膜上,然后视网膜将光信号转换成电冲动通过视神经传送到大脑。视网膜有两个主要组成部分:黄斑和周边部视网膜。黄斑是视网膜中央的一小块区域,它的主要功能是负责细微的精细的视觉,用于阅读或驾驶。周边部视网膜是网膜的外周区域,它主要负责周边的视觉。什么是单纯性(或背景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有两种形式:单纯性视网膜病变和增殖-性视网膜病变。前者是疾病的早期,网膜上的小血管浆液渗出到周围组织,异常血管还可能出血或者脂质蛋白渗出形成沉积物。如果积液聚集在黄斑,则视力会减退。但是如果渗漏或沉积物发生在周边视网膜,就可能没有任何症状。单纯性视网膜病变通常不会对视力产生严重的影响,事实上,约80%的此类病人病情不进展,但是,单纯性视网膜病变是一个警告信号,而且有可能进展到更严重的阶段:增殖性视网膜病变。什么是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时疾病的严重阶段。新生异常血管在网膜上生长,甚至会长入透明的玻璃体,这些新生血管引起玻璃体出血,阻挡光线到达眼底视网膜,使视物模糊。沿着新生血管,纤维组织增生并粘连,牵拉视网膜离开其下方的结构而发生视网膜脱离。所有糖尿病患者中大约有5%的患者患有增殖性视网膜病变,而且与糖尿病的患病时间长又较大关系。增殖性视网膜病变如果不及时治疗,将导致失明。什么引起了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河北-河北保安员四级(中级工)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江西-江西机械热加工二级(技师)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套)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江西-江西公路养护工五级(初级工)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套)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江苏-江苏检验员一级(高级技师)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套)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广西-广西环境监测工二级(技师)历年参考题库典型考点含答案解析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广西-广西城管监察员二级(技师)历年参考题库典型考点含答案解析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广西-广西农业技术员三级(高级工)历年参考题库典型考点含答案解析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广东-广东管工(技师/高级技师)历年参考题库典型考点含答案解析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广东-广东水利机械运行维护工三级(高级工)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广东-广东家禽饲养员五级(初级工)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遗体整形协议书
- 医疗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范本模板】
- IATF16949:2016内审员培训试卷含答案
- 2025-2030中国太阳能电池板清洁系统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 2025-2030加工芒果产品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 智能制造导论 课件 全套1-7 第1章 绪 论 - -第7章 智能制造的发展前景展望
- 大型标准化体育场馆弱电智能系统设计方案和对策
- 2025年广东汕头市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班级卫生打扫课件
- 《书谱》临摹字帖
- 《关于加强中小学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建设与管理的意见》专题培训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