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 心理学考试重点总结.doc_第1页
2010 心理学考试重点总结.doc_第2页
2010 心理学考试重点总结.doc_第3页
2010 心理学考试重点总结.doc_第4页
2010 心理学考试重点总结.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0 心理学考试重点总结 一、名词解释 1.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2.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的反映。 3. 记忆是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 4.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概括的和间接的反映。 5. 意志是认为了一定的目的,自觉地组织自己的行为,并与克服困难相联系的心理过程。 6. 注意是人的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 7. 动机是由一种目标或对象所引导、激发或维持个体进行活动的心理倾向或动力。 8. 性格是指一个人对现实的稳定的状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所表现出来的个性心理特征。 9 心理学是受了科学理念的影响,从哲学中分离出来的,对人类自身问题进行研究的新的科学体系。 10. 气质是个人生来就有的典型的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 11. 能力是顺利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人格心理特征。 12 情绪情感是指人对客观是否符合个人的需要所产生的状态体验。 13 想象是指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特征。 14 需要是指有机体内部的缺乏或不平衡的状态,是人一切活动的动力源泉。 15 关键期是指在发展过程中,个体的心理过程或行为方式形成或发展的最有利时期或关键期。 16 学习是指经验所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较为持久的变化。 17 心理是指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反应。 填空、单选、判断 1 、心理学:心理学史一门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2. 1879 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产生。 3. 冯特 是近代心理学创始人,精神分析派代表人物:奥地利弗洛伊德,行为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美国华生,人本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美国马斯洛、罗杰斯,认知心理学代表人物:皮亚杰。 4. 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 ,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 5. 谈梅止渴第二信号系统,望梅止渴是第一信号系统。尝梅止渴是无条件反射。 6.“ 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 ” 是感觉的适应。 7. 知觉的特征 : 知觉的选择性、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的理解性、知觉的恒常性(判断) 8. 他人知觉偏差 : 第一印象、光环效应(情人眼里出西施、一坏百坏)、近因效应、刻板印象 9. 短时记忆特点: 时间很短容量有限( 7 2 ) 意识清晰操作性强 10. 根据记忆内容的不同 : 形象记忆(我们看一部电影后对主人公的记忆,就是形象记忆。)、 运动记忆(我们对法则、定理或数学公式的记忆,就是逻辑记忆。)、 情绪记忆(我们对受人辱骂的痛苦心情、对受人称赞的愉快心情的记忆,就是情绪记忆。)、 语词逻辑记忆(我们对打乒乓球时一个接一个连贯动作的记忆,就是运动记忆。) 11. 德国艾宾浩斯 遗忘曲线:遗忘的速度是先快后慢,遗忘的内容是先多后少。遗忘的规律: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先快后慢,逐渐趋于平缓。 12. 遗忘理论干扰说:前摄抑制是指先学习的材料对后学习材料的记忆所产生的干扰作用;倒摄抑制是指后学习的材料对先学习材料的记忆所产生的干扰作用。 21. 情绪与情感的主要区别与联系 区别; 1 、情绪是与生理需要相联系的,为人和动物所共有;情感则与社会需要相联系,为人所独有。 2 、稳定性不同情绪具有较大的情境性,激动性和暂时性;情感则具有较大的稳定性、深刻性和持久性。 联系 : 1 、情绪是情感的基础,情感离不开情绪 ( 1 )情感在情绪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 2 )情感通过情绪表现出来。 2 、情绪离不开情感,是情感的具体表现情绪的不同变化,一般都受到个人已经形成的社会情感的影响。 22. 情绪和情感的功能 : 动力功能、调节功能、信号功能、保健功能、感染功能(看电视感动到流眼泪)、迁移功能(爱屋及乌) 23. 人在得意时感到精神爽快,事事顺心,干什么都起劲,失意时,则整天愁眉不展,事事枯燥乏味 - 心境 24. 在应激状态下,人可能两种表现: 目瞪口呆,手足无措,陷于一片混乱之中。 急中生智,冷静沉着,动作精确行动有力,及时摆脱险境。 25. 激情 产生的过程十分猛烈、强度很大,并使人体内部突然发生剧烈的生理变化,有明显的外部表现。如咬牙切齿、面红耳赤、拍案叫骂、捶胸顿足等,有时还会出现痉挛性的动作或言语紊乱。 26. 情感的种类:道德感、理智感、美感 27. 熊和鱼掌不可兼得 - 双趋冲突 28. 前有断崖,又有追兵 - 双避冲突 29. 一个人既为炒股的丰厚利益所吸引,更为股市的高风险而担忧 - 趋避冲突 30. 一个人想调换到新的工作单位,因为该单位有较高的经济收入和其他优厚的福利条件,可是工性质和人际关系不易适应;但如果留在原单位工作,有习惯了的工作条件、工作环境以及较好的人际关系,可是经济收入和福利待遇较差多重趋避式冲突。 36. 意志的品质: 一、自觉性,与自觉性相反的品质是 盲从性 和 武断性 二、果断性,与果断性相反的是 优柔寡断 和 轻率 。 三、自制性,与自制性相反的是 任性 和 怯懦 四、 坚持性 ,与坚持性相反的是 动摇性 和 顽固性 37. 一目十行 注意的广度 38. 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可能要看教科书、参考书,可能要看笔记或进行演算等。尽管他的行动经常变化,但他的注意却一直保持在完成作业这一总的方向上。 注意的稳定性 39. 教师边讲课,边板书,边观察学生;学生边听课,边观看,边做笔记。 注意分配 40. 个性的基本特征:个性的整体性、个性的稳定性和可塑性(“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形象地说明了个性的稳定性。稳定不是指绝对的一成不变,而是指较持久的一再出现的定型化的东西。)、独特性和共同性(“人心不同,各如其面”)、社会性和生物性 41.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内容:生存、安全、爱和归宿、尊严与自尊、自我实现需要。 基本观点: 1 人的基本需要是按优势出现的先后或力量的强弱排列成等级的。 2 人的需要是一种似本能需要,这种似本能需要是一种内在的潜能或固有的趋势。这种似本能需要在一定程度上是由遗传或体质决定的。 3 人的基本需要可分为高级需要和低级需要。生理和安全需要属于低级需要,高级需要属于人类所有。 4 自我实现需要是人类需要中的最高级,但达到者很少。 评价: 1 系统的阐述了人类需要理论的实质,结构和发展规律。 2 对研究科学的需要理论有积极的意义,在实践中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3 他认为人类的需要理论是与生俱来的,需要的发展是人自然成熟的,低估了学校和环境对需要发展的重要影响。 4 他强调个体优先发展低级需要,忽视了高级需要对低级需要的调节作用。 43. 通常智商在 130 以上者就确定为超常儿童,智商在 70 以下则为智力落后者。 44. 影响能力形成与发展的因素 : 一、遗传素质 遗传对智力的主要影响表现在身体素质上,而身体素质是能力发展的前提 二、环境因素 ( 是关键条件 ) 和教育 ( 起主导作用 ) ,产前环境的影响、早期教育、学校教育的作用 三、实践活动 四、勤奋(是保证),人的主观能动性。 45. 气质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说 巴普洛夫 强而不平衡型 胆汁质 张飞孙悟空 强、平衡、灵活型 多血质 王熙凤 强、平衡、不灵活型 黏液质 唐僧 弱而不平衡型 胆汁质 林黛玉 现象解释题 一、 个性的基本特征: 个性的整体性、 个性的稳定性和可塑性(“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形象地说明了个性的稳定性。稳定不是指绝对的一成不变,而是指较持久的一再出现的定型化的东西。)、 独特性和共同性(“人心不同,各如其面”)、 社会性和生物性 二、 性格的结构 (一) 性格的态度特征 (二) 性格的意志特征 (三) 性格的情绪特征 (四) 性格的理智特征 简答题 一、 (一)如何防止遗忘? 1 、及时复习 2 、合理分配复习时间 3 、采用多样化的方法,动用多种感官的协同作用 4 、尝试回忆与反复阅读相结合 5 、进行适当的超额学习 6 、利用外部记忆手段 7 、注意脑的健康和用脑卫生 (二)遗忘的原因 1 记忆痕迹消退2其他信息干扰3情感或动机的压抑4提取失败 (三)规律: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先快后慢,逐渐趋于缓慢。(在识记的最初阶段遗忘速度最快,以后逐渐缓慢。 (四)遗忘过程的影响因素 1 识记材料的数量,性质,意义与作用,系列位置。2学习强度 二、无意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1 、在教学环境方面:应避免分散学生注意的因素。 2 、在教学内容方面:要丰富、科学、系统;避免思维混乱及吃不饱、吃不了现象;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 3 、在教学方法方面:生动、灵活,防止单调呆板 , 充分贯彻启发教学指导思想。 4 、在教学语言方面:音量、速度、节奏适中;说普通话;防止口头禅。 三、引起无意注意的条件: 1 刺激物的强度、2刺激物的对比关系、3刺激物的新异性、4刺激物的活动变化、5人的需要与兴趣、6个体的情绪和精神状态、7过去的经验 四、思维与感知觉的关系 1 感知觉反映客观事物的非本质属性或个别事物,而思维能反映一类事物的本质和事物之间的规律性联系。 2 感知觉只能反映直接作用于感觉器观的事物,而思维可通过某种媒介来反映客观事物。 3 思维是建立在感知觉基础之上的,感知觉为思维提供材料,它们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形式。 五情绪与情感的关系 1 情绪与人的身理性需要相联系,情感与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 2 从发生角度看,现有情绪后有情感。 3 情绪具有情境性,冲动性,短暂性;情感具有稳定性,深刻性,持久性 4 情绪依赖于情感,情绪是情感的基础。 六情绪情感与认识的关系 (1) 反映的内容不同:认识的过程是人对客观事物本身的反映,情绪是反映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 (2) 发生和改变的方式不同:认识是通过概念、形象来反应客观事物,而情绪是通过体验来反映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联系,体验是情感的基本特征。 (3) 情绪和认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产生的根源在于客观现实本身。认识过程是人类情绪情感产生的基础,人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情绪情感也对认识过程的进行有较大的影响作用。 七性格与气质的关系 区别:(1)从形势变化上看,由于气质受制于心理特点和遗传素质,因此他比性格形成较早,表现在先,并且不容易变化,就算有变化也比较缓慢。而性格受制于后天环境,由社会生活实践决定的,虽然具有稳定性,但比起气质来,它变化较易,较快。 (2)在社会评论方面,气质类型无好坏之分,任何一种气质类型都有其好的一面,也有其不好的一面。而性格则有明显的好坏之分。 联系:(1)气质能够影响性格的表现方式,它使性格具有明显的个体独特色彩。 (2)某种气质特征对某种性格的形成可能起促进作用,可能也有不利的影响。 (3)性格可以掩盖和改造气质的具体表现,使气质中的积极方面发展起来,消极方面受到抑制,从而使气质特征的表现服从于生活实践意义。 八性格形成与发展的影响因素 1 遗传(家庭、学校教育、社会文化与实践、自我教育) 2 培养:(1)重视早期性格培养 (2)充分发挥榜样作用 (3)个别指导 (4)自我教育 论述题 一、 气质与教学风格 1. 依据学生不同的气质特征,采取不同的教育策略 ( 1 )对胆汁质的学生,要着重发展其热情、豪放、爽朗、勇敢、进取和主动的心理品质,防止粗暴、任性、高傲等个性特点的产生。 对胆汁质的学生进行教育时,宜用“以柔克刚”和“热心肠冷处理”等有效方法;保持平静,轻声细语,实实在在、干脆利落地讲清道理,这些方法对胆汁质的人来说教育效果是较好的。 (2)对多血质的学生,要着重培养其朝气蓬勃、满腔热情、足智多谋等心理品质,防止朝三暮四、虎头蛇尾、粗心大意、任性等不良个性特点的产生。 对多血质的学生进行教育时,一定要“刚柔交替”,在他们满不在乎时,批评要有一定的刺激强度;在他们对错误能冷静对待时,要耐心帮助,做好巩固工作。 ( 3 )对粘液质的学生,要着重发展其诚恳待人、工作踏实、顽强等品质,注意防止墨守成规、执拗、冷淡、迟缓等品质。对粘液质的学生进行教育时,教师应当以满腔热情吸引他们参加集体活动,激发他们的积极情绪,引导他们生动活泼、机敏地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